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防治

2014-04-05 22:11王维凯尚秀俊韩开顺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兽疫肉品病畜

王维凯 尚秀俊 韩开顺

小反刍兽疫的防治

王维凯 尚秀俊 韩开顺

(山东省平原县畜牧兽医局 253100)

近年来由于山东省养殖业的发展,动物活体远距离频繁调运,使新发病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反刍兽疫传染病。

1 病原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本病毒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不长,病毒存在于血、脾、淋巴腺内的半衰期为5min。70℃以上,迅速灭活。4℃下,pH7.2~7.9,病毒稳定,半衰期3.7d,但如pH高于9.6或低于5.6,病毒迅速灭活。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组织,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

2.2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病畜急性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呼气等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同地区之动物,以直接接触方式或经由咳嗽而行短距离飞沫传染,不同地区因引入感染动物而扩散,故须管制感染区动物及相关物品的移出。一般动物恢复后不会成为慢性带原者,但感染后和潜伏期间,可能传播本病。感染母羊发病前1d起至发病后45d期间,乳汁含病毒,故可经乳汁传染。目前尚缺乏冷冻羊肉或其他肉品的病毒存活资料,但因肉品的pH值下降,病毒不易存活,故经由肉品传播机率低。病毒在体外不易存活,故各种病媒的传播机率低,媒虫一般不会传播。

2.3 易感动物 山羊及绵羊为主要的感受性动物,山羊较绵羊感染性高且临床症状较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的感受性亦有不同,资料显示欧洲品系山羊的较易被感染发病。猪感染时,不发病亦不排毒。牛以人工接种或接触感染,皆不发病,但产生抗体。红鹿及白尾鹿亦会被感染发病,其余鹿种可能会被感染但不发病。

3 临床症状

本病为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其中,发热和腹泻同时出现为本病的一大特征。但只有山羊和绵羊感染后才出现症状,本病潜伏期多为4~6d,发病急,高热可达41℃以上,持续3~5d,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渐变成浓性黏液,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以持续14d。发热开始的4d内,口腔黏膜先是轻微充血及出现表面糜烂,大量流涎,小区坏死通常首发于牙床下方黏膜,其后坏死迅速向牙龈、硬颚、颊、口腔乳突、舌等黏膜蔓延。坏死组织脱落,出现不规则且浅的糜烂斑。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怀孕羊可能流产。随之体温下降,因二次细菌性感染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超急性病例可能无病变,仅出现发烧及死亡。

4 解剖症状

尸体剖解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肠可见糜烂或出血,大肠内,盲肠、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灶病变,原发性的支气管肺炎显示为病毒感染,具有诊断的意义。

5 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解病变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2)样品采集:以拭棒采取睫膜炎分泌物及鼻、口腔及直肠等拭子,以及剖检采取取淋巴结、扁桃腺、脾、肺、大肠等组织块,以干冰或冰袋冷藏输送至实验室,如输送时间超过 72 h,则病材先加以冷冻以干冰冷冻输送。供病理切片组织则以10%中性福马林液保存及输送。另采取抗凝血剂之全血,供病毒分离、血液学及血清学使用

6 预防与处理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相关动物,及时注射疫苗,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

(2014–05–23)

S858.99

B

1007-1733(2014)08-0063-01

猜你喜欢
兽疫肉品病畜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蒲城县肉品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及其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