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娄底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

2014-03-30 19:38朱耀斌张艳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娄底市十二五工业

朱耀斌,张艳红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政治与法律系,湖南 娄底41700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的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以结构调整与优化为主攻方向,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湖南省“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不断降低单位地区生产能耗。其中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增长极对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高端引领及其辐射作用明显,全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基本态势已经生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湖南省的几何中心——娄底市来说,依托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全省“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布局中,既要利用自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政策环境,又要科学设定自身在全省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把顶层设计与区域优势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实施已近尾声,以娄底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反思为个案,希祈窥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兼为“十三五”规划设计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

一 娄底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状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娄底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主线。娄底市对接融入长株潭,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凸显了自身的区域选择偏好。其基本战略构想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其具体实施状况如下:

(一)产业结构调整

娄底是全省重要的冶金、能源工业基地,面临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新兴产业和消费类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现象也有所改善。娄底市的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型产业均为国家重点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存在高耗能的状况。新兴产业、高加工度工业特别是医药食品等消费类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获利丰厚,生产欣欣向荣,与传统工业形成了“一阳一阴”两重境遇。从总体上分析,娄底市工业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全市713 户规模企业中,煤炭、冶金、建材、有色、化工和电力六大传统产业占了473 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6.3%,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传统机械制造企业102 户,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8%;而反映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进装备制造、电子、医药、食品、轻工、纺织等行业企业共138 户,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52%①。特别是信息服务企业只有5 户,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微不足道。而钢铁、煤炭、有色、水泥四个支柱产业在国家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路走低,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减弱,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传统行业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将给全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近年来,娄底市第三产业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其增速在2013 年列全省第一。根据娄底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分析,2013 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31.4%。

(二)财政政策选择

娄底市“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政策对于产业布局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甚至采取差异化财政政策,支持自主性特色发展。一是着力支持城乡环境保护。市财政筹资3 000 万元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处理工程;投入专项资金7257 万元扎实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争取冷水江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央资金1.2 亿元,并成功申报了恩口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上报2012 年升级环保项目3个,总投资11 960 万元;推荐申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29 个,申请专项资金3 300 万元;争取到水府庙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 240 万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资金900 万元。二是狠抓流通体系建设。整合投入资金1.162 亿元,全面改造中心城区14 个农贸市场。整合投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专项资金2 209 万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是投资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在前几年初步投入的基础上,全市2013 年共计投资规模在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建设项目886个,其中技改扩建项目623 个,新开工项目408 个,竣工项目268 个,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2.7 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2.8 亿元,同比增长47.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均名列全省前茅。

(三)节能减排

迄今为止,娄底市已对15 家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的落后产能项目进行淘汰,并有9 家淘汰项目通过了中央、省相关部门的审核,涉及4 个行业,淘汰总产能80.7 万吨。成功创建“国家建筑节能示范试点城市”,着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推进“金太阳”新能源示范工程,申报项目8 个,装机容量27MW。

(四)城镇化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的落脚点。城镇化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空间和产业为特征,是娄底市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2013 年,娄底市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39.23%,2014 年上升到45%,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随着娄底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如娄星区和冷水江市在2011 年以占全市9.8%的土地面积和18.3%的人口创造了全市51.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63.6%的工业增加值。中心城区充分发挥了空间扩张的作用,促进了周围县市和乡镇的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11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937 元,比2010 年增长13.1%。201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4 万元。日臻完善的基础实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提升为娄底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农村的经济建设局部有所改观,但总体仍然缺乏突破;城郊的失地农民队伍不断扩大,就业困境与社会治安恶化并存,三项保险(养老、医疗和失业)中除了新农合医保外呈现出短缺状况,失地农民的未来生活存在潜在的困境。

二 问题评估——娄底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

娄底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和投资拉动型地区,经济总量偏小,资源消耗过快和企业内在潜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钢铁、煤炭、有色三个主要支柱产业产品滞销,整体亏损,发展艰难,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市场倒逼已经形成。整体经济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娄底市2013 年人均GDP 为18 161 元(按2000 年不变价),离31 400 元的目标尚有13 239 元的差距,只完成全面小康目标值的57.8%。二是产业结构欠优。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且2013 年增速全省排名第1 位,由于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且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加之服务业发展规模小、地域分散、布局不合理和业态单一,导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市经济的发展。2013 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4%,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7、8.9个百分点,也远低于50%的全面小康目标值,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2.8%,要实现目标压力很大。

从增长动力来讲,娄底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消费拉动倾向不明显。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看,争取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资金9 842 万元,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3.3 亿元,投资70 亿元、96 公里长的娄新高速建成通车,投入4 500 万元对娄湘公路娄底境内段进行提质改造;从流通体系建设看,整合投入资金1.162 亿元,全面改造中心城区14 个农贸市场,整合投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专项资金2 209 万元。比较而言,2014年1-9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7.1 亿元,增幅达21.8%,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12.6%,社会消费空间远远没有得到释放。

(二) 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传统产业能耗偏高是制约娄底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2013 年,按2000 年不变价计算娄底市万元GDP 综合能耗量为2.2 吨标准煤,大大高于0.84 吨标准煤的小康标准。而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行业,降低高能耗标准的任务艰巨。

(三)企业融资风险大

据调查,娄底市85%以上的企业反映融资难,70%的企业资本流动趋于紧张,这种困境逐渐由中小微企业波及到部分大型企业。出现这种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银行信贷收紧和新增资金主要流向大企业、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至2014 年2 月底止,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16.1786 亿元,投向工业企业的贷款余额166.2215 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6.9%,其中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贷款余额为62.3994 亿元,仅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0.1%,对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的支持明显不够。二是融资成本偏高,银行贷款利率从2013 年开始普遍上浮20-50%,有的贷款银行出具的还是承兑汇票,企业贴息成本不低。三是缺乏担保抵押物,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很难在银行贷款,银行要求只有具备政府控股或参股的担保公司才能进行担保业务,尤其是个别行业和企业资金链存在严重的风险危机,如煤炭行业为适应国家政策变化而投入了大量的技改资金,其资金大多是在民间高利息融资而来,不堪重负,运营艰难。部分中小企业盲目高息融资,抗风险能力差,面临资金链断裂、企业关停倒闭危险。与此相关的金融服务业、物流体系及其园区转型有待优化升级。

(四)城镇化水平偏低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关键。娄底市城镇化水平虽然近几年有较快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前三年,全市城镇化率已上升到40.96%,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2.77、7 个百分点,差目标19 个百分点,小康实现程度为68.3%。2014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45%,但中心城区的吸纳能力仍然有限,产业改造在经济危机余波影响下仍然艰难,距离目标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五)区域功能定位模糊

娄底是一个资源型的地区,其建材、冶金、煤和钢铁等生产供给总量大。由于各种原因,娄底的产业布局和结构尚不理想,区域经济发展没能与长株潭实现有效对接,缺乏互补性和协调性,自身功能定位尚不明确,导致产业结构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层次结构上。比较而言,湘西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退耕还林工程和产业开发进展顺利,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湘中地区作为湖南的交通枢纽中心,其产业开发与商贸服务略具雏形,但对接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的功能区划不明确。娄底的经济功能定位与布局从根本上尚未解决与长株潭的功能对接以及向周边地区的产业联接与辐射问题。

三 娄底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启示

在全省经济格局的视野下系统分析娄底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状况,可以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自身的先天优势与现实基础,又要科学布局全省经济格局中自身的功能定位,更要紧扣科技进步的前沿,牢牢抓紧依靠科技进步这一创新生命线,才能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就娄底市而言,为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加速发展,必须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科学推进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是娄底市实现产业重大变革的阶段。市委、市政府在2013 年就调整优化提出了“四转三化”②的发展思路,但目前整体推进的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效果欠佳,尤其是特色产业的整合方面仍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是企业原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推进手段。

为了实现娄底市经济转型的升级,首先必须科学认识转型的意义,要站在战略制高点上树立科技意识,坚持以科技进步作为经济转型的动力。其次,政府应尽快出台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特色产业和支持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再次,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促动产业集中进园区,推进产业链延伸和重点企业的配套对接,打造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好千亿不锈钢产业园。只有坚持新型工业化思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娄底市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加速赶超的战略目标。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为了提高娄底市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是加大科研投入。科技财政要增大研发项目资金总量,外引内联,引进有市场前途的项目;二是发挥多元主体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其中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地方各级财政要设立技术创新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奖励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其它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品牌等企业,如绿色建筑材料和环保工业项目立项;三是加强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联姻,尽快形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优化产业布局

首先,要加大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力度,坚持以高新化为标准,提升钢铁、煤炭、建材、有色等几大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互动融合;其次,优先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兼顾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必须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如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可以优先发展;三是加强产业集群化建设,逐步整合农机、煤机和电子陶瓷等几大特色产业,克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以打造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最后要提升服务产业,重点发展科研、设计、销售以及产前产后和对产品用户的终端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湘中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在内以主打产业为产业集群化基础,主动延伸产业链,建立与中小企业的产业对接,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对外要主动对接融入长株潭,科学辐射联接周边地区及其经济圈,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突出特色。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从2013 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波及的影响,娄底市工业企业的外部环境愈加严峻。在接下来两年政府实施的“工业企业服务年”中,政府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真正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提供最优的服务,为每一户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为企业松绑,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有关部门要帮助协调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选择一批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推荐给金融银信部门,建立良好银企合作关系。

注释:

①本文数据来源于娄底市经信委和娄底市统计局。下文不再说明。

②“四转”即从单一重化工主导向多元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转变,从简单粗放式增长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变,从各自独立分散的经营模式向互利共赢的联盟合作转变,从以依赖资源的传统工业为主向以“两型化”为目标的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并举转变。“三化”即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

猜你喜欢
娄底市十二五工业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论 道
工业人
娄底市首届奇石文玩展览会盛大开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