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2014-04-02 20:37吴建荣杨波曾令涛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吴建荣+杨波+曾令涛

内容摘要:目前的文献对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企业成长理论为依据,结合微型企业自身特点,采用层次分析(AHP)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市场应变能力、主导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相对增长率三个维度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某微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证实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型企业 成长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比较判断矩阵

引言

在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知识化的今天,企业生存机会甄别、信息猎取、资源协调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企业生存的最小规模也发生了变化,微型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重庆市长黄奇帆(2010)认为,微型企业是民营经济的基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微型企业数量之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强,吸收就业面之广,是其它类型企业所不具备的。

从我国的国情看,传统的抓大放小、依靠大企业发展的思路,无法解决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浙江的经济奇迹告示人们,家庭式的微型企业是老百姓最喜爱的创业方式。微型企业作为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微型企业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能够顽强生存,必然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陈剑林,2010)。国内理论界及政府部门对微型企业重视不够,忽略了大、中、小、微各类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及诉求,笼统地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扶持,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好。

文献综述

国外对微型企业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个人创业的蓬勃兴起和东亚金融风暴给大企业沉重的打击等多个因素交织,使学者们将研究视野从中小企业这一领域转移到微型企业上来。国外对微型企业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微型企业称谓及划分标准的论述;二是对微型企业产权、组织模式、管理方式的探讨;三是对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的论述。正式对微型企业进行称谓的是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在1996年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欧盟各国对微型企业的称谓和划分标准略有不同,但多数发达国家都把微型企业进行界定为10人以下。在国外,虽有微型企业称谓和划分标准,然而对微型企业的产权、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研究通常散落在中小企业和创业理论中。一般认为,微型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产权私有、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透明、经营方式灵活。把小额信贷与扶贫联系是外国对微型企业研究和实践的突出亮点。美国的微型贷款政策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引起了理论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面向微型企业实行了“微型企业共济制度”,还专门设立了低利息、无担保的“微型企业经营改善资金融资制度”。法国为了鼓励人们创立微型企业,在技术、咨询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并由银行给予相当于个人投资3-5倍的贷款。一些发达国家还利用富裕阶层回报社会心态,鼓励富人对穷人捐献,让富裕者通过捐献微型企业活动,帮助贫穷者摆脱贫困。

国内理论界对微型企业的研究远逊于中小企业,其中的瓶颈就是无法突破对企业边界的认识。在我国,雇员规模小于8人的被列入个体工商户。“个体户”称谓实际是对企业的否定,被看成是企业的对立物,进入不了企业理论研究的视野。国内对微型企业的研究也首先是对微型企业称谓及划分标准的论述。国内学者莫荣(2010)对新时期微型企业的标准进行了界定,认为凡在7人以下的注册企业和大量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脱离政府管理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均是微型企业。鲁春平(2002)认为微型企业是指19人以下,不受所有制和产业限制,横跨城市和乡村的小作坊、小店铺、小摊点。莫荣和鲁春平把个体工商户归于企业的范畴,是对我国企业理论的突破。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微型企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政策支持方面,对微型企业的成长性评价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探究。为此,以企业成长理论为依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AHP法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对于推动微型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探讨微型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模型构建,并进行实证分析。

指标体系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企业成长性评价的有关理论,遵从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又要遵循应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参照刘莉、王成(2009)提出的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指标体系,参考国家发改委重点资助机构、重庆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重点机构—重庆市巨邦辰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意见和建议,采用专家调查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该体系由微型企业市场应变能力、主导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相对增长率3个一级指标构成,包括8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见表1)。

(二)基于AHP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

1.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使用专家的主观评判来确定权重的最常用方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AHP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并以它的简洁性、实用性、适用性和系统性赢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元素,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了有序的递阶层结构,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专家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排序。采用AHP方法来评价微型企业成长性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微型企业成长评价指标,建立递阶分布式微型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步骤2:构造判断矩阵,邀请领域专家,运用T. L. Saaty提出的1-5级标度法对表1中各层级指标进行比较和判断,分别构造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endprint

步骤3: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λmax。

步骤4: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公式求得CI,然后通过公式求得CR,其中的RI代表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Consistency Index)值,如表2所示。

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基于AHP的各层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首先,分别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通过求解,分别求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率CR如下:

ω=(0.637,0.258,0.105),λmax=3.0385,CI=0.0193,;ω1=(0.110,0.309,0.581),λmax=3.003,CI=0.0018,;ω2=(0.636,0.333),λmax=

2,CI=0,;ω3=(0.640,0.154,0.206),λmax=3.167,CI=0.0835,。

结果显示,判断矩阵M、M1、M2和M3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得知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ω=(ω1,ω2,ω3)=(0.637,0.285,0.105);ω1=(ω11,ω12,ω13)=(0.110,0.309,0.581);ω2=(ω21,ω22)=(0.667,0333);ω3=(ω31,ω32,ω33)=(0.640,0.154,0.206)

同理,分别构建三级指标:

、、、、、、、的判断矩阵,并求解出其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CI和CR,计算结果显示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给出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3.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具体对微型企业成长进行评价时,应首先以u=[0,1]为底层(第三层)指标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底层(第三层)指标实施评价,依据微型企业成长的实际情况,利用专家测评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值以ukη表示;最后,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以U表示。

(1)

其中,ωγ表示一级指标的权重;ωη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ωkη表示三级指标的权重;ukη表示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值。

实证分析

重庆市高度重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近年来,在微型企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和发展微型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庆发展微型企业是在黄奇帆市长的亲自倡导下进行的,开创了国内将微型企业单列为一类市场主体来扶持发展的先河。根据重庆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4月30日,重庆市共发展微型企业17391户,共发放财政补助资金4.94亿元,共解决就业人员125713人,全市微型企业注册资本达17.09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重庆市要发展微型企业6万户,实现30万人就业,微型企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税收达到6亿元。2010年以来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微型企业。

本文对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搜集了该市某微型企业2008-2012年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原始数据略),并邀请专家围绕表1中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中的数据,运用上述构建的基于AHP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1),可以求出该企业2008-2012年度成长性评价值U分别为:0.6493,0.7313,0.8015,0.8612,0.9186。由该数据可知,U值逐年提高,说明该微型企业自2008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良好,成长健康。

结论

本文在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AHP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构建了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且通过研究样本证实了它的科学实用性。同时,由于研究方法存在主观赋权过程主观性原因。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经济系统运行的统计规律性,主观赋权法应有足够数量的专家参与来保证文化合作的客观性。以增强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黄奇帆.在首批微型企业营业执照发放仪式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19)

2.陈剑林.微型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

3.Jason J.Friedman, The Role of 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Stimulating Social Capital and rebuilding inner city economices:A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4.Mark Schreiner.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World Development,2003

5.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马永红.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对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莫荣.新时期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J].商业时代,2010(22)

7.鲁春平.微型企业与西部经济发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4)

8.刘莉,王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9.熊立,王国华.层次分析法中数字标度的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10.中国新闻.重庆市微型企业渐入佳境,2011-8-3.[EB/OL]http://www.cqgs12315.cn/

作者简介:

吴建荣(1972年-),男,重庆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营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杨波(1975年-),男,徐州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

曾令涛(1973年-),男,重庆人,重庆市巨邦辰源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方向:项目管理。endprint

步骤3: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λmax。

步骤4: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公式求得CI,然后通过公式求得CR,其中的RI代表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Consistency Index)值,如表2所示。

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基于AHP的各层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首先,分别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通过求解,分别求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率CR如下:

ω=(0.637,0.258,0.105),λmax=3.0385,CI=0.0193,;ω1=(0.110,0.309,0.581),λmax=3.003,CI=0.0018,;ω2=(0.636,0.333),λmax=

2,CI=0,;ω3=(0.640,0.154,0.206),λmax=3.167,CI=0.0835,。

结果显示,判断矩阵M、M1、M2和M3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得知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ω=(ω1,ω2,ω3)=(0.637,0.285,0.105);ω1=(ω11,ω12,ω13)=(0.110,0.309,0.581);ω2=(ω21,ω22)=(0.667,0333);ω3=(ω31,ω32,ω33)=(0.640,0.154,0.206)

同理,分别构建三级指标:

、、、、、、、的判断矩阵,并求解出其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CI和CR,计算结果显示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给出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3.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具体对微型企业成长进行评价时,应首先以u=[0,1]为底层(第三层)指标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底层(第三层)指标实施评价,依据微型企业成长的实际情况,利用专家测评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值以ukη表示;最后,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以U表示。

(1)

其中,ωγ表示一级指标的权重;ωη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ωkη表示三级指标的权重;ukη表示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值。

实证分析

重庆市高度重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近年来,在微型企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和发展微型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庆发展微型企业是在黄奇帆市长的亲自倡导下进行的,开创了国内将微型企业单列为一类市场主体来扶持发展的先河。根据重庆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4月30日,重庆市共发展微型企业17391户,共发放财政补助资金4.94亿元,共解决就业人员125713人,全市微型企业注册资本达17.09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重庆市要发展微型企业6万户,实现30万人就业,微型企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税收达到6亿元。2010年以来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微型企业。

本文对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搜集了该市某微型企业2008-2012年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原始数据略),并邀请专家围绕表1中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中的数据,运用上述构建的基于AHP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1),可以求出该企业2008-2012年度成长性评价值U分别为:0.6493,0.7313,0.8015,0.8612,0.9186。由该数据可知,U值逐年提高,说明该微型企业自2008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良好,成长健康。

结论

本文在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AHP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构建了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且通过研究样本证实了它的科学实用性。同时,由于研究方法存在主观赋权过程主观性原因。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经济系统运行的统计规律性,主观赋权法应有足够数量的专家参与来保证文化合作的客观性。以增强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黄奇帆.在首批微型企业营业执照发放仪式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19)

2.陈剑林.微型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

3.Jason J.Friedman, The Role of 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Stimulating Social Capital and rebuilding inner city economices:A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4.Mark Schreiner.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World Development,2003

5.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马永红.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对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莫荣.新时期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J].商业时代,2010(22)

7.鲁春平.微型企业与西部经济发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4)

8.刘莉,王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9.熊立,王国华.层次分析法中数字标度的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10.中国新闻.重庆市微型企业渐入佳境,2011-8-3.[EB/OL]http://www.cqgs12315.cn/

作者简介:

吴建荣(1972年-),男,重庆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营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杨波(1975年-),男,徐州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

曾令涛(1973年-),男,重庆人,重庆市巨邦辰源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方向:项目管理。endprint

步骤3: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λmax。

步骤4: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公式求得CI,然后通过公式求得CR,其中的RI代表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Consistency Index)值,如表2所示。

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基于AHP的各层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首先,分别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通过求解,分别求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率CR如下:

ω=(0.637,0.258,0.105),λmax=3.0385,CI=0.0193,;ω1=(0.110,0.309,0.581),λmax=3.003,CI=0.0018,;ω2=(0.636,0.333),λmax=

2,CI=0,;ω3=(0.640,0.154,0.206),λmax=3.167,CI=0.0835,。

结果显示,判断矩阵M、M1、M2和M3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得知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ω=(ω1,ω2,ω3)=(0.637,0.285,0.105);ω1=(ω11,ω12,ω13)=(0.110,0.309,0.581);ω2=(ω21,ω22)=(0.667,0333);ω3=(ω31,ω32,ω33)=(0.640,0.154,0.206)

同理,分别构建三级指标:

、、、、、、、的判断矩阵,并求解出其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CI和CR,计算结果显示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给出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如下:

3.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具体对微型企业成长进行评价时,应首先以u=[0,1]为底层(第三层)指标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底层(第三层)指标实施评价,依据微型企业成长的实际情况,利用专家测评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值以ukη表示;最后,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以U表示。

(1)

其中,ωγ表示一级指标的权重;ωη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ωkη表示三级指标的权重;ukη表示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值。

实证分析

重庆市高度重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近年来,在微型企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和发展微型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庆发展微型企业是在黄奇帆市长的亲自倡导下进行的,开创了国内将微型企业单列为一类市场主体来扶持发展的先河。根据重庆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4月30日,重庆市共发展微型企业17391户,共发放财政补助资金4.94亿元,共解决就业人员125713人,全市微型企业注册资本达17.09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重庆市要发展微型企业6万户,实现30万人就业,微型企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税收达到6亿元。2010年以来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微型企业。

本文对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搜集了该市某微型企业2008-2012年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原始数据略),并邀请专家围绕表1中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中的数据,运用上述构建的基于AHP的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1),可以求出该企业2008-2012年度成长性评价值U分别为:0.6493,0.7313,0.8015,0.8612,0.9186。由该数据可知,U值逐年提高,说明该微型企业自2008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良好,成长健康。

结论

本文在构建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AHP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构建了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且通过研究样本证实了它的科学实用性。同时,由于研究方法存在主观赋权过程主观性原因。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经济系统运行的统计规律性,主观赋权法应有足够数量的专家参与来保证文化合作的客观性。以增强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黄奇帆.在首批微型企业营业执照发放仪式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19)

2.陈剑林.微型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

3.Jason J.Friedman, The Role of 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Stimulating Social Capital and rebuilding inner city economices:A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4.Mark Schreiner.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World Development,2003

5.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马永红.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对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莫荣.新时期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J].商业时代,2010(22)

7.鲁春平.微型企业与西部经济发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4)

8.刘莉,王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9.熊立,王国华.层次分析法中数字标度的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10.中国新闻.重庆市微型企业渐入佳境,2011-8-3.[EB/OL]http://www.cqgs12315.cn/

作者简介:

吴建荣(1972年-),男,重庆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营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杨波(1975年-),男,徐州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

曾令涛(1973年-),男,重庆人,重庆市巨邦辰源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方向:项目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