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流体力学启蒙老师
——凌云沛教授

2014-03-30 06:33贺家驹
实验流体力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洞教授老师

1952年暑假结束,我们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二年级学生120多人从上海、太原工厂实习结束,回到清华园气象台下、梁思诚教授新设计建成的大玻璃窗宿舍内,老师宣布院系调整,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抽调我们班各30人组成苏联学制的飞机工艺和发动机工艺两个班进城住钱粮胡同,到原中法大学,现属北京工业学院的亮果厂一个小院上课。其中还有从北京工业学院进城的一个三年级,一个四年级飞机设计专业的两个班。我们清华大二班余下留在清华的人,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于1953年学满3年提前毕业,按本科分配工作。很快,我们60人就搬进城,开始了三年级的苏联课程学习。从课程表上看到,有一门“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我有点纳闷,这个课和我们飞机工艺专业有什么关系呢?上课了,老师是一位中年人,敦实的体型,他自我介绍叫凌云沛,由四川大学合并而来。北京的秋天,降温时,已可戴棉帽。进教室后,他打开遮耳片,往上拉,但没有系好带子,随着讲课,头一摆动,耳片也跟着左右摇动,像个官帽似的,同学们不禁暗暗发笑,他也不觉得。他讲课认真,清楚,很吸引我们。一学期很快过去,北航第一次实行苏式五分制口试,这门课首当其冲,而我又不知为何成为第一个接受考试的人,只好听天由命了。考场设在亮果厂这4个班的小饭厅,一张大圆桌,差不多放了两圈椅子凳子。苏联专家,沈元院长都在,教师们都坐满了来学习苏联考试经验。抽题准备一下后就开始考试,我感到凌老师比我还要紧张似的。最后,他对我讲:对你的口试,我觉得可以,给你4分,你有什么意见?我想都没有想过还要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同意,就退出到图书馆去复习下一门功课。没有多久,教务处张女士来找我,叫我跟她到考场去。凌老师对我讲,刚才苏联专家,沈院长,校领导,教师们讨论,认为我打分严了,应该给你5分,你觉得呢?我又不是傻瓜,赶快表示同意,鞠躬退出。这是凌老师和我的第一次正式交往。

1956年我研究生学习结束后,原计划分配到南京华东航空学院,但政府决定上海交大、南京华航内迁西安,成为西安交大和西安航院。1957年我们和西北工学院国防专业合并,改名为西北工业大学。1958年大跃进,建设风洞需要工程人员,1960年我被调到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第三研究室),就由固体力学转到流体力学了。第三研究室(以下简称“三研”)主任戴昌晖教授1963年任命我为总工艺师,“三研”所有风洞加工图纸,需我签名才能发出。由于一直忙于建设几个风洞,1965年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加国防16(气动)专业组学术会议,才又见到凌老师,他也是16专业组委员。会后我们几个人参观了哈军工,沈阳626所,北京701所,北大,北航风洞,但没有见到凌老师。1966年文革串连到北航,到凌老师家拜访,好像他家那时已搬到学生宿舍底层的一头二间房内,凌老师带我到校内小饭店吃了饭。文革期间,因我校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签订跨音速风洞试验段方案研究合同,“三研”文革小组决定我一人促生产,配合西安安装技工学校施工队工作,直到1970年完成此三号课题任务,调试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泵抽吸驻室气流可节能30%。以致于1972年我们三研4人去安县参观时,不给我们看大风洞。1972年航空工业部高教局姜学锦局长组织调查组来西工大调研建设大风洞的可能性。凌老师、戴老师也是成员,我是被调研对象,议定了在西工大建设1.5m高速、5m低速风洞方案,凌老师也是支持的,后因故未能实现。1972年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了7210实验空气动力学组织机构,负责人有韩志华,凌云沛,戴昌晖等,推动了我国实验空气动力学技术研究。我校航空系张仲寅等设计新型翼型,我们“三研”就配合将原来的冲压发动机实验装置改建为跨音速二元翼型风洞,由我任组长。1985年航空工业部鉴定时,凌老师很支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976年戴昌晖教授调到南航任空气动力学系系主任兼361所长,上级召开3个航空院校实验流体力学研究人员会议时,凌、戴教授和我经常参加,这样和凌老师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了。他很关心我的工作,给予指导,使我益匪浅。1983年我邀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古德伊尔教授来校交流并代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请他到成都讲学。气动中心组织技术讨论时,只有凌老师和我两个外单位的人参加。会后游览青城山,凌老师用小型照相机和我合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小型照相机。1979年底我任副教授后,自适应壁风洞研究立项,并招收研究生,向凌、戴两位教授请教,他们都给我很多指教,我的研究成果于1990年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他们两位教授写了很好评语,使我评上教授。1988~1998年我和德国宇航院的4个中德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也得到了凌、戴两位教授的支持与鼓励,使得我1993年办理退休后返聘到上世纪末。

我夫妇于2001年10月到多伦多探望小儿子儿媳生育孙女半年,正好凌老师和师母也来和女儿燕平共同生活。我们多次去他家拜望,凌老师设家宴或到广东餐馆用早茶招待我们。回国后,我们每年春节都通过国际电话联系。师母去世后,凌老师到老年公寓养老,那里照顾很好,过了很好的晚年,享年近95岁。我是老观点,一日为师长,终生是长辈。敬爱的凌老师安息吧!

学生 贺家驹 于西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风洞教授老师
综合训练风洞为科技奥运助力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斑头雁进风洞
好车在这里“吹”出来
———重庆建成世界一流汽车风洞
黄风洞貂鼠精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