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会诊管理系统的构建探讨

2014-03-24 08:45赵铮
当代医学 2014年32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角度科室

赵铮

医院内部会诊管理系统的构建探讨

赵铮

本文介绍了在医院会诊管理工作中构建和使用会诊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重点从医生状态显示层、会诊关系建立层、会诊工作记录层、会诊结果评价层和会诊纠纷处理层5个层面,论述了院内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系统构架和未来的使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会诊;会诊管理系统

医疗技术与疾病两者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关系,在更为复杂的病情面前,医生自身能力的瓶颈逐渐凸显,由多科室医生开展会诊工作的几率逐年提高,相应的基于会诊工作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在医院局域网的环境中,构建院内会诊管理系统很好地适应了医院会诊工作的管理需求,当有会诊服务请求时,通过系统的管理,保证在第一时间内由正确的医生到场进行会诊,提高医院会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

1 构建的必要性

1.1 保证了会诊工作的效率 绝大部分医院现有的会诊管理工作仍然采取电话通知的方法,如科室某医生向其他科室提出会诊请求,由于有些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通过电话很难做到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无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另外在会诊的过程中,院方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体制,许多医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拖延会诊时间和诊疗步骤,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2]。构建院内会诊管理系统有效地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首先会诊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连接,患者的体征表现情况和已开展的诊疗措施可以直接在会诊科室之间传递;其次通过对系统的合理设计,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提出的诊疗方法、诊疗步骤和时间均一一记录[3],使所有的操作有据可查,增加了医生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1.2 保证了会诊工作的质量 当医生遇到诊疗难题需要进行会诊时,该医生只能从自身的专业角度来判断向哪一科室发出会诊请求,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制约,可能提出错误的会诊请求,致使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到科室后,无法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但其中会诊双方本身并没有过错,都是按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本文设计的院内会诊管理系统的会诊请求流程与前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当医生遇见自身无法解决的病症时,通过系统将该患者信息向医院所有科室发放,由各个科室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共同分析判断是否属于本科室的诊疗范围,主动接受会诊请求和提供会诊服务,从根本上保证会诊工作开展的准确性[4]。

2 院内会诊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

2.1 医生状态信息显示层 首先通过下拉菜单的形式,对各个科室医生信息进行整体设计,即科室为第一层界面,在该界面下,显示科室内医生的照片、姓名、职称等信息。在医生个人信息下,详细显示其状态信息,即对医生的值班、休息、忙碌、空闲等状态进行描述,以方便系统的后继工作,为院方的会诊监督体系的执行提供依据。

2.2 会诊关系建立层

2.2.1 会诊请求信息的发送 如某科室A医生遇见诊疗难题,将包括患者的体征信息和以开展的诊疗措施在内的会诊请求提交给会诊系统,系统按着空闲状态>忙碌状态>在线状态>休息状态的规则发送给各个科室的医生,即信息优先提交给空闲状态的医生,若某一科室所有医生均不处于空闲状态,则将信息再提交给忙碌状态的医生,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科室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会诊服务。

2.2.2 会诊信息的反馈 会诊请求信息是同时向多名医生发送的,但显然没有必要由过多医生处理同一会诊请求,因此需要制定会诊信息处理规则,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各个科室中,按着同状态医生接收会诊请求的时间顺序,制定科室内响应会诊请求规则。如科室内3名医生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某一医生第一次点击接收会诊请求后,则该会诊请求在其他医生处不再显示;同时,从综合诊疗的角度出发,在规定时段,如将时间限定为

30min,在时间段内该会诊请求信息在其它科室仍然显示,供这些科室从自身角度判断是否属于本科室的诊疗范围,然后重复第一过程。如内分泌科A医生提出会诊请求,心内科的B、C、D医生均处于同一状态,B医生首先响应该会诊请求,则C、D医生不在显示该请求信息。在30min内,肾内科同状态的E、F医生觉得也属于其医疗范围,其中E先对会诊请求进行回复,F则不再显示该请求信息。

2.2.3 会诊多方合作关系的建立 同样以“会诊信息反馈”部分中的举例为例,医生B和E向医生A回复了会诊请求,则在医生B、E与A之间建立会诊合作关系。

2.3 会诊工作记录层 会诊工作记录层主要针对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开展,以医生B开展会诊工作为例,该层的主要工作如下:(1)记录时间。详细记录医生B从接受会诊请求、到达科室和会诊结束的时间;(2)诊疗依据。根据患者在原科室以取得的化验和检查报告单以及从自身的医学专业角度对患者病情的判断;(3)主要的诊疗方案。

2.4 会诊结果评价层

2.4.1 系统角度评价 会诊结果评价层同样将接收会诊请求的医生为评价对象。在院内会诊工作管理系统中,接收会诊请求的医生每一步操作都有详细的记录,以此为基础,根据各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自动对医生会诊工作进行评价。如结合第一层的医生状态信息和第三层的接收会诊请求和到科时间,可对医生的工作素质进行评价。具体内容为,若科室提出的会诊请求为非急诊会诊,医生在空闲状态下,接收请求和到科时间分别在10和

30min内为优秀;在20min和3h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在繁忙状态下,下调一个评分等级。若会诊请求为急诊会诊请求,医生必须15min到科室,否则为不合格。

2.4.2 提出会诊请求的医生角度评价 当会诊结束时,提出会诊请求的医生,根据到科医生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对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进行评价,如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种。

2.4.3 患者角度评价 患者根据会诊医生的言谈举止,从服务角度对医生进行评价。如医生医德高尚、视患入亲,患者可以给予优秀的评价,若态度一般和较差,给予合格和不合格的评价。

2.5 会诊纠纷处理层 在会诊结果评价层中,通过多角度对接受会诊的医生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但由于评价者素质各有不同,评价结果可能略有偏差,为了最大限度的赋予院内会诊管理系统的人性化,若医生觉得某一评价结果不合理,允许在会诊纠纷处理层中提出异议。异议直接提交给医院的管理部门,由更为专业的医生或管理人员,根据会诊管理系统的记录和客观事实,给予公正的评判和打分[5]。

3 院内部会诊管理系统构建的建议

3.1 界面尽量与医院现有的管理系统一致 院内会诊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建议对系统中与医院管理系统中数据和格式重复的部分,在界面和功能设计上,要参照后者编写,已使两者相互一致,减少医生对新系统的陌生感,加快医生的学习掌握进度。

3.2 提供手机访问接口和使用功能 计算机设备虽以属于基本的公办工具,但受到医院场地、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很少有医院的科室能够做到医生人手一台;另外计算机具有体积大、依赖电源等特点,不具备便携性和移动性。与计算机相比,手机有效地克服了以上缺点,而且目前手机的软硬件配置初步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因此,建议当院内会诊管理系统日益完善时,在系统提供WAP访问接口,并完善相关功能。

4 小结

医院构建院内会诊管理系统,对医院的会诊工作进行了合理的管理和规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会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加快了医院整体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1] 张建东.加强医院会诊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0):967-968.

[2] 王彬翀.某综合医院科间会诊管理现状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 (10):1025-1026.

[3] 李大江.院内科间会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0 (10):42-43.

[4] 虞新燕.完善医院会诊管理制度 提高临床医疗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4):369-371.

[5] 黄荣.医院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医学,2011(35): 3577-3579.

The passage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build and use the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ork of the hospital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It focuses from five levels discuss design method of within the hospital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just the doctors state display,the building of the consultation relationship,the consultation job logging,the consultation Results assessment and the consultation dispute handing.And it also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suggestion for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using of the future.

Consultation;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09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赵铮)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角度科室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神奇的角度
爱紧张的猫大夫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角度不同
人啊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