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监测

2014-03-22 05:30龙姗姗
淮海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龙姗姗,喻 华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是临床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发病为主,并可侵入血液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进一步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本文总结了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分离出的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特点和分布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株来源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

1.2 方法(1)细菌鉴定:挑取纯培养或优势生长的可疑菌落接种5%羊血琼脂平板及MH 琼脂平板进行卫星试验,再采用VITEK2-compact 系统NHI 试卡或API 系统进行最终鉴定。(2)培养基:巧克力基础培养基、羊血琼脂平板为郑州安图有限公司产品,β-内酰胺酶纸片(头孢硝噻吩)、API 鉴定试条、VITEK2-compact 鉴定试卡均购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3)药敏测定:采用梅里埃公司ATB HAEMO 5 药敏条进行药敏测定。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4)β-内酰胺酶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定性试验。用1 滴无菌水将头孢硝噻吩纸片润湿,将受试菌直接涂于润湿的纸片上,观察其颜色变化,产生红色者为产酶阳性。质量控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 要求进行质量控制。质控菌株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

1.3 统计方法 药敏结果判断标准按照CLSI 2012 标准。所得结果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感嗜血杆菌来源及分布情况 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201 株,其中来自痰液标本193 株,占96.0%,支气管灌洗液6 株,占2.9%,血液2 株,占1.1%,其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科室分布以呼吸科(104 株,占51.7%)、外科(31株,占15.4%)、ICU(27 株,占13.4%)为主,成人患病率较儿童高,见表1。

表1 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科室分布

2.2 流感嗜血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年间对201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了10 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利福平敏感率最低,仅45.5%,其次为氨苄西林73.4%,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87.5%、87.1%,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四环素敏感率较高,均在90%以上,见表2。氨苄西林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年来逐年上升,分别达19.5%~30.1%,2.6%~12.6%,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仅为2.5%~3.4%,说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仍是目前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见表3。成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及利福平敏感性(76.5%,51.9%)明显高于儿童分离株(64.4%,41.2%),但对四环素,儿童分离株的敏感性(91.3%)高于成人分离株(82.1%),见表4。

表2 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敏感率

2.3 β-内酰胺酶检出率 临床分离的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经β-内酰胺酶试验,产β-内酰胺酶的有53 株,产酶检出率为26.4%。其中14 株分离自儿童,产酶率为31.8%(14/44),39株分离自成人,产酶率为24.8%(39/157),儿童组β-内酰胺酶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组。

表3 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结果(%)

表4 201 株流感嗜血杆成人分离株与儿童分离株药敏结果(%)

3 讨论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寄居于人上呼吸道黏膜,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鼻炎、咽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严重疾病。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来看,其中来自痰液标本193 株,占96.0%,支气管灌洗液6 株,占2.9%,血液2 株,占1.1%,其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科室分布以呼吸科(104 株,占51.7%)、外科(31 株,占15.4%)、ICU(27 株,占13.4%)为主,可能与这3 个科室收治患者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多、患者抵抗力低下,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关。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区患者进行隔离防范,以控制本菌引起感染[1]。

本资料中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增长较快,而且范围也有扩大。在我国,氨苄青霉素因其价格低,副作用小,常作为一线抗生素应用于临床,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因此对该药的耐药率增长较快,为19.5%~30.1%,在中国不同城市或地区耐药率也在4%~33%不等[2]。而阿莫西林加酶抑制剂耐药率较氨苄西林明显降低,仅为2.5%~3.4%,说明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多由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要是以质粒介导的TEM-1 型[3]酶引起的,且耐药性的增长是伴随β-内酰胺酶阳性率的增高同时发生的。国外曾报道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在5%~55%[4],我国为2.6%~45%[3,5],本资料中201 株流感嗜血杆菌产酶率为25.9%,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1],但较我院2006~2007年[6]检测结果相比,β-内酰胺酶率有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组β-内酰胺酶检出率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分别高达31.8%和33.5%。因此,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尤其是儿童感染时,应有药敏结果的支持[7]。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及氧氟沙星较2006~2007年[6]相比,对流感嗜血杆菌仍保持很高的活性,敏感率均接近100%,故2、3 代头孢菌属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仍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也出现逐年递增趋势,耐药率为2.6%~12.6%,可能由于流感嗜血杆菌过度产生双氢叶酸还原酶所致[8]。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1]刘 英,杨长顺,刘筱玲,等.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2(5):1423-1424.

[2]边兴艳,于爱明,黄 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6):474-475.

[3]李雪芬,孔海深,陈东宝,等.流感嗜血杆菌在呼吸道感染的意义及耐药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2):72-77.

[4]Srair HA,Mandan M.Bacterial meningitis in Saudi children[J].Indian J pediatt,1995,59(6):719-721.

[5]刘文昭,刘兴志,陈慧莉,等.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检测[J].华西医学,1994,14(1):16-18.

[6]喻 华,乔 宁,龙武彬.2006~2007年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检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0):1927-1929.

[7]朱旭慧,孙自镛,李 丽,等.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14-116.

[8]陈 伟,刘文恩,李艳明,等.流感嗜血杆菌分布与耐药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3,5(23):469-471.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