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水措施在基坑施工中的选择

2014-03-27 09:07刘建兵李斌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井点洗井渗透系数

刘建兵 李斌

【摘要】随着深基坑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对深基坑工程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灾害的问题显得非常严峻。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减少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深基坑;降水措施;降水工程;地面沉降

1. 降水工程的定义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亦称降水工程。

2. 降水工程准备应包括的内容

2.1降水工程前应明确任务要求:

(1)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及工程环境要求。

(2)了解掌握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涵洞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地面高程与基础底面高程;基坑(槽)、涵洞支护与开挖设计;相邻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基础结构和埋设方式条件等。

2.2搜集降水工程场地与相邻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勘察等资料,以及工程降水实例。

2.3进行降水工程场地踏勘,搜集降水工程勘察、降水工程施工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及有无障碍物等现场施工条件。

3. 降水措施的选择及几种常见的降水措施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等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3.1降水工程有如下功能:

(1)基坑在开挖期间保持干燥状态。

(2)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基坑底板的稳定。

(3)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3.2一般常用的降水措施有以下几种:

(1)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况使用;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轻型井点为3~6m、多级轻型井点为6~12m。

(2)喷射井点:适用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岩土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中使用;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8~20m。

(3)电渗井点:在深基础工程施工中,有时会遇到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这类土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稳定性差。由于土粒间微小孔隙.将水保持在孔隙内,单靠用真空吸力的一般降水方法效果不佳,此时,必须采用电渗井点降水;电渗井点宜与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4)深井(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为1.0~200.0m/d;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5)井点回灌技术。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造物下的地下不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1. 降水工程的定义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亦称降水工程。

2. 降水工程准备应包括的内容

2.1降水工程前应明确任务要求:

(1)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及工程环境要求。

(2)了解掌握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涵洞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地面高程与基础底面高程;基坑(槽)、涵洞支护与开挖设计;相邻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基础结构和埋设方式条件等。

2.2搜集降水工程场地与相邻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勘察等资料,以及工程降水实例。

2.3进行降水工程场地踏勘,搜集降水工程勘察、降水工程施工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及有无障碍物等现场施工条件。

3. 降水措施的选择及几种常见的降水措施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等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3.1降水工程有如下功能:

(1)基坑在开挖期间保持干燥状态。

(2)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基坑底板的稳定。

(3)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3.2一般常用的降水措施有以下几种:

(1)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况使用;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轻型井点为3~6m、多级轻型井点为6~12m。

(2)喷射井点:适用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岩土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中使用;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8~20m。endprint

(3)电渗井点:在深基础工程施工中,有时会遇到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这类土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稳定性差。由于土粒间微小孔隙.将水保持在孔隙内,单靠用真空吸力的一般降水方法效果不佳,此时,必须采用电渗井点降水;电渗井点宜与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4)深井(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为1.0~200.0m/d;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5)井点回灌技术。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造物下的地下不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4.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唐海沿海公路以北,根据桩基础设计施工要求该场地桩基础施工前需开槽6.5米,但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影响施工必须进行降水处理,又因该场地北部有一条排水沟,为防止地下水渗透及回灌,影响降水效果,我们将在该场区北部用防渗围幕进行隔离,围幕以南布置降水井。围幕采用粉喷桩,桩径500mm,间距1米,桩长8.5米,每延米用普灰25Kg。参照该场地地质勘察报告,我们设计降水井的深度为13米,间距为8米,环绕建筑物基础布置,共布75眼。

4.2降水管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3施工步骤该降水井工程分围幕施工、降水井施工与降水施工三步。

4.3.1围幕施工。 在该场区北部离C座楼基中心线13米处东西向打粉喷桩两排,桩径500mm,间距1米,排距1米,桩长8.5米,东西两端45度斜向延长15米,防止从翼向渗透。

4.3.2降水井施工。我们根据降水井布置方案布置井位及控制井的参数。单井的施工要点及施工工艺如下:

4.3.2.1定井位。根据井位图及甲方提供的建筑基础坐标控制点,施放降水井井位。

4.3.2.2钻机就位、调整。钻机就位时调整钻机的底座水平和钻塔垂直,并用机台木垫实。钻机钻头要对准孔位、钻机机体安放要平稳、钻杆要垂直,偏差不大于10%,对位偏差不大于5cm。

4.3.2.3钻孔。用唐山160型钻机钻孔,在钻孔过程中保证孔内泥浆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防止孔壁坍塌。根据地层实际情况设计钻孔深度11~13米。

4.3.2.4下井管。该工程我们使用内径300mm砼插口管(每节1米),上下管之间对齐,拧紧,并保持垂直。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根据井管的结构设计及井深要求进行配管。

(2)检查井管质量,井管接头部位有无缺损裂纹,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3)下管前,测量孔深,使井管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4)在下井管时,注意井管与孔壁间的环形间距厚度均匀,确保井管在入孔后位于钻孔中心。

4.3.2.5填滤料。井(孔)管安装并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向井管内送入清水,使孔内泥浆稀释。

(2)砾料粒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砾料应纯净,不含泥土和杂物。

(3)备足砾料,使之能一次填筑完成。

(4)备好填料运输工具,尽可能缩短填筑时间。

(5)填砾时,砾料应沿井(孔)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量及深度与计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砾料填筑应高于自然地面。

4.3.2.6洗井。

(1)当井(孔)管安装与填筑砾料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洗井。洗井的目的是清除井内泥浆,破坏井壁附着的泥皮,钻探渗入含水层中的泥浆和细小颗粒,使过滤器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透水人工过滤层,以增加井的出水量和透水性。洗井可视孔内泥浆稠度,含水层特性与成井时间,采用水泵抽水洗井,洗井至水清砂净,出水量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洗井时应同步进行降水井与水位观测孔的水位观测。

(2)洗井结束后,立测量管内沉淀厚度,当沉淀物过多时,应采取小抽筒或泵吸法。

4.3.2.7试抽降水。洗井结束后,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初步确定出水量及动水位深度,为施工降水的运行提供监控依据。

4.3.3降水施工。

(1)铺设管网。我们根据施工场地采用明排,在降水井外围挖排水沟,将污水排入场区北部的虾池内。基坑开挖期间,排水量较大,排出的地下水需先排入辅助沟系,最终排入业主指定的主沟,为防止辅沟内水渗入地层,产生回灌现象,必须在辅沟底铺设塑料布,且开挖时应有一定的坡降。

(2)安泵试抽。洗井结束,移机立即安装水泵和自动控制系统,选用2.5KW的潜水泵进行试抽试验。将泵放到井底,然后将泵上抬500mm左右。视出水情况与排水情况检查水泵运转情况、调整排水方案。

(3)正式降水施工。以上步骤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式降水施工,为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水泵,随时检查水泵运转情况。

(4)深井的运行管理。施工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连续抽水,施工用电应有足够的保证,配备足够数量备用水泵。每口井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并检查水泵并观测水位,保证每口井水位上升到控制深度时能够进行抽水。

(5)管井拆除和填井。降水结束后,将水泵拆除,将井眼用土填实。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地下水时,会增加施工的困难, 开挖基坑时,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不及时降低水位,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流砂现象。因此,在土方施工中,合理的选择降水措施,保持土体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或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GB50021-2001).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地基与基础》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主编.endprint

(3)电渗井点:在深基础工程施工中,有时会遇到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这类土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稳定性差。由于土粒间微小孔隙.将水保持在孔隙内,单靠用真空吸力的一般降水方法效果不佳,此时,必须采用电渗井点降水;电渗井点宜与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4)深井(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为1.0~200.0m/d;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5)井点回灌技术。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造物下的地下不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4.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唐海沿海公路以北,根据桩基础设计施工要求该场地桩基础施工前需开槽6.5米,但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影响施工必须进行降水处理,又因该场地北部有一条排水沟,为防止地下水渗透及回灌,影响降水效果,我们将在该场区北部用防渗围幕进行隔离,围幕以南布置降水井。围幕采用粉喷桩,桩径500mm,间距1米,桩长8.5米,每延米用普灰25Kg。参照该场地地质勘察报告,我们设计降水井的深度为13米,间距为8米,环绕建筑物基础布置,共布75眼。

4.2降水管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3施工步骤该降水井工程分围幕施工、降水井施工与降水施工三步。

4.3.1围幕施工。 在该场区北部离C座楼基中心线13米处东西向打粉喷桩两排,桩径500mm,间距1米,排距1米,桩长8.5米,东西两端45度斜向延长15米,防止从翼向渗透。

4.3.2降水井施工。我们根据降水井布置方案布置井位及控制井的参数。单井的施工要点及施工工艺如下:

4.3.2.1定井位。根据井位图及甲方提供的建筑基础坐标控制点,施放降水井井位。

4.3.2.2钻机就位、调整。钻机就位时调整钻机的底座水平和钻塔垂直,并用机台木垫实。钻机钻头要对准孔位、钻机机体安放要平稳、钻杆要垂直,偏差不大于10%,对位偏差不大于5cm。

4.3.2.3钻孔。用唐山160型钻机钻孔,在钻孔过程中保证孔内泥浆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防止孔壁坍塌。根据地层实际情况设计钻孔深度11~13米。

4.3.2.4下井管。该工程我们使用内径300mm砼插口管(每节1米),上下管之间对齐,拧紧,并保持垂直。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根据井管的结构设计及井深要求进行配管。

(2)检查井管质量,井管接头部位有无缺损裂纹,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3)下管前,测量孔深,使井管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4)在下井管时,注意井管与孔壁间的环形间距厚度均匀,确保井管在入孔后位于钻孔中心。

4.3.2.5填滤料。井(孔)管安装并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向井管内送入清水,使孔内泥浆稀释。

(2)砾料粒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砾料应纯净,不含泥土和杂物。

(3)备足砾料,使之能一次填筑完成。

(4)备好填料运输工具,尽可能缩短填筑时间。

(5)填砾时,砾料应沿井(孔)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量及深度与计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砾料填筑应高于自然地面。

4.3.2.6洗井。

(1)当井(孔)管安装与填筑砾料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洗井。洗井的目的是清除井内泥浆,破坏井壁附着的泥皮,钻探渗入含水层中的泥浆和细小颗粒,使过滤器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透水人工过滤层,以增加井的出水量和透水性。洗井可视孔内泥浆稠度,含水层特性与成井时间,采用水泵抽水洗井,洗井至水清砂净,出水量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洗井时应同步进行降水井与水位观测孔的水位观测。

(2)洗井结束后,立测量管内沉淀厚度,当沉淀物过多时,应采取小抽筒或泵吸法。

4.3.2.7试抽降水。洗井结束后,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初步确定出水量及动水位深度,为施工降水的运行提供监控依据。

4.3.3降水施工。

(1)铺设管网。我们根据施工场地采用明排,在降水井外围挖排水沟,将污水排入场区北部的虾池内。基坑开挖期间,排水量较大,排出的地下水需先排入辅助沟系,最终排入业主指定的主沟,为防止辅沟内水渗入地层,产生回灌现象,必须在辅沟底铺设塑料布,且开挖时应有一定的坡降。

(2)安泵试抽。洗井结束,移机立即安装水泵和自动控制系统,选用2.5KW的潜水泵进行试抽试验。将泵放到井底,然后将泵上抬500mm左右。视出水情况与排水情况检查水泵运转情况、调整排水方案。

(3)正式降水施工。以上步骤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式降水施工,为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水泵,随时检查水泵运转情况。

(4)深井的运行管理。施工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连续抽水,施工用电应有足够的保证,配备足够数量备用水泵。每口井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并检查水泵并观测水位,保证每口井水位上升到控制深度时能够进行抽水。

(5)管井拆除和填井。降水结束后,将水泵拆除,将井眼用土填实。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地下水时,会增加施工的困难, 开挖基坑时,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不及时降低水位,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流砂现象。因此,在土方施工中,合理的选择降水措施,保持土体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或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GB50021-2001).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地基与基础》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主编.endprint

(3)电渗井点:在深基础工程施工中,有时会遇到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这类土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稳定性差。由于土粒间微小孔隙.将水保持在孔隙内,单靠用真空吸力的一般降水方法效果不佳,此时,必须采用电渗井点降水;电渗井点宜与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4)深井(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为1.0~200.0m/d;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5)井点回灌技术。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造物下的地下不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4.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唐海沿海公路以北,根据桩基础设计施工要求该场地桩基础施工前需开槽6.5米,但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影响施工必须进行降水处理,又因该场地北部有一条排水沟,为防止地下水渗透及回灌,影响降水效果,我们将在该场区北部用防渗围幕进行隔离,围幕以南布置降水井。围幕采用粉喷桩,桩径500mm,间距1米,桩长8.5米,每延米用普灰25Kg。参照该场地地质勘察报告,我们设计降水井的深度为13米,间距为8米,环绕建筑物基础布置,共布75眼。

4.2降水管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3施工步骤该降水井工程分围幕施工、降水井施工与降水施工三步。

4.3.1围幕施工。 在该场区北部离C座楼基中心线13米处东西向打粉喷桩两排,桩径500mm,间距1米,排距1米,桩长8.5米,东西两端45度斜向延长15米,防止从翼向渗透。

4.3.2降水井施工。我们根据降水井布置方案布置井位及控制井的参数。单井的施工要点及施工工艺如下:

4.3.2.1定井位。根据井位图及甲方提供的建筑基础坐标控制点,施放降水井井位。

4.3.2.2钻机就位、调整。钻机就位时调整钻机的底座水平和钻塔垂直,并用机台木垫实。钻机钻头要对准孔位、钻机机体安放要平稳、钻杆要垂直,偏差不大于10%,对位偏差不大于5cm。

4.3.2.3钻孔。用唐山160型钻机钻孔,在钻孔过程中保证孔内泥浆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防止孔壁坍塌。根据地层实际情况设计钻孔深度11~13米。

4.3.2.4下井管。该工程我们使用内径300mm砼插口管(每节1米),上下管之间对齐,拧紧,并保持垂直。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根据井管的结构设计及井深要求进行配管。

(2)检查井管质量,井管接头部位有无缺损裂纹,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3)下管前,测量孔深,使井管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4)在下井管时,注意井管与孔壁间的环形间距厚度均匀,确保井管在入孔后位于钻孔中心。

4.3.2.5填滤料。井(孔)管安装并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向井管内送入清水,使孔内泥浆稀释。

(2)砾料粒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砾料应纯净,不含泥土和杂物。

(3)备足砾料,使之能一次填筑完成。

(4)备好填料运输工具,尽可能缩短填筑时间。

(5)填砾时,砾料应沿井(孔)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量及深度与计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砾料填筑应高于自然地面。

4.3.2.6洗井。

(1)当井(孔)管安装与填筑砾料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洗井。洗井的目的是清除井内泥浆,破坏井壁附着的泥皮,钻探渗入含水层中的泥浆和细小颗粒,使过滤器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透水人工过滤层,以增加井的出水量和透水性。洗井可视孔内泥浆稠度,含水层特性与成井时间,采用水泵抽水洗井,洗井至水清砂净,出水量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洗井时应同步进行降水井与水位观测孔的水位观测。

(2)洗井结束后,立测量管内沉淀厚度,当沉淀物过多时,应采取小抽筒或泵吸法。

4.3.2.7试抽降水。洗井结束后,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初步确定出水量及动水位深度,为施工降水的运行提供监控依据。

4.3.3降水施工。

(1)铺设管网。我们根据施工场地采用明排,在降水井外围挖排水沟,将污水排入场区北部的虾池内。基坑开挖期间,排水量较大,排出的地下水需先排入辅助沟系,最终排入业主指定的主沟,为防止辅沟内水渗入地层,产生回灌现象,必须在辅沟底铺设塑料布,且开挖时应有一定的坡降。

(2)安泵试抽。洗井结束,移机立即安装水泵和自动控制系统,选用2.5KW的潜水泵进行试抽试验。将泵放到井底,然后将泵上抬500mm左右。视出水情况与排水情况检查水泵运转情况、调整排水方案。

(3)正式降水施工。以上步骤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式降水施工,为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水泵,随时检查水泵运转情况。

(4)深井的运行管理。施工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连续抽水,施工用电应有足够的保证,配备足够数量备用水泵。每口井应设置专人值班看守并检查水泵并观测水位,保证每口井水位上升到控制深度时能够进行抽水。

(5)管井拆除和填井。降水结束后,将水泵拆除,将井眼用土填实。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地下水时,会增加施工的困难, 开挖基坑时,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不及时降低水位,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流砂现象。因此,在土方施工中,合理的选择降水措施,保持土体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或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GB50021-2001).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地基与基础》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主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井点洗井渗透系数
新型解堵注水洗井管柱的设计
基于Origin的渗透系数衰减方程在地热水回灌中的应用
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随机行走法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河北平原新近系热储层渗透系数规律性分析
楚商电排站基坑降水井点的设计及其应用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在给排水工程深基坑中应用
盐田隧道出口井点降水施工实践
小排量螺杆泵洗井器的应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