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5卷总目次

2014-03-27 02:05
纺织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织物纤维性能

新型含锌离子阻燃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刘梅军等(1-1)

聚吡咯/涤纶单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永霞等(1-6)

西瓜纤维素的提取及其吸液性能

张袁松等(1-13)

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及其电容性

高大伟等(1-20)

基于消晶活化预处理法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制备

张玲玲等(1-25)

活性炭纤维材料声学特性参数研究

沈 岳等(1-30)

活性炭纤维负载金属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甲醛

朱 舜等(2-1)

羊绒纤维表面接枝及其性能研究

周 昊等(2-6)

芯材结构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压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宋孝浜等(2-12)

海藻酸钠-壳聚糖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制备

郑振荣等(2-18)

羊绒鳞片纹图基因码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

石先军等(3-1)

何首乌藤纤维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能

沈银姣等(3-6)

聚乙二醇/膨胀石墨/聚丙烯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张倩倩等(3-13)

敌草隆在棉纤维上的降解及产物分析

张重庆等(4-1)

基于鳞片纹图基因码的羊绒理论识别精度及正误判率

石先军等(4-5)

彩色夜光纤维颜色及其光色性能

闫彦红等(4-11)

夹心式单宁/醋酸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缓释性能评价

蔡京昊等(4-16)

多针头静电纺场强改善的有限元分析

陈威亚等(4-21)

紫外线辐射对聚丙烯非对称固液分离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秦永瑞等(4-26)

磁控溅射纳米纤维基银膜的结构和性能

李超荣等(4-32)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溶剂小间隙干湿纺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李晓俊等(5-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溶胶形态及其光催化性能

曹 俊等(5-7)

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图像多分辨率差分检测方法

师红宇等(5-13)

样本质量对近红外法预测远红外纤维含量的影响

管 瑜等(5-19)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防水透气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周 颖等(5-23)

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陈威亚等(6-1)

静电纺丝接收装置的大小对电场分布和纤维接收的影响

庄昌明等(6-7)

壳聚糖接枝改性单羧基棉织物的结构及性能

许云辉等(6-14)

竹笋壳纤维的吸湿性能

倪海燕等(6-20)

碳/氧化锌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电阻率的测试分析

叶 靖等(6-25)

豆腐渣/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杨 菲等(6-30)

氧化还原法表面改性羊毛的理化性能

徐 婕等(7-1)

蚕丝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及其接枝结构

蒋 慧等(7-8)

多孔SnO2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夏 鑫等(7-13)

碱溶液对天然棕色棉色素提取效果及成分的影响

罗少宏等(7-18)

羽毛绒水解工艺优化及其产物成膜性能

李长龙等(7-23)

聚酰胺6/聚乙二醇相变调温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张国兵等(7-30)

皮芯结构Sn/C包覆碳杂化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夏 鑫等(8-1)

剪切黏稠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孙西超等(8-5)

玄武岩纤维/聚苯硫醚针刺复合滤料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处理

周冠辰等(8-10)

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文 佩等(8-15)

亚麻纤维线密度与直径回归相关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杨喜爱等(8-21)

静电纺锡/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制备与表征

沈 桢等(9-1)

纳/微米纤维膜的吸油性及油水分离效果

张光蕾等(9-7)

聚电解质用量对模板微粒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张 维等(9-13)

纺粘非织造用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的可纺性

朱斐超等(9-19)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复合型疝气补片的制备

余颖娜等(9-25)

ZnO/TiO2皮芯厚度比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贺 倩等(10-1)

碳纳米管/CeO2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

陶 宇等(10-7)

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 蜀等(10-12)

羊毛交叉长度的数字化测试方法

陶建勤等(10-19)

聚氯乙烯膜材料的人工加速老化性能

徐晓伟等(10-24)

聚吡咯/涤纶单丝的稳定性分析

陈 莹等(11-1)

静电纺聚乳酸纤维的孔隙结构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王 哲等(11-6)

Y2O3:Eu3+纳米纤维与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邵晓莉等(11-13)

亲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β-环糊精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侯大寅等(11-19)

反相微乳液水热法合成锐钛矿TiO2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

郑海明等(11-23)

氯化钙/甲酸溶解体系下氯化钙质量分数对蚕丝溶解性的影响

吴惠英等(12-1)

聚乳酸/聚乙醇酸新型纳米支架载药体系研制

崔国艳等(12-6)

静电纺聚酰胺6/聚酰胺66纤维膜对染料的过滤性能

刘雷艮等(12-11)

接枝阳离子茧衣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吸附

卢永华等(12-17)

端羟丙基含氟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改性水性聚氨酯性能

洪国沈等(12-24)

锯齿式皮棉清理对机采棉性能的影响

徐 红等(1-35)

经编浮纹贾卡提花原理

程 龙等(1-40)

结构参数对割圈绒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

张新杰等(1-46)

反复加载下机织物增强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汪泽幸等(1-51)

磁性针织物表面磁性测试与评价

于高杰等(1-57)

基于集成多支持向量回归融合的上浆率在线软测量方法

田慧欣等(1-62)

喷气涡流纺成纱工艺对竹浆纤维色纺纱性能的影响

邹专勇(2-23)

基于TRIZ理论的新型结构复合纱线的设计与制作

郭 敏等(2-29)

织物结构对毛衫保暖性能的影响

雷 惠等(2-34)

凉爽型桑蚕丝交织面料的开发与性能评价

张红霞等(2-39)

T800弹性纱线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陈慰来等(3-18)

三叶形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

李翠芳等(3-22)

磁性纤维含量对针织面料服用性能的影响

吴菲非等(3-27)

隔热耐烧蚀玻璃纤维织物的制备

郑振荣等(3-32)

CFR嵌片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多层复合织物防爆性能的影响

赵 敏等(3-37)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三点弯曲破坏的有限元计算

王春霞等(3-41)

柔性经编金属网格材料的切口敏感性

邵光伟等(3-46)

氧化还原一步法制备聚苯胺/银复合导电织物

乐珮珮等(4-37)

活性炭织物制备及其保温性能

黄锦波等(4-43)

基于频域特征点提取的素色机织物密度识别算法

王庆涛等(4-47)

近代胶东半岛花边织物的发展诱因与分析

姚君洲等(4-52)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平纹织物疵点检测

管声启等(4-56)

非织造布包装山楂袋泡剂的浸泡效果

舒祖菊等(4-62)

常用高性能纱线弯曲刚度的测量和表征

王 震等(5-30)

仿棉涤纶长丝经编织物的沸水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

史春丽等(5-34)

用于缎纹机织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的新单胞模型

卢子兴等(5-40)

基于图像处理的网格圈织物孔隙率检测

梁翠芳等(5-49)

经编间隔织物多层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

龚小舟等(5-55)

吸波涂层复合面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温 娇等(5-61)

农业覆盖用非织造布的保温性能

陈 纲等(5-67)

混合Weibull分布在棉纤维长度分布表征上的应用

匡雪琴等(6-35)

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捻度的优化

钟智丽等(6-40)

基于离子化法的高亲水性涤纶织物制备

徐 芳等(6-45)

用于ML机型的拉舍尔蕾丝面料花型设计与工艺实现

冯 岩等(6-50)

几种基于图像自适应阈值分割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比较

杜 磊等(6-56)

改进型奇异值分解在织物疵点检测上的应用

景军锋等(6-62)

不锈钢纤维/棉复合纱的开发及其性能

程 岚等(7-36)

氨纶和PTT/PET弹性织物的力学性能和风格比较

沈 华等(7-42)

咖啡炭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

吴鲜鲜等(7-48)

聚芳酯织物的光老化性能

潘巧灵等(7-53)

双层分割拉纬法双面立绒组织设计

金子敏等(7-57)

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机织物瑕疵检测算法

王 钢等(7-61)

聚丙烯纺粘/针刺型模板布成型工艺与性能

杨娟亚等(7-67)

家庭滚筒洗衣机洗涤温度对机织物外观平整性的影响

袁建荣等(7-74)

小应力下织物拉伸和弯曲性能对其湿态贴体性的影响

孙淑瑶等(8-27)

磁性纤维针织物表面磁场的分布

吴菲非等(8-32)

机织物增强双层柔性复合材料拉伸异向性能及其失效准则

汪泽幸等(8-38)

黄麻/豆腐渣/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杨 菲等(8-44)

涂碳纤维导电针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传感性能

刘 焘等(9-31)

基于提花技术的横编针织物图案设计与工艺

李晓英等(9-36)

聚氨酯涂层面料与黏合衬的配伍性

王朝晖等(9-41)

提花水刺非织造布的吸湿扩散性能

田 伟等(9-47)

硅橡胶填充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冲击性能

陆振乾等(9-51)

圆织三维管状碳纤维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测

孙志宏等(9-56)

蜂窝组织棉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楼利琴等(9-62)

小河墓地出土毛织物的纤维劣化分析

周 旸等(9-67)

应用原位聚合法的PTT/毛/聚苯胺复合导电纱制备与性能

洪剑寒等(10-30)

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

冯清国等(10-36)

基于HVI数据棉纤维品质指数模型的构建

王美红(10-40)

黄麻混织针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刘丽妍等(10-46)

便携式纺织路面织物的结构及其承载能力

海雪珍等(10-51)

施载方式对单向复合材料抗拉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杜 梅等(10-55)

以品质指数为导向的精梳纯毛纱条干质量控制

陶建勤等(11-2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原棉短纤指数预测模型

李 勇等(11-35)

旋流喷嘴气道配置对环锭细纱性能的影响

邱 华等(11-40)

半糊化浆纱技术的上浆机制

武海良等(11-47)

织物组织对双层结构提花窗帘织物遮光性的影响

张红霞等(11-52)

纬编割圈绒的毛绒固结牢度

张纪婷等(11-57)

基于局部统计与整体显著性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

刘洲峰等(11-62)

芳纶针织物的防刺性能

李 宁等(12-31)

纺纱三角区形态变化对环锭纱线质量的影响

刘可帅等(12-36)

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内纤维的受力分析

刘 娜等(12-41)

泡沫上浆与经纱预湿协同工艺的浆纱效果

卢雨正等(12-47)

全聚纺涤棉混纺纱内纤维的径向分布

张 玉等(12-52)

弹力针织物的疲劳测试方法

陈丽华(12-57)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的织物成型性测试与表征

张 雪等(12-63)

基于孔径分布图的高密织物防水透湿性能

于 磊等(12-69)

微波辐照大麻脱胶中的非热效应

包肖婧等(1-67)

接枝淀粉理化特性对其上浆性能的影响

王 瑞等(1-72)

基于等离子体与湿退浆的聚丙烯酸酯浆料去除

李旭明(1-78)

蚕丝和棉及锦纶织物对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和媒染效应

钱红飞等(1-82)

酪氨酸酶酶促乳铁蛋白在丝素表面的接枝

周 莹等(1-87)

载银粘胶色纺面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王 成等(1-91)

聚乳酸纤维/涤纶染色色光差异性研究

仇兆波等(2-43)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微射流预乳化法

张殿微等(2-47)

新型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中的应用

张明政等(2-52)

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

曹机良等(2-56)

紫外线辐照对棉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李 涛等(3-52)

GA固胶工艺对茧丝性能的影响

杨媛媛等(3-57)

磁性复合粒子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

白 刚等(3-62)

棉织物泡沫染色工艺的筛选和优化

王元丰等(3-68)

壳聚糖氨基磺酸钛溶胶改性羊毛织物的结构及其染色性能

何雪梅等(3-75)

活性艳橙K-7R结合丝素肽的分子光谱学特征

马明明等(3-81)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

鲍利红等(3-87)

一步法原位生成纳米Ag-ZnO复合整理棉织物

张德锁等(3-92)

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纺织品中三氯生的测定

李志刚(3-98)

基于超声萃取-超声辅助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织物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熊 琳等(4-66)

基于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纺织品中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的测定

韩 超等(4-7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

李志刚(4-75)

苎麻织物紫外光接枝阻燃改性研究

陈志军等(4-79)

应用二甲基亚砜对废旧聚酯纺织品的脱色

吴宝宅等(4-84)

碱氧处理对阳离子可染中空聚酯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王维明等(4-88)

涤棉织物泡沫拒水拒油整理

李 珂等(4-94)

改性棕榈纤维活性炭对活性染料的吸附性能

董 静等(5-72)

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酶水洗性能的影响

袁久刚等(5-78)

双元配体转光剂的合成及其在防紫外线织物中的应用

陈和春等(5-83)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纺织品中三氯生的普查分析

芦春梅等(5-87)

蚕丝制品中辛基酚和壬基酚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李 淳等(5-91)

涤纶长丝/微孔涤纶纤维同浴同色染色技术

马 源等(6-68)

酶氧前处理新工艺节能减排效果评估

胡婷莉等(6-74)

红外光谱对纺织助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快速定性和定量

邵 敏等(6-80)

微型光纤光谱技术在植物染料鉴别与光照色牢度评估中的应用

刘 剑等(6-85)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涂层整理中的应用

宋 玉等(6-89)

电子束辐照对涤纶染色性能的影响

丁 川等(7-79)

微波原位合成纳米磷酸锌及其在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中的应用

张运起等(7-83)

钨杂二氧化钛负载棉织物的微波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冯 静等(7-88)

涤纶中致癌芳香胺的加速溶剂萃取-UPLC-MS/MS快速测定

吴 刚等(7-94)

阳离子淀粉-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染料的吸附

何华玲等(7-101)

羧甲基罗望子胶的制备与表征

王 婷等(8-49)

He/O2等离子体处理对混合浆膜表面刻蚀的影响

李旭明(8-54)

经壳聚糖季铵盐整理的羊毛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性能

甄莉莉等(8-59)

基于粒子滤波的织物染色配方预测算法

叶 斌等(8-64)

细乳液聚合炭黑/乳胶粒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

关 玉等(9-73)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段 见等(9-79)

高浓度活性染料溶液的电导率

俞巨乐等(9-85)

胶原蛋白改性腈纶的染色热力学性能

胡雪敏等(9-90)

活性染料水解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卢 声等(9-95)

棉花中7种烟碱类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谢 文等(9-100)

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改性聚硅氧烷的影响

刘彦杰等(10-60)

应用DMF加合结晶的涤纶碱减量废渣中对苯二甲酸回收

李永贵等(10-67)

端丙烯酰基聚硅氧烷合成及其对聚丙烯酸酯的改性

孙段冰等(10-72)

复配分散剂对分散红60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王 平等(10-79)

应用草酸的天然染料印花织物白地上媒染剂的去除

戴细春等(10-85)

纳米粒子在棉织物液氨易护理整理中的应用

欧康康等(10-90)

荧光增白纺织品的白度评价

许长海等(10-96)

以我国遗存绞缬物为对象的传统扎染技艺研究

刘素琼等(10-100)

含氟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洪国沈等(11-68)

紫胶色素对锦纶纤维的染色热力学研究

殷珉扬等(11-74)

高粱红色素在锦纶纤维上的染色动力学

吴 露等(11-79)

栀子蓝上染壳聚糖处理羊毛的染色动力学

沈加加等(11-85)

分散染料对乙基化木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染色的影响

汤静芳等(11-89)

有机硅交联剂对聚丙烯酸酯性能的影响

孙段冰等(11-95)

大麻微生物脱胶特异放线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汪学军等(11-102)

含水滑石阻燃涂层整理剂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陈慧芬等(11-107)

棉织物的丝胶涂层整理及其性能

董 雪等(11-112)

汽车内饰材料拒水拒油整理及其性能表征

杜兆芳等(11-118)

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

刘彦杰等(12-73)

壳聚糖/Ag+复合抗菌剂整理莫代尔织物

胡凤霞等(12-80)

红平菇漆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郑苗苗等(12-84)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陈景浩等(12-91)

Span40在非离子反胶束体系中对直接黄棕ND3G染色棉织物的影响

易世雄等(12-96)

闪火中防护服装的形变及其影响因素

李 俊等(1-95)

针织毛衫圆形领数学模型的建立

张中启(1-102)

驳折领翻领松度结构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邹 平等(1-107)

用于现代服饰品的佩斯利涡旋纹创新设计

范金金等(1-111)

清代龙袍上海水山崖纹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刘丹丹等(2-62)

手编链的隐寓特征

施 静(2-67)

排球比赛服的功能结构设计研究

王永进等(2-71)

燃烧假人着装实验中表面温度变化研究

李 俊等(3-103)

经编无缝女束身上衣的塑身性能

张吉生等(3-109)

机器褶与手工褶的设计组合艺术

许旭兵等(3-115)

基于袜口材料弹性势能预测袜口处平均压强的方法

王 强等(3-121)

基于三维测量的青年女性臀部体型概率神经网络识别模型构建

金娟凤等(4-100)

藏袍的非对称式隔热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林 雪等(4-105)

近代马面裙形制类型与演变的实例分析

王 懿等(4-110)

小学生运动体表热湿变化对校服设计的影响

王永进(5-97)

着装方式的构成因子解析及其组合设计

王云仪等(5-102)

基于聚类算法的服装感性数据挖掘方法

吕 佳等(5-108)

基于随机森林的女性体型判别

尹 玲等(5-113)

水族民间马尾绣背带缝制技艺

夏 岩等(5-118)

着装方式对服装隔热性能的影响

王云仪等(6-94)

女子篮球运动内衣压力对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

阎玉秀等(6-100)

非常规分割线的构成方法及其创意

蒋红英(6-105)

非常规服用材料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

陈 莹等(6-110)

羊毛絮片防寒服缝纫工艺的参数优化设计

张 睿等(6-115)

基于椭圆傅里叶的人体胸围断面形状研究

夏 明等(7-107)

融入戏剧表演元素的服装展示

楼丽娟(7-113)

基于动态多维定位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

刘丽娴(7-117)

针织毛衫的袖型建模与工艺实现

丛洪莲等(8-69)

人体特征断面形状拟合及围度尺寸预测

夏 明等(8-76)

论服装设计方法与服装先进制造的逻辑关系

刘咏梅等(8-81)

基于纵向轮廓曲线的青年女性体型细分研究

倪世明等(8-87)

中山装婚礼服的创新结构设计

赵誉钦等(9-108)

基于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的女性体型分类

尹 玲等(9-114)

大胸女青年合体上装基型的建立

邹 平等(9-120)

视错觉在女式职业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肖立志(9-127)

双面全异绣工艺技术与艺术特质的融合

许 凡等(9-132)

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上衣后片结构分析

钱露露等(10-105)

近代民间双襟形制服装裁剪与缝制工艺复原

陈 研等(10-110)

基于结构参数的纬编无缝塑身内衣设计模型

丛洪莲等(11-123)

人体厚度对贴体上装衣身结构的影响

胡潮江等(11-129)

套口机的视控原理及其软件实现

陆成刚(1-117)

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滞后响应

夏风林等(1-122)

平网印花单元网络化及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陈怀忠(2-78)

滚筒摩擦实验条件对防静电服积累电荷量的影响

王艳良等(2-84)

棉精梳机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对棉网均匀度的影响

任家智等(3-127)

用于圆角矩形三维织物的织机改造设计

许为松等(4-116)

拉瓦尔管结构对FDY型吸丝枪性能的影响

李永贵等(5-122)

喷气织机主喷嘴引纬流场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董腾中等(5-126)

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规律

周香琴等(5-132)

毛纺针梳机导条机构的MAPLE运动仿真设计及分析

王浩程等(6-119)

气道位置对旋流器减少细纱毛羽效果的影响

付玉叶等(6-124)

电阻式织物回潮率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向 忠等(6-130)

PET/PE共混纤维纺丝组件的结构与性能

韩 霞等(7-123)

EDM-ESN模型在热牵伸辊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贾 雪等(7-128)

服装整体及其局部的通风测量方法

柯 莹等(7-134)

光电式环锭断纱在线检测系统

宋晓亮等(8-94)

一种新型服装单件流生产流水线研发

吕永桂等(8-99)

基于Fluent的全聚纺不同吸风槽集聚效果数值模拟

刘文龙等(9-137)

双侧四连杆打纬机构动态载荷计算与仿真

邱海飞等(9-14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染液吸光度在线检测装置

张建新等(9-149)

络筒机自动循迹坐车的研制

于永民(10-116)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特性分析与纬纱牵引实验研究

王卫华等(10-121)

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关键技术与试验模型

吴晓光等(10-129)

多轴向经编机复合针缝缀工艺及运动解析

曹清林等(10-136)

PID串级控制在纤维烘干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刘 鹏等(11-135)

多梳栉经编机成圈机件的运动研究

曹清林等(11-139)

采用ARM9和双CPLD的高速横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汝吉东等(11-146)

喷孔结构对FDY型吸丝枪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魏 曼等(12-103)

高速精梳机锡林变速机构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贾国欣等(12-110)

三维织机电子开口系统的研制

钱永明等(12-115)

高速横机控制系统用共直流母线式多路输出开关电源设计

鲁文其等(12-121)

基于密度测量的丝光机碱液浓度在线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向 忠等(12-126)

基于小波域多尺度Markov随机场的织物印花图案分割

景军锋等(1-127)

机织物三维仿真中组织模块化快速构建

谷大鹏等(1-134)

服装企业销售物流最优仓库选址及配送组合决策技术

王富忠等(1-139)

服装设计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

李祖华(1-144)

医用纺织材料的研发策略

秦益民(2-89)

利用相关反馈技术和形状特征的服装图像检索算法

项 明等(2-94)

织物CAD在线设计系统

王 松等(3-132)

纬编针织物CAD设计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徐 巧等(3-136)

基于数学方法的流行几何图案设计

罗戎蕾等(3-141)

中小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模式

范福军等(3-145)

天然绿色蚕茧的计算机分色方法

祝成炎等(4-121)

快速设定三维空间中服装缝合信息的新算法

唐 勇等(4-126)

含服务水平和提前期的服装供应链库存问题研究

胡觉亮等(4-135)

纬编提花毛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

郭 晨等(4-142)

基于女大学生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个体差异

高 维等(5-137)

采用基因库构建的季节性服装需求预测

张细香等(5-142)

中国纺织产业技术和管理范式创新下的精益化管理

杨 峻等(6-135)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自动配棉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陈怀忠等(6-142)

消费价值观驱动下的服装品牌关系管理模型

苏祝清等(6-148)

定综片数小提花多臂组织设计方法与CAD实现

章斐燕等(7-140)

中国纺织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高顺成(7-145)

基于ANSYS的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变形数值模拟

刘 娜等(8-104)

服装仓储配送评价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

陈彩霞等(8-109)

服装二维裁片虚拟模拟技术

朱广舟等(10-141)

服装入库作业的分析与仿真

薛宇飞等(10-146)

基于纹理合成的提花绒类织物仿真

丛洪莲等(10-150)

基于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格子图案认知

王海燕等(11-151)

个性化服装设计流程信息交互的实现

郑德宁等(11-157)

快时尚品牌商店形象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

李 淼等(11-163)

基于右互质分解的纱线张力跟踪控制方法及仿真

李伟锋等(12-132)

纺纱转杯内气流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

肖美娜等(12-136)

应用STAR-CCM+的旋流喷嘴内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陈 娜等(12-142)

应用三次C-Cardinal样条曲线构建的股线模型

赵志祥等(12-148)

电磁纺织品研究进展

肖 红等(1-151)

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何佳臻等(1-158)

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 铭等(2-99)

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

田 苗等(2-109)

气泡静电纺制备高聚物纳米纤维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柯 鹏等(3-151)

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的织物疵点检测研究新进展

李文羽等(3-158)

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

秦益民(4-148)

3-D打印技术在女性束身衣生产中的应用

安 妮等(4-154)

纺织材料抗紫外改性的研究进展

韩 栋等(4-160)

制备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接收器研究进展

王飞龙等(5-149)

起毛起球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万爱兰等(5-157)

平面三向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孙 洁等(6-154)

成胶纤维在功能性医用敷料中的应用

秦益民(6-163)

丙烯酸和胶原蛋白对PET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于金泽等(7-152)

防热红外侦视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郝立才等(7-158)

头盔壳体用复合材料增强织物研究进展

韩朝锋等(8-116)

相变材料在消防服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朱方龙等(8-124)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蓄热调温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阎若思等(9-155)

复合材料用三维机织物成型性的研究进展

徐艺榕等(9-165)

气泡静电纺丝工艺与装置研究进展

孔海燕等(10-156)

静电纺丝的模式

李秀红等(10-163)

流体微分静电纺丝喷头设计的研究进展

肖桂花等(12-153)

洗后织物外观平整度客观评级中的若干问题

徐平华等(12-159)

纤维素浆粕在NMMO/H2O中的溶胀行为研究

李春花等(2-116)

低温碱尿素法制备纤维素纤维的研究进展

余木火等(2-121)

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开发概况与展望

孙玉山等(2-126)

离子液体新介质在高值化纤维素纤维中的应用

王华平等(2-133)

碳材料对海藻酸钠纺丝液降解性的影响

龙晓静等(2-138)

海藻酸盐纤维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 锐等(2-145)

生物质再生纤维成分标签的技术要求及相关思考

吴雄英(2-153)

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环保纺丝技术与应用

周家村等(2-157)

第4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综述

(2-162)

低聚物含量对聚乳酸熔纺成形工艺的影响

王世超等(8-133)

环氧基扩链剂对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改性研究

郭 静等(8-139)

碳源对克氏菌合成PTT原料PDO的影响及对DhaB的表达调控

季广建等(8-144)

静电纺丝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相恒学等(8-150)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研究与产业化现状

黄关葆(8-156)

PTT/绢丝混纺织物的风格及服用性能

潘志娟等(8-163)

生物质合成纤维的产业化任重而道远

舒 伟(8-169)

猜你喜欢
织物纤维性能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