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及其体验认知基础

2014-03-30 20:21张新杰
关键词:大歌集体主义侗族

张新杰

(凯里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艺文寻珠】

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及其体验认知基础

张新杰

(凯里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原生态文化的一个载体,反映了该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该民族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体验认知是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体验认知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为声音宏大的歌。它是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民歌。[1]其主要内容是歌唱大自然、劳动、社会活动、人生、爱情以及友谊等。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侗族人民原生态文化的载体之一,它还反映了该民族团结、友爱、向上的群体意识。

侗族大歌作为原生态文化,近年来备受国内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蒋晓音、杨晓斛、杨殿等主要从音乐形式、韵律、演唱艺术等角度研究了侗族大歌的和声特点以及主旋律特色。[2-4]还有学者从保护和传承方法及意义等角度研究了如何从根本上保护侗族大歌,传承这一原生态文化。[5-7]也有学者从生态文化学角度研究了侗族大歌原生态文化的内容和特点。[8-10]

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侗族大歌音乐学、美学、生态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但是,学者们似乎都忽视了侗族大歌语言学方面尤其是原生态文化意义和语言认知之间关系的研究。所以作为原生态文化的载体,侗族大歌从语言学角度看还有很多方面有待研究。

一、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特征

吕叔湘、丁声树把集体主义界定为:“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11]贾玉新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12]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族大歌原生态文化的主要特征,它来自侗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礼仪等社会生活。侗族大歌中团结友爱向上的群体意识,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反映。

Langacker语言象征观以及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体验观,是目前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体验认知观的两个重要方面已经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语言“象征观”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象征性的,一个语法结构(动词、名词等)是一个语义结合体、一个象征单位,这些象征单位的音位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是象征关系;每个象征单位的意义形成是由不同的意象(image)即不同的识解(constral)方式决定的,各个语言单位都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是语言使用者对语境体验认知的结果。[13,14]认知体验观认为,人类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空间关系概念,身体、大脑和环境之间互动提供日常的认知推理,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15]

根据语言象征观认知体验观,我们认为,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民族人民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是其身体、大脑和世界体验互动的结果,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独特的识解方式的反映。因此,要解释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和意义,必须从体验认知角度对该特征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二、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体验认知基础

侗族大歌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族人民在体验认知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单位,是他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语境相关因素体验认知的结果。作为语言范畴,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体验紧密联系的。本文仅以随机挑选的一首侗族大歌《阿荷顶》为例,分析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体验认知基础。

阿荷顶

女:真想不到你们今天来,

情哥个个都是好人才。

从上面看好个包头帕,

从下面看好奴“麟头鞋”。

身穿新衣光闪闪,

银链项圈挂满怀,

你们打扮这么好,

不知因为什么走到这里来。

男:家中无米进寨借,

没有钱花卖草鞋。

郎银没有妻子到处走,

好像蜜蜂采花来。

穿着破烂没有人帮补,

哪有银链项圈挂满怀。

我们出门不为别的事,

为找女伴才到这里来。

……

女:盘山小路细又长,

你不走我我走郎。

我来你不为吃顿饭,

想来同你配成双。

听说你已讨别个,

吃酒吃肉都不香。

男:盘山小路细又长,

你来我往不算长。

只要你我同心一路走,

千山万水当走廊。

山山水水脚下踩,

一钵青菜比肉香。[16]

从内容看,《阿荷顶》这首大歌是男子们集体到女寨作客与对方寨中女主人们集体对歌所唱的歌,是侗族“月也“(村寨间的走访寨歌活动)的内容之一。歌词中双方互相赞美对方的穿着打扮、长相和才能,同时涉及自己的衣着、打扮、才华、招待等方面,各自十分谦虚和客套。这种赞美对方、欣赏对方的才华和容貌而又谦恭礼让的做法,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型特征。因为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社会成员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和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强调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该大歌中男女双方欣赏和赞美对方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谦恭礼让,而且是侗民族人民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以集体利益为重,是侗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集体主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远古的中原。随着生产力发展,在我国黄河流域,人类开始了农耕历程,先后经历了农耕、农业生产、农业社会、战争、国家等阶段。人们对国家产生了认同感,因为国家把不同的群体统一起来而且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人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这便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产生的渊源。[17]

众所周知,我国西南地区的苗侗等少数民族原来也生活在中原地区,后来由于战争才从中原迁徙到西南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自然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另外,我国西南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这些少数民族来到这里时,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歌中唱到:“盘山小路细又长,你来我往不算长,只要你我同心一路走,千山万水当走廊。”说明在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克服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使集体主义价值观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感知,最后集体主义观念就固化为侗族社区的一个言语单位。因此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是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相互关系本质内容体验认知的反映。

这首歌中,女方和男方代表的是侗族社会中两大群体: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他们是侗族社会中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主体。男子们到女寨中与女歌手对歌,是侗族社区中举足轻重的社会活动之一。因为对于侗族人们来说,“饭养身,歌养心”,歌唱与吃饭一样,同等重要。同时,女歌手们赞美对方,欣赏对方的容貌、打扮和才华,男歌手们则谦恭礼让。男女双方互相爱慕,追求爱情和幸福,并结为夫妻组建家庭,这种谦恭礼让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集体主义的典型行为之一,并不是侗族歌手们的个人行为。它凸显的是整个侗族社会不同群体对“家”(象征社会和国家)的认同,这正是侗族原生态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反映。总之,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及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的人生体验。

随机挑选《阿荷顶》,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体验认知观,分析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体验认知基础,虽然是个例,但实际上所有的侗族大歌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该民族的原生态文化特征之一,即集体主义价值观。因为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侗族大歌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民族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更是侗族人民在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中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方面的诸多现象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体验认知和感悟后而形成并固化的语言单位,是其身体、大脑和世界体验互动的结果,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独特的识解方式的反映。总之,体验认知是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1]新华网.贵州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EB/OL].(2009-11-10)[2013-04-10].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11/10/content_12426273.htm.

[2]蒋晓音.美学人类学视域中的侗族大歌——仪式与族群诗性想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71.

[3]杨殿斛.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2):21-28.

[4]杨晓.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词的多重内涵[J].中国音乐学,2008,(2):11-19.

[5]姚友贤,王玉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保护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理论与当代,2011,(2):50-53.

[6]胡艳丽,曾孟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11,(2):110-112.

[7]李婷婷.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1,(6):72-78.

[8]龙初凡.侗族大歌的精神文化内涵[J].凯里学院学报,2008,(2):16-19.

[9]肖丽娅.侗族大歌审美文化内涵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2-26.

[10]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1-36.

[1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05.

[1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1.

[13]Ronald W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VolumeⅠ[M]. 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tity Press,1987:277-305.

[14]Ronald W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s:VolumeⅡ[M]. 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tity Press,1991:294.

[15]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19.

[16]尤耀宏,宇晓.侗族大歌琵琶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3-5.

[17]日出照今古.小论中国的集体主义来源[EB/OL].(2006-10-09)[2013-04-15].http://blog.sina. com.cn/s/blog_77f9e3650100v8at.htm l.

Embodied Cognition of Dong Chorus’s Collectivistic Value

ZHANG Xin-ji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Kaili University,Kaili556011,China)

As the carrier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f Dong minority,Dong chorus reflects Dong people’s collectivistic value of“peace-loving and unity upwards”.Based on Langacker and Lakoff&Johnson’s embodied cognitive view,Dong chorus collectivistic value derives from Dongminority’s embodied cognition on the laws i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worldswhile they are learning,making use of,and transforming these two kinds ofworlds.Embodied cognition lays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its collectivistic value.

Dong chorus;collectivistic value;embodied cognition

J642.21

:A

:1672-3910(2014)02-0060-04

2013-08-12

贵州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12ZC041)

张新杰(1969-),男,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中国语言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大歌集体主义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