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

2014-03-22 07:26张学远
源流 2014年3期
关键词:红线耕地用地

张学远

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在2014年主要任务的首位,之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具体强调“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中央两场重大会议均强调指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既表明了对保持现有耕地数量的决心,也说明了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其实就是守住13亿人的温饱底线。据去年12月30日国新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仍呈下降趋势,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38亩水平的一半。广东省作为人多地少的缺粮省,粮食自给率只有不到40%。而且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粮食发展的刚性因素。目前,全省现有人均耕地不足0.4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41亩的三分之一,也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面对市场上的粮丰油足,人们很容易会忽略缺粮少地问题,甚至面对宣传教育,不少人认为愁缺地、忧无粮纯粹是庸人自扰:舍弃了耕地和农业,把工业搞上去赚了钱,就可以买粮吃,即使减少了本地区的耕地和粮食生产,也可以靠其它地区调进粮食。这种想法忽视了全局利益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平衡问题,试想如果每个地区都打小算盘,都从自己一时一地的利益出发减田减粮,缺粮的又从哪里去调?

早在上世纪末,国外就有人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尖锐发问。如今,面对耕地减少的加剧之势,不少有识之士同样担心,按照这样的减少速度,中国的耕地还能不能养活中国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近几年来,我国耕地每年减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亩。城市的不断扩张、各种开发区的设立、公路交通建设用地、工业占用耕地以及被荒漠化、被盐碱化等,正在吞噬着大片大片的农田,既带来了粮食的减产,也造成农民失业、失地等问题日趋严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如果我们的大量耕地都被钢筋混凝土封起来,都被高楼大厦占用,我们的子孙后代凭什么生存?谈可持续发展也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树立土地忧患意识,确实需要和古人一样认识深、看得远:“但将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当前提出必守的耕地总量红线,目的也是为了留下方寸地,不断子孙路。

尽管任重道远,但我们别无选择。首先要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坚持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不增加,耕地保有量指标不减少;其次是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保证耕地不流失;三是节约集约用地,指导思想应该是尽量不用耕地、好地,而尽量用非耕地、劣地;珍惜每一寸土地,尤其要少占农田,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得不占用耕地的,要把非农建设用地“占一补一”落实到位,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有效耕地面积,才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线耕地用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