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执政伦理思想研究*

2014-03-25 17:11赖海燕
关键词:执政党伦理中国共产党

赖海燕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部,江西南昌330003)

执政伦理是对执掌国家权力的伦理审视,是执政党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的总和,是对其执政的政治正当性基础的考量。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领袖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执政伦理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执政伦理思想。在新时期,系统总结毛泽东的执政伦理思想,对于克服形形色色的不良作风,减少官僚腐败现象,深刻理解共产党执政规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和捍卫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任何一个政党的执政都要以执政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以体现执政价值理念的法律制度为依托,以彰显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为保障。价值理念、制度伦理和执政者道德品质三要素既是执政伦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执政党获得执政正当性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执政伦理思想正是从这三要素展开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价值理念;以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制度伦理;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以整顿党的作风建设、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等为具体途径的执政伦理建设等方面。

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价值理念

执政价值理念是执政党对政治行为进行评价的根本尺度。它集中反映了执政的宗旨和目的,决定着执政的方向和实质。毛泽东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理念,这是毛泽东执政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最终价值追求,构成了其执政理念的基石。

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确立,体现了执政党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它是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我党执政的最高道德准则,凸显了一切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是这一宗旨的执政伦理意义所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1096,这是我党执政合法性地位的道德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执政价值理念和道德理想。“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109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价值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权力观,本质上与无产阶级利益相一致;同时,又符合我国人民的民族心理,极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它使我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而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也是和平时期继续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来源。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毛泽东阐述的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相关伦理思想,鲜明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境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在宪法中得到明确规定,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的发展权得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这些是其执政价值理念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以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制度伦理

执政制度伦理为执政党提供程序上的设计,有助于严格执政党的运作规程,从而保证其政治行为的正当性,进而赋予人民群众相应的政治权力。从规范我党执政活动的视角,毛泽东构建了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制度保障、以多党合作制为重要保证的执政制度伦理,由此来激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生机和活力。

民主作为一种执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是政治文明正当性的基础。在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合理性时,毛泽东不断强调“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3]72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不是许多党员数字的简单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这种规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同时,它又体现为一种工具价值,是道德评价的最重要依据。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4]839。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完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在执政工具的选择上,毛泽东主张首先应选择人民民主专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4]1480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权力的执政实践中,对人民使用民主说服的方法,对敌人运用专政强迫的方法恰恰是我党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毛泽东为新中国设计的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执政伦理要求明确各政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政治权力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我国各种政治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只有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来执掌国家权力,开展执政活动才能保障广大民众参与政治,从而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要求。

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保障执政党合理执政的有效方式,也是权力得到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克服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日益滋生的官僚主义作风等不良习气,毛泽东号召全党要自觉接受来自人民群众和其他民主党派的监督。“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5]235他期望创造一个大家能自由发表真实意见的政治环境,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使党能够听到来自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不同意见,以确保人民的权力不被滥用,进而找到一条执政党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新路。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融入执政党的建设中,通过对党的监督来实现,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设想。

三、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

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执政伦理得以实现的主体性因素,执政主体德性能够为执政党执政行为的正当性提供质量上的保障。要具备党性意义上的道德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普通党员的个体品质。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使我党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崇高形象的人格化的道德集合体,这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执政精英骨干的基础工程,完成执政使命的关键举措。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3]277选拔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才德兼备的原则,德和才在实际工作中是缺一不可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进一步将干部选用标准从“才德兼备”发展到“又红又专”。为执政者设定了一道崇高的政治道德门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彰显了他对中国政治文化深厚的体悟,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政治道德品质,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执政主体德性。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当以清廉自守为本,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坚持坚定的政治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和政府的良好政治道德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尊重。

忠诚老实,襟怀坦白是党员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表现。“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2]822党员干部要以坦荡的胸襟对人民积极负责、尽职尽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忠诚老实、襟怀坦白不等于唯唯诺诺、无原则的顺从,而是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充分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并做到知错就改,这才是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党。

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是共产党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保障。毛泽东极力倡导艰苦朴素、戒骄戒躁的奋斗精神,反对一切铺张浪费的行为,反对奢侈挥霍的不良习气,反对侵吞财物的失德违法行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8-1439在他看来,艰苦奋斗既是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又是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是执政主体伦理德性的体现,是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要遵循的政治要求。

四、以整顿党的作风建设、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等为具体途径的执政伦理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培养全党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操,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党防腐拒变能力的有效举措。在执政伦理建设的具体途径上毛泽东提出了非常行之有效的操作路径。

整风运动作为共产主义政治道德的教育运动,是大规模的强化灌输无产阶级执政伦理价值观念的教育方式。[6]通过整风,可以提高党员干部政治道德认知能力,从而把握正确的政治道德价值取向。打造清正廉洁的执政作风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毛泽东领导全党多次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整风运动,澄清因执政地位的确立而带来的政治道德困惑,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道德价值观的宣传氛围。

道德典型是共产党人净化灵魂、完善自我的“催化剂”,是执政党个体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它的树立和培养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既是党员道德修养的具体坐标和前进方向,又是全党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毛泽东十分重视道德典型的树立和培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愚公、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张思德都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在毛泽东看来,先进道德典型所带来的垂范作用是无穷的,广大共产党员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

培养全体党员的伦理道德情操,离不开长期不懈的道德修养。毛泽东十分重视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296他扬弃了中国古代的知行说,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并在自己的执政伦理理论中加以应用,强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提升党员政治道德修养,以政治道德原则为标准强化自省自律意识,进一步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意志和品质,这样的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出很强的实效性。他号召全党“必须在工作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不能停止。”[5]232共产党员只有充分发挥政治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并给予及时纠正,通过不断扪心自省才能将思想行为中的不良倾向遏制在萌芽状态。这些执政伦理建设方面的重大探索,对于及时纠正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伦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倾向,培养广大党员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有着积极的意义。

毛泽东的执政伦理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它从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双重视角,倡导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提出了以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制度伦理,宣扬了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加强了以整顿党的作风建设、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等为具体途径的执政伦理建设等。这些诸多精辟的思想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正当性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时期无疑可以引发许多有益的思考。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2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冯昌雨.论毛泽东危机管理思想的方法论原则[J].四川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

猜你喜欢
执政党伦理中国共产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