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企业供热安全现状及事故防范对策

2014-03-23 03:16闵聿华
电力安全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换热站热电热源

闵聿华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北京 100031)

1 概述

采暖供热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由于热源单一、备用不足和市政管网薄弱等原因,加之机组设备自身可靠性规律的影响,供热季机组停运影响居民供热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599号令)的发布实施,供热安全事故被纳入对热电企业的事故考核中,避免发生供热安全事故成为热电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是热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热电企业直接面对用户,承担更直接、更具体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因此,保证热力供应成为衡量热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

2 热电企业供热安全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

当前,热电企业高度重视供热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和规范供热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健全制度和有关预案,完善换热站和管网建设,针对供热备用裕度不足、热源隐患和管网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供热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同时,热电企业注重发挥供热的潜在和综合效益,在扩大供热市场、清欠热费、争取非采暖期热负荷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为热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 突出问题

2.2.1 备用能力不足

部分热电企业热源供热能力与热网负荷发展不匹配,造成供热经济性不佳或安全裕度不足。当前热电企业(尤其是新建单位)仍较普遍采用2台机组供热,孤网运行,且为所带热网唯一热源。一旦一台锅炉故障停用后,另一台锅炉不能满足所带热网75 %负荷的下限运行,存在低温运行、甚至末端循环不畅的风险。

根据历年供热安全情况分析,在冬季供热高负荷期和极寒期,2台机组同时故障的情况仍有发生,2台机组供热的热电企业发生一般或较大供热事故的风险长期存在。同时,部分热电企业的热力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其供热面积正在不断增大,基于现有的热源能力,这些企业在供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面临两难选择。

2.2.2 稳定运行能力差

(1) 供热季机组故障停机。由于燃烧异种煤、煤质变差、干渣机等公用系统故障等原因,供热机组被迫停机的事件仍有发生。锅炉“四管”爆漏由于修复期长,成为影响供热机组稳定的最大因素。部分热电企业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供热,因该锅炉存在自身磨损大的缺点,其稳定运行面临极大考验。

(2) 环保设备影响机组运行。环保设备事故直接导致的机组停运,已成为当前机组非停次数突升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脱硝改造工期的安排,个别机组未安排全面检查和检修就直接进入供热季供热,存在较大隐患。

(3) 机组装备存在不足。部分热电机组未设减温减压器或启动炉,给故障期间机组防寒防冻、锅炉冷启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设有启动炉的单位对启动炉的定期检查、维护等工作还不到位。

(4) 煤质变化。受经营压力影响,部分企业主烧褐煤或燃用部分易结焦煤,给锅炉燃烧调整带来困难,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温现象。同时,由于燃煤挥发分高和输煤栈桥等部位积煤、积粉等原因,较易诱发自燃、火灾等事故,对机组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5) 恶劣天气影响。电厂水源、运(输、卸)煤、输电线路、换热站电源以及其他公用系统,因受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的恶劣天气影响而发生故障,随之带来的机组全停风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2.2.3 应急预案不完善

部分热电企业对单机停运、双机停运的应急处置程序和要求不明确。有关预案笼统、模糊,缺乏实用性,未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在极寒期机组全停后,紧急启动启动炉等防寒防冻的措施和要求等内容在运行规程或措施中未体现出来。未针对换热站特点,编制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供热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企业实施总体预案、供热专项预案的组织机构不合理,部门和人员分工不明确,地企联动不充分,缺乏真正的演练,尤其是缺乏与当地供热办联动的实战演练。

2.3 共性问题

2.3.1 热力管网存在安全隐患

(1) 主管网与市政燃气管道并行、交叉以及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等。

(2) 一、二次管网失水率较高,水质不合格,换热器堵塞现象频发。

(3) 二级换热站采用单一电源,不符合“采用自动投入双电源”的要求。

(4) 换热站多处于地下,在防潮、防淹等方面需要加强管理。

2.3.2 热力生产技术管理不规范

(1) 忽视处于厂外的换热站设备系统中有关压力容器、仪表的登记、定级和强检工作。

(2) 对厂外换热站、管网阀门标牌等管理未等同于厂内的生产管理。

(3) 欠缺对消防器材配置、检验、系统保温方面的管理。

(4) 有人值守换热站未按照设计和运行规范要求配备检修、运行的规程、系统图和温度、压力运行图等,且相关规程、系统图、运行图的修订、更新和发布等管理也不到位。

(5) 没有落实反措要求,没有制定冬季供热高峰期和连续大负荷运行时的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6) 热力网监测系统装备和自动化水平较为落后,在自动控制、智能热网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2.3.3 热力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部分热电企业对位于厂外的热力公司和管网系统的常规安全管理较为松懈,安全责任、目标制定与考核、平时监督检查不到位。虽然建立了“两票”制度,但执行和检查做得不够;虽然对事故频发的有限空间作业、潜水泵作业等有制度和要求,但落实不到位。部分热电企业对外协工的安全教育走过场,安全交底工作流于形式。

3 提升供热安全水平的对策措施

热电企业要进一步认识供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按照有关民生、安全、环保等各项要求,牢固树立“安全供热、和谐供热、价值供热、智能供热”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热源建设与改造,加大设备管网治理力度,优化热源结构,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应急机制,保证人身、设备及热网安全,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热源,全面提升供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

3.1 重视供热安全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有关确保安全供热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事故底线和红线意识,杜绝发生供热事件或事故。正确处理安全和经济的关系,从热源、管网、备用能力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效降低供热事故风险。

要切实加强供热安全、设备、应急建设管理,以热电企业安全可靠性评价、供热调研、季节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供热安全和质量管理。

3.2 提升机组安全运行水平

(1) 科学合理安排机组检修,在供热季前要对供热机组全面开展检查消缺。

(2) 制定和落实冬季供热大负荷和极寒期安全保障措施,强化机组检修和运行维护工作,杜绝超温、超压运行,确保机组在供热期不发生强迫停运事件。

(3) 加强煤炭掺配掺烧管理,控制劣质煤的使用,防止因输、卸煤不畅或蓬煤等导致机组断煤。严格落实输、卸煤系统积粉自燃防范措施。

(4) 强化环保设备管理,制定脱硫系统旁路取消后GGH(烟气换热器)冲洗、浆液循环泵维护等有针对性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措施,避免因环保设备故障造成机组停机或出力减少等事件的发生。

(5) 坚决杜绝全厂供热机组全停事件,确保热源安全稳定可靠运行。2台机组供热的热电企业要创造条件,增加第3台机组作为可靠的备用热源,或设置尖峰热水炉,从根本上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3.3 提高管网管理水平

加强一、二次管网生产运行管理,严格落实有关运行检修规程的要求,认真开展仪表和压力容器强检和登记工作,做好管网漏点消除工作,提升管网设备完好率。总结并汲取已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按照上级关于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部署和要求,对管网伴随燃气、重油、危化品管道,以及防护不足的危险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3.4 加强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供热安全责任制和事故防控机制,将管网安全管理纳入全厂统一管理。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和聘用外协工的问题,严把人员入厂关,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努力提升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5 完善应急管理

热电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供热预警和应急机制。以实战和管用为目的,完善机组全停、单机故障有关预案,建立换热站停电、停水等现场处置方案,加强学习培训和落实执行;进一步完善演练工作,强化地企联动,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在供热应急工作中,有力有序处置。强化检修运行抢险准备工作,严防热源波动对供热造成的不良影响。严控事件升级,坚决维护热电企业供热安全。

猜你喜欢
换热站热电热源
福州热电两台660MW热电联产工程核准获批
In填充下In0.3Co4-xNixSb12-yTey系热电材料的研究
基于Matlab的热网换热站最短分布问题研究
关于热网换热站节能监管与应用探究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措施
热电转换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机动车“热电式发电”系统
关于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