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肥胖相关指标与糖尿病关联强度的meta分析*

2014-04-04 03:26俞璐刚陈小芳陈国崇
中国卫生统计 2014年6期
关键词:危险病例文献

俞璐刚 周 慧△ 雷 婷 陈小芳 陈国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速,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也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糖尿病和肥胖不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而且成为增加财政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复杂疾病,如久坐生活方式、高热量摄入及肥胖等[2]。近年来,很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4],关于不同肥胖类型(全身性肥胖与向心性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5-6],但由于各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控制的各种混杂因素等不同,导致各个研究报告的不同肥胖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相对危险度为0.440~29.206,差异很大。故我们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5篇有关糖尿病的肥胖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旨在评价与糖尿病有关的三种肥胖指标(BMI、WC和WHR),为糖尿病的病因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为社区探索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指标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次Meta分析包括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共35篇有关糖尿病肥胖危险因素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文献来源包括联机检索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文献追溯以及手工检索等,共收集相关文献52篇,对每个研究进行复习并进行质量评估,剔除重复报告,研究质量差(如设计、统计分析等)、信息少或数据不完整而无法利用的文献,除去医院内的病例对照,以及对原始文献的关键统计学指标OR值的计算进行验证,经筛选最终入选本次meta 分析的文献共35篇。

2.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员采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独立提取资料,而后交叉核对。如有不一致的结果通过重新审核和讨论解决或由其他研究者协助解决。提取数据主要内容包括:(1)文献题目、作者姓名、发表日期和文献来源;(2)T2DM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OR及95%CI、种族、年龄、性别等。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以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在合并分析的35篇文献中,成组病例对照研究28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3篇,1∶2病例对照研究3篇,1∶3病例对照研究1篇,累计病例10156例,对照112381例。每篇文献提供的相关信息见表1。

2.BMI与糖尿病关系meta分析结果:鉴于BMI对糖尿病的关系研究,异质性检验I2=92.0%>50%,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合并分析结果BMI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1.232,95%CI(1.208~1.255)],详见表2。

3.WC与糖尿病关系meta分析结果:鉴于WC对糖尿病的关系研究,异质性检I2=89.1%>50%,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合并分析结果WC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1.137,95%CI(1.086~1.191)],详见表2。

4.WHR与糖尿病关系meta分析结果:鉴于WHR对糖尿病的关系研究,异质性检验I2=84.1%>50%,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合并分析结果WHR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278,95%CI(2.134~2.432)],详见表2。

表1 三种肥胖相关指标与糖尿病关联强度的meta分析各项研究基本特征

表2 三种不同肥胖相关指数与T2DM的meta分析表

讨 论

meta分析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该方法于1976年由心理学家Glass命名,其目的在于提高统计推断功效,解决单个研究结果间的不一致性,并改进对研究效应的估计,与单项研究相比,综合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更全面更可靠,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定量评价三种肥胖相关指标(BMI、WC、WHR)与糖尿病间的相关联系及联系的强度,目的是使分析的结果(合并OR值及其95%CI)更具有代表性。

许多研究表明,BMI、WC、WHR是肥胖和腹部肥胖的预测因子,而肥胖和腹部肥胖不但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组成之一,而且是该综合征中其他疾病的危险因子,该综合征包括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及其继发的糖、脂代谢异常[42]。因此,肥胖和腹部肥胖指标和界值的确定,对于预防肥胖和肥胖相关慢性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对35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三种肥胖相关指标(BMI、WC、WHR)都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WHR与糖尿病的关联强度高于其他两种指标,说明中心性肥胖比一般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更加紧密。

本次研究合并分析的文献为近10多年来国内研究并公开发表的文献,多数研究是根据先前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来确定病例,近来糖尿病新诊断和分类标准的出台,与先前的标准并没有较大的不同,因此由疾病诊断错误造成的偏倚较小。本研究纳入文献都属于观察性研究,在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倚,资料质量评价与取舍也会产生偏倚。发表、未发表偏倚在本次meta分析研究中也会有所影响,研究中尽量对国内有关的研究信息加以搜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类偏倚。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0-15.

2.John HD.A Bundle of Trouble: The Metabolic Syndrome,Diabetes Mellitu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Health Data Matrix,2009,28(1):12-14.

3.潘长玉,金文胜.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增录5S1-5S5.

4.Rdll JA,Salims CA,Rojas R,et al.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in Mexico.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05,36(3):188-196.

5.Mareoveeehio M,Mohn A,Chiarelli F.Type 2 diabetes mellitl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Endocrinol Invest,2005,28(9):853-863.

6.胡世红,邹劲涛.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医学综述,2000,6(4):147.

7.马林茂,富振英,王克安,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5):262-263.

8.喻荣彬,徐耀初,沈洪兵,等.社区人群新诊断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981-982.

9.张长青,魏仁敏,张宝珠,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00,32(3):174-176.

10.赵仲堂,贾存显,于红岩,等.沿海人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0,16(2):151-152.

11.郝凤荣,赵仲堂,贾存显,等.城市居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591-592.

12.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广东省糖尿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分析.广东医学,2002,23(7):749-750.

13.田庆丰,冯子健.河南省自然人群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2):238-241.

14.贾存显,郝凤荣,李光荣,等.城市人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0,7(3):165-166.

15.朱凯旋,陈平,傅东波,等.松江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03-205.

16.裴秀坤,戚海,安连芹,等.河北省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4):187-188.

17.孙宏,袁重胜,喻迺旻,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 20-22.

18.赵礼勇,顾雪松.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16-17.

19.Gao Xiao-hong,Song Gui-rong,Xin ping,et al.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dalian.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11):190-192.

20.李梦军,曾晓星,孙朝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3):98-99.

21.易星,苏联群,王智洪,等.乌鲁木齐市部分社区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4-25.

22.方顺源,朱晓霞,刘庆敏,等.杭州市城乡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44-145.

23.朱凯星,栾玉明,吴辉绪,等.广州市海珠区居民糖尿病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6):561-563.

24.谭万寿,李振兴,刘辉文,等.邵阳市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5):16-18.

25.王创新,李兆民.夏淑红济南市历城区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 (3 ):266-268.

26.胡傲容,郭淑霞,唐景霞,等.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468-470.

27.李光勇,郭艳萍,郑荣哲,等.大庆市社区居民糖尿病筛查及 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176-178.

28.王良锋,王英,韩婕,等.某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 (10 ):30-31.

29.范春红,俞敏,陈雅萍,等.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3-5.

30.董明华,钟国连,李锋.赣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现代预防医学,2009,36 (2):346-348.

31.苏联群,王志宏.乌鲁木齐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疆医学,2009,39:19-23.

32.邱泓,张茂镕,田荣,等.昆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39-1441.

33.罗倩,丛晓娜,韩璐,等.南京市某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19-221.

34.张文汉,胡素君,张燕,等.社区人群糖尿病危险因素1B2病例对照研究.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3(8C):2674-2676.

35.李淑萍,王培玉,张建,等.北京市朝阳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83-86.

36.邵永强.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3-5.

37.孙彬录,阙丹,李远元,等.重庆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1,9(9):46-48.

38.徐伟,袁红梅,曹振乾,等.马鞍山市某区居民糖尿病现状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 (4):239-241.

39.苗长青,颜洪海,王丽萍,等.哈尔滨社区居民 2 型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895-897.

40.胡静,杨亚明,陈凯,等.宜兴市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12,23(5):11-12.

41.王临池, 胡一河.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 (9):2145-2147.

42.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Milan:Health Communications Australia Pty Limite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00:8-14.

猜你喜欢
危险病例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病例”和“病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喝水也会有危险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拥挤的危险(三)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