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一种修行

2014-04-02 10:01上文一宗
时代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南怀瑾彼得商业

上文一宗

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他们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的影响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近几年来,彼得·圣吉对中国的儒、道、佛思想特别着迷,曾师从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2003年-2006年间,他曾4次拜会南怀瑾,就禅宗的修持方法、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进行了深入学习。

彼得·圣吉被誉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 ”,并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从国际上来说比南怀瑾先生的名声还响亮,影响力比南怀瑾先生还大。那么他为什么对南怀瑾先生那么尊敬并甘当他的学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一次彼得·圣吉在接受采访时说:“1997年6月我和南老师展开了第一次深度交流,认识他了的很多学生。他的学生是非常多元化的,来自社会各界,他们都是真正的实践者。我欣赏南老师的原因在于南老师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研究之深厚,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事情了解之深。我和南老师的谈话,奇妙之处在于,我们所交流的各种话题是随意流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我们的认知既能和深刻的传统思想相接轨,又能和当下一切体系联系得非常紧密。其实对于我向他学习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南老师对于人类发展与成长的深度关注,以及文化与当下世界的紧密联系。”

彼得·圣吉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对东方文化有了深入体会,他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融合,并对“企业家”进行了一种全新的阐释。

他认为那些只是希望挣很多钱的人算不上企业家。以前企业管理专家可以写好多书去探讨,怎么去提高效率,怎么去融资,怎么去把企业管理好,但是如果我们不谈做企业的本意,不谈做企业的精神,什么都不会改变。在中国的传统文明里,企业家是要去改善社会的。比如管理商业组织,就像在《第五项修炼》里面讲的,组织处于现在的行为状态,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在的这样一个行为状态。有很多很多书都讲了如何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这些书和研究很少涉及到我们如何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意识和角度。这就是为什么商业没有什么真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因为我们仅仅是效率上的提高,我们虽然有一些新的改善的方法,但是从来都没有真正接触到这种变化的核心。

彼得·圣吉把社会责任提到了第一位,不管是什么家,都要有担当,没有担当只会是处于一个层次较低的人,而不是“家”,更说不上是“大家”。他在一次大学演讲中,公开批评了专注利益的资本经营模式,提出商业责任以及可持续经营的理念。

那么在全球商业环境之下,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者该如何担当社会责任?如何成为一位好的领导者?

彼得·圣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你要想成为一个领导人,你首先要是做好一个人。如果说我从南老师那里得到什么,在管理上得到什么,那就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你就要完全地、彻底地、毫不犹豫地关注你作为一个人的成长。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把你的修炼和你每天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天都联系起来,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这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大家会问,如何把这些联系在一起呢?其实就是如何把他们自己内心产生的这种变化真正和他们每天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如何在工作中能用一种更深层次的欣赏去倾听,学会欣赏和感谢周围的人,特别是对他们的员工。这就是我从南老师那里学的第一件事,做管理这件事就是教化自己的实践。

彼得·圣吉从专注工作效率、产品利润、管理方式到专注个人成长的改变,并用中国的儒家学说来解释企业管理:当你作为一个管理人员的时候,你对别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做事上,放在新产品上,放在业务上,但一切以利润作为衡量的时候就容易迷失,甚至为了利润不择手段。其实忘记了我们的企业不是有利润就能支撑的,我们在跟人打交道,在跟自然打交道,在和全球打交道。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去做这件事,需要先学会商业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尊重,学会技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学会商业发展对世界和平的尊重,那么商业将会对世界产生非常积极和良好的影响。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全球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转变期,旧的工业体制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太多的污染破坏,二氧化碳排放日趋增加,全球变暖使北极冰川每年以9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融,大量北极熊因找不到浮冰歇息而溺亡;中国大陆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以牺牲环境资源换取地方经济的工业体制,是造成当下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辐射大约1/4的国土面积,影响超过6亿人口的雾霾依旧在短期内难以治理;中国北部的地下水层,正在迅速下降。这种破坏和污染对于生态健康循环是不可持续的。新的工业时代需要绿色科技和可持续环保体系来支撑,全球的商业体系都在为此探索,转变已经来临。新商业体系的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具备新的管理体系和经营系统。现在西方的管理学都在探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尤为受到热捧。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科技创造力是工业兴盛的内在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源泉。工业科技如何发展,科技发展方向的掌控,如何运用好这些技术以及哪种方式运用,这都需要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体系去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成了首选。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备受热捧的原因,尽管文化可以主导科技发展方向,可以塑造商业体系,可以建立管理体制,但这一切毕竟由人来做,所以主导商业体系实现全球可持续性变革,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就尤为重要。

彼得·圣吉以一位企业咨询管理师的立场,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融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世界的商业领导者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以往在《第五项修炼》当中,我们的做法是强调集体精神、想象力、耐心、互利意识以及大局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商业学习型的要素。

在最近的十年当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这源于我们对于低碳能源的迫切需求,对消除浪费与污染物的决心,以及探索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努力,由此逐渐明晰了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需要担当的责任,我们不能再引发更多的生态“公地悲剧”。

将行结束的工业时代曾经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给生态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政府对于新时代的开创责无旁贷,商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也同样责无旁贷。

(注:南公1918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南公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佛、道、佛皆有精深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地理,著作广泛,被众多学子尊称“南师”。南公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公于苏州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享年95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怀瑾彼得商业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南怀瑾做人的“双重标准”
注重自己的仪态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告密”也是慈悲
“告密”也是慈悲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