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以宣城宛陵湖为例

2014-03-23 05:33丁大永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宣城市宣城景观规划

丁大永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以宣城宛陵湖为例

丁大永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最富活力的场所,本文以宣城市宛陵湖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宛陵湖

城市滨水区是人与自然交流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带之一,合理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地区各种景观资源,保证滨水环境的持续发展,延续城市历史,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滨水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以其景观环境、情趣上的优势为人们所向往,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美学质量,而且可以充实和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空间。另外,城市中的水体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而成为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它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它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中的文化景观。

成功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有利于强化人们心中的地域感,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并以此带动整个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宣城宛陵湖景区现状

(一)区域位置及其范围

宣城地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宣城市区紧邻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中心城区距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安徽省沿江开发开放的重点城市之一。宛陵湖位于水阳江大道、响山路、薰化路和滨湖路之间。

(二)生态环境

宣城地处皖东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与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连成一线,构成了其生态的大背景。从宣城城区范围来看,自然环境优越,有北部的敬亭山风景区,南部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夏渡森林公园,东部水阳江及南漪湖。城区外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宣城市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地域差异性明显。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六、七月份的梅雨季节;伏天受副高控制,长期高温少雨;八、九月份常有台风过境,洪、涝、旱灾害频繁。

(三)文化脉络背景

宣城的文化脉络可以归纳为吴越文化与徽文化交融区、诗词文化、书画文化、名人文化和餐饮文化等5个方面。

越文化与徽文化交融区:宣城地处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处,是吴越文化与徽文化的交融区。宣城的建筑风格既有皖南徽派建筑的特点又吸收了吴越文化的优点。吴越文化可以说是水文化,表现为与水的搏斗、依赖和利用。在美观上亦处处流露出蕴藉、流动、和谐的性格。

诗词文化: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使得这座古城赢得大量歌咏。

书画文化:宣城以出宣纸而著名,和书画有密切联系。宣城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名人文化:宣城地灵而人杰,有三大氏族名人最多——梅氏、吴氏、胡氏。

餐饮文化:徽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宣城市绩溪已被授予中国徽菜之乡。

(四)旅游发展背景

宣城市域范围内共有48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包含敬亭山、南漪湖、扬子鳄湖、古城、现代城市等五大景区。

宣城旅游客源市场特点鲜明,以逗留时间较短的国内结伴游游客为主。

(五)规划背景

根据《宣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3—2020年)和《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等上位规划的内容,有三条内容涉及到规划范围内的部分区域。

《宣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3—2020年)第28条内容:规划形成五大旅游区(宣州宛陵湖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广德一郎溪洞石竹海旅游区、径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风情旅游区、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业旅游区、族德一绩溪特色乡村与徽文化旅游区),以宣城市区和绩溪县城为旅游集散主、副中心,努力开发区际旅游线路,形成层次分明、网络清晰的市域旅观光体系。

第81条内容:从敬亭山到宛陵湖的直线景观线形成与城市路网相结合的城市景观轴,在景观轴线的控制中应严格规定建设高度指标,在项目建设中应根据相邻节点的高程和景观视线走廊的通达性确定某点位的限制高度。

《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第三十三条内容:近期重点加强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和宛溪河综合整治及两岸绿化景观建设,启动宛陵湖景区建设。

二、规划目标

规划将3.65平方公里的宛陵湖景区核心区定位为集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形象塑造、文化弘扬于一体的新区滨湖游憩园。成为城市中水生态自然保护区、复合型城市亲水开放空间、高品质的市民休闲游憩地、城市景观形象名片、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三、规划原则

(一)环境优先原则

规划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确立保护性开发原则。

(二)文脉延续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三)立体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开发建设上,突出开发重点和特色,以保证建设的可操作性;在政策上,将规划体现于政府的政策管理体制中,以保证管理的可操作性;在时间安排上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发开的序列安排,以保证实施的可操作性。实现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远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的统一。

四、总体构思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是宣城市的空间特征之一,规划设计力图强调自然人文景观滨水特征,在宛陵湖周边安排了文化观演、商业休闲、体育运动、保健养生、人文机会等活动,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山水城市景观环境,再现并提升水乡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城交融的注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规划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进行各方位的主题界定。

金——商业观演:作为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的中心,强化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中心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

火——体育活动: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要,依托城市体育中心,配套形成水上主题的体育乐园,为青少年和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丰富的运动空间。

土——文化游憩:规划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景观风貌,建成一个开敞的宣城文化历史博物馆,与南部的自然保护区交相辉映,向人们展现着城市历史人文的魅力。

木——生态养生:保留大片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滩涂,为大量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而且形成了天然的绿色地带,同时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生态的养生场所。

水——中央湖体:大面积的清澈水体、变化丰富的湖岸线、穿梭的游船、水中叠翠的倒影……这一切都使湖体成为美丽的景观。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设计,对一个城市的总体景观和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潜在价值,是一个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我们应利用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方法来挖掘特色要素进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人居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

[1]刘滨谊.旅游哲学观与规划方法论——旅游.旅游资源.旅游规划[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3).

[2]刘滨谊、母晓颖.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吸引力构建[J].规划师,2004 (2).

[3]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宣城市扬子鳄湖景区规划(上篇——概念性总体规划)》文本[Z].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7.7.

[4]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宣城市扬子鳄湖景区规划((下篇——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Z].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7.7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文本[Z].2003.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Z].2003.

[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基础资料汇编[Z].2003.

[8]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研究报告[Z].2003.

J05

A

1005-5312(2014)02-0044-02

猜你喜欢
宣城市宣城景观规划
安徽宣城:村里有群姑娘叫『小花』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宣城小镇》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以外看宣城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