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基因技术到环境伦理的思考

2014-03-29 02:08邢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转基因伦理作物

邢睿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从转基因技术到环境伦理的思考

邢睿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科学技术为现代生活带来了很多收益,但科学技术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正当人们都沉浸在科学技术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就的同时,也潜在着种种不为人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因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让人们在享受这项技术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不安,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讨论,本文围绕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所涉及的环境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转基因技术;环境伦理;风险

环境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但是环境问题的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并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将环境问题当作社会问题看待,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这也是一种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因为人类觉得这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人类不忘经济的发展,生物科技的繁荣也是因为人类的需要.但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世界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并且全球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科技,这项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技术仅在农业生产领域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1]向生物有机体的基因组转移外源基因的过程就叫做转基因,自然界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这些生命特征是依靠细胞核中的基因来保持的.转基因技术人为的改变DNA使得生物体的生命特征发生改变,进而获得人们所需的生命特征[2].

1.1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

植物转基因的发展态势迅猛,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商品化的种植.转基因植物种植在所有转基因生物中生产量是最大的.农业技术应用国际组织(ISSAAA)自1996年起对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会进行逐年的报道.从ISSAAA的报道中可以看到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5亿公顷,2010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国家达到了29个.转基因大豆是近年来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和规模最大的有四种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为何人们如此青睐转基因作物,这和转基因作物所持有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从作物的特性来说,其特性表现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方面.

1.2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动物转基因技术紧随其后,虽然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晚于转基因植物的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种类之多,也给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的收益.比如,动物转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生产人类器官移植用途的转基因猪、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应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类营养医疗用品,转基因技术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对动物进行基因改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动物的抗病育种等.[3]

可以看出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

1.3 转基因食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现在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然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很好的缓解粮食危机.国际国内均对转基因食品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基于不同的规定,对转基因食品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我们不能狭义的理解这个概念,转基因食品不仅包括作物食品的改活性生物体,而且包括经过加工后不再存货的生物体,也包括在食品成分中运用了转基因原材料的食品.当前,最普遍生产的转基因作物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红柿、油菜等.除了生产的转基因植物性食品外,还有转基因动物性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以及基因工程菌株等.[4]

2 从转基因技术到环境伦理问题的思考

2.1 环境伦理问题

生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问题,转基因动植物的产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转基因技术飞速发展,转基因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这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环境.转基因技术下的产物是否对人类甚至整个生态圈产生不利的后果,转基因生物技术可能引发的生态、健康甚至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去深入研究的.

转基因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动植物原有的基因经过人为的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需要的基因,最终结果就是为人类服务.转基因技术改变了动植物原有的性状,改变了自然界本来的基因结构,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突破自然传统的界限,将生物体进行改造,甚至创造出新的生命,对于自然界而言这种生命体就是外来物种,这将对自然界本来的基因秩序造成破坏.我们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竞争,但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生物体具备自然界普通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将其放入自然环境中,这种自然的竞争关系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势必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关于这种外来物种对于原有的生态系统会造成怎样的破坏目前学界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说明,但是无论这种破坏是大是小,都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规律.例如,基因污染现象,花粉漂移污染植物基因的现象就是风或者昆虫将转基因作物转移到其他植物甚至杂草中去的现象,这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报道说,转基因作物对大王蝶有害,在研究中发现能杀死米螟虫的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会降落到邻近的马利筋属植物上去,在那里它会杀死大王蝶的毛虫.

环境伦理问题研究的就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5]转基因技术所涉及到的环境伦理问题有很多方面,比如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环境正义等等.

2.2 环境正义的环境伦理观

转基因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某种基因人为地转移到某个生命体中去,改变这个生命体原有的生命特征,得到人们所期望某种生命特征,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物种间的最原始的秩序,自然本来的生命形式及它的秩序有着其固有的目的和完整性.但是转基因技术不仅会影响到这种生命本来要实现的目的,而且还破坏了该生命自身的完整性以及和其他生命间的合理秩序.如果将转基因生物与自然进化而来的生物体进行比较,转基因生物就不能称作是自然的生命形式.转基因动植物的存在打破了物种间完美的自然状态,损害了自然本来的样子.虽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基因相互污染的情形,但是这种基因污染是大自然的选择,不是人为的选择.

1991 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全美有色人种环境保护领导人峰会》,通过了环境正义原则,该项原则有17项规定.其中第一项规定“环境正义肯定地球母亲的神圣性、所有生物物种在生态学上的统一性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免于遭受生态破坏的权利”.转基因技术的使用就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环境正义的规定.

2.3 代内伦理问题和代际伦理问题

代内伦理问题关注的主要是如何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公平的分配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6]然而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集中掌握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手中,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发展中国家会不会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自身发展不足的情况下更加依赖发达国家,转基因技术前景如何,转基因技术到底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大规模种植以至于转基因作物的成本相较于传统作物其成本较低,因为这个原因其消费群体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知道转基因产品的科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人们无法安心的使用,其存在的风险也是人们应当考虑的.

除了要考虑代内伦理的问题,代际伦理也应当成为现代环境保护重视的问题.代际伦理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享和承担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对于自然环境当代人和后代人都在利用自然自愿、享受良好的环境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然而转基因技术的产生是当代人为了当代人的利益发展起来的,其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当代人正在享受生物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转基因技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产生多大的危害,对后代人的生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都是无法知晓的.这项技术人为的改变物质基因,创造新的生物,这些改变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长远而未知的,人类看着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未来的发展,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更加健康自然的环境,就目前的影响我们还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后,后代人是否要为当代人错误的决策买单,这有违代际公平.

3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原则

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对于人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影响,造成了公众对于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高度敏感.基于上述理由,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应当具有公开性,公众应当具有知情权.因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就具有科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我们不清楚这种风险是直接的、现实的风险还是潜在的、将来的风险,因为这种不确定因素就需要有一个原则作为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中技术抉择的伦理原则即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用于指导与环保有关决策的重要原则,该原则在国际社会被广泛接受.国际组织和约定中对预防原则有以下相关的规定,假设计划要实施某个决策,但有一些证据证明这个决策可能会给健康或者环境带来危害,然而就当前的科学证据还不能完全确凿的证明这个决策和危害之间所形成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停止该项决策的实施.

〔1〕史学瀛.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16.

〔2〕朱作言.克隆转基因生物安全[J].中国科学基金,2002(1).

〔3〕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付文佚.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比较法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4.

〔5〕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6〕杨通进.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0(12):157-167.

〔7〕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综述[J].哲学动态,2004(8).

Q78

A

1673-260X(2014)10-0053-02

猜你喜欢
转基因伦理作物
探秘转基因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转基因,你吃了吗?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