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党史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2014-03-28 19:28肖圣龙邱志海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史育人大学生

肖圣龙,李 力,邱志海

试论高校党史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肖圣龙,李 力,邱志海

中共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翻身、独立、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要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内容,是我们宝贵财富,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内涵深刻、实例丰富,具有极好地凝聚、亲和、引导和示范等育人功能。探索新形势下党史育人的路径和方法,是思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史育人;大学生;路径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宝贵财富,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做好党史育人的“三进”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要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引导、教育活动,用党的伟大成就、优良传统、成功经验、历史教训来激励、教育、启迪和警示学生,用红色文化占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使之成为“信念执着、品格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党史育人的主要功能及其现实意义

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主要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环节,我们要倍加珍惜丰富的党史资源,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促进高校党史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党史育人的主要功能

1.凝聚亲和功能。党史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影视片教育、实地参观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辅之以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等效果可以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场景模式,创造出学生身临其境的场景,这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德育教育的说教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党史育人的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仅是革命者意志坚强、信念执着、不怕牺牲和争取胜利的精神内涵,更因其富有感染力、震撼力和冲击力,吸引着当今大学生的普遍关注,从而加能够促使大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2.引导教育功能。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翻身、独立、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苦难历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引导的功能。党史承载的革命历史内涵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珍贵教材。当代大学生虽然享受着先辈们奋斗、创业所留下的文明成果,但他们思想活跃,有着探寻革命前辈浴血奋斗历史的欲望,有着强烈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史的引导功能,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育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榜样示范功能。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先烈英模事迹,这些事迹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震撼力,它容易贴近大学生,并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时,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吸收和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同时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大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潜意识地以此为标杆,指引自己的行动,从而彰显出党史教育示范作用。

(二)党史育人的现实意义

通过党史育人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效果。

一是学会学习与生活:学会学习就是通过党史教育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和为什么而学的意识。党的历史上有诸多经过自己的奋斗而实现远大抱负的共产党员。如周恩来在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响亮的给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答案,并且在以后的奋斗中真正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学会生活,就是通过党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点,让学生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艰苦奋斗和勤俭朴素的生活观点。

二是学会做人与合作:学会做人,通过党史教育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做人,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的思想不很成熟,尤其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随波逐流,误入歧途。通过党史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把握真理、塑造品质。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很多先进的人物和模范党员,他们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骄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共产党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等等,都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素材,并且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共事,进而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高校党史育人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为了更好的开展党史育人工作,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学生,贴近学生来开展党史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以思政理论课教育为主渠道,创新教学手段,寻找切入点,积极开展党史教育

通过思政理论课中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课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史育人工作,因为党所走过的每一个历程都与其所处的国内形势、国际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将党史育人与形势与政策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起来,有助于让大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党历史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增强学习和理解党史的动力。”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可以充分发挥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利用课堂教育积极开展党史育人工作。中共党史是四门必修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思想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把中共党史作为教育主线与教学重点贯穿于高校的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并运用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纪念日为契机,寻找党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积极开展党史教育

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党史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此来开展和增强党史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积极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此来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

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在党史育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纯粹的说教往往没有主题实践和体验来得更加直接和深刻。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展对大学生的育人活动。比如利用“七一”“八一”等重要的纪念日等召开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使同学们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主题党史教育活动。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英雄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和精神风范,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所蕴含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觉引以为标杆,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三)以革命遗址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史的体验教育活动

革命遗址等具有良好的育人功效,它在育人过程中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和直接性的鲜明特点。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陈列室等场所的党史育人功能。

革命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党的历史,让学生参观党的一些革命遗址,可以展现当时的实际情况,给大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体验。高度重视和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陈列室以及党的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故居等这些革命遗址承载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是我们进行党史育人的重要内容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掘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其党史育人的教育功能,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党史育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把握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的特点,积极利用网络强化党史育人的功能

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是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其社会舆论的放大效应和舆情导向功能不容小视。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3]因此,我们在党史育人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采用更易为大学生接受的宣传教育媒介,以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党史育人工作。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模式实现了双向交流,其教育作用的功能日益凸显,因而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传媒载体的作用。

1.发挥高校党校网站作用,增强高校党史育人吸引力。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网站的育人功能,让网站“美”起来,切实增强高校党史育人的吸引力,要建设好学校党校网站主题网页以及网页中的各个板块栏目,努力实现网络教育与网下德育工作的整合与互补。高校党校网站建设必须主题鲜明,板块设计合理,布局美观大方,同时也结合大学生对新事物有较强好奇心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变化主题网站的设计版面。在网页建设的子板块栏目中,要结合学校的特色使得网站和板块“美”起来,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注意网站设计的背景色、主题色、内容布局的选择与设计,二是注意网站板块等栏目的命名,好的命名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真正让党校网站“美”起来,增强了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网站“美”的设计,让学生更加关注网站关注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大学生专业学习成才有关的问题,以此来增强网上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拓展高校党校网站内容,进一步深化党史育人实效。不断拓展和丰富高校网站尤其是高校党建团建的内容,把党建团建网站和党史育人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网络教育的整体优势。如在党校网站的“时政专题”、“热点关注”之外增设“经典书刊”、“红色影视”等栏目。在“经典书刊”栏目下,可以录入经典著作、党史期刊、中央重要文献等以供学生下载查阅;在“红色影视”栏目下可以充分考虑大学生对影像制品喜好的特点,并利用影视题材的生动形象的教育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在线播放等功能,这样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登录网站,起到声情并茂的教育作用,这比单一的课堂灌输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更加提升党史育人的实效性。

中共党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不断理论创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研究、宣传党史上下功夫,要用用党的伟大成就鼓舞学生、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学生,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学生。同时,高校党史育人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力量来共同开展,并且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在实践中必须不断研究新问题、分析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实施新举措,尤其是注重开辟、拓展网络教育新阵地。推动党史育人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1.

[2]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7-22.

[3]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0.

责任编辑:刘海涛

G641

A

1673-1794(2014)01-0092-03

肖圣龙,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学工部长,副教授;李力,邱志海,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710072)

2013-08-15

猜你喜欢
党史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