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丰润“经验”的羽翼

2014-04-04 20:49薛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卷尺物体经验

薛筠

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他们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成正比关系,即生活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越深刻,越容易;反之,则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比其他学生要多得多。

一、摸一摸,建立直观概念

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是集中学生数理逻辑和身体运动智能而产生的综合性活动,当学生把数学概念与身边的实物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的可感可触的东西,并在脑海中形成具体模型或者拥有了一定的参照,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加深概念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和生活实物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模型,最好是能够在接触概念的第一时间就亲手触摸到,这样做将使教学更加快捷有效,同时也引发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时,教师首先引出学生已学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图像,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比较接近或者类似。学生举出了很多例子,如尺子有头有尾,和线段相同;手电筒发出的光是无数条射线;笔直的公路看不到尽头,也找不到起点,是直线;等等。说明学生已经抓住了各种线的特点。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了角的形成,一点引出方向不同的两条射线。为了让学生把这一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又设计了“摸一摸”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摸到了很多角:三角尺的角,课桌的角,门墙的角。虽是短暂的不到五分钟的活动,但是第一时间让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意识——生活中处处有角。

二、量一量,丰满数量经验

数学研究的最基本元素就是数和量,“数”就是数字,“量”就是平时涉及计数时用到的数学单位。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但是一旦结合“量”来研究问题,便总是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由于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对一些数学单位容易混淆。因而,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认知不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意义,显得特别重要。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数学测量,在活动中认知数量单位的具体意义更加直观而有效。

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课前让学生准备直尺和卷尺,直尺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使用的测量工具,而卷尺则更多见于生活中。上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尺子的特点,学生从制作材料、长度、刻度线、读数等各个方面积极说出了直尺和卷尺的区别。然后教师顺势把关注的焦点引向刻度和读数这两个和测量关系密切的对象,让学生学会使用后,用自己喜欢的尺子测量教室里自己想要测量的事物的长度。学生有的拿着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有的两个一组用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悟时,很多学生发现一厘米一厘米地数,黑板要400多厘米,而教室的长度竟要1000多厘米。于是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长度计量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不同单位有不同的用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需要更大的单位。同样,教师又一次让学生测量一些小东西,比如铅笔的长度等。活动中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想要测出头发丝的“厚度”,这时候教师又可引入了毫米的概念。活动,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经验是知识产生的源泉。

三、做一做,领悟数学原理

“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原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远不如引导学生遵循前辈科学家的足迹,动手自己去推理。知识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久远的生活实践过程,当学生走进课堂之后,他们有权利去经历这个过程。所以,教师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把研究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做,主动探索,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如“测量物体体积”一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需要的工具:圆柱形容器、不规则物体、量筒等。上课时,教师首先展示了自己准备的一些物体,有规则的易拉罐、蛋卷、魔方、包装盒等,也有不规则的土豆、铁疙瘩、西红柿、石块等,然后分层提问:“这些物体中哪些你会计算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生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哪些物体你不会计算他们的体积?为什么?(生交流)”随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试试能不能通过转换的方法来求。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找出了利用水面上升的体积来求淹没在水中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师随即设计情境,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得出结论,可行而且很准确。很多学生对这种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比如“水不能太满否则会溢出”,“物体必须完全淹没”等。这些本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强调的细节和重点,而活动给了学生失败的和成功的两重经验,他们自己就能找出这些限制条件。

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传承人类积攒的生活经验的活动,而知识终归是来自实践的。实践出真知,数学课堂中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生活有了更加鲜活和针对性的认识,所以数学课堂呼唤更多的“活动”,让我们用“活动”来丰润学生“经验”的羽翼。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卷尺物体经验
为大树量身商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卷尺的4个秘密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带铅笔芯的卷尺
悬浮的鸡蛋
带显示器的卷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