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证刍议

2014-04-05 23:33李贞翠王冬梅叶品良指导成都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007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桃仁组方瘀血

李贞翠,王冬梅,周 文,叶品良(指导)(.成都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0075)

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证刍议

李贞翠1,王冬梅1,周 文1,叶品良(指导)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1]。主治妇人小腹宿有包块,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仲景《金匮要略》中说:“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因其效果良好,沿用至今。目前,桂枝茯苓丸所疗疾病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现从其组方规律、配伍及方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应用稍作探讨。

1 组方规律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瘀血癥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癥块[2]。

桂枝茯苓丸的组方规律是以营血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基线,考虑了血瘀证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活血化瘀与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化痰并用。

气机阻滞,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血能载气”血瘀之后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兼气滞”。《景岳全书》云:“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因此,活血祛瘀之中常配以调气之品,以使气行(旺)则血行。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瘀血为阴邪,活血化瘀之中适当配伍温经通脉之品,有助于瘀血消散。桂枝,《本草经疏》盖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方中桂枝一味药既行温经通脉之功,又兼行气之用,以助活血化瘀。

“血瘀之处,必有伏阳”(成方便读),血瘀日久,易于化热,常出现瘀热并见之证。若瘀热不除,又易灼阴耗血。故对血瘀化热者,宜酌配清热凉血之品,以期瘀热并除。牡丹皮性微寒,既活血化瘀又清热凉血。方中它的应用即是考虑到瘀血郁久化热的问题。

瘀血阻滞,往往影响新血的生成,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而新血不生,瘀血亦不能自去。如《血证论》所云:“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不补血而祛瘀,瘀又安能尽去哉……补泻兼行,瘀既去而正不伤。”因此,活血祛瘀之中应适当配伍养血补血之品,这样补血扶正而利于化瘀。又因活血祛瘀之品性多破泄,过用久用,易伤正气,适当配伍养血补血之品又可祛瘀不伤正。方中用芍药,据考证当时芍药应与现在的白芍同源[3],用其养血滋阴以期祛瘀不伤正,养血扶正利于化瘀。

“津血同源”津液与血同源异类,若血行不利,脉络瘀滞,往往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使水液运行障碍,导致瘀血兼夹水湿之证。正所谓“血不利则为水”(《金匮要略》)。另外若津液不布,化为水湿,阻遏气机,又会加重血瘀,因此,清代唐宗海指出“凡调血,先须调水”, 即以活血祛瘀为主,适当配伍利水祛湿之品。如此配伍既能祛其水湿,又能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方中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渗利,既能健脾,亦可利水渗湿。本品善淡渗利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茯苓一味药既可渗利不布之水湿,又可利湿、健脾化痰。水、湿、痰得祛,则瘀血更易消除。

2 配 伍

全方药味精简,却配伍严谨。桂枝、茯苓的配伍,桂枝、桃仁的配伍,芍药桃仁的配伍使全方活血化瘀又兼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和化痰。

2.1 桂枝、茯苓

桂枝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如《本草纲目》言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又如《本草疏证》言茯苓纯以气为用,凡此皆起以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清者条达,浊者自然听退,可以下行,或从外达,是用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二者相伍温阳化气行水。

2.2 桂枝、桃仁

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它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又可宣导活血药物;《本草逢源》言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该药性质平和,应用非常广泛。有医学者认为无论血瘀血结在脑部、在咽喉、在胸部、少腹、脐下、大肠、血室、肌腠、关节均可用之。二者相伍增强了化瘀止痛之效。

2.3 白芍、桃仁

白芍苦、酸、微寒,入血分,主归肝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与桃仁相伍,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养血敛阴以助瘀散。

现代人们习惯将方中芍药换作赤芍应用。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与牡丹皮、桃仁合用活血化瘀及清热凉血之力增强,使瘀血及瘀久所化之热得以清除。

3 方药特点

3.1 组方经典

本方考虑了营血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考虑了血瘀证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活血化瘀与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化痰并用,为活血化瘀组方之典范。

3.2 缓消癥块

该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本方在选药力度上较和缓、轻柔。行气方面,未选用常用的、行气力量较强、行气效果较好的木香、柴胡、香附之类,行气力度柔和;取桂枝、茯苓温阳化气行水祛湿,同附子、茯苓相比,其温阳化气力量相差甚远;癥块普遍认为是痰瘀互结,方中仅选用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未选用陈皮、法半夏、贝母、瓜蒌、海藻、昆布之类,可见该方化痰结药物药性平和,偏性不大,作用平缓。从该方得原主治疾病及选药上可以看出该方为缓消癥块。

3.3 属于基础方范畴[4]

在祖国医学浩瀚的经验方中,有一类方剂组方结构简明,药味配伍规范,历经临床考验疗效卓著。这类方剂使用频率高,是临床常用的方药,并且这类方剂实际上已成为许多方的组方因子或基干,此类方剂被称为基本方,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四逆散、平胃散、二陈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等。桂枝茯苓丸一方,药物精简、组方结构简明、药物配伍规范,历经临床考验疗效确切,应属基本方之列。桂枝茯苓丸5味药物无明确剂量,仅述各等分。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确定药量,根据病机的主次,有选择的使用药物或增减药量,从而重新构建活血化瘀的主次格局。如患者体格较健壮,脉搏有力,非妊娠之人,瘀血阻滞,可增加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与桃仁相伍增加活血化瘀的力度;气机阻滞较明显可增加行气止痛的力量如川芎、乳香、没药、柴胡、青皮等;癥块不明显,仅有瘀血阻滞,化痰的力量可不必过大,适当选用一两味化痰之品即可;对于前列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子宫肌瘤等痰阻较明显者,吾师叶品良教授在治疗时加大茯苓的用量,临床效果较好。

4 临床应用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后《妇人良方》称本方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催生汤,改用于产妇临产。近年来报道桂枝茯苓丸可用于许多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附睾结核、中小型视网膜炎、精索静脉曲张[5]、冠心病心力衰竭[6]、中风、眩晕、糖尿病肾病[7]、慢性前列腺炎、附件囊肿、下肢静脉血栓、风湿病[8]、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腺肌病等。所疗疾病种类繁多,涉及面亦较广,但病机总不离瘀血阻滞。对于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的疾病,以该方为基础或基干,根据疾病情况,适当加减变化;对于病机不是以瘀血阻滞为主,而病机中含有瘀血阻滞者,该方可作为组方因子,配合主方使用。

[1] 范永升.金贵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8-290.

[2]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8.

[3] 严玉平,宋晓宇.“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5-1776.

[4] 蒋永光,邓中甲,李认书,金桂花.《方剂学》中基本方现象及其临证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1,19(4):382-383.

[5] 展文国.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举隅[J].甘肃医药,2012,31(10):766-768.

[6] 王瑞丽.桂枝茯苓丸临证应用举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4):87.

[7] 马燕.桂枝茯苓丸临床新用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0(8):726.

[8] 李莎,林昌松.林昌松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风湿病经验撷要[J].江西中医药,2012,43(4):18-20.

R289.557

B

1004-2814(2014)04-0345-02

2013-12-16

猜你喜欢
桃仁组方瘀血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桃仁和酒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