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冲突对其民主改革的影响*

2014-03-11 19:10村主道美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罗兴亚素季昂山

村主道美◎

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冲突对其民主改革的影响*

村主道美**◎

由缅甸总统吴登盛推动的民主化进程与2012年以来出现的针对缅甸罗兴亚人和其他穆斯林的迫害有着密切的联系。仇视性演讲以及佛教僧侣为首的反穆斯林运动使缅甸面临新的族群和宗教暴乱。可能是为了未来大选中佛教徒手中的选票,昂山素季和全国民主联盟不愿对此次新的人权侵犯行为或种族冲突表示抗议。缅甸军方可能借助民族主义来遏制民盟势力发展。缅甸的民主改革虽然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但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分裂却日益加深。

缅甸民主化 罗兴亚人 穆斯林 昂山素姬

一、改革前兆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掀起“民主化”浪潮。从那时起,世界许多独裁政权常常陷于紧张民族宗教冲突中,如布隆迪内战、卢旺达种族屠杀、前南斯拉夫战争以及针对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战争。虽然经历了初期陶醉期,但是独裁政权保证向分权、多党政治、言论自由和自由选举发展的“民主化”通常会打破过去在独裁下形成的社会微妙平衡。民主化让谁成为多数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之前一直被压迫的大多数希望成为针对少数人的专政者,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其他政治风格。于是,昨天的无辜受害者可能就成为今天的无知歹徒。

国际社会赞赏民主化,因此加深了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却将独裁者所做出的看似自杀性选择的原因置之脑后。这些国家的知识份子或许没有外国人那么乐观,原因是他们知道统治者通过改革以求幸存的普遍规律并没有消失。那么独裁者如何能通过自杀性行为得以幸存?这是民主化的关键问题。

2011年3月,吴登盛成为新缅甸“平民”领袖后,世界开始减轻对缅甸的经济制裁。然后,这个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开始出现不祥征兆,其中最明显的是2012年5月开始至今所发生的针对若开邦罗兴亚人以及其他穆斯林大屠杀。这意味着新一波对若开邦、缅甸西海岸穆斯林群体的迫害的开始。迫害波及到缅甸中部、南部和北部非罗兴亚人穆斯林群体。一般行凶者为佛教徒,包括僧侣。据说,他们在缅甸是受人尊敬的。不管亲眼所见还是谣传,据说当地政党、警察、军队以及其他邦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这次迫害不是已经过去的梦魇,而是一场正在上演的悲剧,而悲剧的第一幕仍然没有结束。本论文的目的是讨论包括总统、军队、昂山素季、佛教徒、若开邦国民在内的缅甸相关角色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在缅甸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缅甸的稳定比以前更加重要,因为缅甸是北方大国中国通过陆路、铁路以及管道与印度洋连接的必经区域,对中国的生存空间、国家安全、商业和能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代起,缅甸就是亚洲之外其他地区进入亚洲的门户。但是,这个在地理上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联邦国家却经历几十年的种族紧张局面,并且其“民主化”成就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69岁高龄的昂山素季的选择和判断。昂山素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就遭暗杀的一位传奇英雄的女儿,遭受二十年软禁后,她获得了自由。虽然她还在渴求攀登民主高峰,但是,留给她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二、民族主义中的种族主义

受压迫的人们充满愤怒,但是在所谓忠诚于独裁者的过程中,他们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民主化”开始后,在某件事情或政府之外的其他人的引导下,过渡独裁政府在仇恨、愤怒、不信任、偏见和侮辱表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控制,但它可以利用。当前缅甸和种族大屠杀前的卢旺达有诸多类似点。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几周前,一位正在上学的图西族男孩听到他的胡图族同学说“你弟弟已死在后院里了。”图西族男孩马上赶到后院,发现地上躺着一条死蛇。在卢旺达以基督教为主的社会里,图西族人经常被胡图族极端分子比作蛇。这种赤裸裸种族非人性化言语在缅甸屡见不鲜。2010年以来,佛教僧侣经常在缅甸大街上游行,抗议“不断增长”的穆斯林。在卢旺达,胡图族极端分子认为图西人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因此,这些图西人对卢旺达来说属于外国人。现在,通过DVD和其他社会媒体,缅甸佛教僧侣毫不犹豫地将罗兴亚人称为“格劳”(Kalar),借此侮辱皮肤黝黑的罗兴亚人。官方将罗兴亚人称为孟加拉人,暗示罗兴亚人是从孟加拉湾移民过来的。许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RNDP)的党员,不断声明他们的身份不是罗兴亚人,即使实际上他们会将自己视为罗兴亚人。

种族大屠杀前的卢旺达,身份证上记有身份证持有者的“种族”信息。缅甸也使用相同的身份管理制度。自卢旺达独立以来,图西人遭到迫害几十年。缅甸罗兴亚人也有相同的历史遭遇。过去对罗兴亚人的迫害产生了大量罗兴亚人难民,这些难民定居在邻国,比如孟加拉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大多从事低工资工作。这就成为缅甸境内迫害者质疑缅甸境内罗兴亚人忠诚度的又一借口,并将罗兴亚人视为内奸。卢旺达过去的情况亦如此。20世纪60年代,卢旺达开始的一系列大屠杀造成了大量图西人逃到邻国,如乌干达。卢旺达境内图西人常被胡图领导者视为勾结者。1994年,卢旺达开始实行多党制,作为与图西叛军签订的协议的响应。缅甸的情况也一样。随着种族大屠杀开始,内战战火重新点燃,卢旺达境内胡图极端份子将卢旺达情况解释为异常种族战争,将他们的进攻伪装成防卫。同样,2012年爆发新一波对罗兴亚人的攻击后,缅甸政府也声称“对双方都造成了伤亡和损害”,是“民众冲突”的结果。昂山素季一直不断重复这样的观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兴亚人的伤亡更惨重,几十万罗兴亚人到处躲避,从此不能返回家园。

新神话披上了殖民遗产外衣。在卢旺达,图西人过去得到比利时殖民者的支持,现在却被胡图极端主义者视为欧洲统治的余孽。同样,在缅甸,罗兴亚人也被缅族极端份子视为英国统治下的后来者。今天的歧视往往是在昨天的扭曲历史基础上产生的。与过去常用神话解释史前时代的卢旺达相比,缅甸极端份子捏造了缅甸近代历史。历史问题和国民身份掺杂在缅甸建国过程中。英国统治之前,缅甸吞并了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若开,然后缅甸被英属印度吞并,之后获得独立,若开也保留在缅甸版图内。

实际上,罗兴亚人好几代就居住在若开。甚至可以说“罗兴亚人居住在若开的历史比居住在若开的佛教徒还要久。”虽然历史上若开曾是一个独立王国,但是现今若开佛教徒却需要缅甸成为一个由大多数佛教徒占主导地位的国度,极力排斥罗兴亚人。若开境内的歧视与若开境外的佛教僧侣一拍即合,于是造成今天的局面。

三、鼓吹仇恨者被释放

佛教徒阿欣威拉杜1968年出生在缅甸曼德勒,2003年因发表反穆斯林言论而被判入狱25年。此次事件引起多次冲突,造成12人死亡。但是2010年,阿欣威拉杜被释放。重新获得自由以来,阿欣威拉杜的仇恨布道随之也得到进一步放纵,因以佛教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和抵制穆斯林活动的主张,阿欣威拉杜在全国家喻户晓。

以下内容引自阿欣威拉杜说话:

“(穆斯林)发展非常迅速,他们正不断地抢走我们的女人,强奸她们”,“缅甸大约90%的穆斯林是‘坏透顶的人’。”

“以前我曾听到阿拉伯世界控制全球媒体的谣言”,“今天,我可是亲眼所见。”

“我们在每个城镇都遭到强奸,我们在每个城镇都遭到性骚扰,我们在每个城镇都遭到他们的合伙反对和恐吓。”

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牲畜方式“是让人们舐血,将可能威胁到世界和平。”

“他们最终将夺走我们的国家。”

“当地穆斯林粗鲁野蛮,因为穆斯林极端份子不断为他们输入金钱、军事和技术力量,在后面推波助澜。”

“如果我们弱小”,“那么我们土地将成为穆斯林的天下。”

“那里的罗兴亚人将自己家园焚毁,目的是为了在难民营中生活得更轻松。”“我们需要像英国保护联盟那样,我们不是推崇暴力,而是保护大众。”

“至于穆斯林,蛇就是蛇。蛇是危险的动物,所以我们不能任由其自然发展。”

“像印度那样被损毁。我们对此表示担忧。”

“如果你从穆斯林店中购买东西,那么你的钱不仅仅留在店里,这些钱会最终损毁你的民族和宗教。”

“你可以满怀仁慈和博爱,但你不能睡在疯狗的隔壁。”

“我之所以叫他们麻烦制造者,是因为他们就是麻烦制造者。”

“这场战役主要是构筑起我们自己的防御体系,保护我们民族和宗教不受外人侵害。这类似于甘地呼吁人们抵制外国产品。”

最后一句引用特别引人注目。阿欣威拉杜将自己比作印度国父甘地,他坚称自己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坚决抵制外国产品。除了佛教相关商品外,在曼德勒各个主要市场出售的大多数产品都产自中国。一次与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一位党员的谈话中,阿欣威拉杜说2008年宪法第59(f)条(禁止昂山素季参加总统竞选)的修改可能为外国人“剥削单纯的缅甸人”铺平了道路。他必须代表他的信徒为这些缅甸人负责。

阿欣威拉杜所使用的词语“民族和宗教”也值得我们关注。缅甸境内存在多种民族和宗教团体,但实际上没有缅甸“族”(race)。

阿欣威拉杜用民族主义定义佛教。他说缅甸人需要民族主义,要有民族主义就意味着需要成为佛教徒。蒲甘人自然而然被排除在国家之外。他说佛教徒不应该从穆斯林商店中购买商品。他组织“969运动”,这是不从穆斯林商店购买商品的运动。实际上,“969运动”可看作缅甸的“佛教至上主义运动”。

他要求人们需要谨慎穆斯林渗透到缅甸政治中,坚称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正遭穆斯林的渗透和协助。

阿欣威拉杜不喜欢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通婚。他建议制定禁止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间的通婚。

他将穆斯林描述为入侵者。依他所见,如果穆斯林掌权,不会让佛教徒获得宗教自由,因为穆斯林仇恨佛教徒。他也称穆斯林是与中东保持联系的恐怖主义分子。

值得注意的是,阿欣威拉杜主要谈论的是不断壮大的缅甸穆斯林群体,而不仅仅是罗兴亚穆斯林。他说,他的立场类似英国保护联盟,该联盟是英国一个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他过度夸张缅甸穆斯林人口比例。缅甸穆斯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5%,但他估计占22%。

种族主义经常会进行伪善包装,但是阿欣威拉杜的种族主义却是赤裸裸。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所有佛教徒都像阿欣威拉杜那样毫无遮掩地宣传恶毒的歧视,那他们如何能够赢得社会尊重?缅甸改革者不能立即改善的问题可能就是他们对缅甸听众过度顺从。一直以来安静地顺从小集团的缅甸人毫无疑问也相信昂山素季的能力,因为唯一事实就是昂山素季是缅甸一位传奇人物的女儿。同样是缅甸人,那些接受训练不需相信事实的人却是佛教徒嘴巴不断编造的权威谎言的忠实听众。对阿欣威拉杜来说,由于在缅甸公共演讲者享有自由演说权利,因此他可不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发表演说。缅甸历史遗产之一可能就是缺乏批判性思考。

许多僧侣在曼德勒游行支持阿欣威拉杜。他们的游行标语是“制止不断发展壮大的穆斯林”和“穆斯林是恐怖份子”。充分利用“九·一一事件”恐怖主义后人们反穆斯林的情绪,佛教徒们要求公众远离穆斯林事务。或许这样攻击的后面是自卑感,缅甸非常落后和处在孤立状态,而异教徒看起来更加团结。阿欣威拉杜和他的支持者引诱社会侮辱穆斯林。种族大屠杀一般特点之一就是挑衅者往往将自己视为防御者,而将受害者说成挑衅者。阿欣威拉杜和他的支持僧侣也采用这种心理角色互换方式。

四、缅甸暴力袭击和全球荣誉

2012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这是向人们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美国对这个已经走上真正改革之路的国家充满信心。2012年2月,欧盟宣布对缅甸总值达2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2012年4月,民盟在议会补选中获得45席中的43席。昂山素季也在国会中获得自己的席位。在缅甸西南部沿海区发生罗兴亚穆斯林大屠杀标志着吴登盛领导的缅甸境内针对穆斯林的第一波袭击的开始。这次在缅甸最穷邦之一的若开发生的大屠杀被简单地称为“民众冲突”。2013年贯通的连接中国昆明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就从若开境内经过。此次冲突发生在佛教徒若开人(缅甸八大民族之一)和罗兴亚人(按照缅甸1982年公民法规定,没有被承认为缅甸135个民族之一的伊斯兰团体)之间。在政府眼中,甚至罗兴亚一词都不恰当。相反,缅甸官方将他们视为“孟加拉人”。如果刻意制造种族或其他社会身份,如犹太人和罗马人,会造成歧视,尤其是贴上否认公民身份的标签。

2012年5—6月,第一波攻击从实兑蔓延到周边地区。在实兑,一名佛教徒妇女被强奸杀害,相关部门逮捕了三名罗兴亚疑犯。随着新闻不断推波助澜,几天后,在附近乘巴士车的十名穆斯林被当地佛教徒袭击和杀害。很明显这是一次报复。随着暴力不断升级,很快就演变成武装佛教徒袭击实兑和周边乡镇的罗兴亚人,包括妇女和儿童。据报道,共200名罗兴亚人被杀害,大约500名罗兴亚人在逃跑中淹死在大海里。若开部分地区,清真寺被查封。

据报道,若开极端份子包括佛教徒和安全官员,也包括若开民族发展党党员。若开境内佛教僧侣对此次冲突似乎毫无悔意。比如,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若开佛教徒说,佛教徒没有放火烧穆斯林房屋,而是穆斯林放火烧佛教徒房屋,然后蔓延到穆斯林地区。亲眼看到佛教徒聚集在一起,向穆斯林房屋喷洒汽油的人证明这明显是编出来的故事。这位佛教徒对佛教徒扮演屠杀者的事实毫无悔意,而不断暗示佛教徒是自卫,辩称佛教徒不可能追赶和屠杀逃到海中的穆斯林。在缅甸,人们对新闻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以及极力调查此事的联合国非常不信任。关于政府军队在此次冲突中的角色,据一位观察员说,“政府安全部队成为保持缄默状态的旁观者不足为奇,他们虽然不是这些铲除异己主义者活动的参与者,但总是在他们同类佛教恐怖主义者已经完成清洗任务后才到达犯罪现场的。”

阿欣威拉杜声称他没有参加攻击。但是,在他的仇恨演说中,他会极力避免“杀害”这样的词语,同时会使用对被攻击目标的一些非人性化用语,成为种族灭绝煽动者的代名词。即使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开始时也没有号召人们去屠杀图西人。胡图人只是通过电台广播号召人们去“干大事”,只是那个时候的人们意会“干大事”是去做什么。而缅甸佛教徒却将穆斯林称为“迅速蔓延的狗”,佛教徒已经知道这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缅甸人遭受专制压迫的无辜和沉默受害者形象,需要改造为怀有可利用的信仰、对未来焦虑不安的无知人民的形象。已长时间生活在专制政权统治下的人们缺乏基本人权理念。他们习惯于服从,不仅服从于首都统治者的统治,而且也服从于当地管理部门的管控。另外,大部分佛教徒团体过去几十年受到统治者的渗透,往往成为统治者的告密者。大屠杀之前,卢旺达天主教堂也发生类似的宗教腐败现象。

对罗兴亚人的一系列攻击为缅甸长期以来累计的诸多问题打开了通道。难民使用小船逃跑,但是他们自己也不明白逃到哪里。孟加拉国已为过多人口苦不堪言,政府拒绝接收这些难民。虽然泰国官方愿意接收这些难民,但是很多不良泰国官员将他们买给人贩子。说到缅甸境内将攻击合法化的佛教僧侣,如果将缅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联系起来,该问题会在东盟之间造成裂痕。如果佛教僧侣坚持罗兴亚人是恐怖份子,那么他们梦魇会将是成为事实的预言,因为罗兴亚人会更坚定决心和外部穆斯林世界联合起来,中东国家也会对缅甸局势更加关注。

因2012—2013年一系列攻击被迫迁徙的罗兴亚人现在不能呆在家里、不能越过边境。人数估计为14万人。他们生活状况惨不忍睹,居住在缅甸污秽不堪的营地内,普遍营养不良,获得极少食物,经常被殴打,被官员折磨,不能自由获得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援助。他们活动受到限制,官方也没有制定让他们回家的计划。若开邦的领导们似乎认为他们最好永远都不要回家。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的领导人埃貌博士说“我们已经按照1982年《缅甸公民法》进行彻底核实,那些非法进入我国的人只能呆在难民营中。”因为将所有罗兴亚人都视为非法移民,埃貌博士不希望他们回家。这其实就等于宣告驱赶政策。埃貌博士的观点会产生一个危险问题,那就是最初攻击究竟是偶发还是精心谋划的?罗兴亚人住在营地内登记时需要以孟加拉人的身份而不是采用罗兴亚人的身份,这毫无疑问将他们视为难民。这种实际迁徙可能会成为缅甸政治中严重人口变化的序曲。这是一种类似于1994年前卢旺达和布隆迪部分地区的种族隔离。最后的结果是,绝望和仇恨会在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按照缅甸军方规定,不承认罗兴亚人公民身份。20世纪70年代,缅甸花了几年时间修改此项政策,但修改结果还是回到原点,用1982年公民法对相关事项进行了规定。公民法将缅甸135个民族确认为缅甸公民,这其中并不包括罗兴亚人。被政府称为孟加拉人的罗兴亚人很明显将不得不继续以非缅甸人身份在缅甸居住。罗兴亚人可被看作奈温军政府统治下的替罪羊,奈温军政府通过改变二等公民对非公民团体的不满,企图控制各个民族。不喜欢军政府的缅甸人也没有必要反对具有歧视性的1982年公民法,因为这是自负的独裁统治的典型遗产。不否认罗兴亚人族群的人包括最近非法进入缅甸的人。这与当前人权虐待问题本质毫无关联,其实是一个族群的人是否能够诉诸于血腥暴力将另外一个族群的赶出去的问题。

五、攻击波蔓延

2012年5—6月,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领导人埃貌博士说“若开邦应按照以色列最初建国那样成立。”他说应占领烧毁“孟加拉人”的村庄,若开人应重新在这些地方定居下来。

2012年6月中旬,昂山素季在挪威奥斯陆补颁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对昂山素季说:“我想说的是,在你被隔离期间,您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道义呼声”,昂山素季在演讲中说,“无论什么地方,只要苦难被忽略,就会种下冲突的种子,因为苦难会让人自我贬低、产生仇恨和愤怒。”而此次演讲却掩盖她对缅甸境内发生的苦难的漠视。虽然昂山素季说“造成纵火的民众冲突,也发生了谋杀。”“但是她的‘道义呼声‘的诺贝尔演讲却没有提到一次‘罗兴亚人’。”“道义呼声”是对《纽约时报》2012年6月一篇关于罗兴亚人的社论的驳斥,这篇社论说“这不是宗教暴力,而是国家支持的种族清洗,而全世界的国家没有对缅甸领导人足够压力,让他们停止这种种族清洗。即使是昂山素季,也没有提到这种种族清洗。”

2012年首波攻击后,吴登盛总统提出将罗兴亚人送到第三国的计划,但联合国难民署(UNHCR)立即对该计划予以否决。

2012年6月,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颁布一项种族政策提案,这项提案非常接近种族隔离政策。

“采用将各个地方罗兴亚人从佛教徒的若开迁移出去的方法,在每个城镇和村庄将若开的罗兴亚人和佛教徒若开人分离开来。”

“通过与联合国展开谈判和国际合作方式,短期内将非缅甸国民的非法孟加拉人安置在第三国。”

在若开,民盟党员和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组织一次反罗兴亚人的游行。他们打出的标语是“请尊重1982年《公民法》”,“禁止非法移民”,“缅甸不属于罗兴亚人”,“为了缅甸妇女辉煌和安全”以及“所有缅甸人民团结起来”!

2012年9月,佛教僧侣也举行一次游行,他们打出“支持总统,保护母亲缅甸”的标语。

2012年10—11月,缅甸西部发起第二波攻击。在包多和皎漂,罗兴亚人被彻底驱离家园。多次采用的攻击方法是,首先,发生导火事件,然后手持武器的佛教徒聚集起来,横扫住在附近的穆斯林村庄。

2012年10月,11个罗兴亚人团体发表一份共同声明,声明中,他们说到:“从2012年10月21日起,至少十四个村庄被焚毁,几千人被杀害。在袭击这些乡镇的穆斯林过程中,有几百名穆斯林女孩和妇女被缅甸安全部队人员和若开极端分子强暴。缅甸政府官员和安全部队根本没有阻止和停止这些群众屠杀和攻击行为。吴登盛总统领导的缅甸政府过去称若开一切正常,事实上,这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这些暴行和群众屠杀是在包括警察在内的缅甸安全部队、准军事人员(Lun Htein)和军队眼皮子底下进行的。”

2012年11月上旬,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现任美国总统访问缅甸。在表达对暴力事件高度关注的同时,奥巴马说“驱离群众,对他们使用暴力,需要停止了”,奥巴马第一次重复使用缅甸名称“Myanmar”,没有使用缅甸的另一个名称“Burma”。

2012年11月,昂山素季就若开问题发表意见,她说“请不要忘记暴力是双方同时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选边站,也是我极力推动调停的原因。”

2012年年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全球100强思想家排行榜”中将吴登盛排在第一位,他们这样评价吴登盛:“实际上,西方根本没人认为这是可能的……,很幸运的是,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出了一位名叫‘吴登盛’的非常智慧人物。他实现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他说服缅甸军队达成妥协,他说服昂山素季,让昂山素季懂得他们之间可以合作。”

当然,整个世界对昂山素季和吴登盛能够合作解决罗兴亚人问题表示怀疑。

2013年3月澳大利亚减轻对缅甸的制裁。

2013年3月,缅甸中部地区密特拉发生第三波攻击。在一家穆斯林金店发生一次争吵后,佛教暴徒开始在缅甸中部发起袭击,一直持续几天。佛教徒放火焚烧清真寺,抢劫穆斯林店铺。攻击者是“穿上佛教徒服装的暴徒”。442间穆斯林房屋被佛教徒损毁,40名穆斯林死亡,13000人逃离家园。逃离家园的13000人因怕受到新的威胁不敢返回家园。在密特拉,人们亲眼看见一名警察站在朝穆斯林房屋放火的暴徒旁边,BBC也拍下这样的场景。2013年3月,在勃固,许多佛教徒袭击一座清真寺。在勃固袭击开始前几天,“969运动”材料,如阿欣威拉杜布道的DVD视频材料、“969”宣传册和贴纸开始在勃固分发。阿欣威拉杜将密特拉发生的袭击辩解为“不可饶恕的”,因为一名佛教徒被杀害,佛教徒们再也无法控制情绪。

2013年4月一名移除“969运动”印章的穆斯林被判入狱,表明这个国家对待穆斯林时与佛教暴徒是一丘之貉。

2013年4月,非政府组织国际危机小组授予吴登盛总统“追求和平奖”,颁奖词中说到“从2011年3月吴登盛总统接过缅甸政府以来,缅甸启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和史无前例的改革。”在这段时间内,全世界所关心的是缅甸内战是否能最终结束,同时也存在吴登盛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各种声音。

2013年4月,在仰光,发生多起清真寺火灾,人们都认为是人为纵火案,是针对穆斯林的威胁。大多数穆斯林似乎不相信官方所说的在仰光造成13个孩子死亡的穆斯林学校火灾是电路故障造成的。这些恫吓行动是在2013年3月密特拉袭击穆斯林事件后发生的。一位居住在柬埔寨仰光的穆斯林说,“他们像宰杀动物一样杀人,包括儿童。这些杀人者非常冷血。他们是经过训练的。”居住在缅甸的大多数穆斯林也可能感受到同样的恐惧。2013年5月,一名若开邦官员宣布禁止朝圣,并对若开北部的罗兴亚人实施两孩政策,以解决“快速的人口增长”问题。昂山素季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有悖于人权。

2013年5月,据悉,在仰光附近小镇奥坎(Oakkan),一名穆斯林女孩不小心撞到一个佛教徒,导致一次暴力冲突,一人被杀害。“969运动”此时在该小镇迅速蔓延开来。

2013年5月,暴力冲突已经蔓延到北方掸邦首府腊戍,在这里成群结队的佛教徒拿着石头、棍子和大砍刀,向穆斯林店铺冲过去,抢劫、放火,在整个小镇乱冲。

2013年6月,在曼德勒附近一个名叫木各具的小镇上,传出一个穆斯林放火烧学校的谣言。镇上居民感到十分惊慌,但最后经过证实仅是谣言而已。

据悉,缅甸大多数店铺和出租车上都张贴“969”标签。大多数穆斯林认为阿欣威拉杜的运动是得到一些有权势人支持的,并有可能获得“政府某种程度上的策略支持,虽然政府没有明确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是说总统吴登盛不断加强对话。对暴力表示谴责的他可能没有办法控制整个统治集团。

吴登盛批评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7月1日)日前以阿欣威拉杜为封面人物,并且标上“佛教恐怖分子的嘴脸”(The Face of Buddhist Terror)的文字是诽谤佛教徒,对全国和解进程造成损害,要求并对这期杂志实施禁令。吴登盛承认在人们之间存在传播和加深恐惧的威胁。他说“我坚信,根据政治动力学,在实现建设性目的过程中,表达自由权利应获得锻炼。”一位政府发言人解释说,美国《时代》周刊所表达仅仅是一方观点。他说,“根据《宪法》第362条的规定,包括佛教在内每个人都有权信仰自己选择的宗教……因此,每个人都有权遵守和尊重法律和任何宗教。另外,他们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我们不允许对其他宗教教唆使用暴力。”但是,阿欣威拉杜仍然没有停止针对穆斯林的暴力煽动运动。就像一个说某人应该死亡的人被视为无辜受害者,因为他没有说人们应该杀死应该死亡的人。阿欣威拉杜关于穆斯林在每个城镇都在强奸佛教徒的观点是与缅甸政府主张一致的,并不是危害和解进程的单方面观点。《时代》周刊文章认为缅甸和整个世界才是单方面观点,而且政府似乎没有承认暴力和佛教徒之间的明显联系。

2013年9月,阿欣威拉杜在曼德勒领导一次大规模游行,抗议罗兴亚人获得缅甸公民身份的主张,将罗兴亚人视为杀害若开佛教徒的“恐怖份子”。

2013年10月,当被问及她是否谴责将穆斯林比作狗的阿欣威拉杜时,昂山素季回答到:“我谴责任何类型的仇恨。”当被问到“你谴责反穆斯林暴力吗?”昂山素季回答到:“我谴责任何以仇恨和极端主义为基础的运动。”这篇文章的结尾是作者的问题“如果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没有使用简单的‘是’来问答问题,结果会怎样?”让世界提出有损昂山素季偶像形象的问题对缅甸军队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民主往往是反对偶像崇拜的。缅甸人苦难的经历让他们懂得这一点。2013年11月,昂山素季第一次出席军队每年一度的检阅活动。

2013年10月,若开境内多威附近的小镇塔布钦(Thabyuchain)又发生另一波骚乱。因一个停车位发生的争执导致一场对当地卡曼穆斯林的纵火攻击。吴登盛考察了若开,向暴力发出警告。

直到2013年10月,东盟似乎对缅甸的人权状况感到十分失望。2013年10月,东盟人权议会副主席克莱萨克—穷哈旺(Kraisak Choonhavan)说到:“虽然取得不少政治进步,但是(缅甸)政府从制度层面已经几乎不能改善201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所提出各个问题。此项决议主要是解决侵犯人权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侵犯人权在缅甸仍然是个问题……。”

“害怕军队专制政府的返回,同时抵不住经济机会的诱惑,整个世界不得不眼睁睁地看到缅甸发生种族清洗。”

该声明包含了这位副主席对昂山素季和吴登盛的强烈批评。

2013年11月,昂山素季说,“我很担心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过多关注于这两个族群之间的极端主义元素会进一步增加仇恨和不安,我希望正在召唤着我的人民能够大声说出——呼吁政府建立法治制度。”

在缅甸,很少有声音谴责怀疑种族主义的僧侣。但还是有一个勇敢例外的人站出来,他就是朋克音乐人觉觉(Kyaw Kyaw),他说“如果他们是真正的佛教徒,我会保持安静,但是他们不是佛教徒”,2013年8月,觉觉进行一次表演,对阿欣威拉杜进行嘲弄,说阿欣威拉杜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位穿着僧衣的人。

在缅甸,另一次抗议来自妇女运动。她们不相信佛教徒。朵瑞者桂(Daw Shwe Zee Gwet)在一次妇女网络会议上将佛教僧侣说成是“无知、顽固和性别歧视”。据她所说,“我们缅甸佛教社会长时间受到佛教僧侣不良影响。世俗公众都被迫不敢表达意见。”

阿欣威拉杜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比如,他辩解到,破坏清真寺是“无罪的”,因为他们是“敌人”的建筑物,但是他否认他布道是鼓动对穆斯林进行攻击。他也不完全反对昂山素季。当他会面民盟党员时,他甚至表示反对昂山素季当总统。大多数缅甸人在社会媒体上都发出了批评《时代》杂志的声音。

对已经被确认为缅甸公民的卡曼穆斯林的袭击开始于2013年。2013年9月,在丹兑,一家卡曼穆斯林店铺遭到969组织的攻击。迫害攻击波超出了用来攻击罗兴亚人的初步理由,也就是受害者是外国人的理由。

六、出乎意料的模糊言辞

缅甸将于2015年举行总统大选,此次大选被一位记者称为“陷阱”,已经将一位神圣女英雄变成一位谨慎小心的政客。这位政客不但尽力不要让她的佛教支持者们不高兴,而且还要面对各个利益集团。

当吴登盛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之际,人们自然而然将吴登盛和昂山素季的关系与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和纳尔逊·曼德拉的关系相比,但是这并不是合乎情理的对比。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在监狱呆了几十年,很幸运地重获自由,因为大多数南非投票者都希望他获得对掌权的白人的胜利,无论后者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南非白人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权力,而是和平地和有尊严地让权。在监狱的曼德拉是一位英雄,他是一名为选举而奋斗的英雄,他是以英雄身份当选总统的。以超凡个人魅力获得国家政权仅仅是缅甸昂山素季的梦想,对昂山素季来说,她的政党的胜利和她走向总统宝座之路仅是一种可能。2013年6月,昂山素季公开宣称她有意竞选缅甸总统,但是缅甸2008年宪法限制配偶为外国人或者子女为外国人的人竞选缅甸总统。很明显,这部宪法唯一目的就是拒绝昂山素季竞选总统,因为她两个孩子都是英国国籍。如果说服军队修改宪法,那么昂山素季会让军队不悦。2015年,如果民盟压倒所有其他党派获得权力,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会发生新一波公众抗议。

但是,昂山素季真能如愿当上缅甸总统吗?虽然她领导的民盟可能会得到大多数投票者的支持,但是,大多数并不意味着真正获得权力。正如吴登盛所说,军队在缅甸未来政治中总是“占有特殊位置”。缅甸2008年宪法其中有一条规定: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国会25%席位必须留给军队。即使昂山素季领导的政党获得60%的选票,但只能获得国会45%的席位。如果军队能够操控第三党派,那么军队可让民盟对政权可望而不可及。与南非不同的是,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多数人口都希望获得独立于缅甸中央政府的更多自治权。

昂山素季反对阿欣威拉杜领导的969运动提出的禁止不同信仰的人之间通婚,理由是该政策有违妇女权利和人权。昂山素季也反对若开政府制定的限制罗兴亚人只能生两个孩子的政策,认为这是具有歧视性的限制生育政策。《种族灭绝条约》第2(d)条适用于“采取意图阻止某个族群生育的措施”。对于罗兴亚人的公民身份问题,昂山素季说这事须由政府定夺。但是,即使仅仅是这样有限反对也收到了缅甸佛教徒的负面反应。尽管国际社会抱有极高期望,但是昂山素季几乎不支持罗兴亚人的权利。她第一反应是呼吁人们“宽容”,2012年6月,她说:“多数民族应对少数民族具有慈悲胸怀。多数民族需要更多同情心,更多理解。不要闹脾气”,“我这样说,可能有些人不赞同。”昂山素季没有谴责佛教徒或佛教徒的煽动性布道。虽然在国会或在海外获颁各种奖项时她都有机会就讨论这件事,但是她仍旧采取模棱两可的做法。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当采访记者提到在缅甸正在发生“种族清洗”时,她表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人权观察组织经过调查,报告称在缅甸发生的第一波攻击属于种族清洗,但昂山素季却说从佛教徒方面看,“他们害怕全球穆斯林的力量”。昂山素季极力回避罗兴亚人的国籍问题,说应由缅甸政府定夺,虽然她补充说政府“应该倾听”外国专家的意见,在公民法方面应该坚持国际标准。

2013年发生了密特拉非罗兴亚穆斯林遭袭事件让昂山素季的模棱两可观点越来越无力。此后,她再也不能将问题归因于公民身份问题。她必须面对这样事实,那就是只要是穆斯林,无论他们是否存在缅甸公民身份问题,都会遭到袭击。

如果仔细看一下阿欣威拉杜宣称民盟已有大量穆斯林渗入的观点,那么昂山素季的态度就更好理解了。当前,阿欣威拉杜成功使用佛教词语宣传民族主义,表明穆斯林是佛教徒缅甸人的异己。由于2008年宪法的存在,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能否在2015年选举获胜仍然是个未知数,在穆斯林绝望的时候,他们毫无选择,只能避而不谈。因为民盟过度依赖于69岁的昂山素季个人名望,所以,现在为它微微打开的机会之窗有可能在五到十年内再次关上。从这点看,昂山素季和民盟只能在今天主持缅甸穆斯林的正义和明天整个缅甸选举胜利之间扮演小心翼翼的风险规避者。但是,无论怎样,仍然存在一些矛盾的事实。昂山素季的发言人说,昂山素季对罗兴亚人不感兴趣,而且大多数民盟的领导也蔑视罗兴亚人。其中包括哥哥季。这位领导人曾说,罗兴亚人问题是罗兴亚人自找的。哥哥季说“在外部世界,罗兴亚人比若开人强大,他们会利用国际媒体和穿梭在国际组织之间,如联合国。”如果昂山素季为罗兴亚人辩护,那么民盟的团结会被打破。哥哥季所表达的观点可以成为打开不可靠的缅甸自由人士的神秘之匙。这位知名领导人似乎向人们传递他们的自卑感,他们认为即使联合国也会同罗兴亚人一道对付缅甸。他们把罗兴亚人大屠杀与穆斯林比佛教徒更团结的共同认识联系起来。

未来研究的一个问题是缅甸各个民族如何反应昂山素季的变化,因为一个不能站出来为穆斯林遭受的不公呐喊的人同样也会冒犯到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尤其是基督教少数民族。

七、选举带来的不安

选举可能会导致种族主义。尤其是多年来第一次实行自由选举,人们会急切想知道谁投票和谁没有投票。选举会在社会小群体之间划上分界线,这些界线之前要么模糊要么不存在。2015年的选举需要在2014年进行人口普查,而大多数少数民族不喜欢预定在2014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普查过程会因个人之间的种族分类而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另外,选举也意味着将思想相同的人组织起来。人们聚集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种族主义观点。人们会注意到,即使他的观点是偏见观点,也有其他许多人赞同,于是他(他们)就毫无顾忌地表达。选举吸引普通民众注意政治,为了选举,鼓吹下意识的对抗往往比理性表达想法有用。人们会学到可以仇恨他人。选举使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选举活动是散播陈腐口号和毫无根据谣言的机会舞台。选举,尤其为了产生新政治体制的选举,往往激起民族主义。各个政党开始展现人民的共同特性,而有些民众却被遗忘了。有了这样共同特性,2007年站起来反对军政府的僧侣现在却站起来反对穆斯林。吴登盛或许已经发现以民族主义名义对抗穆斯林的佛教徒在团结缅甸人方面会有用。

《时代》杂志说到:“包括阿欣威拉杜在内人的各种发言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佛教徒将穆斯林视为敌人的氛围,产生一些有关佛教僧侣政治性格的问题。这些佛教僧侣六年前因他们在遭到镇压的‘番红花革命’中反抗军政府而被视为英雄。”

整个世界都不清楚2007年在遭到镇压的“番红花革命”中反抗军政府的僧侣是否也是2013年支持阿欣威拉杜的僧侣。2013年6月,他们游行支持阿欣威拉杜,他们在海报中写道:“支持竭力保护我们宗教的阿欣威拉杜”、“支持宣布反对《时代》杂志的总统、阿欣威拉杜是和平的讲道者。”

民主社会,煽动行为让社会退化,相互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而统治集团保证给他们自由,目的是为了继续掌权。缅甸人应该知道一个离奇的情况,那就是反穆斯林诽谤在大街小巷回响,10万罗兴亚人居住在缅甸肮脏不堪的营地里,远离民主化,而跨到另一边则是人们为自己的总统肯定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感到自豪。

八、中国的影响

中国必定是当前缅甸发生变化的催化剂。缅甸是一个准弃儿国家,过去二十多年几乎没什么选择,只能投入中国的怀抱。但是,传统上,缅甸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并不那么好,尤其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曾支持缅甸反政府武装,从而缅甸认为是迫切降低其依赖于中国风险的时候了。随着缅甸政府暂停中国公司投资的36亿美元的密特松大坝项目的建设,缅甸改革的开始意味着,中国在缅甸的重要性可能会下降。吴登盛总统解释说他需要尊重缅甸人民的意愿。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被取消。相反,长期来看,这将对缅甸和中国都有利,因为这样做会结束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反缅甸制裁。

中国因其进入印度洋的线路而与缅甸绑在一起。连接缅甸皎漂和中国昆明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能给缅甸政府带来丰厚利益。缅甸将不可更改地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因为中国必须保护它在缅甸的生命线。同时,管道也是一把双刃剑,像俄罗斯在能源方面与欧盟关系那样,缅甸也成为中国的一个咽喉要道点。中国在加强与缅甸的合作时,也开始和其他不同国家共享利益。而该管道,作为让缅甸政府获得丰厚利益的来源,可能让缅甸政府有信心大胆尝试多党政治,进而向世界开放它的市场。

许多中国人,尤其云南人,来到缅甸居住。在整个缅甸,中国人生活很惬意,他们在这里买地,做生意,结婚生子以及建寺庙,与此相反,出生在缅甸的罗兴亚人却整天过得惶惶不安,他们失去家园、失去宗教,就继承多代的身份也会失去,成为佛教徒至上主义运动的攻击目标,不得不逃到海中,被邻国排斥。中国向缅甸的移民是证明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是如此荒谬的现实现象。受害群体不断受到攻击、追赶或杀害,不是因为他们非法居住在缅甸,而是因为某些人总是选择一定目标,将他们恶毒的仇恨倾泻到那些他们认为低贱的人身上。

一名观察员说,缅甸人之所以发起攻击是因为他们害怕。问题是,罗兴亚人或穆斯林是否就是他们害怕的真正原因。通常,人们会毫无理由地感到害怕,在不知应该指责谁的情况下变得具有侵略性。2013年2月缅甸政府的公告姗姗来迟,公告说将重视解决曼德勒的非法移民问题。

由于受到罗兴亚人遭到攻击的影响,实兑的罗兴亚人数量急剧下降,在2012年后,从73000人下降到5000人,主要限制居住一个邻近村庄内。罗兴亚人迁徙可能与该地区未来土地使用相关,包括管道的安全。随着大项目,如大坝、铁路、港口和管道等在缅甸的不断增加,缅甸政府通常不得不搬迁居民,以保护项目。另外,随着经济机会不断上升,有些人也期望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快速上升。缅甸若开民族发展党一位领导人已在2012年年中发表了他的观点,认为因攻击而腾出来地区应由佛教徒占据,就像以色列那样。他坦诚地提起以色列会让人们想起,以色列从建国开始已经从巴勒斯坦人手中获得不只是一小片土地而是一大块土地。

这点与为什么缅甸军队开始削弱它对缅甸社会控制力的民主化改革的基本问题相关。缅甸的中国因素可能是缅甸改革基本原因之一。从管道获得收益,能够长期稳定地保证大部分收益,让军方获得更好的财政支持,获得更好的选举结果以及能够更好地镇压暴动。缅甸政府不得不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以改变公众对中国威胁的感受。20年以来进行首次选举,2010年给予昂山素季自由改善了缅甸的声誉,从而吸引不同国家的更多企业投资缅甸。更多外国投资以及贸易伙伴多样化意味着缅甸向前一步走出中国保护伞。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用它今天对缅甸垄断影响作交易,以获得明天对缅甸更强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当前缅甸和内战后的斯里兰卡有点类似,在斯里兰卡曾经发生佛教僧侣攻击清真寺的情况。在斯里兰卡,新政府不能满足公众的期望,于是需要寻找替罪羊。

九、解释

自然资源分布在缅甸疆域的周边,这些地区是少数民族或宗教少数群体传统居住的地方,要维护国家疆域和形成国家身份认同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因为一些人想分离,而其他人不想分离。有些少数民族被迫搬迁或被驱逐,这是某些相关企业团体和政治领导所希望的。

一位佛教徒说,“佛教徒可以和穆斯林说话,但不能和他们结婚,可以和穆斯林之间存在友谊,但不能做买卖。群众需要一种种族隔离制度,允许国中国。通过种族隔离,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不但可与低贱的群体分离开来,而且可以占据更好部分土地。许多缅甸佛教徒将阿欣威拉杜的仇恨演讲视为防卫。可能阿欣威拉杜支持者将他视为佛教国度缅甸的团结力量,他们觉得在其他国家佛教徒没有穆斯林团结。确实是这样,缅甸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内战,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如果存在团结整个缅甸人的各种元素,那么其中的元素之一就是佛教。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启动,缅甸人会更多地懂得什么是民族主义。阿欣威拉杜于是将民族主义和佛教联系起来。但是,事实上,缅甸是一个世俗国家,如果不能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缅甸将分裂。如果民族主义是大多数缅甸人的向心力,那么人权就是缅甸各个少数民族的向心力。不管怎样,在投票时,人们都是天真的数字迷信者。越多的穆斯林遭到迫害,佛教徒越多感到受到缅甸伊斯兰的危险。这种恐惧会蔓延,除非暴力犯罪者早期就得到惩罚。

吴登盛总统在双方之间走钢丝。一方面,他说伊斯兰是缅甸宪法保证合法的宗教之一。另一方面,他也宽容将穆斯林当作敌人的阿欣威拉杜。无论是否有人要求他做正在做的事,阿欣威拉杜都是有价值的。阿欣威拉杜的行为不仅对若开民族主义者有用,也对军方有用,从而使民盟和昂山素季不得不保持中立。另外,阿欣威拉杜的提议被认为与2015年选举有关。

虽然阿欣威拉杜是有价值的,但是缅甸统治层是在玩火。虽然穆斯林问题或许是缅甸针对在缅中国人更大问题的幌子,但是,其却能成为反对任何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运动。于是,其他国家也对缅甸作出反应。2013年5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挫败一起企图袭击位于雅加达的缅甸驻印尼大使馆。2012年2月,若开民族党(ANP)在马来西亚旅游的两位佛教领导很幸运地躲过一位枪手的袭击。其中一位领导说“我们国家内的骚乱现在已经抵达海外,我们现在可从此次事件总结出恐怖主义份子在国外组织严密,尤其在马来西亚。”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袭击是分阶段进行的。猜疑已越来越深,缅甸存在的问题会使缅甸和在缅甸的投资者付出代价。

虽然缅甸政府可声称针对穆斯林的暴力仅仅是公众暴力,但是大规模革命正在酝酿中,结果会使民族宗教团体更脆弱。缅甸政府必须意识到,戏剧不会在没有穆斯林一方更坚定反应的情况下结束。

十、结论

“为什么统治集团能通过自杀求生存?”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与下列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关。

(1)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上升;

(2)2008年缅甸宪法;

(3)缅甸“民主化”开始;

(4)缅甸反穆斯林和暴力的开始;

(5)昂山素季奇怪的沉默。

在缅中关系对缅甸造成大量移民问题的同时,中国不仅仅是缅甸的邻国,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缅甸最有价值的支持者。缅甸过去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弃儿,现在仍然很贫穷;而与此同时,它的邻国正朝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由于中国需要市场、能源、安全和进入印度洋的出口,缅甸和中国开始借助双用途管道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管道竣工意味着缅甸统治集团获得稳定收益,为他们解决叛乱份子和反对党问题提供资金支持。2008年宪法保证统治者可通过作出放权的姿态继续掌权,因为反对党要完全赢得2015年选举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为了回报被释放、获得政治运动自由以及获得国会议席,昂山素季被迫参加缅甸残疾统治的游戏。她需要在军方面前服软,只有这样军方才能同意修改2008年宪法,为她的总统大选铺平道路。一句话,她已经被驯服了。如果这是她的策略,那么她正在用自己无价抱负作交易,不失良机地唤起国际社会将注意力集中到缅甸不断上升的人权危机上。这种危机就是民主正朝着种族主义发展。手握金钱和经济机会,统治集团能够确保获得足够选票,而且可以通过民族主义和伊斯兰问题分化来自各方的反对。缅甸统治集团必定知道缅甸社会多元化不仅对他们不利,而且也对昂山素季和其领导的民盟不利。

一方面,若开民族主义分子有必要通过与缅甸其他地方紧密合作,从而让若开穆斯林变成更小规模的少数民族。另一方面,缅甸统治集团有必要和若开民族主义分子进行合作,以削弱昂山素季的影响力。即使阿欣威拉杜没有获得默许畅所欲言,统治者仍然可利用他的获释以及恶意话语来继续掌权,因为他反穆斯林恶意可以产生第三股力量,此种力量以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为思想,比那些关于民主的讲座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统治者可与第三股力量展开合作,或者至少可以利用第三股力量来削弱民盟的力量。

利用缅甸人对缅甸人口统计趋势的焦虑,利用“九·一一事件”后全球“打击恐怖主义”氛围,阿欣威拉杜为间歇式反穆斯林运动铺平了道路。他将继续推动这些运动,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才能让他有用和获得别人的宽容。

大多数缅甸投票人在2015年选举中只能选择昂山素季。在缅甸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优越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度,民主加快了外国投资竞争,企业不能错过这个新市场的逻辑超过了对缅甸人权危机恶化的关注。缅甸发生的针对穆斯林的迫害正好是在萨拉菲斯特—圣战主义在马里准备发起攻击之时发生的,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世界其他地方的严重关切。在这方面,玩弄民族主义的缅甸佛教徒还没做好准备。缅甸没有从其他多民族社会最近经验中吸取教训。在缅甸这样的多民族地区,禁止发表仇恨言语是民主化和平进行的前提条件。否则,极端主义会将之前失去方向的愤怒引向无目的选择的替罪羊身上。

不妨将苏联和缅甸相比。为了挽救苏联制度,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一次改革,结果葬送了苏联制度,因为他的改革没有在人民中找到支持者。在缅甸,吴登盛开始了一场全世界认为与政权利益背道而驰的改革。通过帮助极端分子在愤怒的社会中播撒不信任,以及和那些几年前还站在对立面的僧侣交朋友,吴登盛的政权得以存在。

几百名穆斯林在陆地上杀害,淹死在大海中,在国外被卖掉,10多万穆斯林被迫迁徙,失去宗教自由后,那些暴力犯罪者却逍遥法外,以自由与和解的名义得到国家、僧侣和大多数群众的保护。这就是因一次改革而导致社会退步。缅甸快速改革蒙蔽了头脑简单的外国投资者。吴登盛成为2012年世界最杰出领导人之一时,就是几千名缅甸穆斯林仓皇出逃之日。《外交政策》杂志说,“吴登盛领导下缅甸不再是世界的弃儿。”许多先进经济体争相进入缅甸。在重新投入世界怀抱时,作为缅甸最大玩家的缅甸军队原封不动,每个月不断更新装备。正当几波企图吞没缅甸穆斯林的暴力席卷缅甸之际,发达国家开始减少对缅甸的制裁,向缅甸提供帮助。

缅甸的种族主义不可能存在,但对统治集团有用时除外。缅甸军方精明之处在于他们知道获得自由的缅甸人会开始相互仇恨,从而让统治集团坐收渔翁之利。通过放纵公众不满,缅甸政府可帮助第三股政治势力的诞生。这股政治势力与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不同。这些政党可能会与军方合作,即使不合作,他们也会对民盟的影响保持中立。与这些第三股党派竞争,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的理想主义、人权为中心价值会被削弱,从而更多地顺从军队。缅甸政府的目的就是必须竭尽全力按照2008年宪法保住政权,他们不打算更改这部宪法,而是引诱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打消要求更改这部宪法的希望,直到有一天昂山素季不再是缅甸的象征。

过渡期间的缅甸是一个心胸狭窄的缅甸。达赖喇嘛曾经说过,以佛教名义屠杀是不可想象的。达赖喇嘛和另一位知名佛教领导人物发布声明,呼吁缅甸佛教徒同情罗兴亚人。泰国佛教徒也表达了批评,说佛教不分敌友。但是,他们对缅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未来在缅甸佛教徒的声望能持续多久不得而知。一位观察员问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缅甸境内更高层次的僧侣官方委员会会发表反对无知的暴力并开始使用道义权威武器吗?”

现在是使用托马斯·霍布斯的经典名句提醒缅甸人和国际社会的时候了。托马斯·霍布斯说:“人对人是狼。”即使受害者也可能变成狼。缅甸人看到2007年曾参加游行反对政府的僧侣如今手拿棍子冲向清真寺,对穆斯林施加暴行,或者带领一群暴徒抢劫穆斯林店铺。缅甸人看到了如今僧侣发起暴力袭击,游行支持政府封杀正确指出缅甸险恶运动危险性的杂志。缅甸人看到了他们偶像昂山素季开始处理投票选举事务时感召力在下降。另外一名观察员说“对她能力的期望不要太高,她会跌下神坛。我不得不说,我认为她会比我所想的摔得更惨。”她应记得马丁·路德·金的犀利名言“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

【文献标识码】A

53-1227(2014)02-0121-18

* 本文由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刘务翻译。

**村主道美: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罗兴亚素季昂山
昂山素季被判处4年监禁
水泄不通
孟加拉 逃亡
孟加拉尴尬的民族
昂山素季胃病休假引担忧
罗兴亚人是什么族群
昂山素季出门探望党内大佬
缅甸首次报道昂山素季受审
缅甸政府指控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