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文明节水先行

2014-04-03 13:15陈鹏程
河北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库区鲜花果园

陈鹏程

9月13日,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水利部办公厅和中国水利报社共同承办的“碧水蓝天万里行”走基层采访团,走进北京顺义、昌平,了解了顺义国际鲜花港的雨洪资源利用、南彩双河果园节水灌溉、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情况,感受北京水生态文明建设和节水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

花香弥漫 人水和谐安详宁静的顺义国际鲜花港

花式喷泉伴随着唯美的音乐翩翩起舞,五颜六色的花丛旁是一家老少欢快愉悦的笑脸,远处的薰衣草香弥漫在空气里,雾气缭绕的湖水边似有人间仙境的美妙,这是记者在夏末秋初顺义国际鲜花港看到的一派和谐安详的景象。

北京国际鲜花港园区占地2700亩,分为生产区、展示区、配套服务区、都市农业观光区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于花卉的生产、研发、展示、交易,兼具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园区建设体现科技、生态、节约、集约、可持续“五大理念”,其中热泵系统和集雨工程,更是园区建设项目应用示范的窗口。

“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地热梯级利用结合燃气锅炉调峰的组合供暖技术,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20%,减少使用标煤21486t,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56293t、二氧化硫183t、氮氧化物159t、粉尘967t。”北京国际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副经理潘万春告诉记者。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鲜花港集雨规模及管线全部采用暗埋管沟形式,全长约6800m,能收集智能温室屋面、硬化路面雨水,总汇水面积27万m2。展示区地表径流雨水,经暗埋管沟汇入幻花湖。幻花湖是鲜花港的集雨工程,总占地面积45000m2,正常水位蓄水量约10万m3,不仅是水生植物展示平台,还是一处美丽的濒水景。集雨工程蓄水口每年流入幻花湖的雨水总量,约为25~30万m3,基本可满足展示区60万m3绿地的灌溉用水需求。在蓄水已达饱和、超过溢水口时,多余的水将由排水管线引入蔡家河支流,最后流入汉石桥湿地。

北京国际鲜花港项目建设,使得花博文化得到传承,成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并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城市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东西部经济协调统一,对推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冬藏夏长 春华秋实丰收漫天的南彩镇双河果园

“碧水蓝天万里行”的采访团来到顺义区南彩镇双河果园,见证了果园的丰收、果农的喜悦。

南彩双河果园种植面积800余亩,主要种植作物为樱桃、苹果、桃、杏等。“在2005、2006年实施了500亩果树滴灌工程,2008年实施了200亩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节水灌溉工程在果园里的运用,不仅保障了硕果累累,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果园的种植面积范围内共有3眼机井,每眼机井配备一台流量为每小时50m3的深井泵。除在每台泵首安装水表、控制阀、压力表、过滤器外,还在每个块段主管道尾部安装控制阀。根据每个机井的控制面,对14个块段进行分组轮灌,按照每块地果树的种植情况和地段面积确定灌溉时间。然后,实行总表计量,分组轮灌。

据了解,通过适时、适量灌溉,每次灌水量比过去的漫灌大大减少。每次灌溉时,水经过输水主管道、支管道、毛管直接将水流入每棵果树根部,使灌溉用水更精准。灌溉年用水量由每亩300m3减少到每亩180m3,年节约用水12.6万m3。节水灌溉不仅省水,还省电,省工,提高果树产量。

景色宜人 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

来到昌平区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记者被这里美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深深吸引。远远望去,碧波荡漾的响潭水库依偎在群山中,像一幅画。不远处偶尔有水鸟掠过,打破了宁静的画面,却增添了别样的生机。这就是迷人的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

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昌平区南口镇,包括2个村14个自然村。流域面积57.5km2,常住人口724人,年接待游客4万人,2004年人均年收入4700元。流域内响潭水库总库容718万m3。

“近年来,响潭水库库区上游民俗旅游产业和库区下游南口工业园区发展极为迅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近5年来的持续干旱缺水,为库区上下游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库区上游民俗旅游业对水环境的影响加大,库区下游饮水困难,以及对用水结构和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昌平区水务局水保站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重点对坡面角25度以上、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区,主要采取封山禁牧、生态移民、生态补偿3项措施,保护和修复面积32km2。目前,封山禁牧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5%,主要是减少人为活动,依靠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对险村险户进行搬迁等。生态治理区重点是坡面角为5°~25°,人口居住相对密集,开发建设活动较多,旅游活动集中的浅山丘陵区。主要措施是蓄水保土,涵养水源,防止人为水土流失,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水土流失的程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净水清源,目前已完成6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MBR工艺,日处理污水能力200t;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自然村的分布,设置了14个垃圾收集池,并由专人清运,集中处理。生态保护区重点是坡面角5°以下,包括洪水形成的河道“蓝线”范围和水库周边地区,主要是通过保护和恢复沟道生态湿地,封河育草,形成自然水体净化系统。目前库区上游沟道内,通过管护和人工建设,已经形成了5km长的自然水体净化通道。

记者了解到,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流域发展模式指导下,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切实保护了水库水源,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5%以上,在连续5年干旱的情况下,上游沟道未出现断流,近5年来,年平均入库水量1200万m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保护了响潭水库水质,提高了南口地区供水保证率和供水安全程度,受益人口2.5万人。

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突出水源保护目标,大大改善了库区上游生态环境。流域内村民及多家单位自发成立了响潭流域水源保护协会,协会会员义务保护响潭流域的水环境,加强水源保护的自律性,营造了保护水库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库区鲜花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秋天的果园
预订60年的鲜花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我家果园丰收了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五月的鲜花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五月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