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运指标须“出众”

2014-04-02 01:25徐晓榕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出众航线集装箱

徐晓榕

生 产指标的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生产、财务、安全、设备等情况的统计分析,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建议,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宏观看,国家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指标考核管理下属企业,调控市场,指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应该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选取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纵向对比,监控和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发挥的优势;通过市场评价及与其他竞争企业的横向对比,建立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一种有力武器。

航运企业的生产活动指标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指标的基本作用可分为计划指标和统计指标。

按指标体系的考核层次可分为第一级行业领导部门(如交通运输部、厅)的考核评比奖惩指标;第二级航运企业内部考核、分析使用的考核奖惩指标;第三级航运企业对其所属船队或船舶承包者的考核奖惩指标。不同层级同一指标的计算方法一般应是相同的。

按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可分为营运工作指标、财务成果指标、安全质量指标和成本消耗指标等。

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此外,还有单元指标和综合指标之分,前者反映航运企业生产活动某一方面的特征,如重箱运量、货运量;后者往往是几个单元指标综合的结果,如每营运吨天生产量指标、每吨船生产量指标等,用一个指标反映航运企业生产活动某些方面特征。

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真正使用集装箱运输货物是从1900年的英国铁路运输开始,20世纪30—40年代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陆地运输中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由陆上运输推向海上运输和海陆联运。集装箱海上运输主要以班轮运输的方式完成。

集装箱海上运输虽有约70年的发展历史,但较之散杂货运输,仍然是一种新生事物。集装箱运输具有运输效率高、货损货差少、货物运输费用低、便于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等优点和特性,集装箱运输企业有着产业标准化、流程细分化的明显特征,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同时,集装箱运输的特性也决定了它在统计指标上的特殊性。

目前,交通运输部未对集装箱运输建立专项的指标体系,多年来沿用的是散货船和油轮运输特性的指标。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因,一方面,便于获取航运企业或交通运输业的统计指标总数据;另一方面,对集装箱运输这个不断发展的新事物还需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在集装箱航运企业从事统计工作近10年,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遇到引发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统计指标的合理性,且存在着普遍性,因此觉得有必要提出来进行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

散油运指标的不同意义

在上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日常统计报表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主要生产考核指标是基于对散油运的考核方式。如“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货运量=水运企业运输船舶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货运周转量=水运企业运输船舶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乘其发到港间的标准里程)就是基于散油运的考核方式。对以货物重量为收费单位的散油运来说,货物越重,“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就越大,所收运费也越多,生产效益就越好,因此考核的标准是数据越大越好。但这类指标样用于考核集装箱运输生产效益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由于集装箱运输是以体积“箱”为收费单位,每艘船、每只集装箱都有限重,货物重了,虽然“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变大,但每艘船装的箱子少了,收取的运费反而变少,经济效益变差。所以用这样的指标考核集装箱航运企业明显是不适用的。

另外,像“吨船产量”、“载重量利用率”、“吨天产量”等与“货运周转量”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也同样不适用于班轮公司生产效益考核。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指标对班轮公公司来说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如:可以据此判断在哪些航线上货物相对重一些,进而在揽取货物时加以调整,增加对轻泡货的揽取,提高装载率。另外,燃油消耗和单位能耗与货重和周转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更适用于燃油消耗统计和能耗的考核。

箱运特有指标须与时俱进

集装箱运输特有的统计指标以“箱”(20英寸)为单位,基本可分成三类:第一类与散杂货运输指标相同,如航行率、营运率等;第二类与散杂货运输指标相对应,如箱天-吨天、箱船产量-吨船产量、船舶箱天-船舶吨天;第三类集装箱运输独有,如载箱率(可细分总载箱率、重箱载箱率)、空箱调运率、空箱堆存率、修箱率、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等。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固定航线、班期的班轮运输,因此对以航线为单位的统计分析也是其特有的。如“航线重箱载箱率”就是用来分析在某条航线上一个航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重箱装载量占可利用舱位的比率。另外随着全球班轮公司之间的航线合作、买舱、互换舱位等创新方式越来越普遍,舱位利用率和航线利润成为重要的指标。通过航线的生产指标可以建立集装箱班轮航线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航线合作的合作方和合作航线的选择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随着集装箱运输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在一般的干货箱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各种类型、用以装运特种物品的特种货物集装箱,如冷藏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框架式集装箱、平台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和汽车集装箱等。随着这类货物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特种货物集装箱的专项指标分析考核也日趋重要。

多式联运需要箱运指标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也带来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一体化的机遇,称之为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这种运输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安全、准时、合理和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因其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包含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生产经营指标也存在多样性。在多式联运中,可以分承运人建立集装箱运输评价指标,分别按企业利润、运输质量、成本费用、信息技术水平、客户服务等方面对不同的运输方法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

目前,国际多式联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受到国际航运界的普遍重视。1980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会议上产生了《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明确多式联运是今后国际运输发展的方向。因此,针对多式联运生产经营指标的研究和规范建立,是运输企业提升自身管理,国家管理部门管理和考核运输企业的必要手段。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最优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具有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特点,针对不同货物的运输要求,可以针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中各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模式进行研究,建立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另外,由于整个运输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人,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承运人的评价指标体系。

探讨集装箱运输指标特殊性的目的,是为了针对集装箱运输统计指标的特殊性建立考核制度和企业指标体系。

目前集装箱运输的两端不断延伸,海铁联运和多式联运的方式越来越多,与传统的散油运的差异范围越来越广,继续用传统的散油运指标来考核分析集装箱运输,将越来越失去其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集装箱运输指标相关数据的采集更加便利,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建立集装箱运输指标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从以前注重生产量的考核逐渐向经济效益指标转化,这种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原有指标在对集装箱运输企业考核时的不适用和不合理性。当然,生产量指标的存在有其必要性,用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说明生产活动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的特征,这是班轮公司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建立合理的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中心,以生产量指标为分析指导的集装箱运输指标体系仍然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众航线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21)新航线
服务上万名养殖户!一个单品销量100万,这位经销商为何如此出众?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家住在集装箱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