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向活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撷要

2014-04-05 23:33李泽庚童佳兵韩明向安徽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安徽合肥008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008安徽省中医院安徽合肥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肺失紫菀荆芥

马 啸,张 辉,李泽庚,童佳兵,杨 程,韩明向(.安徽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008;.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008;.安徽省中医院,安徽 合肥 00)

韩明向活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撷要

马 啸1,张 辉1,李泽庚2,童佳兵3,杨 程3,韩明向3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3.安徽省中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韩明向教授为全国第2批及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肺病学科学术带头人[1]。韩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医理精深、治学严谨、医德高尚。笔者有幸跟随左右,聆听韩师教诲,记录其所诊病例,并跟踪调查,发现韩师对肺系疾病的治疗可谓独具一格,尤其擅于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并且每获良效。现将老师活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2]。韩明向教授认为咳嗽一病,因六淫之邪袭肺,或外邪袭于肌表,伤及肺系,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而发病。外感者,其病变在肺卫,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诸般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此临床上常出现寒重、热重等情况,同时风为百病之长,其邪居六淫之首,无论寒、热、燥皆以风而行,由风引动,故外邪多以风邪为引导侵袭人体,以致于有风寒、风热、风燥之不同。

2 辨证论治

韩师在临床治疗外感咳嗽一病中,多以祛风为立方之根本,因肺为五脏之华盖,属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韩师多以轻清灵动之品以梳理肺气、调制上焦。在选药组方上主张用药宜温润和平,不可过用苦寒药物,以免过寒肺气固涩,痰饮结聚;也不可过用辛热药物,以防过热灼肺耗津。咳嗽初起时更不可妄用酸涩药物致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不能透邪外出,邪恋不去,反而久咳伤正。

韩明向教授临证多用《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止外感咳嗽的主方,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方中紫菀、百部为君,两药味苦,肺经,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温润止咳化痰。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味辛甘性平,长于降气化痰,下气开壅止咳。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利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佐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和桔梗配伍更有利咽止咳之功。全方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特点。韩师多在此方基础上根据身感六淫之气加减,虽看似平淡无奇,可达“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临证收效甚佳。

3 临床应用

韩明向教授在对外感咳嗽的临床辨证施治中多以疏散风邪作为诊断要点进行切入,以止嗽散贯穿始终,并在此方的基础上裁方化药,因证施治,灵活运用。

3.1 风寒袭肺证

韩师认为气阳虚弱者,易于贪凉感寒、汗后当风等而致外感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色白,伴有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骨节酸痛,恶风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风寒咳嗽轻症,用止嗽散加减治疗。若属风寒咳嗽重症,咳嗽、痰稀、伴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当用三拗汤加止嗽散加减治疗[3]。

例:薛某,男,43岁。咳嗽感寒而著,痰少色白,乏力,汗多,舌紫暗苔薄,脉浮紧。用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10g,炙甘草6g,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白前10g,前胡10g,杏仁8g,炙麻黄6g,荆芥10g,当归10g,桃仁6g,附片10g,细辛3g。7剂,咳嗽诸症痊愈,续予玉屏风散巩固疗效。

3.2 风热犯肺证

韩师认为外感风热者,肺气不清,热灼津液为痰,肺失清肃而咳嗽。症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流黄脓涕,口渴,头痛,或见恶风,身热等表症,舌苔薄黄,脉浮数。在止嗽散基础上重用荆芥配伍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以加强疏风清热之力。

例:刘某,男,39岁。反复咳嗽3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胸闷气促,痰黄脓难咯出,舌苔黄,脉浮数。辨证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治拟疏散风热,宣肺化痰。用桑白皮20g,黄芩20g,芦根20g,薏苡仁20g,冬瓜子6g,桃仁6g,金银花10g,连翘10g,鱼腥草10g,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白前10g,前胡10g,胆南星10g,竹茹10g,炙甘草6g,浙贝母10g。14剂,咳嗽诸症痊愈,续以生脉散加味巩固疗效。

3.3 风燥咳嗽证

韩师认为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气失于润降而咳嗽。症见干咳,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或痰中带血丝,口干,舌苔薄白而少津,脉浮或浮数。在止咳散基础上常以二陈汤配伍止嗽散加减以增强祛风润燥之力。

例:谢某,男,76岁。感冒后咳嗽半月余,咽干,无胸闷气喘,舌红,脉紧。用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荆芥10g,炙百部10g,紫菀10g,当归10g,款冬花10g,白芷10g,前胡10g,桔梗10g,甘草8g,芦根15g,桃仁10g,杏仁10g。服7剂而愈。

4 小 结

“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正如程钟龄所言“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若“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韩师认为外感咳嗽一病,多与风邪有关,治当祛风散邪,风去则邪无所附,同时外感之邪得以发散,亦不损耗肺气,故其临证以“温润和平”之止嗽散为主方,正如《医学心悟》所说:“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1] 牛云飞.韩明向诊治咳嗽撷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3):214-217.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

[3] 张念志,朱慧志.韩明向内科临证精华[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3.

R249.7

B

1004-2814(2014)04-0337-02

2013-11-14

李泽庚

猜你喜欢
肺失紫菀荆芥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疏风解表说荆芥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哮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