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学实施研究

2014-03-28 19:28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伴奏者钢琴伴奏演唱者

韩 田

在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不可或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和声、织体的不同变化来最大程度的烘托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烘托浓郁的情感氛围。虽然不少人认为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无足轻重,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还是要对其提升声乐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让演唱者在日常练习中完全适应并从中更好的体会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以便在实际表演时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声乐演唱、钢琴伴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协调与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演出效果,让作品中蕴含的深沉的情感得到最佳的诠释。可以说,高水平的声乐演唱离不开钢琴伴奏的推动和支持,无论是烘托氛围、还是渲染意境、亦或是对于作品的演绎,钢琴伴奏的存在都能够有效带动演唱者将声乐作品的内在美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1]。而从钢琴伴奏的角度来看,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诠释作用也能够使钢琴伴奏的价值得到升华。我们可以试想,声乐表演中如果仅有钢琴伴奏,没有演唱者的演唱,那么曲目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观众也会觉得这部作品缺乏足够的情感内涵。但是如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够让演奏者和演唱者在对作品的理解与处理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就能够在整个表演中更好的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本文认为,演唱者的完美表现离不开伴奏者的烘托、渲染与推动作用,而钢琴伴奏对于作品情感的展现也离不开演唱者演唱的大力支持,二者是紧密联系且不能分割的整体。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作品,对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有效运用所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春相思》(韦瀚章词)的曲作者是我国上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黄自先生,其作品的主要风格为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语言精练、短小精悍,对于伴奏与演唱结合度的要求极高,尤其是作品中钢琴伴奏和声、织体的运用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在黄自先生的作品中,《春思曲》可以被称为体现调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紧密结合的代表性曲目,二者间的密切联系也在该曲目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展示。该曲所要展现的是落寞的雨夜女主人公因相思之情难以入眠的场景。

《春相思》为再现二部曲式的A+B+A三的结构,其中,A段1-11小节刻画出女主人公在春雨之夜难以入眠,只能无奈的半倚于小楼旁的场景。钢琴伴奏在这一小节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的刻画出雨滴飘落的画面,为即将到来的主旋律做好场景方面的铺垫。2-11小节时,左手的伴奏应当与该段的主旋律完全吻合,以便更好的烘托主题,更好的表现出女主人公在无边的雨夜思念心上人的惆怅之情。B段11-17小节为曲目的展开部分,描写的主要是柳树已经长出了嫩芽,比翼双飞的燕子也在天空中欢乐的歌唱,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只能一个人欣赏这醉人的无限春光[2]。该段的右手伴奏织体为分解式的和旋进行,使该部分的流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6-17小节时,左手伴奏采用长音型和弦结构,尽管和弦的力度略为减弱,但是却更能够有效凸显出主人公相思之情深。C段18-25小节,其中,19小节左右的右手织体为连续性的下行,21、22小节左手伴奏采用震音收发,这种形式的作用是对作品气氛进行更好的渲染,而且使蕴含其中的艺术形象得到更为有效的刻画。

可以说,黄自先生正是通过实现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的紧密结合的方式来塑造音乐作品的意境、刻画细致的音乐形象的,在该曲目中,钢琴伴奏在整个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特别的凸显,演唱与伴奏的默契配合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效实施

想要实现钢琴伴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无论是演唱者还是钢琴伴奏者,都要注意做好艺术理论的学习。其原因在于,无论是伴奏还是演唱,除了需要必要的技术和技巧外,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理论知识的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这一点在提高表演水平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例如,黄自的《花非花》就以白居易诗为基调进行的谱曲,所以,想要使该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最大程度的展现,演唱者和伴奏者就必须要对白居易的性情、所处的时代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一来,表演才能更加丰满,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3]。同时,想要实现演唱和演奏的有效配合,默契度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例如,歌剧《唐璜》的《鞭打我吧》,采琳娜咏叹调的第20小节,演唱者的进入需要在伴奏者右手伴奏第一拍第三个十六分音符时进行,也就是说,双方的默契度对于演出效果很多时候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声乐教学中对于钢琴伴奏的完美应用是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达成的目标,在实际操作时,伴奏者必须要对作品的意境、风格、内涵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从而更好的帮助演唱者烘托情感,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具体来说,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无论是钢琴伴奏还是声乐演唱,都非常重视呼吸节奏的问题,只有伴奏者、演唱者的呼吸一致,才能更加成功的演绎一首音乐作品。因此作为伴奏者,必须要对演唱者的演唱特点、风格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伴奏过程中控制自己的速度与节奏,该减弱的时候节奏要减弱,该高潮的时候节奏要提高,使双方的配合做到天衣无缝。在实际演出时,伴奏者应当时刻留意演唱者的呼吸节奏,配合他们完成快速换气。

其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对为数众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演唱素养难免会存在差异,并由此导致声种的差异性。所以,在伴奏时,音量的控制应当针对学生声种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避免伴奏的声音压制学生演唱的声音。

第三,伴奏者应当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对伴奏音色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采取不同的触键方法。例如在伴奏那些速度较快、情绪激昂的声乐作品时,应尽量采取高举式触键法,因为这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更加集中、更加有颗粒感。而在伴奏那些速度较慢、情绪舒缓的声乐作品时,应尽量采取贴键式触键法,以便使发出的声音更加贴合曲目的情感基调。

最后是明确为演唱者服务的理念。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意外情况,例如演唱者的节奏不稳、跑调等,同时也包括像音响失控、麦克风失灵这样的技术原因。在出现这些问题时,伴奏者必须借助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随机应变,让作品得到最完美的呈现,因为评价伴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让观众听不出演唱者存在的瑕疵,能否让演唱者的技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展示。

四、结束语

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有效进行都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深刻了解作品内涵、更好的发挥自身演唱技巧的积极作用,而这,无论对于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他们走好今后的音乐之路,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郑 野.对声乐钢琴伴奏音色的分析思考[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3,(1):41-43.

[2] 闫 璐.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3):114-114.

[3] 亓文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J].韶关学院学报,2012(07):55.

猜你喜欢
伴奏者钢琴伴奏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