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4-03-31 14:37王佳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学生作文

王佳骥

(咸安区西门小学,湖北 咸宁 437005)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作文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

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方向、方法和评价。在以往的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目标定位过高和把写作当做应试的工具两种错误的倾向。

中学生的写作有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和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著述,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混淆了中学生写作教学与这两者的本质区别,以作家的文学创作能力去衡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掌握各类文体和多种技巧,要求他们写出新颖而深刻的艺术精品来,写作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造就一批优秀的写作苗子。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种精英式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普遍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感。

(二)片面强调写作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往的中学作文教学,一般是以写作知识为纲,见文不见人,比较注重常见文体的学习,关注的是作文技能,如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构思是否精巧、语言是否生动、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楚、能否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作文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的作文,文体规范,但是,语言苍白无力,毫无情趣。不但写出的作文缺乏情感投入,在写作的过程中,也缺乏情感的交流和分享。

此外,以往的写作教学片面强调“作文”,忽视了“做人”。常言道:“文如其人。”其实,“作文”和“做人”是统一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作固然需要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积极的思想和人格。”写作教学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应寓作文于育人之中,寓育人于作文之中,培养学生寻求真、善、美的良好品德。以往的写作教学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假话连篇。有的学生为了使作文感人,甚至不惜编造父母双亡的身世,这无疑是人格品质的丧失。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做人,这是我们育人的失败、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文教学程式化,普遍按照“审题——指导选材及材料安排——下水文或范文指导写法——学生当堂作文——评议”这几环节来进行,除此之外,很少有鲜活的形式。在这种写作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完全忽视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意愿和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缺乏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片面强调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忽视课外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对于写作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而生活是最基本的素材来源。如果整天坐在教室里面,凭空遐想,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写作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忽视了生活是这一创作的重要源泉。由于学生缺乏适当的、可供参考的生活情境,作文教学注重那些形式化的东西,轻视学生生活的经验,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引导作文学习,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处在一个固定的套路里转圈,难以提高写作水平。

二、原因分析

(一)把写作当作应试的工具

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写作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写作教学主要就是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写作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泞之中。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写作教学,作文得不了高分,写作教学就得不到认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把写作仅仅当做应试的工具,最终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

(二)给予学生的自由表达空间不足

习作,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和体验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性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里:题目由教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提出的几种模式;“文以载道”的传统功能促使写作目的的硬性拔高;即使讲评作文也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评优劣。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体系下,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毫无生趣,没有真情实感不说,也造成了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新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加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充实写作素材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体。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而本次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改革亦或是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文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实际,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记入手。从笔者的经验看来,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极佳的办法。通过日记,中学生能将每日的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当写作的内容与日记的内容相关时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行文也会流畅很多,不会使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陷入“挤牙膏式”的尴尬之中。为了充实中学生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上举办类似“新闻联播”的活动,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新闻联播”,必须包括一条国内新闻,一条省内新闻还有一条身边的新闻,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对新闻进行一两句话的点评。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中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新闻,不仅能够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分享新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能够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重视写作的评价过程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对写作作业的评价过程,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一个作文好不好,要靠教师来品评。中学生由于对教师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评价中学生的作文时,要用呵护中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角度出发,以鼓励为主,尽量不要批评。对于写的较好的作文,教师要多赞许,并在班上进行分享,使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多种作文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只有教师评价的传统,可以引入同学间的互评机制。同学间的互评使得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升。还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中的成员的作文进行点评,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在作文的评价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中学语文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收获许多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促使中学生进行作文反思,写作能力的提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式,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作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至于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引导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申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此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四、结语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其实作用,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些方法不能照搬照抄,要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中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重视中学生写作的评价过程,只有这样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只要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总结,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中学生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