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省防汛工作回顾

2014-04-03 13:15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河北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山洪抗旱防汛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4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在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提早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2014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实现了安全度汛。

1. 雨情、水情和灾情

1.1 雨情

截至10月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88mm,比常年同期少21%,属枯水年份,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08mm,比常年同期少26%,列1956年以来少雨年份第9位。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除邯郸、张家口、承德3市降雨量与常年相比偏少10%左右外,其他各市均偏少20%以上,其中,沧州偏少48%,衡水偏少45%。

今年汛期我省降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降水过程出现晚、次数少。最大的降水过程出现在9月1~2日,且整个汛期仅出现2次降水量大于25mm的大范围降雨过程。二是主汛期降水少,其他时段降水偏多。7月10日至8月10日全省降水量仅68mm,比常年同期偏少63%,为历史上主汛期降水量最少的年份。而6月份、9月份全省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又分别偏多5%和48%。三是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承德、唐山、保定、邢台4市局部降雨量超过500mm,其中,兴隆县水厂702mm、六道河599mm,玉田县小狼虎庄625mm。衡水、沧州、石家庄、邢台等市局部降水量不足200mm,阳原县千家营仅90mm。

1.2 水情

汛期我省水情总体特点是涨水过程少,流量小,入库水量少。全省主要河道共出现66站次涨水过程,最大流量为潮白河水系青龙湾减河土门楼水文站275m3/s。全省18座大型水库入库水量5.24亿m3,比去年同期少11.66亿m3,比常年同期少 15.56亿 m3,是 1960年以来入库水量最少的一年。

截至10月1日8时,全省大、中型水库共蓄水23.85亿m3,比去年同期少蓄水10.07亿m3,比常年同期多蓄水1.33亿m3;平原洼淀(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共蓄水3.68亿m3,比去年同期少蓄水2.53亿m3。

1.3 灾情

今年我省洪涝灾害损失较轻。据统计,全省只有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4市、1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9万人,紧急转移85人,因灾死亡3人;倒塌房屋1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6.59万亩,成灾面积10.95万亩,减产粮食1.92万t,经济作物损失0.67亿元。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26亿元。

2. 2014年防汛工作情况

2.1 落实防汛责任,推动工作开展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张庆伟省长主持召开海河防总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沈小平副省长多次深入防汛抗旱一线指挥部署工作。省防指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省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对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和工作需要,省、市、县3级及时调整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落实了行政首长分包防洪工程、抗旱工作责任制和省领导包市、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的责任体系。各级责任人都能够履职尽责,主动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全省共有17位省领导、216人次市级领导、460多人次县级领导到所包市县乡和防洪工程检查防汛工作。

2.2 加大工程投入,夯实防洪基础

汛前完成了去年下达的190项应急度汛工程,汛期发挥了效益。全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已完成5条山洪沟初步设计的批复工作,山洪灾害调查部分工作和洪水风险图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基本完成了国家2013年下达的20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建设任务。各市县也按照择险除要的原则,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施工,完成了一批应急度汛工程项目建设。

2.3 开展防汛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从4月初开始,按照省防指统一部署,我省开展了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检查、行政领导督查、上级部门和领导抽查等4个层面的汛前大检查。检查中我们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填写了《防汛检查手册》,对查出的问题要求制定措施,明确时限,确定专人。据不完全统计,汛前全省省、市、县3级共派出各类检查组150多个,共查出各类隐患问题2036处,在主汛期前都已全部解决,确保了度汛安全。

2.4 强力组织清障,确保行洪安全

我省坚持依法防洪,加大清除河障、规范采砂、查处尾矿库和清理河道垃圾的工作力度。各级水利部门协同公安、消防、国土等部门,结合河道确权划界竖桩,强力治理违规采砂,开展河渠清淤清障,确保了河道行洪畅通。据统计,全省共查处采砂案件174起,关停砂场150家,回填砂坑50余万个,清除矿渣18.2万m3;清除树障5.1万棵、阻水障碍3万m3,确保了主要河道的行洪畅通。

2.5 修订各类预案,主动防灾减灾

今年我省的防洪方案、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着手早,抓得实。针对预案在运用中发现的不足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其中大中型水库重点完善了洪水调度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小型水库重点落实了专职管护人员、群众避险转移方案及通讯预警设施;河道堤防重点落实了抢护和群众转移方案;城镇重点落实了排洪抢护方案;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尾矿库重点落实了监测、预警、避险方案;省防办还重新修订了《河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突发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

2.6 落实队伍物资,提高抢险水平

为进一步增强抗洪抢险能力,我省按照以群众队伍为基础、专业队伍为骨干、军民联防作保证的原则,组建群众性防汛抢险队6000个,人员79万人,并按计划开展了各类培训演练。省防办先后组织了山洪灾害预警预防、河道抢险、大型水库洪水预报调度、防汛新技术、洪涝灾情统计等培训班,培训各级防汛技术人员近400人;全省16支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800余人全部进行了临战前培训;各地共组织各类抗洪抢险培训、演习约180期,培训业务骨干2.5万人,使全省各类防汛人员的应急抢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市县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防汛物资总量3年翻一番的要求,落实资金935万元,实施了防汛物资增储补库工作。各级防办还对社会防汛抢险物料资源进行了调查,与供应商签订了物资储备调运协议,全面落实防汛物资储备,确保了防汛抢险需要。

2.7 完善指挥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各级防汛部门,提早动手,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文测报设施、防汛预警通信网络等进行了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确保了汛期通讯畅通,预警及时有效,为指挥决策调度提供了技术保障。省防办完成了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省级建设任务,开发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移动查询系统,更新改造了水雨情查询传输模块,雨水情实时数据由20min提升到5min上传一次,启动了城市防洪、防汛抗旱物资及防汛抗旱抢险队伍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了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水文部门新增了40处临时监测断面,增加了微波测速枪、单兵系统及卫星电话,举办了水情预报、应急监测等培训演练,全面提升了应急监测和应急通信能力。

2.8 狠抓薄弱环节,确保群众安全

小型水库、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是我省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通过将全省1011座小型水库责任制人员名单和值班电话汇编成册,确保将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对每座小型水库发放汛期值守补助的办法来增强值守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安排小型水库专项通信补贴的办法来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通过选派水利技术人员进驻小型水库进行技术指导的办法将小型水库汛期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我省利用已建成的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建立起了省、市、县、乡、村5级群防体系,确定重要防范对象、基本防范措施,做到每个隐患点有明确的责任人、监测人、信号发布人,保证遇有情况提前预警、有序转移。突出抓好城市防内涝工作。各地提前部署,落实了排水设施维护检修、排水河道管网疏通疏浚等防内涝措施,加强了城区易积水路段、立交桥、地下停车场和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了城市度汛安全。据统计,各市累计清挖雨水管渠2560km,清除淤泥2.6万t,检查井口11.1万个、收水口9.6万个,最大限度提高城区排水除涝能力。

2.9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各级防汛部门充分利用杂志、报刊、电台、电视以及网络等新闻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汛前,河北电视台连续八期专题报道防汛抗洪有关新闻,《河北日报》增设专栏宣传相关知识,《河北水利》杂志刊出防汛抗旱专集1~2期,省市水利部门领导亲自撰写稿件,营造防汛抗旱宣传气氛。省、市、县3级都建立和落实了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防汛抗旱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主要媒体及时向社会通报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就重大事件、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发布权威信息,掌握引导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为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各级防办还印发印发防汛抗旱简报和水情简报1500多期,实时介绍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进展情况。

3. 经验体会

3.1 落实责任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前提

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涉及部门多、时效要求快、工作标准高、后果危害大的综合性工作,非防汛部门举一家之力所能完成的。在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同时,还要加强部门间协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才能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省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将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地震局等3家省直部门纳入省防指成员单位,拓宽和完善了我省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学校、旅游景点等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

3.2 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是避免群死群伤的关键

山洪灾害易发区极易出现群死群伤,既是我省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防洪保安的重点区位。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策群防体系,提高了山洪预警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提升了基层防汛指挥决策水平和受危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来更是加大推进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强化山洪灾害工程措施建设,有效提升了防御山洪灾害能力,减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技术保障

科技手段是实现防汛抗旱救灾各项目标的关键要素,着力提升防汛抗旱减灾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和保障。我省本着“公网专网,协同互补”的原则,利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的有力契机,全力做好省市县3级会商系统互通互连工作,大力推动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全面提升了我省应急通信保障和洪水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猜你喜欢
山洪抗旱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优雅地表达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防汛抗旱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