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作用与策略

2014-03-28 10:54迟旭蕾
传媒 2014年8期
关键词:议程国际贸易摩擦

文/迟旭蕾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明显抬头,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则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13年,中国连续18年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最多,连续8年遭遇的反补贴调查最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有着实施保护主义的动机;另一方面,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加上一些国家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中国也就自然成为一些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反对与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任务很重。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与国际贸易舆论壁垒,中国媒体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树立忧患意识,预防贸易摩擦

第一,媒体尤其是财经记者,要加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媒体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世贸组织各主要成员国的有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了解各成员政府、工商及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规则。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贸易摩擦,从专业角度正确引导预防贸易摩擦;同时有针对性地把有关国际规则、有关国家的产业政策与贸易补救措施进行介绍。

第二,要及时积极地收集与传递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世界各国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的变动,及时掌握相关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为此,媒体要加强与对外贸易、商品检验、质量检验等部门的联系,关注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态势与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最新动态;要加强对行业的重点产品以及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市场变化的监测、整理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对于指导企业调整经营行为,规避与应对贸易摩擦有很大帮助。

第三,增强对国际经贸形势的敏感性,提高新闻报道的预见性。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国际经济形势与贸易交往态势进行预见性的判断,提升识别与预测贸易壁垒与贸易摩擦的能力,及时对国内行业与企业建言献策。

第四,要引导推动政府、行业与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有效的贸易规则可以约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为此,中国政府、行业与企业应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对此,媒体应该积极宣传其必要性,提供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与完善的思路、途径与技巧。

提高议程设置能力,主动应对贸易摩擦

中国媒体在重大问题的议程设置和新闻报道框架上缺少话语权。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中国媒体议程设置能力明显不足,缺乏积极主动的国际新闻话语体系,缺乏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新闻议程,总是被西方媒体牵着鼻子走,总是在事件发生后被动地解释与辩护,总是在他国报道后被动地回应与反驳,不能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更不可能突破西方媒体设置的舆论壁垒。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往来中,中国媒体一定要提高议程设置的能力。

首先,中国媒体要增强自信,在国际传播中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中国人口居全球之首,有着最为广阔、也最具前景的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根植于这个市场的中国媒体与记者应该更加自信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既能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引导舆论,也要有理有据有节地反击国外媒体的无礼报道,不怕打贸易战。其次,中国媒体要确定在哪些方面取得新闻话语权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并制定策略积极主动去争取这些话语权,应对贸易摩擦引起的舆论壁垒战;再次,中国媒体要设置对己有利的国际新闻议程,而不是被动地去回应西方媒体的报道,被动去申诉、澄清、辩解与驳斥,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以“我”为中心,组织好相关报道,打赢因贸易摩擦引起的舆论壁垒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媒体进行新闻分析与报道要慎用境外信息源。一些看起来“专业、独立、权威”的境外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其背后绝大多数都有相关政府的支持,代表着相关政府的立场,通过一些看似权威与公正的研究报告来影响国际舆论,利用这些信息源这就等于把议题设置权与解释权拱手相让。

正确引导公众,准确报道贸易摩擦

第一,树立责任意识,向世界正确说明中国。目前国际贸易秩序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媒体、争取话语权与议题设置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为现实与可行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平发展的强烈意愿、谋求共赢的对外原则,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这就要求媒体积极主动进行宣传报道,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接纳中国提供舆论支持;在进行成就性正面报道时不夸大其词,给人以口实;媒体进行贸易摩擦的相关报道时应遵循世贸组织规则,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第二,树立大局意识,立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国际贸易摩擦与国际贸易壁垒不仅影响到国家、行业、企业利益,还与百姓生活、农民工就业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对待国际贸易新闻,也应该像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一样慎重。这就要求媒体从大局出发,立足事实,用积极舆论引导社会公众,在国际贸易摩擦发生时,尤其一些极端性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不顾事实、以偏概全、蓄意炒作,甚至挑动社会的不良情绪,既要告诉公众以真相,也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贸易摩擦;为应对贸易摩擦,可能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必然影响到有些群体的利益,对此媒体要做好解释性报道,引导公众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将可能引致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三,树立发展意识,引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劳动力密集且附加值低,出口主要是依赖低成本竞争优势,而低价销售也是遭受发达国家反倾销指控引起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增强软实力才是中国企业避免贸易摩擦的“硬道理”。为此,媒体在进行国际贸易摩擦的相关报道中,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既要说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也要阐明如何去转型升级,对于在贸易摩擦中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媒体要长期进行跟踪,进行示范性报道,为其他企业借鉴。

积极帮助企业,专业应对贸易摩擦

企业是国际贸易摩擦与国际贸易壁垒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与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援助。

第一,加强引导,推动我国企业掌握与运用国际规则。媒体要尽提醒之责,引导企业未雨绸缪,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鼓励企业积极掌握与熟练运用国际规则;提醒企业树立贸易会计救济意识,熟悉贸易救济的技术细节;指导企业注意收集与保存资料,既要收集与保存好自己的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国外竞争对手的资料。媒体还要通过宣传与报道,增强企业的信心,以敢于应对“贸易战”,遇到诉讼能够积极主动运用国际规则去抗辩。

第二,提供帮助,引导企业专业应对贸易救济诉讼。在企业遭遇贸易诉讼时,媒体不能仅仅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做文章,要从专业的角度告诉企业应该如何积极应诉。尽管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护的有关法规不利于涉案企业,但毕竟提供了抗辩的一些依据,媒体应该引导企业用好这些依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主动地进行专业性应诉。

第三,精心筹划,为涉案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舆论支持。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与专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内,呼吁政府、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各尽其责,加强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协调,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壁垒与贸易摩擦,维护本国利益;对外,加强宣传、协调与沟通,帮助企业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替代国主张,取得进口商、友好律师与其他专业人士的理解与配合,同时在遭遇贸易救济措施时要推动涉案各国的联合,共同抗辩,增大抗辩胜算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议程国际贸易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神奇的摩擦起电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解读摩擦起电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