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①

2014-03-29 17:21蒋宏坤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苏州文明生态

蒋宏坤

(中共苏州市委,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研究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①

蒋宏坤

(中共苏州市委,江苏 苏州 215000)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期待的迫切要求;更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苏州要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努力形成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城乡发展协调共进局面;要抓住重大工程建设,把握关键环节,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寻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突破;要切实加强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要积极弘扬绿色环保理念,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苏州要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层次提升;长效机制;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并“希望苏州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为江苏乃至全国发展作出新贡献。”2013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专门意见,提出率先把江苏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意见部署,对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时期的苏州意义重大,为苏州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苏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保护特色农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

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文件,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苏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所辖4个县级市及吴江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张家港市与昆山市还荣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12年,苏州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值达93.35,苏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实现“满堂红”,被评为国家生态市,并荣获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公益性奖项——中华宝钢环境奖。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发展的成效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苏州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落差。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苏州面临的人口压力、资源瓶颈、环境约束等矛盾将愈发突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任务也将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期待的迫切要求,更是苏州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发展的新要求、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新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努力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上再上新台阶,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努力形成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城乡发展协调共进局面

转型升级是一个全面、整体的概念,既包括经济的转型,也包括社会的转型,既包括产业的转型,也包括城市的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转型升级的全方位与全过程中。一方面,以生态指标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在全面转型中,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而生态指数则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应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突出生态优先,提升环境评估在产业发展中的先导性和权威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以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以提升服务业带动转型,以强化研发创新能力支撑转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要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着力打造循环经济集聚区,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另一方面,以低碳集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节约集约、生态宜居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城镇建设规划的引领作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4个中等城市为节点、55个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适度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规模等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我们要着重在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由简单的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能级增强转变。我们要积极加强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工作,整体规划新型城镇、集中居住区以及自然保护村落,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更加彰显江南水乡特色。

二、坚持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与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纸上谈兵,必须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把任务落到实处。我们要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生态保护,像抓项目、抓招商一样抓好环境建设;要大力推进一批生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使苏州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做出亮点、见出成效。具体而言,一是要确保“四个百万亩”工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四个百万亩”(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是当前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的战略工程,有效落实“四个百万亩”工程,既是确保地区生态安全、保持江南水乡传统风貌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2012年底,我市已针对“四个百万亩”出台了专项实施意见,当前最重要的是确保“四个百万亩”真正落实到土地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田块;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确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并加快设立“四个百万亩”保护专项资金;要实行水稻种植、水域面积“占补平衡”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发挥“四个百万亩”的生态效应。此外,我们要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力争用5到8年时间,使苏州

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二是要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亮点。我们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中,要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的推进,提升苏州城市建设水平。我们要抓住上方山石湖生态园、虎丘湿地公园扩建工程契机,有效改善和提升苏州西南、西北两角环境和功能,打造两大“城市绿肺”;要紧密结合太湖新城建设步伐,在东太湖地区重点打造“苏州湾”,全面彰显低碳、绿色、智慧理念,将“苏州湾”建成苏州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廊和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最大亮点。三是要不断健全生态文明政策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要建立健全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导向明确、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相关各方面利益。当前重点是要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实现生态补偿的扩面提质,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生态补偿资金专款专用,建立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区域之间的补偿机制。

三、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努力寻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突破

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着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入手,在生态建设中敢于亮红灯、打硬仗、出重拳,以“硬措施”破解“硬约束”。一是强化污染物源头防治。生态建设重在预防,环境保护重在源头。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在继续推进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同时,进一步突出结构减排,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对于新、改、扩建项目,坚持环保全过程管理,力争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镇村生活垃圾收运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加快水、大气、土壤治理。水是苏州的灵魂,必须从控源截污、节水减排、河道疏浚、水系沟通、调水引流等方面着手,力争苏州水环境在短期内取得根本改善;要保护好太湖、阳澄湖、长江以及其他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河流湿地,全力打造“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重点做好古城内河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提升“两河一江”整体生态风貌,进一步巩固古城“活水自流工程”成效。空气质量关系每一个人,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十条措施,加快推进蓝天工程,采取强有力举措持续减少废气排放总量。针对近年来灰霾天气增多趋势,要强化对空气质量的检测与预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问题同样亟待重视,苏州要抓紧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一批典型场地土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垃圾及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工程,实现土地安全、高效、永续利用。三是突出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村庄环境整治现有成效的基础上,要加快构建村庄环境长效治理机制;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优化全市“百万头”畜禽和“百万亩”水产布局规划,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以建设国家、省、市级生态村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四、切实加强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坚强的制度保障,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保障建设成果,构筑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我们要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加快修编《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指标设定、重点任务和工程安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将生态规划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集约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幸福安康的人居环境体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尽快出台《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对推进我市中近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和具体安排。二是完善考评机制。我们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真正使生态建设成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尝试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管理任免、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安排等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三是创新推进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还应创新推进手段和方式。我们要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强化生态建设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加快制定鼓励生态经济、环保行为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要创新完善环保执法监管体系,加强

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在司法部门探索建立专业化机构和队伍,推动生态环保案件专业化审理;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生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依托姑苏人才计划、1010工程等政策平台,抓紧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力争在一些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创新。

五、积极弘扬绿色环保理念,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生态建设,理念先行。要真正将生态文明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化作全社会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在领导干部中倡导抓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就是重要政绩的理念,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政绩。领导干部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在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对生态产生的影响,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生态破坏。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宣传,吸引城乡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引导社会组织投身环保公益活动,引导企业切实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城乡居民养成生态、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好家园尽好自己的一份责任;要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全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等活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可以参与、人人积极参与、人人共建共享的社会格局。

Thoroughly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a New Level in Suzhou

JIANG Hong-kun
(The CPC S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Suzhou 215000,China)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highly specific andmajor strategic task of the“five one”overall layout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the 18th CPCNational Congress.It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meet the people’s higher expectationswhe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enhanced to a certain stage in Suzhou.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zhou’s taking the lead in realizing the basic modernization and its being rank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ountry as well.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Suzhou should accelerate its effort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upgrad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dustry,harmon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seize the maj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grasp the key link,promote the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chieve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trive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ctively promot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summary,Suzhou will striv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 new level,and take the lead in achieving themodes with Suzhou’s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production,leading an affluent life and maintaining good ecological system in a sustainable way.

Suzhou;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harmonization;upgrading levels;a long-term mechanism;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205

A

1008-2794(2014)01-0001-04

①原载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编《调研与参考》,2013年9月8日第26期(总第976期)。

2013-11-25

蒋宏坤(1954—),男,江苏张家港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苏州文明生态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