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4-03-31 12:06姚建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藏汉双语师资

姚建军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鉴于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比内地艰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跟不上去等因素,导致我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方面略显薄弱。就目前而言,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对西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既然看到了教育的问题,就要进行改革,笔者就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提出若干思考,对双语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力量现状

教育要搞好,教师是关键,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启蒙,这就不仅需要学前藏汉双语教师具备良好的双语水平,而且要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来进行启蒙辅导,需要学前藏汉双语教师掌握更好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要学前藏汉双语教师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可以根据不同学龄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学前藏汉双语教师还要了解藏文化知识、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

就上文中提到的学前藏汉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来看,目前我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为了做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对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势在必行,接下来笔者先简单介绍现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不足之处。

1.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队伍“散”

现阶段我国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教师队伍成分混杂,主要由藏族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前)、牧区中小学教师组成,这就造就了许多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多样化严重,无法形成良好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体系,由于受教水平的限制、所学专业的限制以及学前藏汉双语教师民族差异的限制,导致学前藏汉双语教师在教育方法、手段、水平上各有不同,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来讲,启蒙教育工作不统一、体系杂乱,学生不能得到合理专业的教育,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2)一些教师在藏汉双语教育方面缺乏专业性,不知道如何通过一种语言传授另一门语言。

2.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基本教学素质不足

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队伍成分我们可以看出,在学前藏汉双语教师中,很少有教师可以对藏汉双语有完整的认识,在语言转化上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在向学前学生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常由于自身对某一种语言认识的不足而导致教学偏差。所以常出现的状况是,汉语老师由于自身对藏语的不了解,只教汉语,而藏语老师由于自身汉语基础差,只教藏语,这样会导致在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中,学生无法对两种语言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知识结构,就无法很好的学习双语。

首先,鉴于上文提到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重要性,上文提到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队伍“散”的问题,可以通过师资培养机构来解决,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重新塑造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人才。

其次,对于教育教师尤其是学前藏汉双语教师来说,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很有必要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师自身的知识观念与知识体系如果不能及时革新,就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教学观念来说,陈旧的教学观念会影响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出现间隙,教师与学生不能良好的配合,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课堂中提一个80后的问题来给90后的学生回答,就会造成上文所说的间隙。如果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换代,教学理念的落后,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出现误差。就教学方法来说,国家已经多次强调普及素质教育,可是在没有专门机构来培养学前藏汉双语教师的情况下,没有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与交流,学前藏汉双语教师只能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无法提高学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无法提高学前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最后,由于培养机构的缺乏,导致大量有心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流失,许多有心致力于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由于自身双语水平或基本教学素质的不足,又无处学习,而无法加入到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里。为了扩充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必须要建立培养师资的专门机构。

二、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

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笔者在上文提到了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对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产生几点思考,具体如下。

1.培养,重塑

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对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教师有帮助,并且就长期来讲,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来讲,笔者有以下看法。

相对于培养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现有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教师进行再次塑造,提高原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是培养一批有心致力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新人才,但无论选哪一方面都会导致一些明显的问题出现。

(1)对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而言,他们对教育工作有更丰富的教育经验,懂得如何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学生进行双语教育,在工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技巧性的手段。但是对于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师而言,这些都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在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已经固定的教育思维上进行培训,提升幅度不会太大,他们在多年的教育经验的引领下,对于外来知识、理论、方法的接收,或多或少的会有局限性,在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中进行培训,提升最多的是他们在教学形式上的转变,而不是教学本质上的转变,所以对于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而言,培训也大多变成了形式上的学习,他们无法真正的投入学习之中,这也会成为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瓶颈。

(2)培养新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对于有心致力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人来说是很有利的,他们充满激情,有创新理念,有学习动力,有对工作的热情,并且善于转变思维来进行教学,也可以很有耐心的对学前学生进行引导。可是培养新一代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也有着诸多缺点,培养周期长、投入大、学习人员少等因素,都限制了新一代学前藏汉双语教师的培养,而且这种培训机构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支撑下去。

对于以上两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做出单一的“培养”行为,也不是普通的将二者结合那么简单,需要通过详细的规划再做出决定。这里笔者提出设想,由于培养新一代的学前藏汉双语教师需要高投入,而且高投入后,对于致力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工作的人是个未知数,所以不好盲目设立机构,而重塑原有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又很难在培训后有明显提高,就这两点而言,可以设立这样一种培训机构,让新加入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与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在一起学习培训,通过新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带动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并将新的理念、思想通过交流渗入到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的心中,而原有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专业水平与经验优势提高新加入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的基础素质。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结合培养。

2.素质,专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过程中,专业水准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的基本素质更重要,基本素质就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

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来讲,笔者认为“素质”是重点。首先,所传授文化知识的对象是学前学生,对于学前学生来说,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是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做人”的过程,在这方面,教师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高低。

其次,作为少数民族,藏族儿童可能经历的要比其他少数民族与内地的孩子更多一些,所以作为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一定要正视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热情,更要积极正向引导学前学生。

专业水平、技术对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来讲是他们急需攻克的难点,上文提到双语水平是从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基础。

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的双语基础要高,不但自身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以及翻译方法,并且还要了解藏汉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教育水平要高,要懂得如何传授自身的知识,如何对学生进行启蒙以及如何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三、总结

我国学前藏汉双语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致使西藏学前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先大篇幅对目前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在现状阐述后提出关于培训的问题,引导性指出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具有局限性,在本文后半段介绍了笔者自己关于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几点思考,将问题摆上“桌面”,并提出培养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的重点难点,旨在为相关工作有所帮助,以后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挖掘更好的教育形式,促进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索朗次旦.试论西藏的藏汉双语教育[J].西藏科技,2005,(1).

[2]多杰才旦.西藏的教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3]虞典墨.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J].西藏教育,1993,(2).

猜你喜欢
藏汉双语师资
日常交际用语之藏汉对比分析
藏汉孩子是一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基于Android 平台的藏汉双语学习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的藏汉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