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中的价值

2014-03-21 05:55陈浩军唐海标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嗜酸肾癌乳头状

陈浩军,唐海标

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中的价值

陈浩军,唐海标

目的评价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透明细胞癌100例,乳头状细胞癌35例和嫌色细胞癌3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20例)的腹部多期MSCT扫描影像资料。结果透明细胞肾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平均强化峰值在动脉期,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的平均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在动脉期和排泄期,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0.05);透明细胞癌在增强三期的强化程度均显著超过乳头状肾细胞癌(均<0.05)。结论MSCT多期扫描有助于透明细胞肾癌与嗜酸细胞癌腺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肾细胞癌的鉴别。

肾癌;MSCT;鉴别

肾细胞癌最常见的亚型是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每一种亚型的预后不尽一致,就5年生存率而言,透明细胞肾癌预后最差(44%~69%),乳头状肾癌为82%~90%,而肾嫌色细胞癌为78%~87%,嗜酸细胞腺瘤占成人肾肿瘤的3%~5%,易误认为肾癌,4%~10%被怀疑肾癌而切除[1]。有研究通过影像表现、最大强化程度鉴别肾细胞癌亚型,显示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亚型[2-7]。本研究探讨腹部MS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排泄期的病灶密度和最大强化值鉴别透明细胞肾癌、嗜酸细胞腺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2月至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常见肾癌和嗜酸细胞腺瘤患者213例,均行CT扫描,28例因无完整4期扫描被排除,最终185例(透明细胞癌100例、乳头状细胞癌35例、嫌色细胞癌30例及嗜酸细胞癌腺瘤20例)纳入研究。7例有2个病灶,4例证实为透明细胞肾癌,2例病灶均为乳头状肾癌,1例均为嫌色细胞癌;7例均测量直径最大病灶的最高强化值。CT检查至手术切除的时间为3~70 d,平均(9±17.5)d;男女比例1.256:1;年龄22~85岁,平均(35±17.8)岁;75例行部分切除,110例行根治性切除。

1.2 方法CT检查采用PhilipsBrilliance 16排CT机,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或髂极,扫描参数:120 kV,180mA,螺距16排CT为1.75,层厚为5mm,矩阵512×512,扫描视野为35 cm×35 cm。使用屏气扫描,先行平扫,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8m l/kg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胺300mg/m l),以2.5m l/s的流率注入肘部静脉;注射后25 s、65 s和20m in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扫描。扫描结束后,原始数据自动重建2.5mm层厚并传输到PACS系统。

1.3 CT图像分析CT图像由2位腹部放射诊断医师在PACS系统上分析图像,评价前未知临床病理,放置大小为0.5~ 1 cm的感兴趣区(ROIs)在病灶密度和强化最明显的部分,计算平均强化值,每个病灶的最大直径在横断位上测量,如未能取得一致,有第3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16年CT诊断经验)决定结果。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185个病灶列入本研究,100个病灶是透明细胞肾癌,20个是嗜酸细胞腺瘤,35个是肾乳头状细胞癌,30个是肾嫌色细胞癌。每一组患者在诊断时,病灶的平均大小分别为:透明细胞肾癌(4.1±1.8)cm,嗜酸细胞腺瘤(3.0±2.1)cm,乳头状肾癌(3.5±0.8)cm,肾嫌色细胞癌(4.2±1.9)cm。

不同类型肾肿瘤的MSCT多期扫描密度曲线见封四彩图1。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平均强化峰值在动脉期,但透明细胞癌的强化峰值在动脉期和排泄期均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5、2.29,均<0.05),静脉期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1.70,>0.05);肾乳头状癌的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在增强三期扫描中,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肾乳头状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3,均<0.05);肾嫌色细胞癌的平均强化峰值也在静脉期,透明细胞癌在动脉期和排泄期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5,均<0.05);虽然透明细胞癌的静脉期强化高于嫌色细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肾肿瘤在MSCT多期扫描的CT值Hu

3 讨论

近些年来,有学者利用MSCT分析常见肾癌在平扫、皮髓质期及实质期的CT增强表现,通过研究病灶密度、强化程度等参数及病灶形态、均匀性、有无包膜来评价和分析研究不同肾癌亚型影像特征[2-5]。随着C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病例行常规腹部三期扫描发现肾脏病灶,而非经典的肾脏三期扫描;同时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肾脏良性肿瘤,常需要与肾癌鉴别。通过分析MS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排泄期的强化特征鉴别透明细胞肾癌,嗜酸细胞腺瘤,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符合一定的临床实际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透明细胞肾癌在动脉期和排泄期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且透明细胞癌的平均强化值在动脉期,静脉期和排泄期均显著高于肾乳头状癌。透明细胞肾癌富血供是由于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如VonHippelLindau基因)和随后的血管生长因子及其他生长因子的活跃生长导致[6]。有学者研究发现,嗜酸细胞腺瘤强化程度较高的部分主要对应于肿瘤的实性成份,其内肿瘤细胞呈巢状、管状及腺泡状排列于较少的基质中[7]。乳头状肾癌在组织学上以乳头状生长为特征,肿瘤细胞由纤维血管核心伴泡沫状的间质伴胆固醇结晶;嫌色细胞癌在组织学上以大的多边形细胞伴显著的细胞膜,与透明细胞癌相比,肿瘤血管壁厚,中心透明化[6]。以上组织学特点决定了透明细胞肾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神癌。

本研究显示,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强化峰值在动脉期,而肾嫌色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癌在静脉期;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强化模式呈“速升速降”型,但透明细胞肾癌在动脉期和排泄期的平均强化值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呈“缓升缓降”型。利用腹部MSCT多期增强扫描通过病灶强化峰值所在时相和“强化模式”为鉴别透明细胞肾癌和嗜酸细胞腺瘤、乳头状肾癌和肾嫌色细胞癌提供帮助。

嗜酸细胞腺瘤在肾活检中占有一定比例,zhang等[8]报道,MSCT的强化程度有助于鉴别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但其未发现嗜酸细胞腺瘤与透明细胞肾癌之间的强化差异,可能与该研究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数少,和使用三期MSCT扫描方案有关。本研究有20例嗜酸细胞腺瘤且使用四期MSCT扫描方案[平扫,动脉期(25 s),静脉期(65s)和真正的排泄期(对比剂注射后20m in)],较大病例数量,特别是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数为更好地评价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1]Young JR,MargolisD,Sauk S,etal.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discrimination from other renal cell carcinoma subtypes and oncocytoma atmultiphasic multidetector CT[J].Radiology,2013,267(2): 444-453.

[2]张社年,周俊林,何宁,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亚型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7): 523-526.

[3]齐鹏飞,高万勤,强军.肾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亚型的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0):1576-1579,1590.

[4]毛泽庆,崔兰兰,蒲竞,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肾癌及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38(2):50-54.

[5]吴明灿,韩春宏,谢长远,等.嫌色细胞肾癌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 29(3):433-435.

[6]Prasad SR,Humphrey PA,Catena JR,et al.Common and uncommon histologic subtypesof renalcellcarcinoma:imaging spectrum w 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graphics,2006,26(6):1795-1806.

[7]何为,刘剑羽.肾嗜酸细胞腺瘤与透明细胞癌的多期螺旋CT增强特征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2):1203-1206.

[8]Zhang J,Lefkow itz RA,IshillNM,etal. Solid renal cortical tumors:differentiation w ith CT[J].Radiology,2007,244(2): 494-504.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13

R816.7

A

1671-0800(2014)05-0534-03

312300浙江省上虞,上虞市中医院

陈浩军,Email:l_jh@163.com

猜你喜欢
嗜酸肾癌乳头状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