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钢琴乐派”概念的反思

2014-03-23 05:33吴晶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乐派评奖世纪

吴晶晶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浅谈对“中国钢琴乐派”概念的反思

吴晶晶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19世纪,欧洲诸如西班牙、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形成了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乐派,那么,作为一个钢琴艺术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能否也能够形成或已经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钢琴乐派”?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追根溯源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对“中国钢琴乐派”的概念进行求索和反思。

钢琴;乐派;传统

之所以会选择“中国钢琴乐派”这一标题,源于前段时间在陈永副教授的《音乐学概论》课堂中,笔者负责代表钢琴专业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述了一节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课后便产生了疑问:既然19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法国、俄罗斯等都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乐派,那么21世纪的中国,在钢琴领域中是否也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乐派呢?

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查阅了很多资料,通过网络和群体调查,发现了目前在社会中对“中国钢琴乐派”这一概念的定位有两种声音:第一种,认为“中国钢琴乐派”概念的提出尚早,中国音乐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虽然近年来有所成就,但依然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因此,并未形成体系,还不能够定位“中国钢琴乐派”的概念。第二种,认为中国的钢琴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有迹可寻,是可以进行概念定位。

那么,“中国钢琴乐派”概念的提出是否存在可行性与合理性,抑或为时尚早?我认为,我更倾向于上述第二种观点,钢琴作为高度国际化乐器,自16世纪传入中国宫廷至21世纪的今天成为普及化外来乐器,是一种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现象。中国钢琴乐派的建设任重道远,却并非遥不可及,目前正处于雏形期。

中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音乐史学家刘再生先生对中国钢琴乐派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定位:中国钢琴乐派,指具有鲜明中国音乐元素与独特民族韵味的中国钢琴作品在世界乐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和拥有国际一流的群体性钢琴演奏家以及创新技法形成等共性特征为标志,中国钢琴家既能够演奏经典性的世界钢琴名作,又能以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与技法从而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反思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根源上对中国钢琴乐派有一个彻底的认识,带着刘再生先生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概括性描述,我找到了中国钢琴乐派的起步点——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奖活动。1934年,齐尔品举办这次钢琴创作评奖活动,可以通过他在给萧友梅的信件中知晓他的初衷与意愿。这次活动有三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评选目的之明确性,以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评奖过程体现了严肃性和公正性,要求应征的手稿统一编号,不具姓名;二是创作形式为钢琴小品,这一形式不仅是此次评奖的标准之一,也是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在一个较长历史阶段中的主流形式;三是由于齐尔品的热心支持和慷慨解囊,结局成为群体性的获奖,一批中国青年钢琴作曲家在评奖活动中脱颖而出。这次创作评奖是一项富有创意性活动,对于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反观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和外来音乐并存、在绝大部分地区以传统文化为主流的时代;齐尔品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时代踏上了“传统中国”的土地。齐尔品以一个音乐家的敏锐眼光对中国传统艺术之特色和中国人爱好音乐的天性作出了特有的判断(《现代中国的音乐》)。其后,齐尔品在北平和上海结识了中国文化界和音乐界的许多人士,举办和参加了多次音乐会演出,参观了一些音乐团体和音乐教育机构,以中国语法及内容创作了一批音乐作品。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作品虽然均为钢琴小品,却反映着钢琴音乐小品由探索性创作走向较为成熟阶段的标志,“齐氏钢琴音乐创作评奖活动”是明确提出“以制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为目的的一次钢琴音乐创作评奖活动。这些获奖作品在融入“中国元素”方面基本是成功的,代表着20世纪30年代的高水平。

因此,这次活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实际上成为“中国钢琴乐派”形成过程中的一个起步点。

“中国钢琴乐派”最终形成,必须在钢琴创作、钢琴演奏水准、钢琴教学质量和创新技法四个方面产生国际性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涌现许多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无论在旋律、和声、织体以及民族气质方面都已远远超越了齐氏钢琴音乐创作评奖那个时代的水准。问题在于如何脚踏实地地走向“中国钢琴乐派”的目标,从整体上解决钢琴演奏和中国风格自然渗透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钢琴乐派”的诞生,有着漫长的路程要走,是需要我们付出艰巨努力去实现的一个目标,但这并不代表他是空想主义。21世纪以来,中国的钢琴艺术蒸蒸日上,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无论从钢琴专业教育、社会化教育方面,还是从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的投入程度都不难看出我国的音乐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对钢琴艺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中国钢琴乐派”的形成虽然需要一个较为艰辛的过程,但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刘冬云、刘再生.中国钢琴乐派的起步点.中国音乐学,2012年第4期.

[2]李云.齐尔品与中国音乐西传.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

[3][日]熊泽彩子.亚历山大·齐尔品与中日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常爱玲著.中国钢琴艺术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J624

A

1005-5312(2014)02-0123-01

猜你喜欢
乐派评奖世纪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世纪赞歌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评奖获奖
金湘:建设“中华乐派”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