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肝郁脾虚证候研究

2014-03-29 12:42雪,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调治亚健康肝郁

王 雪,陈 锐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压力逐步增大,亚健康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日益凸显。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作过一项全球性的健康调查[1],结果表明:全世界亚健康状态者占人群总数的75%。我国调查[2]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在7亿左右,占我国总人口的60%~70%[2]。亚健康人群主要以脑力劳动者为主[3]。亚健康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给自身健康带来巨大损害。有研究[3-4]表明,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进行个体化亚健康干预,有效率为92%。本文就亚健康肝郁脾虚证候的研究,概述如下。

1 肝郁脾虚证候的研究

肝郁脾虚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肝、脾两脏同居中焦,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郁脾虚证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肝气不疏,横克脾土。或思虑伤脾,劳倦过度,脾失健运,反侮肝木,最终形成肝郁脾虚之虚实夹杂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标准)中将其定义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的证候,常见胁胀作痛,腹胀食少情绪抑郁、排便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等症,脉多弦缓[5]。吴圣贤等[6]通过对 121例肝郁脾虚症状分布进行分析,总结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症状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

根据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临床中许多学者把亚健康分为不同证型:肝郁脾虚、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等8种[7]。赵英明等[8]根据110例亚健康表现特点及病因将其分为4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在病性类型要素中,气虚、气滞和湿浊出现频次最高[9]。谢雁鸣等[10]进行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亚健康一般特征进行探析,认为亚健康人群常见中医基本证候为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气虚证等。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失疏泄对女性亚健康影响尤为明显。

2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干预

2.1 情志调节 情志不调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百病皆生于气”。《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足见情志调节在亚健康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使用移情疗法,通过环境、行为、谈话等,将患者注意力转移,使之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张秀玲等[11]运用五行音乐疗法对特种人群亚健康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各项症状因子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好,说明音乐治疗能够改善特种人群亚健康的多数症状。

2.2 药物治疗 运用中药可因人而异对机体气血阴阳失衡状态进行调节,对预防和干预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效果。梁国平[12]使用加味逍遥散对亚健康肝郁脾虚型进行干预,杨豪等[13]运用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进行治疗,姜丽红[14]通过使用益胃汤加减对肝郁脾虚证进行临床干预,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中医导引法 导引法是中医独特的健身养生方法,具有强身、健体、防病和康复等功能,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功效。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具有恢复正气,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舒活筋骨、条畅气血,调节精神、舒缓压力等作用。动作易轻柔、和缓,锻炼强度适宜。

2.4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舒适的特点。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鄢军等[15]运用中医学理论,把亚健康分为7种证型,辨证取穴结合相应的治疗方法。庞勇等[16]主张运用针灸解决气郁质亚健康。陈立早等[17]注重在针灸时补益脾肾,固护正气,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庞军等[18]对150例亚健康人群进行健脾疏肝推拿治疗,总有效率76.71%。宋守江[19]用刺络拔罐法治疗亚健康36例,总有效率94.4%。蔡荣林等[20]通过实验证明,艾条温和灸可明显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疲劳症状、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

2.5 综合疗法 付明举等[21]运用疏肝健脾法对亚健康疗效进行观察,针药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针刺组。秦艳等[22]采用耳穴贴压加中药内服治疗肝郁化火型亚健康失眠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钟坚娥等[23]对20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予益气健脾疏肝解郁中药敷脐合耳穴压丸进行干预治疗,结果证明,干预组在SCL-90问卷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大因子44项方面显著优于非干预组。在针罐加配合心理疏导方面,邢恒珍[24]使用针灸拔罐,并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亚健康。主要用毫针和走罐方法刺激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治疗过程中加以心理疏导,25例亚健康患者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在电针加吸氧方面,黄质诚[25]用智能电针加经络氧调治亚健康状态32例,疲劳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者占90.6%,疲劳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舌苔脉象正常者占6.3%。在刮痧、艾灸配合内服药方面,何静[26]选取72例亚健康患者进行刮痧、艾灸配合丹栀逍遥丸治疗,总有效率93.1%。

2.6 中药食疗调治 中药药食同源的理论源远流长,提倡“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早在《黄帝内经》就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同时还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选用食疗是调整“亚健康状态”的良好方法。因为许多天然食物营养全面、无毒副作用,长期食用,可达到益气、养血、扶正、强身的目的。李爽姿等[27]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裴正学[28]指出针对亚健康者疲劳乏力可服用黄芪蜂蜜饮、鹿角胶牛奶、黄芪山药炖乳鸽等调治,以补气健脾。情绪忧郁者服用香橼佛手饮、金橘叶绿茶、玫瑰花糕等调治,以疏肝解郁。钟燕宇等[29]使用药膳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效果颇佳。菠菜炖血以健脾补血、柚皮醪糟散寒和血健脾益胃和中、甘松粥以开郁健脾、砂仁橘皮粥温中化湿疏肝理气。

3 结语

肝郁脾虚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确切的病因尚未成共识、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效果不宜评价、干预措施体系不系统等。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期待在专家、学者、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尽快研究出一整套符合国人的亚健康干预完整体系,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灵活施用中医药传统技术方法,实现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干预。

[1]李俊.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研究[D].西安:第一军医大学,2007.

[2]田明,张国霞.中医“治未病”与当代“亚健康”[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25-926.

[3]林清志,邹小玲,曾晓智,等.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50 例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10.

[4]唐宏亮,庞军,杨扬,等.试论“天人合一”观对认识与干预亚健康的指导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33-1035.

[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38.

[6]吴圣贤,方素钦,王映辉,等.中医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和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2):854-856.

[7]古丽巴合提·扎卡力亚.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93-194.

[8]赵英明,刘玲,周文艳.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11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1,18(2):20-21.

[9]张雅静,王天芳,薛晓琳,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90-1293.

[10]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612-616.

[11]张秀玲,祝倩.五行音乐疗法对特种人群亚健康的治疗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185-186.

[12]梁国平.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治疗[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5):303-304.

[13]杨豪,赵敏,杜旭召,等.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47 例[J].新中医,2009,41(3):76-77.

[14]姜丽红.益胃汤加减对肝郁脾虚证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19-3020.

[15]鄢军,郭君华,韩卓俊.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体会[J].中华实用医学,2004,6(10):108.

[16]庞勇,陈敏,王晓荷,等.针灸调治气郁质亚健康状态的思考——调原补俞法的理论依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77-79,103.

[17]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等.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39-40.

[18]庞军,雷龙鸣,伦轼芳,等.疏肝健脾推拿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74-1576.

[19]宋守江.刺络拔罐治疗“亚健康”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3):169.

[20]蔡荣林,胡玲,李姿慧,等.艾条温和灸治疗亚健康人群疲劳状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940-942.

[21]付明举,邱建文.疏肝健脾法治疗亚健康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4):37-39.

[22]秦艳,张蕾.耳穴贴压加中药内服治疗肝郁化火型亚健康失眠50 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8):155-157.

[23]钟坚娥,庞立波,马良志,等.脐疗合耳穴压丸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16-18.

[24]邢恒珍.针罐并用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亚健康[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908-909.

[25]黄质诚.智能电针加经络氧调治亚健康状态32例[J].中国针灸,2002,22(11):764.

[26]何静.刮痧、艾灸配合丹栀逍遥丸治疗亚健康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78-79.

[27]李爽姿,王勤明.浅谈养心与食疗防治亚健康状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29-915.

[28]裴正学.亚健康中医药调治有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3-05-15(6),2014-10-10.

[29]钟燕宇,韩萍,张雅静.中医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9-07-02(7),2014-10-10.

猜你喜欢
调治亚健康肝郁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