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脂肪异常增生的CT表现(附2例分析)

2014-04-01 17:23闫胜利
淮海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肠管移位

胡 浩,闫胜利

腹腔脂肪异常增生是指腹腔内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并对周围脏器产生推压。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腹腔脂肪异常增生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65岁。患者腹部不适6月余,无恶心及呕吐,大便无异常。腹部检查:右中下腹触及一肿块,边缘不清,质软,无明显压痛。CT平扫:右侧中下腹充满大量的密度均匀脂肪样低密度组织,边缘不清,包绕肠管,部分肠管被推压向左侧移位。手术所见,肿块为脂肪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病理诊断为脂肪异常增生。

例2:男,70岁。患者自觉腹部肿块3月余,无明显不适,大便无异常。腹部检查:中下腹触及一肿块,质地柔软,无明显边界,无压痛。CT平扫:中下腹充满大量的密度均匀脂肪样低密度组织,边界不清,包绕肠管,部分肠管被推压移位,肠壁柔软无僵硬。手术所见,肿块为脂肪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病理诊断为脂肪异常增生。

2 讨论

2.1病理及临床表现 腹腔脂肪异常增生又称脂肪过度沉积,系腹腔内脂肪组织细胞数量过度增多,体积增大,但组织学正常,大体病理标本为无包膜的脂肪组织过度堆积[1]。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感腹部不适,常偶然发现腹部肿块。本组2例病例中的其中1例患者,自感腹部不适6月余,另1例患者于3个月前偶然自觉发现腹部有一柔软肿块,但无明显不适。体检,2例病例肿块均无压痛,质软,边界不清。

2.2CT表现 腹腔脂肪异常增生CT扫描时表现为密度均匀,呈脂肪样低密度和脂肪样CT值,无明显边界的弥漫性疾病,常推压周围器官移位。本组2例病例CT扫描时,均表现为腹腔内充满大量的密度均匀脂肪样低密度组织,包绕肠管,部分肠管被推压移位,肠壁柔软无僵硬。经仔细反复地调整窗宽及窗位后观察,均未发现肿块有明显边界。

2.3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腹腔脂肪瘤和腹膜后脂肪肉瘤鉴别。腹腔脂肪瘤为密度均匀的脂肪密度肿块具有完整的包膜CT扫描时肿块边界清晰,而本组2例,腹腔脂肪异常增生病例CT扫描时表现为腹腔内弥漫性均匀脂肪密度影,无明显边界。在和腹膜后脂肪肉瘤鉴别时,首先需确定肿块部位,腹膜后肿块指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即肾旁前、肾周、肾旁后的3个间隙[2]。腹膜后肿块常表现为:(1)腹膜后器官如胰腺、肾脏、肾上腺等受压移位;(2)肿瘤包绕大血管或推压大血管发生移位;(3)肿瘤与腹腔器官之间脂肪间隙存在,提示肿瘤可能来自腹膜后;(4)肿瘤推移、侵犯腰大肌。本组2例病例病变均无上述表现,应考虑病变位于腹膜腔内。并且腹膜后脂肪肉瘤在病理上有成脂肪型、粘液样型和多形型[3]。而腹腔脂肪异常增生组织学为正常脂肪细胞。在CT扫描时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据其CT表现分为(1)实质型,其CT值在+20 Hu以上。(2)假囊肿型,具有较均匀的密度,CT值在-20 Hu到+20 Hu之间。(3)混合型,具有散在的脂肪密度区,其CT值低于-20Hu,但是有的区域又高于+20 Hu[4]。腹膜后脂肪肉瘤内有囊变、软组织密度甚至钙化。而本组2例腹腔脂肪异常增生CT扫描均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均匀一致的无边界的脂肪密度影。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新巍,李 臻,陆 林,等.小儿腹腔脂肪过度沉积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94.

[2] 吴爱兰,冯敢生,韩 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2):1-6.

[3] 谈瑞生,滑炎卿,唐 平.腹膜后肿瘤的MSCT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1):17-19.

[4]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355.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肠管移位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