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模块化管理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3-21 04:07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模块化专业化队伍

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以模块化管理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础,立足于辅导员的岗位目标明确性、教育培训针对性、工作任务具体性、绩效评价有效性,实施模块化管理成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路径。

辅导员;模块化管理;专业化建设

当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经过职业培训或专业教育,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事岗位目标相对明确、任务分工相对合理的专门性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辅导员从事学生事务管理所必需的职业定位、任务分工、专业标准、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工作身份合法化、知识领域专门化、岗位考核精细化、管理运行规范化等问题。经过实践发现,模块化管理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实行辅导员队伍模块化管理的意义

所谓辅导员队伍的模块化管理,是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辅导员的具体实际,将辅导员岗位设置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与团组织工作、基础管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四类,以便于辅导员工作条块结合、明晰职责、分层培训、分类培养,从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队伍的模块化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让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学习有方向、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将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使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目前,学校有专兼职辅导员68人,其中专职辅导员40人,一线专职辅导员32人,兼职辅导员28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6人,硕士21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68人,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42人。近三年来,接受省级以上辅导员培训30余人次,院级辅导员业务能力培训400余人次,辅导员承担江苏省省级课题4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辅导员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总体状态较好。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合理设置辅导员岗位、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将辅导员纳入教师管理范畴、对辅导员采取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规章制度、构建辅导员队伍绩效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与淘汰轮岗竞争的激励机制。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明晰,影响工作的有效落实

由于传统观念和辅导员的岗位特点,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事务杂、责任重、发展空间小、工作待遇低,往往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临时”、“过渡”的“跳板”,致使辅导员队伍呈现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特点,也反映出“辅导员自我认同感低”;[1]在现实的管理体制中,辅导员接受所在二级学院党总支的直接领导和学工部门的业务指导,但事实上,各个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同时辅导员还要承担二级学院繁重的管理和行政等工作事务,导致任务繁杂,工作交叉,职责不清,影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专业背景复杂,培训机制不完善,影响辅导员自身发展

辅导员从业人员学科专业分散,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背景的辅导员,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其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整天忙于具体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析、研究和思考学生的问题,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成长,“指导”和“指引”学生成长的工作职责没有很好地履行;学校组织的辅导员学习培训往往宏观而笼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影响了辅导员自身发展。

3.考评办法笼统,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在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中,参照行政管理人员以“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标准,工作的考核评价缺乏一个权威的考评体系,导致考评结果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绩效不匹配,辅导员考核主观随意性较大,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辅导员内驱力不足,工作浮在表面,工作效率不高。同时,考核过程也缺乏操作性,考核的要求比较原则和笼统,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追求普遍适用性,个性被忽略,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对考核要素进行量化,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操作性不强,难以对辅导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利于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模块化管理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一)职责分工模块化厘清了辅导员的归口和管理

根据“条块结合、明晰职责、分类管理、利于工作”的原则,学校把辅导员工作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与团组织工作、学生基础管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四大模块,共分理出62项工作内容。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包括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7类共17项工作内容;学生党建与团组织工作模块包括学生党建、思想引领、实践育人与素质教育、骨干培养、团组织建设等5类共14项工作内容;学生基础管理模块包括日常管理、学生资助、安全稳定工作、注册与档案管理等4类共15项工作内容;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包括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指导、队伍建设等6类共16项工作内容。

近两年来,学校根据辅导员各自的模块分工和工作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管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譬如,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诚信与感恩、法制与安全、心理健康、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六个文明”创建开展“十佳班级”、“百优学子”公开演讲竞选活动;配合学校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星光讲堂”等;负责学生党建与团组织工作的辅导员,按计划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党课、团课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读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每两周1次的“百花讲坛”;辅导员还亲自带队参加校团委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职责分工的模块化进一步厘清了辅导员的归口和管理,避免出现“工作交叉、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增强了辅导员的归属感,有利于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

(二)学习培训模块化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构建基于模块化管理的学习培训机制。采取集体学习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内部学习交流与外部培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框架,形成了辅导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项培训和实践培训一体化的辅导员培养模式。

2010年11月,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党校联合举办为期两周的辅导员培训班,55名专兼职辅导员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选派2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关于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先后举办了六期“学生工作论坛”;组织开展学生管理案例征集、学生工作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共收到典型案例124篇,2011年度高校辅导员论文8篇,学生工作研究论文37篇,2篇论文被评为2011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两年内共选拔了7名辅导员参加了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派遣6名辅导员参加劳动部举办的职业素能拓展培训;邀请校外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4场;先后选派20余人次辅导员工作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辅导员沙龙”,探讨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开展辅导员科研工作专题讲座;组织辅导员积极申报课题研究,校级思政课题立项12项,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4项,省级课题立项1项。

(三)绩效评价模块化激发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学校着力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考评制度,形成学校评价、二级学院评价、学生评价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辅导员的模块化分工,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突发性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制。建立了《辅导员工作绩效模块化考核评价办法》,制定了《学生工作月报制度》,实行辅导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辅导员的业务档案,记载其工作目标、工作业绩、工作量、业务学习、理论研究、考核情况、奖惩等,作为评级、晋升的主要依据。[3]

学校对辅导员提出了“九个一”的工作要求,即结合各自的模块分工,每学期为学生作一次辅导报告,每学期做一项创新性工作,每学期读一本学生工作专著,每学期撰写一篇学生工作调研报告或论文,每个月排查一次高危人群(学生),每个月跟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一次“一对一”谈话,每个月跟学生家长沟通一人次,每周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每周深入一次课堂。将“九个一”作为规定性动作列入辅导员模块化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工作奖惩、职称晋级相挂钩,坚持“奖优罚劣”,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工作部每年还组织开展“十佳辅导员”评选,将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在全校进行表彰,并对其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

绩效评价的模块化,形成了各二级学院在模块工作上的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和促动了辅导员个体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进程。

[1]蒋瑾.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2):59-60.

[2]刘进.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悖论[J].江苏高教,2010(2):108-109.

[3]吴广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139-140.

(编辑:那张军 徐永生)

Promoting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by Modular Management

Zhang Xiang-lin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in higher institutions,forms the basis for counselors to become professionals and expert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mplementing modular management based on clear objectives,targe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specific tasks,a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unselors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or;modular management;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 451.6

A

1671-4806(2014)03-0053-03

2014-03-2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FDY068);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SYKJ13B32)

张想林(1971—),男,甘肃甘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模块化专业化队伍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模块化住宅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