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研究进展

2014-04-05 23:33张秋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红藤莪术赤芍

张秋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福建 福州 35000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研究进展

张秋连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福建 福州 350003)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赵荣胜[5]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拟加减丹栀逍遥散。寒凝血瘀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少腹逐瘀汤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化瘀,用自拟舒经散加减。朱曙明[6]将50例辨证分型,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邪毒感染型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化瘀消水,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肝肾阴虚型治以补肝益肾、滋养冲任,用五子衍宗丸合两地汤。治疗4~12个月经周期,痊愈8例,有效27例,妊娠率30%,总有效率70%。

1.2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张晓勇[7]以补肾调周,清利通络为原则,用通管散为主方加减,主药为穿山甲、当归、赤芍、白芍、路路通、丝瓜络、鸡血藤、续断、柴胡。经后期加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经间期再加五灵脂、生山楂、菟丝子,经前期加山药、牡丹皮、茯苓、紫石英、菟丝子。治疗48例,妊娠率25%,总有效率87.5%。

1.3 专方治疗

古方加减治疗。陈放文[8]用加减逍遥散治疗54例,治愈4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2%。杨英等[9]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输卵管阻塞致继发性不孕症36例,总有效率83.3%。

自拟方治疗。安国亭等[10]自拟滋肾化瘀解毒汤(续断30g,桑寄生15g,丹参30g,赤芍20g,水蛭10g等)治疗60例,治愈42例,显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81.7%。魏治伟[11]自拟中药汤(当归12g,赤芍12g,生蒲黄12g,川芎9g,五灵脂9g,没药9g,土鳖虫9g,延胡索9g,肉桂6g,炮姜6g,小茴香6g,水蛭6g,土茯苓20g,连翘20g)内服治疗输卵管阻塞300例,治愈率64.13%,好转率13.04%,总有效率77.17%。

中成药治疗。罗洁等[12]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120例,结果输卵管通畅82例,治愈率68.33%。潘文等[13]自制归甲疏通胶囊(当归15g,桂枝15g,桃仁10g,红藤30g,穿山甲10g,皂角刺6g,蒲公英30g等,经提纯装入0号胶囊,每粒含原药材9.8g)治疗283例,怀孕134例,怀孕率48.85%,总有效率91.52%。

2 外治法

2.1 外敷法

高娜[14]用逐瘀通络膏外敷脐眼治疗85例,治愈66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9%。

2.2 中药保留灌肠法

顾华等[15]用妇炎汤(三棱、莪术、丹参、延胡索、枳壳、川楝子、牛膝、土茯苓、鱼腥草、连翘)保留灌肠治疗50例,总有效率92.0%。武敏[16]将夏桂成教授临床验方“通管散“化裁为通管汤(穿山甲10g,天仙藤15g,苏木9g,炒当归、赤芍、白芍各12g,路路通、丝瓜络各6g,鸡血藤15g,续断12g,干地龙10g),保留灌肠治疗48例, 44例在治疗后半年内妊娠,总有效率90%。

2.3 针灸法

钱洁[17]用针灸治疗输卵管积水不孕症1例。针刺取穴:①阴陵泉、复溜;②五脏俞加膈俞。艾灸取关元、肾俞穴。阴陵泉和复溜针用平补平泻法,同时艾灸重灸关元穴。五脏俞加膈俞用捻转补法,同时艾灸重灸肾俞。两组穴隔日交替,每星期治疗5次,每次针刺配合艾灸30min。复查B超示输卵管积水消失。治疗3个月后自然怀孕并顺利分娩。马红等[18]用隔药灸脐法(熟附子、五灵脂、肉桂、白芷、花椒、冰片,研细末,脐部外用灸脐法,每周1次)治疗肾虚脾弱、瘀阻胞宫型1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成功受孕。

3 综合疗法

3.1 穴位注射法

吕艳等[19]取气海、关元、子宫(双),次髂(双)、三阴交(双)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不孕症68例,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35例(51%),显效20例(29%),好转8例(12%),无效5例(7%)。

3.2 宫腔注射法

姜敏[20]内服通仁种子汤加减(香附、赤芍、白芍、桃仁、红花、络石藤、丹参、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当归、连翘)、宫腔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莪术注射液加生理盐水)和中药外敷(丹参、赤芍、小茴香、薏苡仁、蒲公英、桂枝、皂角刺等共研细末加白酒、醋外敷少腹),治疗120例。结果痊愈79例,有效3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67%。

3.3 中药离子导入合内服及灌肠法

史润果[21]用红藤、苏木、丹参、赤芍、板蓝根、鱼腥草、三棱、莪术、延胡素、香附水煎取汁,通过灌肠和离子导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66例。结果原发性不孕者治愈18例,无效3例,治愈率86%;继发性不孕者治愈33例,无效12例,治愈率73%。张耀如[22]自拟口服通管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穿山甲、皂角刺、丹参、莪术)口服、外敷方(三棱、赤芍、当归、皂角刺、血竭、香附)离子导入和灌肠方(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桃仁、红花、丹参、枳实、乌药)灌肠三联疗法治疗60例,结果治愈3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

3.4 中药内服合灌肠法

符少文[23]用三棱、莪术、赤芍、路路通、穿山甲、毛冬青、红藤、败酱草、夏枯草保留灌肠,桂枝茯苓汤(茯苓、赤芍、桂枝、桃仁、丹皮)内服,治疗62例,治愈率62.9%,总有效率85.48%,输卵管复通率82.26%。石国令等[24]用中药内服方(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毛冬青、香附、赤芍、黄柏、七叶一枝花)联合中药灌肠方(桂枝、红藤、败酱草、穿山甲、苍术、茯苓、莪术、水蛭、王不留行、路路通、三棱)治疗86例,治疗3~6个月后,月经干净3~7天行输卵管碘油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50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6~12个月内受孕36例,受孕率42%。

3.5 中药合物理疗法

王利平[25]用通管汤(当归、白芍、熟地、王不留行、透骨草、生水蛭粉、土鳖、没药、五灵脂、地龙、伸筋草)口服,中药当归、丹参、桂枝、皂角刺、赤芍、川牛膝、桃仁、生大黄、石见穿、败酱草、莪术、虎杖、丝瓜络、王不留行灌肠,结合微波,治疗189例,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痊愈131例,第1个疗程痊愈103例,第2个疗程痊愈28例。詹杰等[26]用疏管助孕汤(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蒲公英20g,败酱草20g,桂枝10g,路路通15g,皂角刺20g)温服,同时以第二煎药渣稍沥干,用纱布包覆在下腹部结合红外线照射30min,日1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治疗72例,治愈65例,未愈7例,治愈率90.28%。

3.6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配合输卵管通液治疗。李晓平等[27]应用脉络宁输卵管通液联合中药清瘀通络汤(红藤、当归、川芎、丹皮、丹参、香附、穿山甲、路路通等)治疗输卵管阻塞性42例,总有效率88.10%。洪壁芬等[28]以输卵管通液配合口服中药调荣汤(丹皮、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桃仁、赤芍、当归等)治疗65例,疗程3个月,治愈55例,治愈率84.6%。敖亚红[29]行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红藤汤(红藤20g,败酱草20g,蒲公英20g,鸭跖草20g,三棱9g,莪术9g,延胡索12g,桃仁5g,薏苡仁15g,赤芍10g,牛膝10g,乳香6g,没药6g)治疗输卵管性不孕100例,痊愈85例,有效10例。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仍无效5例,总有效率95%,受孕率55%。

中药联合宫腹腔镜治疗。高丽萍等[30]行宫腹腔镜术后第1天加用通气汤(大黄、木香、砂仁、枳实、厚朴、陈皮)口服3天,术后第3天加用通管灌肠汤(半枝莲、败酱草、蒲公英、泽兰、益母草、川芎等)保留灌肠7天。术后转经后月经干净2~5天内再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连续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双侧输卵管通畅28例,单侧输卵管通畅8例,妊娠率68.42%,其中正常妊娠率63.16%,异位妊娠5.26%。

介入术联合中药治疗。蒋建文等[31]在电视透视下,用改进的导管、导丝行输卵管再通术,其中120例再通术后以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及热敷治疗337条阻塞输卵管,再通276条,再通率81.9%。2个月后输卵管造影显示,单纯再通术的127条再通后的输卵管,68条再通良好,总有效率53.5%。配合中药治疗组的149条经再通后的输卵管,保持通畅良好112条,总有效率75.2%。术后随访1年,单纯再通术组受孕率33.8%(27/80),配合中药治疗组受孕率56.7%(68/120)。刘艳君等[32]采用输卵管介入术后加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0例,1年内宫内妊娠率60%(42/70)。未妊娠者再次造影证实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67.85%(19/28),其中双侧通畅15例、单侧4例;对照组41.7%(15/36),其中双侧通畅9例、单侧6例。

4 小 结

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较好的效果,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但是,尚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双盲对照实验性研究,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某种药物或某个方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尚未明朗,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因此,在继承和发扬中医治疗优势的同时,仍需要加强研究。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

[2]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0.

[3] 黄江涛,唐运萍,王奇玲,等.广东省新婚夫妇不孕症流行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12):721-725.

[4] 陈春林,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5] 叶脉延,王红梅,汪江云.赵荣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6):82.

[6] 朱曙明.辨证分型治疗输卵管阻塞50例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390.

[7] 张晓勇.补肾调周、清利通络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 (4):55-58.

[8] 陈放文.加味逍遥散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35.

[9] 杨英,徐香叶,殷秀芹.桂枝获苓汤治疗输卵管阻塞致继发性不孕症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53-54.

[10] 安国亭,张春花,李振峰.滋肾化瘀解毒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31-32.

[11] 魏治伟.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输卵管3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9):296-297.

[12] 罗洁,王中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2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17):2045.

[13] 潘文,张锁庆,王宁香,等.归甲疏通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83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2009,16(3):64-65.

[14] 高娜.逐瘀通络膏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5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6):46.

[15] 顾华,辛丽嘉.妇炎汤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55-156.

[16] 武敏.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4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9):98.

[17] 钱洁.针灸治疗输卵管积水不孕症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2.

[18] 马红,田利军.隔药灸脐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1):11. [19] 吕艳,宋桂红.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不孕症68例[J].光明中医,2011,26(11):2284.

[20] 姜敏.内外合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158.

[21] 史润果.中药灌肠离子导入治疗输卵管阻塞6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3):24-25.

[22] 张耀如.中药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J].光明中医,2009,24(2):272-273.

[23] 符少文.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62例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3):76-77.

[24] 石国令,徐清芬.内外合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8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4):249.

[25] 王利平.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89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86,122.

[26] 詹杰,余德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72例[J].河南中医,2010,30(12):1220.

[27] 李晓平,施亚平,花华,等.脉络宁输卵管通液合清瘀通络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88例[J].陕西中医,2010,31(7):775-776.

[28] 洪壁芬,蔡洁武.输卵管通液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65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207-208.

[29] 敖亚红.输卵管通液合红藤汤治疗输卵管性不孕10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6):53-54. [30] 高丽萍,张季青,陈月玲,等.中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8例[J].福建中医药,2010,41(1):15-16.

[31] 蒋建文,曾祥彬,张玉泉,等.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2):148-150.

[32] 刘艳君,钱宝民,李玉香,等.输卵管介入治疗配合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17):2442-2443.

R271.141.76

A

1004-2814(2014)04-0368-03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未妊娠。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1,2],近年来由于慢性输卵管炎、宫腔操作术次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增加,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有学者对广东新婚夫妇不孕症进行调查,不孕症发病率达13.3%[3],而输卵管梗阻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发病率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4]。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一定疗效,综述如下。

2013-11-28

猜你喜欢
红藤莪术赤芍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新疆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