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在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4-03-30 02:45姚异卉
电大理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哲学观科学技术哲学

姚异卉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在人才培育过程中,结合职业院校教育实际,开展科技哲学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技哲学观,正确对待自己学习的专业,培养他们成为素质健全的社会人而不是机械的技术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 职业院校科技哲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着重培养职业化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如何在培养这类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增强学生个体的社会竞争力?值得思考。职业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针对学校实际,以科技哲学教育为切入点,摸索和建立学生科技素质培养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哲学教育,既增加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也树立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存在合理性的认识。通过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科技哲学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使学生勇于担当起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完成培养对中国的创新性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推进作用。此外,正确的科技哲学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能力得到提升,获得专业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哲学教育,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与自己、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不仅是从专业自身,更要开拓视野,反思整个人类的行为,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利益。

2 科技哲学教育在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中的内涵

科技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2]。科技哲学课程,主要包括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职业院校开展科技哲学教育,让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科技哲学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科技哲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历史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的强大,世界因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不断变化。通过科技哲学教育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认识和整体感知,以促使学生深层理解科技的特点、功能、结构和目的,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能只把科学技术看作简单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放在一个复杂系统内理解[3]。

科技哲学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区别科学与技术两个概念间的差异,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都认为科学和技术具有普适性、可检验性和统一性。职业院校通过科技哲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及其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哲学教育培养学生科技素养,感受科技内在的人文精神。科学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创造性活动,它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科技与人文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正确指引,人文精神的引导又使得科技发展更切合社会进步的需要。通过科技哲学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良好的科技素养,同时更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职业院校科技哲学教育的实现途径

职业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机械的技术人还是素质健全的社会人?明确培养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付诸到教育实践中。从社会的现实反映来看,如今职业院校培养的多是技术人,而非社会人,职业院校应在已有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增加哲学观的思想内涵,强化培养具有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专业技术人才。

通常职业院校是以技术性教育和进入职业的适应性教育为主,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相对较短,还要进行相应的实训和实习,受客观因素制约,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设置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哲学课程。因而,在职业院校开展科学技术哲学教育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职业院校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哲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思考。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样本,根据实际设计相匹配的调查问卷,进行科学技术哲学方面学习需求的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认识,进而明晰当前学生对科技哲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点,有的放矢地开设科技哲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开展科技与人文精神、科技与当代社会等各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科技哲学教育。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选择。通过开展科技哲学教育,使广大学生充分理解在进行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了解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明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所学的技术,服务于大众造福于社会,使职业院校最终达到培养出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的有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使受教者从现代技术人向现代社会人的根本转变。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让即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应注重校园科技哲学氛围的烘托,构建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对提高学生科技认知和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愈加激励的社会竞争,对职业院校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并且能不断学习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科技哲学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科技哲学教育,使职业院校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徐小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付盛松,李昊.高职思想教育的科技哲学观探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哲学观科学技术哲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菱的哲学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