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校本阅读教材建设

2014-03-29 09:39应春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校本教材

应春艳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5500)

按照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各大学纷纷开展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得交互式学习得以实现.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的问题逐渐显现.笔者从事过四年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工作,曾对本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做过针对阅读教材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当前使用的阅读教材基本满意,但期望能有更多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阅读材料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在海量阅读中感受英语语言,提高阅读速度和技能;同时,学生对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参与搜集编排阅读材料颇感兴趣,他们普遍赞成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校本阅读教材的设想.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整合现有的纸质教材,构建一个阅读教材包:教师阅读教学指南+学生阅读学习指南+自主学习平台+学生用书.其中,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包括形式多样的电子资源,如大量的文本、非文本信息(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还包括学生自学练习板块、师生互动板块、生生协作训练板块等.学生用书可以是现有的已出版的纸质教材,与自主学习平台里的电子素材形成互补.

1 校本阅读教材的内涵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纸质教材很难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练习,仅靠有限的课堂语言教学活动,很难实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因此,为弥补现有教材不足,更好适应本校学生和教师需求,可以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校本阅读教材的设计和编排.具体而言就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这些素材就构成了校本教材.(楼敏盛,2008)

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外语专业本存在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材建设亟待更新和补充的问题,指出21世纪外语专业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a)教学内容和语言能够反映快速变化的时代.(b)要外理好专业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c)教材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有助于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d)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e)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由此可以看出,校本教材的建设不仅是英语学习特点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现阶段各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效做法,更是符合新时代英语专业教材建设要求的明智之举.

2 开发校本阅读教材的理论框架

编写高质量的阅读教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阅读课教学目的、将阅读材料和技能训练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阅读教材的编写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协作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指导校本阅读教材的设计和编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倡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和协作学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先期的假设做出的检验和调整过程.(2)强调教学中的多项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知识建构的作用,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合作研究.(3)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要主动搜集并分析相关信息、材料,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陶友兰,2010)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阅读教材的设计要满足几个方面:(1)提供开放的学习素材和环境;(2)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3)鼓励互动的学习方式;(4)兼顾阅读与写作等其他相关能力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教材设计过程中,教学资源要围绕学生的知识建构展开,而不仅仅为了知识的传授.

3 校本阅读教材设计原则

依据上述教材设计的四点要素和现有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时期校本阅读教材的构建与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科学合理的选择阅读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突出主题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英语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学习地道语言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所以英语阅读课文选材覆盖面要广,文体要多样化.具体来说,选材要具备真实性、新颖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围绕主题进行编排,让学生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反映当下热门话题的语言材料或经典名著;同时,要注意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相适宜,内容安排应先易后难,形成“坡面”效应.最后,在阅读高级阶段,可以依照学生专业,针对性地增加一些专业阅读素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专业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

3.2 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材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把教学资源主要定位于教科书及其配套的练习等材料.课程资源与教材息息相关,但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从社会发展来看,教科书的相对作用呈下降的趋势,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是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黄远振 2003).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丰富阅读内容,拓展阅读空间,将大量有意义的阅读资源丰富到多主题和多类型的英语教材中.这样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不足,优化教材,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材建设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日本的教材研究中心曾提出“学材”的概念,“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钟启泉 1989)因此,在设计教材时,要遵循学生“学”的规律,选择符合学生的角度的教学内容,或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每个学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的阅读教材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或协作式的主题型教材的材料选取,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学会整合资源、锤炼思想.

3.3 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讲求互动性

无论是阅读材料的搜集、选材、编排,还是阅读学习时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参与到教材建设过程中,借助自主学习平台和学生用书进行自学或团队合作.例如,教师可以依据每单元主题,设计开放性练习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上网进行阅读材料筛选、整合工作,并针对材料内容互相讨论,给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写下学习心得或进行网上交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形成对这一主题的全面透彻的理解.

3.4 注重阅读能力与其他能力相结合

阅读既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里的一种重要技能,同时也与听和写是紧密联系的.因此练习设计时,除了阅读理解类型的题目,听、写这两种类型的题目也应跟上,以防止同类练习的重复率太高,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课堂上让学生做oral presentation,discussion和retell;课后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写摘要、感想、评论等,努力放大教材的语言习得的综合效益.

4 校本阅读教材设计步骤

基于网络的阅读教材设计作为一种电子教材,要经过调研、开发、调试和应用四个阶段.

(1)先期调研阶段:众所周知,任何教材在编写前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查工作,阅读教材也不例外.编写者要分析现有教材的特点,明确阅读教学的大纲和目标,结合使用者的需求,研究网络环境下阅读教材设计的总体框架.

(2)资料整合阶段:明确设计结构后,就可以着手进行阅读素材的搜集和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了.素材来源可以是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公开的网络资源、英文报刊、杂志等等.这些资料可以按照体裁和主题进行分类汇总,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其中,选出他们喜爱的文章,编辑成电子阅读材料.

(3)设计开发阶段:电子阅读材料编排好后,自主学习平台就要针对这些材料设计匹配的学生自学板块,主要是阅读技巧分项练习,如猜词、信息捕捉、总结中心思想、提炼提纲等;同时还有生生协作板块,以小组活动形式完成对某一主题阅读材料的搜集、筛选和思想整合,以互评形式在平台上对同学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及师生互动板块,教师在平台上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完成评估、解疑答惑等.

(4)调试应用阶段:按照教师的教学策略,计算机技术人员将阅读素材和各种板块通过平台,组合成网络课件,进行运行调试.调试结束后,就可供学习者使用了.这时,教师和技术人员必须分别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和技术支持.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技术改进和材料更新工作,以便其能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

5 校本阅读教材建设的目的意义

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专业校本阅读教材建设符合认知科学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的学习习惯;而且,利用计算机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了教学理念的现代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本阅读教材的成功开发并付诸于教学将会解决下面三个教学问题:(1)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则阅读材料学习,自主学习平台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材编写、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和评价的活动中来,增强阅读学习的兴趣.(2)材料更新及时,凸显了网络平台多样性、时代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提高和运用英语的广阔空间.(3)校本阅读教材的设计涵盖了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课堂上诠释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测评学生成绩.

网络环境下校本阅读教材不仅可以打破现有的阅读教学瓶颈,也为今后其他课程校本教材建设提供了借鉴.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楼敏盛.大学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建设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9).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M].1998.

〔5〕陶友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10(4).

〔6〕黄远振.论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7〕钟启泉.教材编制的思想与实践[J].外国教育资料,1989(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