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金融中的妇女权益问题

2014-03-29 17:30贾洪文
当代经济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额微观信贷

○贾洪文 陈 洁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微观金融与妇女权益问题概念界定

1、微观金融概念界定

微观金融,又称GB(Grameen Bank,格莱珉银行)模式,即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国内目前对微观金融较为普遍的另一种称呼是“小额信贷”。本文对于二者不作区分。它是通过对贫困农户,尤其是贫困妇女提供小额、低息、连续的信贷援助,启动贫困农户的经营活动、促进贫困农户自立能力的建设和提升的一种扶贫模式。这一模式自1993年引入我国后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微观金融既是扶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亦是低收入者持续增加现金的一种关键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现在,小额信贷在中国的扶贫及其社区发展领域经历了短期试验、匆忙推广和有问题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如果说是否“坚持扶贫”是衡量一个信贷机构是否真实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标准,那么它是否又做到了“扶助贫困妇女”,就是这一标准的精髓。“我们从孟加拉学来的这个小额信贷,是穆罕姆德·尤努斯教授专门为贫困妇女创设的包括提供小额度信贷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乡村银行的借款人97%是妇女)”截止到2011年10月份,格莱珉银行有834.9万借款者,其中97%是女性。可见微观金融的发端与发展都与对贫困妇女的关注紧密相连。移植到中国以后,尽管仍然保留了这一层联系,“小额信贷实行的贷款性别歧视制度,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给予贫困妇女更优越的进入条件”;其相关性却似乎有意无意的被弱化了,微观金融更多是作为“扶贫”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方式被熟知。

2、妇女权益概念界定及本文关注点

妇女权益是一个法学概念,它的内涵随着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推动而不断被充实。可以说,涉及雇佣、离婚、生育权、强奸、家庭暴力、性骚扰、堕胎等方面的法律,无一不源于女权主义法学运动的成果。我国制定的全面和系统保护妇女权益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199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就是妇女依照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享有的自己可以这样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以及因行使该权利所带来的任何利益。狭义上的妇女权益仅指作为女性所特别享有的权利,广义上的妇女权益还包括妇女作为普通的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本文采用广义的妇女权益概念。

在外文文献综述部分,本文综合考量作者发文量、文章被引频次、创新点等多个因素来确定综述方向。基于WOS的检索过程中发现,IMAGE(Intervention with Microfinance for AIDS and Gender Equity,针对艾滋病和性别平等的微观金融干预)相关作者的发文量及相关文献的引用次数都远远大于相同检索条件下的其他文献,所以将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将IMAGE项目的试验性研究方法进行单独分析,与其他文献的经验性研究方法对比;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中文文献综述;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对比分析了微观金融及妇女权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侧重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可能对国内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的有益借鉴和国内研究可能的拓展空间。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试验性研究方法文献综述(IMAGE项目)

在WOS数据库微观金融与女性相关的主题下,按作者发文量降序排列的检索结果呈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作者中有7人共同署名了6篇文章而领先于其他学者,集中性很强。这6篇文章都与IMAGE(Intervention with Microfinance for AIDS and Gender Equity,针对艾滋病和性别平等的微观金融干预)项目有关。IMAGE于2001年6月至2005年3月在南非Limpopo省的农村开展,该项目的目的是确定女性在IMAGE项目中的参与是否会改善家庭的经济福利、社会资本和女性赋权,从而减少女性在亲密关系暴力中的脆弱性。

IMAGE是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问卷调查等多种辅助手段进行的社会科学试验项目。试验总共选取了8个村,并两两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干预组的研究对象按照与借款人的亲密度被分为三类予以考察。IMAGE项目结果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从试验开展至今,试验得到的数据被不断重新挖掘和多角度分析,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Pronyk,PM&Hargreaves,JR等(2006)从这一整群随机试验(cluster random ized trial)总结出结合相关知识训练(性别角色、家庭暴力、艾滋病防控等)的微观金融服务会降低亲密伴侣关系中的暴力水平,而对于非亲密伴侣关系的暴力行为和艾滋病感染案例无影响;Kim,JC&Watts,CH(2007)等针对已经得出的 IMAGE会降低亲密伴侣暴力水平的结论,寻找其定性和定量的支持性证据,并最终得出结论称对女性的经济和社会赋权将会减少亲密关系暴力;Pronyk,PM&Kim,JC等对试验项目的定性和定量结果进行了二次分析,发现IMAGE除了对社会福利、女性赋权和亲密关系暴力的影响,还可以减少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Pronyk,PM&Harpham,Trudy等(2008)从“社会资本通常会带来一系列正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一论点的逆向出发,基于IMAGE试验,论证了社会资本能否被有意识的促进和提升;Kim,JC;&Ferrari,Giulia等(2009)评估了将经济与健康干预结合的增量效应,即在微观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附加一个关于性别和HIV的知识项目是否会比单纯提供微观金融服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健康效益;Jan,Stephen&Ferrari,Giulia等(2011)对 IMAGE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结论是在排除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其社会和发展效益,IMAGE也是经济有效的。

Pronyk,PM&Hargreaves,JR等(2006)发表的关于 IMAGE项目的第一篇文章以合计被引用223次,平均被引用24.78次/年的频率遥遥领先(注: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的第二位其总被引用次数为77次,平均引用次数/年为7.70。)于同类文献,足见其对于微观金融与女性权益相关问题研究的影响力。

2、经验性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微观金融与妇女权益主题的更为典型的研究形式,是通过文献法或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等经验性研究。在这些文献中,Guerin,Isabelle对于微观金融与女性权益问题的关注度较高。Guerin,Isabelle(2006)以塞内加尔对女性非正式金融实践的调查结果为数据来源,探索了女性非正式金融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论称微观金融的实施和开展要避免单一固定的模式,注重提供与金融支持配套的互补性措施等非正式金融安排。Guerin,I(2011)基于对南印度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微观金融首先并且最重要的影响是政治性影响的结论。文章分别从宏观、区域、微观当地三个层面对微观金融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并发现微观层面上妇女的参与并未导致任何形式的集体动员反而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附庸关系。D'Espallier,Bert&Guerin,Isabelle等(2011)基于全球70个国家的350个微观金融机构的数据研究了微观金融中的女性借款者及其贷款偿还问题,证实了女性借款者在同等情况下具有较低的投资风险、较少核销和需要较少的规章制度等特点。Guerin,Isabelle&Roesch,Marc(2012)选取南印度的案例,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发现家庭借贷行为的不佳表现是由于借款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滥用(注:原文是“jugglewith”直译为“玩弄”)多种借款来源;并进一步建议在做出债务决定时将经济人类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考量加入到新古典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最终得出结论,从政策角度看,相比于传统的微观金融产品,同等条件下地方财政安排可能更有比较优势。D'espallier,Bert&Guerin,Isabelle(2013)等基于全球数据集的经验性分析表明以女性为主要服务对象显著提高了还款数额,却由于较高的相对成本而并未提高微观金融机构的绩效。成本的提高不是来源于面向单个女性的服务成本,而是由于微观金融机构提供给女性的更小额贷款和专门面向女性的集体借贷方法的实施。

Khandker,SR(2005)根据对孟加拉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微观金融并非只在个人层面产生效益或只是一种财富重新分配的短期效应,而是能够推动整个当地经济的发展;Rankin,KN(2002)通过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新福柯治理性研究,以及作者自身基于尼泊尔的经济实践的社会嵌入问题研究整合到一个框架内,探讨了设计一种能够改变女性主流性别意识形态的小额信贷项目的可能性;Kim,Julia&PronykPaul等探讨了女性经济赋权与艾滋病防控的关系问题;Dworkin,ShariL.&Blankenship,Kim(2009)批判性的看待“贫穷和性别不平等加剧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因而通过经济赋权可以阻止和缓解艾滋病传播”这一观点,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构想以澄清传统观点的含糊之处。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存在的关于妇女权益与小额信贷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以妇女权益为关注点,比较笼统的提出改善妇女经济状况对维护妇女权益的作用;第二种倾向是以微观金融的扶贫效应为关注点,而妇女权益只是作为微观金融扶贫效果的附带效应被提及。第一种倾向的研究,如沈海梅(2007)在国际NGO与云南妇女发展的文章中提到小额信贷作为国际项目的一个分支对于妇女性别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段塔丽(2004)认为小额信贷是解决西部妇女贫困的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本之一。第二种倾向的研究,如杨顺成(1999)列举了小额信贷个体案例,认为由于贫困妇女自身条件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小型发展项目对于妇女比对与男性更有吸引力,因而扶贫效果更明显。谢丽霜(2002)基于西部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探讨了小额信贷扶贫的障碍与解决办法,“关注妇女”作为小额信贷的创新点之一被提及。

目前小额信贷与妇女权益问题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数量非常有限。以“小额信贷”为关键词在CNKI学术检索的检索结果有2055条;而当设定为关键词同时包含“小额信贷”与“妇女”或“女性”时,总共只有29条检索记录。林志斌等(1999)进行了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性别分析,如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性别影响等。徐鲜梅等(2002)基于中国现实的客观需要分析得出中国小额信贷扶贫运作的主体应是妇联或妇女组织。江忠燕(2007)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小额信贷对于农村女性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刘学华和李树杰(2007)论述了女性以及妇联在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地位。卢亚娟等(2009)从女性视角出发,指出由于实践中女性金融知识和创业技能的缺乏、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小额信贷仍需完善。李树杰和唐红娟(2010)分析了我国微观金融机构中女性借款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唐红娟(2010)从小额信贷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女性创业的金融支持功能。杨虎锋等(2011)利用Logit模型对于在妇联组织妇女小额信贷三种运作模式下,影响获得妇联组织妇女小额信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国内小额信贷实践最典型的范例是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王曙光(2009)基于对昭乌达模式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了民间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制度创新与内部治理问题;王海静(2011)同样基于昭乌达模式,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盈利能力、管理效率、贷款质量、覆盖广度与深度等方面评估了妇女小额信贷机构绩效状况。

四、结论

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基于Webof Science展开,辅之以CNKI,试图对微观金融中的妇女权益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和研究方法的异同,以对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检索结果发现,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亚非等地的不发达地区,研究者则明显的集中在英美两国(美国57篇,英国31篇,占相关文献发表总量的49%)。WOS中我国的相关文献仅有3篇,一篇来自香港,另外两篇来自澳门。这又一次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类的研究成果长期囿于语言限制而难见刊于英文权威期刊的尴尬境地;也折射出我国传统高效和研究机构在微观金融与妇女相关问题上研究的不足与发展空间。同时应当注意,WOS的检索结果不能全面真实的反应我国现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水平。综合上文的分析结果,本文作者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研究项目的设计上,运用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一点在微观金融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南非开展的IMAGE项目,就是由来自伦敦和南非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项目,结合了伦敦领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方法与南非本土大学的人脉、语言等资源。国内的很多研究在此方面已有先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李实教授与日加等多国学者联合进行的持续6年的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但整体而言,国内的高校还没有对这种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足够的重视。

第二,在具体研究的开展方面,要注重研究的连贯性和严谨性。IMAGE项目对数据的不断挖掘令人印象深刻,而数据挖掘的最重要前提就是数据的科学、严谨和连贯。数据是研究的基石,没有准确权威的数据便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国内的很多研究都存在着冒进、片面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在此基础上的很多研究结论都很难取信于人,甚至会误导后来者的研究方向,往往造成科研资源的大量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均是基于二手资料展开。二手资料的优点在于获取方便而且由于已经过加工处理,应用起来也比较顺手。缺点亦显而易见,基于宽泛的统一标准加工过的数据,传达的信息高度抽象因而信息量非常有限,故而难以进行数据深挖。怎样能够连贯而准确的采集到统一样本的第一手资料是社会科学试验的一大难题。数据自身是独立的生命体,好的数据收集应当既能将数据放到统一的平面去考量,又保证各个数据自身的立体性。

第三,IMAGE对数据挖掘的能力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项用3年完成的试验,在后来的五年中都能陆续有新的研究结论发表,足见其科研素质和实力。有时候,我们出于一个目的而设计的研究,其结论却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所以在试验数据的采集、统计、整理方面一定要全面详细。在试验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我们的记录越详细,研究的有效价值就越高。社会科学中尤其如此,因为一次类似于IMAGE这样的试验,时间跨度长,研究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充分抓取有效信息将是对研究人员自身和被研究对象的严重浪费。

最后,从研究内容上看,微观金融与妇女权益相关文献分为比较明显的两大部分:一部分从关注女性权益的角度出发,如IMAGE;一部分从关注微观金融服务的绩效出发,如Guerin Isabelle。它们都是试图兼顾两方面的利益,同时各自有所侧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运用CNKI,以“小额信贷”和“妇女”关键词模糊检索的结果中,关注“扶贫”问题、“妇女发展”的占大多数;在检索条件中加入“HIV”“AIDS”“艾滋”“暴力”等检索词后,检索结果均为0篇。国内的文献有意无意的将妇女视为同质性的群体,作为微观金融的服务对象而存在;忽略了妇女个体的异质性,以及金融环境改善对于个人福利与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注:数据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这样庞大的绝对数目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微观金融与女性权益研究者的文献中得到反映,值得我们深思。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理论深度还是关注点的全面性上都存在相当的局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未来微观金融与妇女权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江忠燕:论小额信贷在农村女性发展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7(12).

[2]李树杰、唐红娟:微型金融与女性赋权研究概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0(9).

[3]林志斌、王海民:论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性别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9(1).

[4]刘学华、李树杰:论中国小额信贷中女性的核心地位和妇联的作用[J].妇女研究论丛,2007(7).

[5]卢亚娟、刘妍:基于女性视角的中国小额信贷分析[J].农村金融,2009(1).

[6]沈海梅:国际NGO项目与云南妇女发展[J].思想战线,2007(2).

[7]唐红娟:小额信贷对女性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0).

[8]王曙光:民间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制度创新与内部治理:昭乌达模式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0).

[9]王海静:妇女小额信贷机构绩效评估分析——基于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的实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1(9).

[10]徐鲜梅、蒋培兰、刘小凤、宋一清:中国小额信贷的操作应以妇女组织为主体[J].贵州农业科学,2002(2).

[11]杨虎锋、王海静、何广文:妇女获得妇联组织小额信贷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

[12]杨顺成:反贫困应注重妇女的广泛参与[J].林业与社会,1999(3).

猜你喜欢
小额微观信贷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微观的山水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