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诗描成绝唱
——钱时霖先生逝世周年祭

2014-03-26 09:47竺济法
茶叶 2014年1期
关键词:茶人茶友茶文化

竺济法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茶人诗描成绝唱
——钱时霖先生逝世周年祭

竺济法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2013年3月25日下午,著名茶诗专家、杭州茶人钱时霖先生女儿钱胜昔打来电话,说钱先生当天不幸病逝,享年79岁。虽然半年多前已知道他身患绝症,但接到丧报依然感到突然,为好友离去深感悲伤。当时我忙于编辑出版《茶韵》之事,无暇参加追悼会,仅献了花圈表示哀悼。转眼过去了近一年,笔者回顾与钱先生合著《中华茶人诗描》、《中华茶人诗描续集》的点滴,纪念他逝世一周年。

相识于1990年

钱先生是我敬仰的茶人之一,早在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国内首本钱先生选注的《中国古代茶诗选》。我1989年开始写作《名人茶事》,参考了《中国古代茶诗选》很多内容。很多茶文化爱好者也是通过该书了解并认识他的。

1990年秋天,杭州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我们在大会住地浙江宾馆首次见面。钱先生中等身材,眼睛高度近视,言语不多,儒雅厚道。当年钱先生56岁,我35岁,因为爱好茶文化而结缘。

2003年合著《中华茶人诗描》

2003年4月20日,笔者有幸参加湖州市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70周年纪念大会,与钱先生同住一室。闲谈中了解到,自2000年开始,爱好诗词的钱先生已坚持4年为当代茶人咏诗,以《咏茶人诗》为题,陆续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刊出100余首,其中亦有本人一首。我非常钦佩他的精神与毅力,油然有一种使之结集出版的冲动。我把想法告诉钱先生,他非常高兴。我们决定在咏诗的基础上,加上个人小传、照片或图像,以创新的形式,为中华茶人立传。为当代空前繁荣的茶文化增光添彩,让不可多得的茶人诗赞、小传、图像流传后世。

考虑到出版困难,我提出了自助出版的设想,由入编的各位当代茶人自助100元,赠书3册,入编而不助的茶人则按书籍定价购书。钱先生认为此法甚好,于是印启事,发通知,2003年10月开始征集资料。钱先生主要负责诗赞,我与助手负责打印编辑和搜集古人图像。至2005年年初,经我们广泛联系,在广大茶友的热情支持帮助下,共收录古今茶人428人,其中当代302人,现代51人,古代75人,书名定为《中华茶人诗描》,2005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印数4000册。

2007年再度合著《中华茶人诗描续集》

《中华茶人诗描》出版之后,得到了众多茶友的好评,尤其是生平事迹难得见诸于书籍、媒体的一些普通爱茶人,感到非常荣耀,很多茶人则希望我们再出续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还有很多历史著名茶人未能入编,2007年年初,我与钱先生决定再度合作,编著《中华茶人诗描续集》。

合著初集就遇到很多困难,续集困难更多,但我们都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尤其是钱先生,会三番几次给入编者写信打电话。我会电子联系,茶友多,资源相对丰富一些,但遵守事不过三的原则。通过4年努力,续集共收录古今茶人480人,其中当代329人,现代59人,古代92人。

盛世多茶人,当代爱茶人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小小诗描如要尽收其中,勉为其难。笔者深感欣慰的是,续集对古代和近、现代已逝世的著名茶人,作了纵深发掘,如史料记载最早的植茶人东汉高道葛玄;编撰著名类书《北堂书钞·茶篇》,记载12则茶事的隋唐大臣、书法家虞世南;首次提出茶能瘦身的唐代著名医药家、《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被专家誉为“第二茶书”《茶解》的作者、明代著名书画家罗廪;最早引录 “神农得茶解毒” 的清代大学士、《格致镜原》作者陈元龙;清代书法大师、被誉为“前陈(曼生)后梅”的文人壶代表人物梅调鼎,将国宝供春壶捐献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现代爱国民主人士储南强等等,弥补了初集历史茶人部分的不足。

初集、续集入编的当代茶人700多人,还有部分现代已故茶人的家属,每人定稿至少联系二三次,多的五六次,直至本人满意为止,很多茶人与作者结下了友谊。

续集出版后,仍有茶友要我们出第三集,考虑到巨大的工作量,还有古代著名茶人已经基本入编于两集之中,我们决定不再编著第三集。

两集诗描创茶文化之最

《中华茶人诗描》初集、续集合计收录古今茶人910人,内容形式及入编人数,均为中国茶文化之最。续集结集出版时,大工告竣,笔者喜不自禁,赋成《贺〈中华茶人诗描〉续集告竣》两章志贺,收入续集序言《唯茶是爱》:

茶人今古广搜罗,两集辑成九百多。

感恩茶朋多协助,唯茶是爱作诗哦。

唐时陆谢结忘年,今日竺钱也结缘。

合著诗描成两集,当为奇事永流传。

在续集后记中,笔者再赋《贺〈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付梓》记载两人合著诗描因缘:

钱公茶咏造诣精,巧合因缘便结盟。

合著茶人传九百,忘年之谊后人称。

值得庆幸的是,两集诗描我们均从学术上坚持人物事迹与茶史的真实准确,尤其是古代茶人,对一些当代杜撰或虚构的如吴理真、梅福等人所谓茶事,坚决杜绝。

长者宜宽心

真诚合作、愉快合著两集《中华茶人诗描》,我与钱先生自然成了忘年交。很多老年茶友不会使用电子联系方式,与他们联系主要以信件较多。我为人坦率,写信时会对部分入编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个别老先生有点不高兴。钱先生告诉我说,老人易生气,电话或写信提建议尽量婉转一些。

钱先生晚年忘我写诗著文,尤其是临终前,简直到了废寝忘食地步。我了解他晚年也性急易生气,如一些朋友说他完不成初集、续集,他非常生气,我总劝他不要生气,一定会善始善终。这些也许是影响他健康的因素之一。如果他长寿到90岁,将为中国茶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2014年,笔者年届六旬,也步入了老年行列。最近,笔者与一些朋友交流老人的心态问题,认为一部分老者可能不很适应退休生活,颇有失落感,容易生气;而很多老者,尤其是有学问、有修养的长者,则世事洞明,乐观豁达。笔者赞成后者的积极心态,对长者来说,经历了人生风雨,世态炎凉,还有什么事情看不惯、听不惯呢?子曰六十而耳顺,敬我、顺我、志同道合者,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皆大欢喜;不敬、不顺、话不投机者,缺少因缘,一笑了之,大不必为之生气伤情。人言老人易生气,我说长者宜宽心。长者该有包容之心,宽恕之心,仁慈之心,所谓仁者寿也。

大约2012年8月,钱先生来信说他6月间查出了贲门癌。我立即致电、致信表示慰问,寄去慰问金,劝他安心养病,祝愿早日康复。他特地赋诗《病中谢竺济法君电、函慰问》:

二十年前结友情,诗描合作颇成功。

争论全是为茶业,感谢电函慰病翁。

钱先生一生勤勉,著述较多,除了参编多种辞书类茶文化书籍外,还在多种茶文化报刊发表了很多茶诗、茶文,个人结集出版的主要有《中国古代茶诗选》、《中华茶人诗描》、《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他搜集的《历代茶诗集成》达十万多首,苦于没有出版单位,自费出版至少得十万元以上。我对此也缺乏信心,一是很难找到资助单位或出版社,二是历代茶诗还在源源不断发现之中,但他一直在执着地编选,令人钦佩。养病期间,我劝慰他茶文化著述繁多,足以告慰人生。他高兴地告诉我,在著名茶文化专家姚国坤先生的支持帮助下,《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已被上海文化出版社列为重要文献书目,计划2014年出版,收录茶诗六万五千多首。这真是一件值得茶人高兴的大好事。这也是钱先生继《中国古代茶诗选》、《中华茶人诗描》初集、续集之后的第三项茶诗之最。

我与钱先生合作著书8年,期间2006年去过他余杭家中,2011年邀请钱先生夫妇到宁波参加茶与健康研讨会,平时主要靠通信和电话联系。

钱先生祖籍安吉,经常参加家乡湖州的各种茶文化活动,湖州茶人都非常尊重他。2013年12月,笔者参加湖州市茶圣陆羽诞辰1280周年纪念大会,再也看不到钱先生了,抚今忆昔,不禁令人无限伤感。

钱公驾鹤西天去,诗描从此成绝唱。钱先生的离去,无疑是中国茶诗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他为中华茶文化留下了大量精神财富,海内外茶友经常会在读书著文时遇到他,记念他。祝愿爱茶爱诗的钱先生,乐在天堂潇洒地品茶赋诗。

2014-02-20

竺济法(1955年-),男,浙江宁海人,自由撰稿人,长期从事传记、家谱和茶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茶人茶友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一个金陵女子与世纪茶人的邂逅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一位福建茶人的普洱情怀
茶人赖法卫与香妃翠玉
牵手
——一对茶人的婚庆歌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茶,原来可以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