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浅释:《黔之驴》

2014-03-31 22:11原著彭二珂整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好事者气概玩玩

怡 然(原著) 彭二珂(整理)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425199)

明明是一双虚有其表的纸老虎,自己偏不肯适可而止,等到别人忍无可忍时,他倒也不过如此;这就叫做“黔驴之技”。

目前世界上,正有不少“黔驴”在耀武扬威,今天欺负张三,明天压迫李四,气焰高到了极点;其实西洋镜总有拆穿的一天,到那时他们就懊悔嫌迟了。不信,请读这篇柳先生的《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据说贵州是没有驴子的;因为没有见过,所以便有闲着无事的所谓“好事者”,特地到别处去物色了一只,用船装到了贵州。可是闻名不如见面,一见之下,觉得也很平常。而且“好事者”的目的,原不过是玩玩而已,并没有打算叫它服役;因此,等到兴致一完,就把他驱逐到山中去了。“黔”音钳,也可以读若琴,是贵州的省名。“驴”音吕,形如马而较小,耳长,性和顺,能负重。“好事者”便是欢喜多事的人。

俗语说“山山有老虎”;那驴既被放逐在山里,当然是难免要遇到虎的。果然隔不多久,毕竟被老虎发见了。然而奇怪得很:贵州人没有看见过驴子,想不到贵州老虎也同样的会不认识它。只觉得它生得那样气概,一定不是平常野兽,说不定是什么力大无穷的神?老虎这样一想,真有些恐惧起来了;于是向树林里一溜,只是远远张望,怎么也不敢露面。这样过了几天,那老虎终于忍耐不住了,便放大胆子,走到驴子近旁去看看究竟;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免不了有点提心吊胆,仍不敢和驴亲近。“尨”音忙,大也。“慭”音宁;“慭慭然”是形容畏惧尊敬的神情。“莫相知”,意即虎因畏驴,故终不能彼此打成一片也。

有一天,驴忽然大叫了一声。这一叫,谁料到竟把老虎嚇坏了:它以为驴的突然大叫,必定是要吃掉它的初步动作;这怎么不嚇!于是就开始拼命的跑了。“噬”音誓;“噬己”便是吃掉自己。

老虎终究是老虎;当时虽然受些虚惊,过后一想,到底不肯就此罢手的。所以又过了几天,再冒着险去看看;只见那驴依然和平时一样,并没有什么可异之处;至于高声怪叫,老虎也听惯了,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过驴的能力究竟如何,虎还是不知道;所以纵然敢和它接近,但终不敢像攫取别的野兽似的来攫取驴子。“异能”即特异的技能。“益习其声”的“习”字,可作听惯解。“搏”音博,是相扑,捕杀或攫取的意思。

又过了一个时期,虎更加胆大了:先是随便玩玩,后来逐渐放荡,甚至冲撞起驴子来。驴是自以为了不起的:见虎如此不敬,便勃然大怒,把所有的本领全都拿出来了。本来虎还不知道它底细,现在看见它的最后手段,不过用足踢踢而已;于是快活得直跳起来,毫不费力的把驴吃掉了。“狎”是亲昵;“益狎”是更加亲昵。“荡倚冲冒”四字,是种种戏耍的意思。“蹄之”的蹄字,是死字活用法。“踉”音良;“跳踉”是形容老虎快活的跳来跳去。“阚”读如喊,是老虎的叫声。“断其喉”的断字,和“尽其肉”的尽字,也都是死字活用。

这一段分四小节:先说驴的来历,次说驴的形态,再说驴的声音,最后才说到驴的炫技致死。因为先写驴的形态声音都很气概,所以对于后面的“技止乎此”一语,便更加有力:这就叫做文章的烘托法。

“噫!形之尨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这几句,是作者的慨叹,也就是本文的末了一段。大意是说:“凡是形状魁梧的,大都有德行;声音宏亮的,多半有才能。驴要是不把拙劣的技能使出来,老虎纵然凶猛,看到它那种气概,谅来也不敢轻于尝试;可惜那驴没有自知之明,不肯藏拙,才送掉了生命。在旁观的人看来,这是多么悲痛啊!“噫”是叹息声。“类”字作“大概”解。

读完这篇文章,我要劝劝世界上的“形之尨者”和“声音宏者”:可以收篷还是趁早收篷的好!

猜你喜欢
好事者气概玩玩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好事者与驴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玩玩学学
做个降落伞玩玩
游乐园
玩玩写写 有趣开心
男子汉
男子气概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