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解决前景展望

2014-03-11 19:10左伟尘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边界问题中印边界

左伟尘◎

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解决前景展望

左伟尘*◎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和俄国争夺与侵略中国西藏的产物,印度政府继承了英国政府的西藏政策。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发展,中印关系具有全球意义和战略意义。现在印度实际已经获得了一条与中国的安全边界,中印边界问题在中印关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中印互利共赢的大背景下,两国政府有效管控中印边界地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得到了两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只要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互谅互让,中印边界问题就能够和平解决。

中印 边界问题 和平解决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习惯上被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指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中段指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之间的中印边界;西段指印控克什米尔同中国的边界。中印两国对中印边界的具体走向存在着广泛的分歧。在中印边界东段,中国主张的边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是沿喜马拉雅山山脊的“麦克马洪线”,此处涉及到的领土分歧多达9万平方公里。在中印边界中段,中印两国都主张中印边界沿喜马拉雅山山脊,但对其间部分地区的归属问题存在分歧,此处涉及到的领土分歧约2000平方公里。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主张的边界在喀喇昆仑山,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在北面的昆仑山上,此处涉及到的领土分歧多达3.3万平方公里。①康民军:《试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第55页。因此,中印之间涉及的领土分歧共12.5万平方公里。目前在中国控制下的是西段,东段和中段在印度控制之下,中印领土分歧的核心是西段。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印边界问题不单单是一个边界问题,它与西藏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印度独立之前,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俄国对中亚,中国新疆、西藏争端的产物,西藏实际上成为英国和俄国的“缓冲区”,印度独立之后继承了英印政府的西藏政策和在西藏的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印度仍没有彻底放弃控制中国西藏将之作为中印之间“缓冲国”的战略图谋,但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无情地粉碎了印度的梦想。印度于是将中印边界北移,也就是“先敌占领”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的中国领土就成为印度谋求其北部边界安全的重要安全战略。①宋德星:《试析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战略构想》,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6期,第74页。

(一)英国和俄国对中国西藏的争夺与侵略

1757年普拉西战役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此成为大英帝国东方殖民体系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向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基地。俄国历届沙皇都把征服中亚、南下印度洋作为其称霸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在1873年5月已经吞并中亚南部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个汗国,势力直抵阿富汗北界的阿姆河畔,继续南下就直叩印度的大门。②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二卷:1814—1871)》,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264页。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英国与俄国争夺阿富汗,与此同时,英国又与俄国在中国新疆天山南北进行争夺。1871年7月,俄国侵占伊犁,英国支持盘踞新疆的阿古柏与俄国和中国进行对抗。1877年5月,左宗棠肃清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新疆暂时得到稳定。

因此,西藏在阻挡俄国南下的战略地位中突显出来。其实,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已经觊觎中国西藏。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但是,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③许彬、谢忠:《论18世纪后期英国对中国西藏的渗透政策及其破产》,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115页。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侵略西藏,把西藏作为一个“缓冲区”的目的基本达到。

英国从1876年的《烟台条约》取得了入藏的权利。此约附有专条,准许英国派员经甘肃、青海或由印度入藏。1888年2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藏战争。清政府派员与英人谈判议和,于1890年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承认哲孟雄(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划定西藏和锡金边界。1893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给英国与西藏通商的便利,允将亚东开放为英商能自由来往和居住的商埠。俄国利用其境内布里雅特蒙古人与藏族信奉同一黄教的关系,以派人学经为名,向西藏内部进行渗透。布里雅特僧侣中的一名叫德尔智的喇嘛当上了达赖十三世的一名经师。他充当间谍,怂恿达赖投靠俄国,脱离祖国。达赖于1900年10月和1901年6月先后两次派他率领所谓“西藏代表团”访问彼得堡,表示“亲善”。英印政府非常不安。1903年,英国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3日,英军侵占拉萨。9月7日,英方迫使西藏地方当局签订了《拉萨条约》,条约的规定实际上使西藏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清政府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中国主权,没有承认,而是要重新立约。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英国对俄国的畏忌减轻,同时为了与德国争霸,准备缓和同俄国的矛盾。1906年4月27日,中英签订《中印续订藏印条约》六款,英国以承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换取了大量权益。《拉萨条约》作为附约。英国与俄国在西藏的争夺有所缓和。1907年8月31日,英俄在彼得堡签订《英俄协定》,全面调整了双方在波斯(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地区的侵略利益。其中的《西藏协定》规定双方不干涉西藏内政、不破坏其领土完整,只通过拥有宗主权的中国与它发生关系。英俄以“宗主权”取代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辛亥革命后,印度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策动各地上层反动分子叛乱。1912年6月,北京政府命令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师入藏平定叛乱,英国公开出面干涉,阻止北京政府军继续向西藏进攻。这时,英俄两国已经就蒙古、西藏问题达成秘密谅解,俄国明确地承认西藏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同意英国在西藏可以自由行动。①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21-324页。从此,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

1913年10月13日,英国策划召开了有中、印、藏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在会议上,英国提出关于划定西藏范围的建议,把西藏划分为“内藏”和“外藏”两部分;“内藏”由中国管辖,“外藏”则实行所谓“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藏”派驻军队和文武官员。袁世凯政府没有同意。1914年7月3日,英国与西藏地方代表单独签订了所谓《希姆拉条约》和非法炮制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坚决不予承认。②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第321-324页。

在西段,英国先后提出“约翰逊-阿尔达线”(1865年提出)及“马继业、窦讷乐线”(1899年提出),根据“约翰森-阿尔达线”,阿克赛钦以及叶尔羌和喀拉喀什河系的上游地区都划入了印度境内,但这条边界线遭到埃尔金(Elgin)总督的拒绝;根据“马继业、窦纳乐线”,阿克赛钦属于中方领土。③陈会娟:《中印边界纠纷中的地缘因素》,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第99页。本来阿克赛钦是中国领土,只是由于英国人提出“约翰逊线”及其修订线,才制造了中印边界争端中的这一问题。因而所谓阿克赛钦归属问题,实质上就是“约翰逊线”问题。后来,“约翰逊线”问题是引发中印边界争端的起因之一,也是中印双方从边界争端走向边界冲突和战争的关键。④康民军:《“约翰逊线”及其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地位》,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20页。

抗日战争期间,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而英国竭力想把西藏独立出来,企图使之和印度连成一片,接受它的殖民统治。基于这样的图谋,英国不顾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竭力阻挠中国修筑中印公路,阻止中央政府官员入藏,非法侵占中国西藏领土。⑤方正、郑言:《抗战中的英国与西藏》,载《文史月刊》,2003年第2期,第42页。

(二)印度对中国边界领土的蚕食和中印边界冲突

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印度政府继承了英国政府在西藏的特权,也没有放弃分裂西藏,把西藏作为印度和中国“缓冲区”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缓冲区”的梦想破灭,不过印度还企图继续保持它从英国继承的在西藏的特权地位和影响。1951年5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但是印度于1952年2月向中国政府呈交了一份《关于印度在西藏利益现状》的备忘录,共开列了印度在西藏的7项特权。随后,印度政府又提出印度在西藏驻军的换防问题。1954年4月,印度与中国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根据协定印度放弃了其继承的英国在中国西藏的特权。但是,印度放弃在西藏的特权暗含交换条件,那就是想继续侵占中国的边界领土作为交换条件。

其实,印度对中国领土的蚕食早就开始了。在边界东段,印度1951年武装接管由西藏行政管辖的达旺,1954年成立“东北边境特区”,将有争议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印度实际上的边界。在中段,印度除了继承英国对于桑、葱沙的占领外,又在1954年以后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波林三多、香扎、拉不底、乌热等地。在西段,1954年印度修改地图将阿克赛钦划成印度的一部分。1956年以后,印度侵占了巴里加斯。①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1959年3月,达赖集团叛乱。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平息了叛乱。3月31日,达赖集团逃入印度。印度政府利用此事干涉中国内政,力图使中国在印度的斡旋下与达赖集团谈判,让达赖返回西藏,以便保持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并且也以此要求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让步。1959年3月2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大片领土要求,他不但要求把东段9万多平方公里和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而且要求把西段一向在中国管辖下的3.3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划归印度。印度军队从1959年起多次越过“麦克马洪线”,甚至越过其地图上标出的中印边界去寻找分水岭,还诬称“中国军队入侵”而袭击中国边防军,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印边界上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即1959年8月25日的朗久事件。在西段,1959年10月21日,中印双方又在空喀山口发生冲突。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公然宣布己命令印度军队“清除掉”中国边境上的中国军队。随后,印度军队果然发动了新的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从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进行自卫还击,痛击了侵略者。②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二卷),第75-79页。

二、中印关系与中印边界谈判的进展

中印边界战争并没有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反而使中印边界问题更加复杂。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国关系逐步恢复和改善后,重新认识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符合两国利益。这种认识在冷战结束后经济发展主导各国政治的潮流中得到加强,尤其是进入中印两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印两国关系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的21世纪。中印边界谈判从以副部级官员为首的代表团开始,到进入常设的边界问题联合小组会谈,再到直接受控于国家领导人的特别代表谈判,谈判的级别越来越高,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频繁。

(一)20世纪80-90年代的谈判

1976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和改善。1979年2月,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华,邓小平副总理对他说:“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边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子解决,同时不应该妨碍双方在其他领域进行友好交往,以逐渐增进相互了解。”①程瑞声:《中印边界谈判及其前景》,载《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第18页。1981年6月,黄华外长访问了印度。根据两国外长在新德里达成的协议,中印两国以副部级官员为首的代表团从1981年12月至1987年11月先后举行了8轮会谈。1989年至2005年共举行了15轮边界问题联合小组会谈。

1987年2月,印度在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这次访问恢复了中印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成为中印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关于中印边界问题,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在寻求边界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合情合理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

1993年9月,在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议》。1995年8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小组第八轮会谈达成以下一致意见:为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稳定,印度和中国对等撤除在旺东地区的2个哨所,避免双方军队间的近距离接触;加强边防当局和军事机构间往来,在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等。1996年1l月,在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度期间,两国政府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二)21世纪初期的谈判

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2002年1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印取得成功。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印两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双方不仅在联合宣言中明确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从而为不断增进相互信任和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如西藏、锡金问题等方面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从而增强了两国人民对进一步改善中印关系的信心。双方同意各自任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2003年10月23-24日,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新德里同印方特别代表、总理首席秘书兼国家安全顾问B·米什拉进行了首次会谈。2005年9月和2006年3月,双方特别代表举行第六次和第七次会晤,开始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2006年6月,双方特别代表举行第八次会晤。2007年4月,中印两国在印度举行第十轮边界问题谈判,两国谈判代表为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

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宣布两国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已建立睦邻友好、互信合作和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中印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双方希望尽快解决边界问题。两国政府还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实施办法的议定书》。

2006年11月20-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在11月21日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指出早日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一、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已经采取步骤,并将继续努力,争取在2005年4月11日签订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因而应将其视为战略目标。特别代表将早日商定一个适当的框架,以便最终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包括中印边界各段。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将根据1993年、1996年和2005年协定的规定,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二、在特别代表会晤的同时,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应加快工作,包括澄清和确认实际控制线和落实建立信任措施。双方同意,在已商定的参数基础上,尽早完成交换标明各自对整个实控线走向认识的地图的进程。”①《中国和印度发表〈联合宣言〉》,新华网,2006年11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21.htm

2007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表示:目前双方都有诚意和决心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迄今双方边界问题特别谈判代表已进行了11轮务实和有成效的磋商。解决边界问题并不容易,需要艰苦努力,但只要双方坚持不懈,秉持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最终就能找到一个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辛格表示: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是印度政府的政治意愿,印方将按照双方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与中方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推动边界谈判取得进展。②钱彤、李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新加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11月21日,http://www.gov.cn/ldhd/2007-11/21/content_811628.htm

2012年1月16-17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五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双方表示,将根据已达成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就解决框架交换了意见,并商定就框架谈判以来双方达成的共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以适当方式加以确认,为未来谈判提供指导。①毛晓晓、吴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五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月18日,http://www.gov.cn/jrzg/2012-01/18/content_2047297.htm2012年1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和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在新德里分别代表各自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这有利于中印两国加强边境事务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和平与安宁。该机制不承担探讨边界问题解决方案的任务,不影响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

2013年5月20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两国领导人对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的工作表示满意,鼓励他们继续推进谈判进程,根据已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积极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框架。在边界问题解决前,双方将共同努力,根据已签协定,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双方对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迄今举行的富有成果的会议表示满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新华网,2013年5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05/20/c_115839518.htm2013年10月,印度辛格总理在访华时中印双方签署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中再次重申,“双方推动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决心。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边关系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③《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新华网,2013年10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3/c_117844273.htm

2013年6月29日,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六次会晤,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双方回顾了中印特别代表会晤十年来工作情况和边界问题解决进展,一致表示将坚持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前,充分发挥涉边机制作用,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④刘华:《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六次会晤》,新华网,2013年6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29/c_116338648.htm

2014年2月10-11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七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就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中印近年来保持边界谈判势头,有效管控涉边分歧,为两国关系健康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双方愿共同努力,根据“三步走”路线图,坚持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寻求早日谈成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框架。在边界问题解决前,双方愿充分发挥好涉边机制作用,切实落实中印在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相关协定及中印边防合作协议,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⑤陈雪莲:《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七次会晤》,新华网,2014年2月11日,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4-02/11/c_119289657.htm

(三)边界谈判进展评估

自从重新恢复中印边界谈判以来,中印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三个机制:联合工作小组、边界问题专家委员会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①刘朝华:《中印边界问题座谈会纪实(下)》,载《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第40页。同时为了在中印边界正式划定之前管控边界,双方建立了多种沟通协调机制,例如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两国边境地区的司令之间的军事直拨热线、国旗会议和边界个人会谈等信息沟通机制。②张世均:《中印边界争端的危机控制机制探析》,载《南亚研究季刊》,2013年第4期,第20页。这些边界管控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2013年4月中印西段边界的“帐篷对峙”事件就是通过边界事务磋商和协调等机制予以顺利解决的,有效阻止了事件的升级。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成果。2003年10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一次会晤确立了“三步走”路线图(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再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③吴兆礼:《试析目前中印边界谈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6期,第87页。2005年中印签署《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标志着已经迈出第一步,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步是框架协定的谈判。从历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信息以及2012年中印两国政府总理互访情况来看,双方都在积极推进框架协定谈判进程。总而言之,中印双方把边界问题与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进行一定的隔离,推动中印关系朝着夯实两国共同利益,推动中印边界争端和平解决的方向前进。

三、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障碍

(一)国家荣誉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荣誉是国家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充满自豪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实对于印度人民来说也是如此,印度的独立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尼赫鲁总理给印度的定位就是要做一个世界大国。边界问题不仅仅意味着那块土地归属于谁,还是一个攸关国家荣誉的问题。中印双方都宣称争议土地属于自己的固有领土,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有一方获得而另一方失去原来所声称的国土,那么失去土地的一方在国际国内就会落下软弱的印象。

中国从来没有承认将来也不会承认“麦克马洪线”,认为印度占据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出于现实考虑,中国其实还是接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以后的边界参考线的,但是要做出必要的调整。④程瑞声:《中印边界谈判及其前景》,第20页。而且,中国在与缅甸的边界划分中,实际上已经接受了以“麦克马洪线”为参考线的做法,在全面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基础上,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习惯线”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①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96页。因此,叶正佳和郑瑞祥认为必须要打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应该把达旺地区交还给中国,因为达旺地区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交还达旺地区就意味着打破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若不把达旺交还中国,我国中央政府就没法向西藏自治区政府交代。②刘朝华:《中印边界问题座谈会纪实(上)(2006年11月8日)》,第50-51页。但是这样做还是使中国人民很难接受,因为感觉到虽然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国打赢了,但是还是要丢失领土。

对于印度来讲,印度在1962年边界战争中输了,但是它实际控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已经经营了40多年。但是它一直宣传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也是它的,如果做出让步,可能无法让印度的国民接受。况且,印度是议会制国家,政府受到反对派的很大制约。另外,现在印度的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要在边界问题上教训印度,是为了破坏印度的民主模范形象,削弱中国的地缘政治敌人的力量,以攫取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领导权和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中印边界战争使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下降,直到今天印度还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完全恢复过来,只能做一个地区性大国。而中国通过这场战争,不仅成功地削弱了印度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利用它消除了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战胜了经济困难,此后走上了一条有利的发展道路。例如,中国此后利用印巴之间的矛盾,拉拢巴基斯坦而牵制印度,从而使自己处于战略上的有利地位。③黄想平:《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载《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3期,第78页。印度认为1962年的边界战争是中国的侵略,那么在边界领土上一步不让正是显示国家荣誉的最高体现。

国家荣誉障碍的破解之策是需要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对各自的国民进行再教育。

首先,正确认识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来源,尤其是中印边界战争的历史。中国在此问题上对国民的教育是客观公正的,印度则存在很大问题。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政府一直罔顾事实说是中国“侵略”印度,造成印度国际地位下降,民间对中国充满怨恨和复仇情绪。这种舆论环境下政府无论多么小的妥协都不可能被民众接受。所以印度政府和民间都要改善舆论环境,允许探讨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真相。在印度纪念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的相关报道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当年印度尼赫鲁政府的错误,例如在谈到1962年的边界战争时,印度民众和学界不少人不再一味指责中方而是公开批评尼赫鲁总理当年推行“前进政策”非常“愚蠢”。④王宏纬:《从印度纪念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看中印关系》,载《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第2期,第27页。印度是一个议会制国家,政治家如果得不到民众和舆论的支持,想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不可能的。认清历史有助于印度国民卸掉“中国侵略”的包袱。

其次,正确认识划定未来边界线时的参考线问题。以往经验启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历来是在历史和现实条件之下双方相互妥协让步的结果。在东段,现在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大体沿着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因此必须打破“麦克马洪线”,收回达旺地区。即使是这样也很难回到中印传统习惯线。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实践中并没有僵化坚持中印传统习惯线,中国曾经在1962年10月20日的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到达过传统习惯线,而后在1963年2月28日撤兵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①廖心文:《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对策方法——老一辈革命家与边界问题研究之三》,载《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第76页。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大体一致,事实上这也是当前实际控制线的基础。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政府解决此问题也是以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为参考。如果是这样,在东段中国说服民众的压力大于印度。因为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划定国界比以传统习惯线划定国界,中国所得到的领土面积完全不在同一个等量级。在西段印度说服民众的压力要大于中国,因为印度一直宣称西段争议地区也是它的领土,却处于中国实际控制之中。可见,认识实际控制线有利于中印双方民众理性看待以实际控制线作为划界参考线的可能结果。这种相互妥协让步的认识可以避免“零和博弈”思维在舆论市场的盛行,以争取营造和平解决争端的有利舆论氛围。

最后,中印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大众心理认知引导。中印两国对各自国家的舆论控制力是不同的,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下难免出现有悖于中印友好的噪音。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政府乃至政治家出面澄清各种不实报道,引导大众树立一种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办法的意识,因为武力是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激化矛盾。在没有解决边界问题之前,保持边界的现状与稳定是在为和平解决创造条件。同时要坚持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时双方确立的将“边界问题与其他合作脱钩”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②李莉:《中印关系走向成熟及其原因探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3期,第50页。积极发展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双边关系,在多边机制中加强合作,两国共同努力做实“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印友好的成果惠及两国人民。如果中印两国的人民都觉得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都有中印和解的心理准备,那边界问题的解决就要相对容易一些。

(二)国家安全

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传统,又有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梦想,导致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时危害到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和平解放西藏的行动挫败了印度想在西藏建立“缓冲区”的设想,但是印度还是利用英国的殖民遗产非法侵占中国的领土。从当前环境看,西藏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难以撼动,这一点中印双方都很清楚。不过从当前实际控制线来看,印度把中印边界往北移往喜马拉雅山分水岭的目的已经达到,它的地缘安全已经得到保障。

尽管印度把西藏变成一个“缓冲区”的设想没有实现,但是现在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12万,达赖集团的流亡政府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流亡西藏人在印度所进行的分裂活动,直接威胁到西藏的稳定,影响到我国西南方向的安全。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两手的做法,它一方面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另一方面它又暗中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行径,企图使这个问题成为向中国施加压力和影响的筹码。①马加力:《中印关系为何这样难?》,人民网,2001年3月15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10315/418021.html这使得中国面临“藏独”分裂势力的威胁,危及到了中国的安全与稳定。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中国实际上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最后中印国界的参考线,就有间接承认以前的西藏地方政府拥有主权国家的身份具有缔约权的嫌疑,这样就削弱了中国治理西藏的合法性,肯定不利于现在西藏的稳定。对中国来讲,西藏的稳定与繁荣肯定会比中印边界问题重要。

结 论

中印边界问题本来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是由于印度继承了英国侵略西藏的政策,并企图占领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的中国领土以谋求其北部边界安全的结果。随着中国印度两国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中印已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两国在多领域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中印关系已经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在中印友好互利合作共赢的大背景下,两国政府有效管控中印边界地区、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得到两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作为财富源泉的作用在下降,所以对中印两个国土面积辽阔的大国来讲,领土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在下降。因此,中印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是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印边界领土问题的。

D823

A

53-1227(2014)02-0048-11

* 左伟尘:右江民族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边界问题中印边界
一类弱非线性临界奇摄动积分边界问题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边界问题浅析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推动中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的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