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4-03-29 09:39陈杰郑建锋朱桃花孙乐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专业

陈杰,郑建锋,朱桃花,孙乐平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陈杰,郑建锋,朱桃花,孙乐平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辅导员是高学校的老师和管理团队的重要部分,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实际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主要分析辅导员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加强辅导员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辅导员;专业成长;现状;成因分析;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及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都与辅导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专业成长势在必行.因此,研究现状和原因的大学辅导员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1 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体质的改革和学生工作的增加,由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的职责也越来越多样化.所有学生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辅导员不仅需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而且很多非本职的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的责任.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抓、去管.学校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后勤部门以及各学院的所有管理人员都可以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和任务,都可以指使辅导员做这样那样的工作,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也都是辅导员的责任.众多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充当了“家政员”、“消防员”的角色,辅导员工作的多、思考的少,他们没有时间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没有时间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所以辅导员实现专业成长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1.2 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能力较低

近年来,各高校的辅导员中留校生比例过高,学历层次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比例相对偏低,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能力不高,难以树立专业人士的形象.很多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的过程中都更加倾向于选择本校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虽然这些优秀毕业生在自己的本专业都有很好的优势,但是大部分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了解的很少,他们在辅导员工作中只是凭借一腔热情.这些留校生没有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来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及时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新动态,不能够有效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无法正确地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辅导员专业素质低下直接导致了他们专业胜任力的弱化,在工作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辅导员存在着懈怠的思想,放松了对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缺乏对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1.3 专业组织作用不明显

我国辅导员专业组织建设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成熟的构架,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辅导员的专业组织还没有明确制定行业的服务对象,没有详细的辅导员行业的准入标准和评价体系.很多辅导员表示对这些专业组织的规定和发展不是很了解,辅导员主动参加这些专业组织进行交流学习的情况也比较少.其次,这些专业机构在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方面没有明确的策略,缺少系统的学科专业培养和完备的在职培训体系,不能够很好地为成员提供专业沟通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此外,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也很缺乏,辅导员发表专业性研究刊物比较困难,没有为提高辅导员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使得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很好的发展平台.

2 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主要问题与其产生原因呈现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状态.综合来看,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重视不够、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主观原因主要是辅导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辅导员工作内容太繁杂、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

2.1 辅导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许多的辅导员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专业成长的长期发展规划,不能主动地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缺乏实现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大部分的辅导员都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工作,只是把辅导员的职业当作工作送的一个跳板,大部分的辅导员没有具体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更不用说主动地去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辅导员很少主动参加与辅导员相关的专业组织,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在工作中很少反思,很少总结工作经验,这样使得辅导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及时改进工作中的方法,不能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审视,从而很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可见,辅导员缺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精神动力,辅导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是阻碍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2.2 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重视不够

辅导员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所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当前,高校在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利于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大部分的高校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对辅导员的专业化问题重视不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在专业培训上许多高校对其不够重视.高校缺乏关于辅导员的专门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使得辅导员在专业上有很少的机会去学习,高校没有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长远发展问题.高校也没有支持和鼓励辅导员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政策措施,辅导员很难有机会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规定的责任过重,但是给予的优惠政策却很少.辅导员的待遇相对于同等学历的人员普遍偏低,也没有明确对于辅导员职称的评定和职位晋升的规定,这些都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地阻碍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

2.3 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

辅导员考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大部分高校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辅导员的工作很难被别人看到并认可,使他们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上存在多重管理和管理缺位的矛盾.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受多个部门的领导.在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编制在二级院(系),日常工作的安排、考核则在各院系、学工部和校团委,致使辅导员长期处于多人用、少人管的状况,这种多重管理导致辅导员在组织上无归属感、工作责任不明确.

辅导员激励体制不完善,专业学习缺乏动力.部分高校没有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奖励措施.对于有专门奖励措施的高校,其奖励措施尚不能完全对辅导员产生吸引力,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自觉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的待遇和职称评定都明显低于专业教师,辅导员很难得到提拔,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参加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个体的专业成长.

2.4 辅导员工作内容太繁杂

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内容有班团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等.辅导员工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要求辅导员的专业学习要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同时,辅导员还要时常应付来自多头的事务性工作,《规定》要求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例是1: 200,然而大部分高校中关于辅导员的配备比例都超过了这个规定.辅导员既要按要求完成超额学生人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广泛的专业学习,辅导员普遍反映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无限制的.即使有专业成长意识的辅导员,但是由于过多的学生工作的繁杂事务挤占了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往往是力不从心,缺乏对日常工作的经验总结,所学的知识也很肤浅,更不用说对教育和教学的反思,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深度.

3 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对策

3.1 外塑途径

3.1.1 制定政策与标准

首先,严格辅导员的选聘,建立规范的准入制度.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才.因此,“选什么样的人”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具备学生工作专业技能的人员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其次,制定鼓励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激励政策.要建全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辅导员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考核.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辅导员评优表彰制度,给予考核优秀的辅导员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与成就感.同时,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提高工资和辅导员的工作条件,使他们获得专业自主发展更专业,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辅导员专业成长需要辅导员教育培训的专门化,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辅导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指导.高校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学习培训体系.

3.1.2 搭建发展平台

确定专业方向,搭建专业研究平台.学校的辅导员应该有自己的发展平台的专业,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指导,而且还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的学生.所以有必要在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以及在专业下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咨询与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这样可以为高校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开展学术研究,搭建科研发展平台.同时,也要鼓励辅导员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这就需要高校集中资源,拨出专项研究经费,设立专项课题,使辅导员工作走上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设立专业团体,搭建业务交流平台.高校可以为辅导员内部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相应的阵地,由此来引导辅导员行业的发展方向,使它成为辅导员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阵地.也可以设立专业团体交流中心,如“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搭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研究平台.同时,成立诸如“辅导员之家”等专门的辅导员网站以及创办有关辅导员的专业性刊物等.这些平台都可以帮助辅导员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引发团体成员的探索讨论,也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交流,从而为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创造优越的条件.

3.2 内塑途径

3.2.1 参加专业活动

专业组织的活动是实现辅导员专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专业组织可以是辅导员协会、辅导员论坛等学习阵地,学生事务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可以是专业性刊物(如思想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等),也可以是辅导员培训实验基地,这些专业组织的建立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专业成长平台.辅导员要积极参加这些专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要参加校本培训或研修等活动,提升自我学习的技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灵活地运用这些实践活动的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辅导员也要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地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出国考察等活动来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十分复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专长,选择对自己专业成长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3.2.2 广泛阅读

阅读是辅导员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的关键.与所需的知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顾问,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学生事务管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学生活动等专业知识.辅导员要务实以上知识基础,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籍,学会从书本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和智慧.书读多了,文章见多了,知识会更加丰富,视野会更加开阔,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底气就会更加深厚,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就会更加自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更加有效.辅导员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就会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总结出科学的工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辅导员也要利用书籍、报纸、网络等多种手段及时的了解时事信息以及专业信息的更新和变化,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动态,不断地用新知识丰富自己,使自己充实.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素质,为专业成长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2.3 开展专题研究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辅导员从事的专题研究工作主要涵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主要侧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辅导员要善于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文献研究、问题研究、实践研究等各种方法.同时,辅导员要重视将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要清楚开展专题研究不应该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要密切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成果要应用于实践,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力争成为实践研究型人才.从实践层面看,辅导员通过专题研究可以促使自己的工作成绩向成果转化,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果,提高自己的职业声望和地位,从而有效地促进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发展.

3.2.4 培养反思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由于辅导员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总是变化的,所以辅导员专业自主发展需要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才能明确规划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这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自我反思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自身素质特点的反思,对工作实践的反思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反思.关于自身素质特点的反思,要求辅导员要针对自己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和个性特点进行反思.反思自身素质,是为了搞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得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可以扬长避短.对工作实践的反思主要是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审视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从而发现、分析、解决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成长.辅导员教育的重心不是管理,而是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所以在反思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要对学生身心成长、学习发展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更优化的教育状态.协助辅导员培养反思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反思札记、自传法、案例法与成长档案,以及最新出现的写博客的方法.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李永山.基于个体视角的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4(10):78-79.

〔4〕梁家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3(6):69-72.

〔5〕张林茂.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月刊,2009,30(5):186-188.

〔6〕刘淑英.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3(7):62-65.

G641

A

1673-260X(2014)09-0134-03

防灾科技学院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XZ2012A06)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专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