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4-03-24 06:21丽◎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协定印度

李 丽◎

印度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李 丽*◎

出于加速自身经济发展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印度制定和实施了FTA战略。时间虽然不长,但取得的进展比较显著,并显示了与其他国家FTA战略不同的特征。印度的FTA战略给印度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推进自由贸易战略也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印度 FTA战略 启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或单独关税区组成的,区内取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限制,区外实行保护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或经济集团。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战略,WTO的成员国几乎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安排,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贸易发生在不同的自由贸易区中。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印度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本国市场免遭外来竞争,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发展与别国的经济联系并不热心。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并制定了新的外贸政策,加强与别国的经济联系,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逐渐展开,并开始实施了与主要贸易伙伴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新世纪以来,这一战略得到不断加强。本文从分析印度FTA战略的实施状况入手,进而分析战略实施的特征以及战略实施后的总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印度FTA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一、印度建立FTA现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截止至2014年1月31日前,全世界共签署了583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亚洲国家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有266个,①Asian Development Bank,Asia Regional Integration Center-Trade and Investment-FTA,http://www. adb.org.是全球区域贸易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在亚洲国家中,印度建设FTA的进程仅次于新加坡,居亚洲第二位。截止至2013年底,印度已签署、正在谈判或展开联合研究的FTA共有34个,其中已签署并生效的有13个,已签署但需进一步谈判的有4个,正在谈判的有10个,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有7个。本文试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FTA进行介绍,以了解印度建立FTA的状况。

(一)印斯自由贸易协定

1998年12月28日印度与斯里兰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ISFTA),该协定于2000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自生效之日起印度便给予斯里兰卡1351种商品免税准入,2003年3月1日起印度给予了斯里兰卡4100多种商品免税准入。该协定也适用于在斯加工的第三国产品。斯里兰卡则在协定签订3年内把大部分印度进口产品的关税降为零,部分商品的关税优惠35%,并在8年内降为零。在协定当中两国还专门对两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茶叶和服装的关税配额进行了特别规定。

印斯自由贸易协定是印度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它解决了两国贸易极不平衡的状况,扩大了斯里兰卡对印度的出口,甚至有其他国家利用这一协定,将斯里兰卡作为与印度进行商品贸易的中转站。虽然印斯贸易额仍有限,但这一协定对密切两国的经济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印度新加坡全面经济合作协定

2005年6月29日印度与新加坡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CA),该协定于2005年8月1日生效。在协定下,给予新加坡75%的产品关税减免,其中包括协定生效后立即实行零关税的产品,以及在5年内实行关税消除和减让的产品。而新加坡给予印度产品更为优惠的待遇。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对于所有原产于印度的产品均实行零关税,两国进出口电子产品、通讯器材和食品的通关检验程序得到简化。另外,新印也改善了避免双重课税协定,这有助于建立更多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印度还将特许新加坡投资机构淡马锡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印度本土公司20%的股份。根据印度政府规定,外资公司只能持有其本土公司最多10%的股份。①何萍:《九十年代以来印度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就本质来讲,印度新加坡全面经济合作协定已经超越了FTA的范畴,包括了更多的贸易安排,如特别签证和航空运输自由化等。且除了货物贸易外,该协定还包含了服务贸易的内容。新加坡银行可以进入印度市场,印度银行也可以扩大在新加坡的业务。印度允许新加坡的三家大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在印度设立独资分支机构,在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地点和风险管理标准上享受与印度本土银行一样的待遇。相应地,已经在新加坡营业的印度银行也将获得完全的从业资格,即可以经营电汇和清算业务,并进入当地的ATM银联网络。双方还建立牙科、护理、建筑、会计、文秘等人才资质互认制度,为两国人才交流使用提供便利。①何萍:《九十年代以来印度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印、新两国表示,将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加强旅游、商业和人才等方面的经贸合作,并逐步扩大协定项目内容,拟于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突破320亿美元的目标。②陈利君、许娟:《弹性均势与中美印在印度洋上的经略》,载《南亚研究》,2012年第4期。

(三)南亚自由贸易区

1993年4月11日,南盟各国签署“南盟特惠贸易安排协定”(SAPTA),该协定旨在减少南亚联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及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于1995年12月生效。1995年12月18—19日,在新德里召开的南盟第16次部长理事会决定2005年将“南盟特惠贸易安排”升级为“南盟自由贸易区”(SAPTASAFTA)。2003年1月27日南亚各国签署了《南亚自由贸易协定框架条约》,开始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南亚自由贸易协定确定了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落实贸易投资便利措施等主要目标。在这一条约规定下,2007年印度实现了削减平均关税至20%,2012年降至0—5%。

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南亚国家合作的最大成果之一,它标志着南亚国家在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已达到较高水平。

(四)亚太贸易协定

1975年7月31日,印度与孟加拉国、老挝、韩国、斯里兰卡、菲律宾和泰国签署了《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展中成员国关于贸易谈判的第一协定》(简称《曼谷协定》),2005年11月2日该协定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亚太贸易协定,是亚太区域中唯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互惠组织,是亚太地区唯一连接东亚和南亚的区域贸易安排。印度通过这一协定,加大了与东南亚国家和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是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有益尝试。

(五)印度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

2003年10月,在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印度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10年内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India-ASEAN RTIA),双方计划2009年建成涵盖货物、服务和投资的印度东盟全面经贸合作协定。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印度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它将对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六)印度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011年2月16日,印度和日本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协定规定两国在未来10年内陆续免除94%的产品的关税,其中日本对印出口的汽车零部件、钢铁制品和机械等有望实现零关税。同时印度也承诺向来自日本的企业无论投资前与投资后都给予国民待遇。印度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是印度与东亚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成功代表,将是将印度广阔市场与日本过剩资金的有机结合。

(七)印度泰国自由贸易区

2003年10月9日印度和泰国签署了印度—泰国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ITFTA)。协议规定,两国将在2010年后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将在2006年后实现。这是印度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RRC)之外的国家首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此外,两国还签署了农业、旅游、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以及外交和公务护照免签证协议。两国总理还同意在2005年前将两国贸易额翻一番,达到20亿美元。协议还规定了早期收获计划,从2004年9月1日起对双方出口的82个一般税目进行更快的关税减让,并从2006年9月1日起对这些税目实施零关税。自由贸易协定将在扩大贸易创造,使双方能够互惠互利,扩大双方在投资以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如旅游、教育、金融及银行业、医疗、航空和国际运输等。此外,泰国在成衣、皮革制品、化学品、橡胶、塑料、金属、汽车及零部件及电器产品出口方面也将获益。

(八)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

海合会全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六个国家。2004年8月25日印度与海合会签订《双边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印度海合会自贸区(India-GCCFTA)谈判。2008年9月,双方进行第二轮谈判,讨论了工作组议题以及关税自由化时间安排。2013年底,印度重启了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关于FTA的谈判,这次谈判讨论了双方取消限制性关税、降低货物贸易关税等,为印度医药和化工产业出口产品到海湾地区提供机会。

二、印度实施FTA战略的原因

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的补充,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是当今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印度实施FTA战略有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双重考量。

(一)经济原因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印度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80年代开始尝试放开管制、降低关税壁垒并采取浮动的卢比汇率。1991年以来,印度开展了全面而深刻的经济改革,改革后的主要成就有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取消进口许可证制度,新工业政策,采矿、银行、保险、电信、港口及公路建设、航空和国防设备等部门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大部分行业允许外商100%投资,外商投资的申请可自动核准。这一系列改革使印度的对外贸易和吸引FDI迅速增长,2012—2013年度印度对外贸易总额达7911.37亿美元。①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http://www.commerce.nic.in.2000—2013年共收入FDI2900.78亿美元,仅2012—2013年度收入FDI就达224.23亿美元,②FACT SHEET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Promotion,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http://dipp.nic.in/fdi_statistics/india_fdi_index.htm.改革开放后的印度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成就非凡的一个,也是发展潜力巨大,处于不断上升状态的经济体。印度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后,选择了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在外贸、外汇、外资等一系列政策上进行了及时和必要的调整,这为印度实施FTA战略做好了政策上的准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WTO成员的增加,WTO体制在进一步推进多边合作上遇到一些障碍,使得WTO成员国纷纷通过建立FTA寻求出路,印度为摆脱被动局面,享受自由贸易安排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顺应这一趋势,开始实施了FTA战略。

(二)非经济原因

FTA属于经济协定的范畴,但它却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安全意义,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它的建立,既超越了纯粹的贸易领域,也超越了整个经济领域,可以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联系起来,通过FTA渠道开展合作,从而有效地协调各方立场,以解决全球化时代所共同面对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印度在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仅依靠一国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劳工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预防以及反毒、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FTA提出共同的应对方案。

通过建立FTA,印度不仅可扩大市场规模,还能通过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方面是指获得区域内的主导权从而获得区域合作的内部收益,更重要的是获得区域合作的外部收益,即扩大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筹码,进而获得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主导权。

三、印度FTA战略的特征

1998年印度与斯里兰卡签订了印斯自由贸易协定(India-Sri Lanka Free Trade Agreement)标志着印度实施FTA战略的开始,截至2013年12月,印度共与3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7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有11项已生效,1项已签署协议正等待政府或议会批准,5项已签署框架协议正进一步开展自由贸易谈判),并正在与47个国家或地区展开自由贸易谈判,同时还与20个国家或地区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可行性研究(见表1)。可以说,印度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绩却很显著,而战略的实施也体现了明显的个性特征。

表1 印度建立自由贸易区情况

续表

(一)印度建立FTA的速度与数量发展迅速

印度实施FTA战略的进程从与伙伴国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始,一般要经历谈判、签署框架协议、批准协议和生效几个阶段,其中从签署框架协议开始进入实质阶段。印度从1998年以来,建立FTA的速度越来越快。

1998年印度建立第一个FTA,与斯里兰卡签订了印斯自由贸易协定,2000年以后,印度建立FTA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增加和扩大。2002年印度签订了1个FTA(印度—尼泊尔),2003年签订了5个FTA(亚太贸易协定、印度—新加坡、印度—阿富汗、印度—南方共同市场、印度—东盟、印度—泰国),是史上建立FTA最多的一年。2004年印度签订了1个FTA(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2005年签订了3个FTA(印度—智利、环孟加拉湾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印度—南非),2006年签订了2个FTA(印度—不丹、南亚自由贸易区),2009年签订了1个FTA(印度—南方共同商场),2010年签订了1个FTA(印度—韩国),2011年签订了2个FTA(印度—马来西亚、印度—日本),可以说建立FTA的节奏正在加快。

(二)印度建立的FTA协定多样性明显

在印度已经生效和正在建立的FTA中,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各占一半。其中亚太贸易协定涉及了孟加拉国、印度、老挝、中国、斯里兰卡5个国家,南亚自由贸易区涉及了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阿富汗8个国家,环孟加拉湾经济技术合作涉及了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泰国、不丹、缅甸、斯里兰卡7个国家,印度南方共同市场FTA涉及印度、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乌拉圭5个国家,印度—东盟FTA涉及印度、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新加坡、越南11个国家,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涉及印度、巴林、阿曼、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7个国家,印度—南非关税同盟特惠贸易协定涉及印度、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士兰、莱索托6个国家。

印度签订FTA的对象国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双边的FTA出发,通过FTA网络的相互交织,从而建立起更大区域的多边FTA。比如印度与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阿富汗等南亚国家签订了双边FTA后进而建立了南亚自由贸易区,印度与尼泊尔、泰国、不丹、斯里兰卡等环孟加拉湾国家签订FTA后进而建立了环孟加拉湾经济技术合作。又如印度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又与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印度建立的FTA区域性显著

与印度已进入实质阶段的FTA伙伴国有36个国家,其中有南亚国家7个,东南亚国家10个,东亚国家3个,西亚国家6个,非洲国家5个,南美国家5个。

分析印度建立FTA的对象国,可以发现,印度已签订的17个FTA中有7个是以南亚地区的国家为主,有4个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又与环孟加拉湾的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多。这表明印度在实施FTA战略的过程中,首选与区域内,尤其是南亚国家合作,这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印度与南亚地区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直接相关。另外,环孟加拉湾国家也因为是印度的重要出海口和贸易伙伴,也成为印度建立FTA的主要伙伴国。

(四)印度在建立FTA时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虽然世界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发达国家的标准,但依据各种国际组织的资料来看,公认的发达国家共24个,新增的发达国家共8个,在与印度已经签订FTA协定的36个国家中,只有新加坡、日本、韩国在发达国家行列,另外还有多个发达国家正在就建立FTA与印度进行谈判和可行性研究。由此可见印度的FTA战略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战略重点。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机会融入世界经济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有时为了迎合发达国家的需求还会不惜侧重某些产业的发展而导致本国产业失衡。发展中国家之间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互补,面临相似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相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和不良后果,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FTA有利于双方实现产业对接和贸易转移,进而促进两国平等、互利、共赢地发展。

四、印度FTA战略实施后的绩效分析

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首先带来的是关税的降低甚至取消,从而推动区内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提高贸易规模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增强一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印度自FTA战略实施后,绩效极其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对印度经济发展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是一个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经过经济改革,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以后,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进入21世纪以后,印度制定和大规模实施FTA战略以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2003年以后开始高速增长,2003年至今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同期水平,并能持续保持这一增长速度(见表2)。

表2 印度经济增长率(%)

从上表可见,2001年以后印度的GDP、工业、农业、服务业、进出口以及吸引和对外投资等指标,都上了一个台阶,并在印度建立FTA的高峰年份(2003以后)不断攀升,这不能不说是FTA战略实施的辐射效应起了作用。虽然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2010年以后印度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降温的趋势,但随着印度已建成的FTA的深入发展以及正在谈判和进行可行性研究的FTA的逐步落实,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印度经济仍将会出现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二)对印度与FTA伙伴国的贸易和投资的促进作用

自由贸易协议通过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与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两个效应给区域内的国家带来福利,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实施FTA战略的现实原因和必然结果。印度通过建立FTA与其伙伴国实现了资源与市场的共享,从而扩大了贸易量。从已经生效的11个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量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3)。

表3 印度与FTA伙伴国贸易及其增长单位:百万美元(%)

印度建成的自由贸易区中,有的贸易额增长稳定,有的则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的FTA伙伴主要以对其具有较强依赖性的周边小国为主,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能力较弱,虽然从与印度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得到较多利益但产品输出和消化能力均显不足,因而拉动贸易增长的能力也很不稳定,随着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相信FTA给该地区带来的福利将会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衡量一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外投资能力和吸引外资能力。2001年以后,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世界资金流向发生了转移,外资越来越多地注入印度而印度在经济稳定增长以后,对外投资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见表4),这也是印度的经济改革和实施FTA战略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表4 印度吸收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在研究FTA战略对印度的吸引外资能力的促进上,选取对外投资能力较强的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较能说明问题。历史上新加坡与印度的联系就非常友好,两国政治关系稳定,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经济联系也颇为密切。在印新自由贸易区生效的2003年以前,新加坡对印度的投资已经不少,但排名并不靠前。2003年以后新加坡对印度的投资额直线上升(见图1)。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新对印的投资只有3800万美元和3700万美元,FTA生效后,2004—2005年度新对印投资就上升至18400万美元,接着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更增加至27500万美元、57800万美元和307300万美元,2008—2009年度为345400万美元,2009—2010年度为237900万美元,2010—2011年度为170500万美元,2011—2012年度为525700万美元,2012—2013年度为230800万美元,总体呈增长趋势,有些年度增长还非常显著,足可证明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给FTA伙伴国间资金流动带来的便利,这种资金转移给两国经济的贡献和人民福利的增加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印度FTA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印度FTA战略的分析,可以发现FTA战略不仅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加强一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之下,采取积极的FTA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印度与中国同是亚洲的发展中大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FTA战略的实施方面,印度FTA战略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在建立FTA的谈判对象选择上,可以考虑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印度的FTA战略的实施来看,首先选择本国影响较大的南亚地区和环孟加拉湾地区,并且在实施了“东向政策”以后,将建立FTA的重点向东南亚国家倾斜,这些国家都是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与印度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由此,我国在选择FTA的战略伙伴时,可以首先考虑我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这一方面符合我国的周边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与向更广大地区建立FTA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二,从已有的FTA地区内选择谈判对象,以建立起FTA网络。印度FTA网络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已有的FTA向更深远的网络辐射,可以通过几个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的推动建立经济联系更密切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可以通过已签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推动与区域内各国的自由贸易谈判。我国在建立FTA网络上,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FTA建立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与区域内各国以及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从而加强我国在FTA网络内的主导地位。

第三,借鉴大国与小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模式,进一步增强政治经济影响力。印度作为地区内的大国,在政治经济上对地区内的国家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不丹等国在政治经济上对印度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而与这些国家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更能强化印度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中国的具体情况与印度不完全相同,但同样可以寻求通过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周边小国建立FTA的方式巩固我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从这一角度来讲,与这些国家建立FTA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是保障我国政治安全的一大战略举措。

第四,通过跨地区FTA的签署,寻求战略平衡点。印度的FTA战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立足于建立区域内自由贸易区,并在此基础上与跨地区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FTA。中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将FTA战略扩展到全球范围,这样一方面可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部分中亚、非洲、拉美国家进行双边FTA的谈判,争取加大与这些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FTA来推动周边国家与我国建立FTA的速度,实现以跨地区经济联系平衡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作用。

F114(351)

A

53-1227(2014)02-0094-12

* 李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管理部主任助理、助理研究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贸易协定印度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