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计算错因分析及引导纠错策略

2014-04-04 19:15刘颂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数位竖式

刘颂丽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这两个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很多教师都想尽办法地教,但是都徒劳无功。现在我们应拨“乱”反“正”,逆向思维,从学生的错误思维着手,寻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以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引导纠错的策略进行剖析。

一、错因分析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粗心,造成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感知水平粗略。

大部分学生的感知水平都能达到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但他们总会在计算时写错题,如将6写成0、32写成23等,还有些学生听算的速度慢,跟不上节凑,这些都是感知粗略的表现。

(2)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或某种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将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等。

(3)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及计算后不检查等,导致计算错误。

2.知识因素

(1)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把握有缺失。

如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与相互关系及四则运算的意义等,由于学生不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导致对算理的不理解。如9.6-6=9、4.8+2=5等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又如57-39=28、25+27=42等题,错误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之间的关系。

(2)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应用不熟练。

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灵活应用。如390×40=15600这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之后积的末尾应该补充两个0,而有时学生可能会写成390×40=1560,即积的末尾少写一个0,显然学生对乘法末尾带0的简便算法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又如,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70÷20=3……10这道题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得到商3余1个10,而学生会将1个10误认为是1,于是就写成70÷20=3……1,这是由于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的。

3.思维因素

思维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影响。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由于多数题型都是利用凑整十、整百数的方法来解答,所以当出现9×9-9和6400÷25×4等题时,很多学生会这样计算:9×9-9=9×0=0,6400÷25×4=6400÷(25×4)=6400÷100=64……

二、引导纠错策略

1.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

(1)对学生加强感知水平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2)对学生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对比练习的形式,如23×4和24×3、3.41+0.5和34.1+0.5、75+27和75-27等。

(3)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看清数字后一步一步地算,容易抄写错误的学生可以边读边写,计算后一定要进行验算。

2.加强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内涵的把握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素材讲清算理,引导学生把握其内涵,并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此外,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辅导,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使计算错误率得到有效控制。

3.重视算理、算法的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体验,重视算理的理解。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出“36+23”之后,学生出现以下四种计算方法:①摆小棒;②拨计数器;③口算分拆组合,因为30+20=50、6+3=9、50+9=59,所以36+23=59;④列竖式。为引导学生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拨计数器是怎么拨的?”“先拨3个十、6个一,再拨2个十、3个一。”“为什么这样拨?”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数位相同可以相加”。摆小棒时,教师同样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整捆与整捆相加、单根与单根相加,明白它们的数学意义也是相同数位相加;口算分拆组合“30+20=50,6+3=9,36+23=59”时,让学生明白这样算的数学意义仍然是相同数位相加。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感悟“无论是拨、摆、算,所根据的算理都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是学生理解竖式书写形式的关键。前面三种方法其实是列竖式计算法则的孕伏,三种计算方法都蕴含着同一个思路——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所以才要按照相同数位对齐这种书写格式写出算式。这个竖式的格式其实也是上面三种或更多种计算方法的简洁的表达形式,理解了这个算理,学生也就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可见,重视算理与沟通算法是十分必要的。

4.适当进行巩固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合理、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形成运算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并做到以下几点:①针对性强。针对本单元或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设计针对性练习。②对比性强。当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本阶段的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③应用性强。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水平。

5.疏“堵”为“引”

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盲点,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典型的错误例题,引导学生主动知错、改错。如教学“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出示“78+15=83”的错题,有利于学生强化对“笔算加法满十进一”这一重点规律的记忆。有时学生出现的错误并非完全错误,教师不应全盘否定,而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一课,计算16-9时,一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9-6=3,10+3=13。其中“倒着减”富有创意,教师应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9-6=3、10-3=7的计算方法才是正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6.拨“乱”反“正”

教材上安排了一些有难度的和易混淆知识点的问题,学生由于对概念的理解模糊,导致出错,教师若能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探究,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杨树有40棵,比柳树的2倍多10棵,柳树有多少棵?”学生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①40×2+10;②40÷2+10;③(40+10)÷2;④40-10÷2……教师不能局限于算式的错误,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让学生根据列出来的算式改编问题,从错误的算式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思维的准确性。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以下错题进行辨别:①75+25×4=100×4=400;②100÷25+100÷75=100÷(25+75)=1;③101×18=100×18+1=1801;④(40×4)×25=40×25+4×25=1100……这些都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具有很强的启思性,有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这样持之以恒,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得到提升。

(责编 蓝 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数位竖式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