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机械化采棉的探索与思考

2014-04-05 00:40李冠华王丽娟
山东农机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夏津县棉机棉农

李冠华 王丽娟

夏津县机械化采棉的探索与思考

李冠华 王丽娟

夏津县是植棉大县,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美誉。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县棉花生产在播种、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作为重要一环的采摘,多年来却一直使用人工,不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破解全程机械化难题,夏津县农机局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承担了德州市棉花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在宋楼镇刘李庄村建立了百亩棉花机械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一、夏津县实施机械采棉的必要性

1.机械采摘优势多。一是速度快、效率高。以三行采棉机为例:每小时能够采摘10亩棉花,基地百亩棉田不足一天就能采完,而用传统的手工采摘需要100余人用一天的时间才能采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成本低、效益好。机械采摘作业费用145元/每亩,喷施落叶剂28元/每亩,采摘成本为145+28=173元,而使用人工摘花亩产按500斤,按每斤人工费0.70元计,采摘成本为500×0.7=350元,剔除机采清花降级因素每亩可节约成本约150元左右。机械采棉的高效低成本优势,既提高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又能使该县棉花支柱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

2.实施机械采棉是棉花生产方式的变革。棉花作为夏津县主要的经济类作物和农业的支柱产业,只有实现机械化生产,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使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具有价格优势,从而实现棉花规模化经营,推动棉花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夏津棉花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3.棉花全程机械化是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棉花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小农户种植导致成本高、品种杂,以及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上升、机械化程度低。夏津县拥有140多家民营棉纺企业,200多万纱锭,从业人员8万余人,棉纺织利税占到全县70%以上,夏津县同时又是种棉大县,目前推行棉花专业合作社,实施机械化采摘、专业化服务的模式,是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实践,符合棉业今后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二、夏津县实施机械采棉的主要影响因素

1.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筛选工作有待加强。在机采棉技术实际应用中,棉花品种是影响推广的主要因素,棉珠结铃部位过于集中、枝条较长、叶面对脱叶催熟药剂反应迟钝、抗倒伏性差、成熟不一致、纤维品质不佳等都直接与品种相关。选育适于机械采摘的优良品种,是夏津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2.种植受传统习惯影响较大。棉农按农艺要求播种、管理,需要做大量工作,而且机械采棉设备投资大,投资成本回收期长,棉农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让棉农主动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接受科学种田的洗礼。

3.土地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机械采棉技术的推广。夏津县农业用地仍以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主体方式,土地分散细碎化的粗放式经营问题仍很严重,不能适应大型采棉机械的作业和发展,实施棉花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受到了制约。

4.技能培训不能适应农机快速发展。一是采棉作业中,正常保养、调试成为技术难题,特别是国外机型,生产厂家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不及时。二是采棉机驾驶员培训问题突出。销售厂家不进行培训,农机部门举办采棉机械驾驶员培训班时间短、实地操作少,操作人员难以熟练操作。

三、几点建议

1.健全机构,确保快速推进。成立以农机、供销、财政等部门联合参加的棉花机械化收获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资金、地块等有关事宜,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选育良种,农机农艺融合。以优良早熟、植株紧凑、吐絮集中、脱叶效果好、产量高、抗逆性强为目标,选择适合机采的优良品种,并加强对现有推广品种的提纯复壮。同时,大力发展等行距种植模式,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标准化管理,以适应采棉机作业要求。

3.强化培训,注重示范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强棉农对棉花机收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棉花生长的关键环节,组织农业部门、技术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农户,针对播种、田管、病虫害防治、机收等环节,召开观摩会、座谈会,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棉花生产的关键期选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让棉农及时掌握技术要点。

4.建章立制,保障高效运转。一是建立约束机制,加强人、财、物的管理,除制订常规制度外,重点加强财务管理和对项目投资的设施、设备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统分结合,责、权、利挂钩的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运作规范,项目投资达到预期效果。

5.以点带面,确保全面推广。为发展机械采棉,首先要建立示范区,通过对比试验,让镇村干部及农民认识到该项新技术在节本增效方面的优势。并通过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机技术人员给农民讲课,有计划、有组织的派镇村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到示范基地和机械化收获现场参观,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增强其引进、使用先进农机技术的主动性,把政府的意愿转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6.政策扶持,提高购机热情。一是农机补贴向采棉机倾斜。采棉机总体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建议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和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对采棉机及配套机械设备进行补贴,提高农户购买采棉机的积极性,为机械采棉推广奠定基础。二是出台种棉补贴政策。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棉农收益,如加大种棉补贴力度,参照种粮补贴办法,增加种棉农资综合补贴,提高棉花良种补贴数额。

7.市场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借鉴小麦、玉米机收服务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棉花生产实际,加强指导,科学引领,尽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纽带,农机合作社、植棉农户和棉花加工企业相互依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棉花收获机械化产业链条和市场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夏津县棉机棉农
国产采棉机替代进口成趋势
棉农
‘无核大十’椹果在山东夏津的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引黄供水工程节水改造对夏津县的影响
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分析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采棉机介绍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采棉机清洗液的研制及乳液的性能评定
进疆棉农铁路运输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