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等值视角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4-03-30 20:21王丽慧
关键词:译法等值音译

王丽慧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语言琢玉】

文化等值视角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王丽慧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也构成了翻译中的难点。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力求实现文化等值已成为翻译界的更高标准,也是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的依据。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侧重,它们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灵活适当的归化和异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目的语中,而且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中国文化负载词;文化等值;归化;异化

每个国家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众多负载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被称为文化负载词,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说:“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1]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实现文化等值为目标,以归化和异化策略为具体指导,试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

一、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尤·金·奈达曾把文化划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五大类,我们也从上述五个方面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生态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某一特定语言区域的气候、自然特征和地理环境,如“梅雨”“梯田”“秋老虎”“重如泰山”等;物质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个民族创造或使用的一些独特的物品、工具、食品、服饰等事物,如“四合院”“川贝”“乌龙茶”“中山装”等;社会文化负载词反映了特有的习俗、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如“请安”“裹小脚”“洞房”等;语言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某一特定语言的音位特征、语法特征和形式体系,如汉语中的叠词、习语、谚语、歇后语等;宗教文化负载词是对某一特定语言团体传统宗教特点的反映,中国文化深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轮回”“八卦”“菩萨心肠”等宗教词汇广泛使用。

通过比较汉英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程度,笔者把它们的关系分为四类:词汇对等、词义对应、词义冲突、词汇空缺。词汇对等指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完全相同,这些只占语言中的一小部分,一般直译即可。词义对应指有些文化负载词联想意义或喻意相同,但采用不同的意象、修辞或语境,如“对牛弹琴”(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苦果”(bitter pill)。词义冲突指一些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意义或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或深层涵义不尽相同甚至相反。如汉语中的“个人主义”与英文中的individualism,虽指称意义相同,但文化涵义相差甚远。汉语中它是个贬义词,是一种自私自利、一切从个人出发、只考虑个人利益的错误思想;而英语里它是个褒义词,是西方极为推崇的一种精神,是一种拼搏进取、努力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翻译时,一定要慎重。另外,有些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完全找不到对等或对应的词汇,这就是所谓的词汇空缺。比如中国的“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本命年”“笙”等概念或事物,是英语中完全没有的。一些文化空缺词曾一度被认为不可译,然而其不可译性只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以前不可译的东西现在变得可译了,所以没有绝对的不可译性。

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实现文化等值。传统翻译中一直强调源语和目的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的等值,但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译者文化意识的提高,在翻译时已不再停留在词语、语法和文本上,而应是更加注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从文化语境观察语言翻译,即“翻译文化转向”。追求文化层面的等值已成为翻译界的更高标准,也是本文翻译策略选择的依据。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1995年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2]是文化翻译中常见的两种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等值。“归化”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主张以目的语、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是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主张译文应以源语、原文作者和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的优点在于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而异化的优势在于为译语文化引进新鲜血液,丰富了译语的表达,也增加了译文读者的见识,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3]可见,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侧重,它们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译文的可读性,要采用归化手段。为了保存文化信息并忠实于原文,异化手段就要被采用。适当地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不仅能够很好地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目的语中,而且更易让读者接受。

三、归化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差异,译文读者总是试图依据自己的语言或文化模式来解读译作。为了避免行文拖沓或不必要的误解,翻译中应适当地使用归化方法以实现译文读者的等值效果。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归化策略具体体现为意译法和套译法。

1.意译法

意译是用不同的译文形式,表达与原文相同的内容。一些中国文化负载词的民族文化色彩浓郁,有的源于中国特有的民俗风情,有的源于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典故等,若直译则译文冗长且不易理解。如“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悬梁刺股”to be extremely hard-working in one’s study,“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等。

上例中的“红白喜事”“门当户对”是中国的民俗风情,如若按字面直译,反而会令读者迷惑不解。“悬梁刺股”“毛遂自荐”源于中国历史故事,如要保持这些典故的形象特征,势必详加注释。而使用意译则有利于读者的理解,译文也简洁流畅。

2.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必然形成不同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为便于读者理解,有时必须舍弃源语形象或喻体,采用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或译语惯用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就是套译法,又称借用翻译法。对于汉英文化负载词中语义对等的词汇,便可采用套译法。英汉语中有不少成语,喻义相同但所采用的喻体迥异,翻译时可采用套译法,以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如:“爱屋及乌”loveme,lovemy dog,“画蛇添足”to gild the lily,“班门弄斧”Teach fish to swim。

一些习语、谚语、典故等也可采用套译法,如老虎屁股摸不得Don't beard the lion,请君入瓮walk into a snare。

但是,在运用套译法时我们要警惕两种语言中的假同义词,例如“害群之马”和“a black sheep”的意思并不是等同的。“害群之马”是一个贬义词,指那些破坏集团名誉的人,而“a black sheep”指的是给家庭或团体带来耻辱的人。

四、异化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异化是忠实于原作或作者的翻译方法,它竭力保持源语的文化风格,把源语中的文化意象移入译语文化中并让读者接受。只要异化翻译对目的语读者不造成理解障碍,就要尽可能地利用它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直译法、音译法和释译法是常常采用的异化策略。

1.直译法

对于英汉语中完全对等的词汇,可采用直译法,既保持了原文内容,又保留了原有的形象特征。如:

打草惊蛇 Beat the grass and startle the snake

火上浇油 Add fuel to fire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在最后一例中,也有译者采用归化译法,把heaven改为西方人所熟悉的形象God。孰优孰劣,很难评判,关键要看具体的语境以及译者在全文翻译中处于何种立场,是以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

2.音译法

音译,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音代义的方法,即通过汉语拼音或与之相近的音来翻译文化负载词。对于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也就是处于词汇空缺的词汇,常采用音译法。对于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及商标名等,已广泛采用音译,如:江泽民Jiang Zemin,香港Hong Kong,茅台Moutai等。有些中华民族特有的事物、概念、发明等,民族色彩浓郁,为了保持民族特色,最好使用音译法,如:二胡erhu,武术wushu,风水fengshui,太极Tai Ji,道Dao/Tao等。

近年来,音译法在表达中国文化负载词时越来越流行。如“加油”“福娃”“山寨”等词已音译为Jiayou,fuwa,shanzhai。很多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以往常采用直译或意译法,如:馒头steamed bread,豆腐beancurd,四合院courtyard houses,相声cross talk等。这种译法虽如实地表达了意思,但稍显繁琐,因此像mantou,tofu,siheyuan,xiangsheng这样的音译方式已越来越被西方人士所熟悉。

3.释译法

释译法是在字面直译或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文字说明、加注或阐释的补偿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丰富的文化含义。对于一些富含民族特色的词汇,在直译基础上,增译解释性话语,既能保持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形象特征,又易于读者了解词语的内涵。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译为:

Three cobb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outperform Zhu 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在此译中,在皮匠和诸葛亮后面分别增译了“with their wits combined”和“the master mind”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否则译语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

对于语义冲突的词汇,为了达到语义的等值传递,也必须采用必要的释译。如汉语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英语中的“bourgeois liberalization”。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明显带有贬义,但在西方文化中则是一个褒义词,指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种主张。如译为“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aiming at capitalist restoration”,则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等值。

对于一些音译的词语,如“阴阳”、“太极”、“风水”、“八卦”等词,连一些中国人都不太明确其中的含义,因此最初很有必要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以解释来说明该文化负载词的联想意义或文化背景。比如“阴阳”可释译为:阴yin,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阳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当译文读者对这类词的涵义熟悉时,译者就能只用音译法了。

五、小结

正如尤金·奈达所说:“对翻译而言,掌握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4]对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不仅要对这些词汇的中国文化内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还要熟悉目的语文化的相关背景,然后才可能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努力实现文化上的等值。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侧重,都有其运用的理据,很难说孰优孰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威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渴望了解中国。译者为了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在不影响理解、行文流畅的前提下,可以尽量采用异化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语的文化特色,译出其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等值翻译。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4.

[2]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don:Routledge,1995:43,99.

[3]兰萍.英汉文化互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8.

[4]Nida E A.Languag,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SFLEP,1993:153.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quivalence

WANG Li-hu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Due to loading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tend to be an obstacl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lso become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ese words,the interpreter strives to achieve cultural equivalence which has become a higher standard in translation circle,and also the basis for choosing domestication or foreignization strategy.These two strategies,which are not contradictory but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have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Flexible and proper use of them can not only better convey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alsomake it easily acceptable to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cultural equivalence;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H059

:A

:1672-3910(2014)02-0063-03

2013-09-12

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132400410592)

王丽慧(1975-),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译法等值音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汉语国俗语义在维吾尔语中的等值再现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