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4-04-06 12:35张乐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借款借贷意愿

刘 娟 张乐柱

(1.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广东财经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村借贷市场的需求主体,开展农村经营机制体制改革工作的根本也需从农户入手。农村经营机制体制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农户生产的产业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都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借贷需求总量日益扩大,需求范围不断扩宽,有效的借贷需求和供给能否及时地作用成为农村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由于制度及功能限制无法充分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同时农户有效需求不足加剧了农户贷款难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入手分析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Pham 和Yoichi针对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农户的借贷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农户的借贷选择与其借款目的、生产能力、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地区等因素有关[1];Sarmistha通过对印度的村庄调查发现,农户拥有的土地资产、工资性收入、能否获得无息贷款等影响农户对借贷的需求[2]。国内关于农户借贷需求的研究近些年也受到重视。何军等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居民民间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负担程度、社会资本拥有量及户主职业特征等,尤其是农户的社会资本拥有量对农户获取民间借贷的可能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3][4]。颜志杰等则认为,户主年龄、家庭的财产状况、非农就业人数、正规贷款用途及地区经济条件等是影响获得农户获得借贷资金的因素[5]。易小兰、魏建国等人在对农户借贷需求研究的缺陷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江苏、河南、甘肃三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为例,得出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的因素包括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家庭生产经营总支出、家庭房产与耐用品总折价、地区差异等因素[6][7]。

现有研究多以农户家庭及资产的基本特征作为影响农户借贷意愿的主要因素,忽略了农村金融环境,如金融网点距离、信用等级等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虽然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的衡量,不同学者采用的方法各异,有以农户最终借贷是否成功来衡量其借贷行为和需求的,但这并未将“无借贷需求的农户”与“有借贷需求但未成功借贷的农户”区分开,与实际不符[8]。也有学者以农户将来的借贷意愿作为考察借贷需求的因素,未考虑到农户的实际还款能力,这样的借贷需求可能是无效的[9]。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的展开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影响农户借贷行为因素也有所变化,本文以“是否进行过正规借贷申请”及“有民间借贷来源并有借贷需求”作为农户有借贷需求的衡量标准,在变量上增加了信用评级及服务可获得性等作为金融环境要素,以云浮市5县(区)农户的借贷意愿为例,力求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二、样本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样本来源

本文选取广东省云浮市作为调研地区,涵盖郁南、云安、云城、新兴、罗定五个县(区)。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择这五个县(区)的不同街道和乡镇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24份,调查农户家庭社会关系、农户所在县(区)、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资产、农户家庭劳动力负担、农户受教育年限、农户对正规金融的了解程度、农户有否参加信用评级、农户从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的情况、农户借款用途、农村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本次调查以农户“是否进行过正规借贷申请”及“有民间借贷来源并有借贷需求”作为农户有借贷需求的衡量标准,524份问卷中,共有185人对此项进行勾选,占问卷总数的34.1%,说明有效需求不足也是影响农户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二)样本基本特征

1.农户基本特征。(1)家庭社会关系。在农村,农户是否有家人或亲戚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担任村干部对于农户获得正规或非正规借贷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农户的信用状况。调查显示有家人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担任村干部的农户获得借贷的可能性更大,更有借贷意愿。(2)户主年龄。农户的年龄阶段不同,发生的各项家庭支出也有所差异,婚嫁、子女上学、建房、老人医疗等较大金额一般发生在30~60岁之间,比较容易产生借贷需求。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龄增长,借贷需求随年龄增加先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家庭劳动力负担。劳动力负担是指由于农户家庭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情况的存在,总人数与劳动力人数的比重来表示其大小。一般而言,劳动力负担较大的家庭子女支出、老人赡养或非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较重,教育、医疗等支出相对较高,其借贷需求相应较高。以云浮市为例,劳动力系数在1~2之间的农户数量最多,其次是在2~3之间,这意味着每户每人要负担1~3人。调研结果显示,劳动力系数越大的农户对借贷的需求越大,随着劳动系数的增加,有借贷需求的比例增加。(4)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受教育年限影响着农户对借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农业生产率等因素,而这些会对借贷需求产生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受教育年限不同的农户,他们的借款需求意愿不同,借款用途、借款渠道以及借款数额都存在一些区别。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的借贷需求越大,接受6年及其以下教育的农户借贷需求最小,占总数的31.58%,接受12年及以上教育的农户的借贷需求较旺盛,有48.65%的农户有借贷需求。

2.农户资产与收入。(1)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在调查中,我们把不同的收入来源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收入来源,除了农业以外的其他收入都计入非农业生产来源。非农业生产来源是被调查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部分农户有30.27%的人有借贷意愿,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有借贷意愿的占总数的32.73%。(2)家庭耕地数量。在目前制度下,农户对家庭耕地仅有使用权,在农户贷款时尚不能作为抵押,但可以作为家庭农业生产规模的一个参考指标,观察其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当家庭耕地数量大于2亩后,随着耕地数量增加,农户的借贷需求呈递减趋势。(3)资产总额。不同资产总额的农户在借贷需求意愿、借款用途、借款途径等方面有所区别。资产总额变化引起的农户借贷需求变化趋势不明显,呈波动状态,其中资产总额为30~50 万元之间的农户的借贷需求发生率最低,仅为28.57%。资产总额最高的这部分农户从总数上为少数,但他们的借贷需求最大,有58.82%的农户有借贷需求。(4)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50%时,农户的借贷需求最大,而农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20%及50%~80%或80%以上时,农户的借贷需求为33%左右。(5)家庭人均纯收入。被调查农户中,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农户数的比例最高,其发生借贷需求的比例为38.12%,而后随着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借贷需求发生率不断上升[10]。

3.农户借贷可获得性。(1)对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了解程度。农户对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了解程度不同,对金融资源的利用意愿与利用率也必然存在差异。调查显示,对金融机构涉农业务不了解的农户53.8%有借贷打算,对金融机构涉农业务了解的农户67.8%有借贷打算,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不了解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业务的农户约有53%的借款来自正规金融机构;了解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业务的农户约有56%的借款来自正规金融机构。(2)农户住所附近(路程5公里)的金融网点数。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周围没有任何金融网点的农户借贷意愿最弱,仅有20%的农户有借贷打算。当金融网点从无到有时,农户借贷意愿增强,有借款意愿的农户比例增大到30%以上。对于家庭周围有金融网点的农户而言,金融网点的数量与借贷意愿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由此可见,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是农村区域贷款难的直接原因之一。(3)信用评级状况。根据调查,有290户农户所在的村、镇未开展过信用村的评定,占总数的63.9%,这与政府宣传有些出入。有60.5%的农户(317户)表示不了解信用户的评定,39.5%的农户表示了解。对于信用户在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有69.1%的农户表示不了解。占总数21.2%的农户参加了信用评级,其中38%信用等级为优秀,42%为良好,仅1%信用等级为较差。

4.农户借贷意愿的地区差别。云浮市共有五个县(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在各个县(区)都已经展开,其中郁南县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取得较大的成效,其开展并且推广的信用评级使得农村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其他县(区)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改革,取得不同的成效。不同地区区位农户的收入水平、经营活动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引起的借贷需求在借款额度、借款数量、借款频率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11]。云浮市借贷需求发生行为最高的是云安县,有一半农户有借贷需求;其次是郁南县,有36.2%的农户有借贷意愿;新兴县农户借贷意愿最低,仅有24%的农户有意愿。从各县(区)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占全市总数的比例来看,云安最高,为27.57%,郁南县为25.27%,云城区的这一比例为17.74%,罗定县为16.76%,新兴县这一比例为12.9%。

5.借款用途。在有借款意愿农户中,希望借款金额在20 0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66.37%,农户对金额相对较大的借款需求较大。从借款用途来看,绝大多数农户的借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其次是非农生产、构建房屋,然后是教育、医疗及消费品支出。

三、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结合上述样本特征,从理论角度上我们认为有以下因素影响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家庭社会关系、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劳动力负担、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耕地数量、农户家庭资产总额、对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了解程度、农户住所附近(路程5公里)的金融网点数等。这里没有考虑利率,借款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应该成为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中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农户借款利率是外生的。在利率外生的金融市场下,利率不能反映资金的真实成本和机会成本,不能成为有效的市场信息传导工具,所以利率不是中国农户的主要决策变量。这也同时说明,尽管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借贷利率浮动空间加大,在卖方市场前提下,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也不可能按照市场定价,习惯性的做法是在一定的区间内,区别不同贷款主体实施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因此,本文也没有将借款利率作为因素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特指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农户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负担、户主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为正。

假设2: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户家庭资产总额、农户家庭耕地数量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为负。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资产总额越多的农户借贷需求较小。

假设3:家庭社会关系、农户家庭固定工资收入者数量、家庭收入来源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为负。家里有人在政府等部门工作、家庭收入来源稳定、且劳动力负担小的农户借贷需求较小。

假设4:对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了解程度、农户住所附近(路程5公里)的金融网点数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为正。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了解越多,借贷需求较大;农户住所附近金融网点多,办理业务方便,农户借贷需求也较旺盛。

(二)模型选择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提出一系列理论假设,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云浮市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确定不同因素作用及影响程度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于正规金融需求,我们仅能对农户有需求且农信社等机构有供给的情况展开分析,影响农户是否有借贷参与意愿的因素之间属于一种无序的选择,被解释变量仅有0和1两个值,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此种情形下,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借贷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比较合适。该模型主要应用于因变量为2个时,本文中模型应变量为有借贷需求与没有借贷需求,Logistic回归模型为:

式(1)中P 为事件发生的概率,本文中指农户有借贷需求意愿的概率,X 是解释变量,P 是由X构成的非线性函数,β0和β分别为回归截距和回归系数。不存在借贷需求这一事件的概率为(1-P),对(1-P)两边取对数可得线性函数:

四、结果与分析:基于农户借贷需求因素的logistic分析

通过对云浮市的调研我们发现,农户的有效借贷需求不足也是贷款难的一个原因。借贷需求指在给定贷款产品的条件下,具有还款能力的借款意愿,包括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借款意愿。这里详细分析影响云浮市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并对其现状进行评析,据此得出相应结论,以期对借贷供给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利用SPSS对云浮市524个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选择Enter方法筛选进入模型的自变量X,来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结果如表1所示: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内固定工资收入者数量、是否参加信用评级、是否了解正规金融贷款原则及程序这四个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统计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在10%以下。

1.户主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比较显著。农户受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为β=0.243>0,统计系数的显著水平为0.051,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越多,其参与借贷的意愿越强。这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户主是农户家庭事务的决策者,户主受教育年限越多,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创业的积极性更强,发展农业或非农业生产的更多,所以更有动力去借贷。

2.家庭固定工资收入者数量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显著。在调查中,家庭有固定工资人数是指在乡镇企业或政府机关工作或有外出打工的人数,家庭有固定工资收入人数的回归系数为-0.315,统计系数的显著水平为0.039,小于5%的显著水平,这说明对于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家庭而言,借贷的需求不大,固定收入对于农户而言意味着在遇到变故时也不会突然陷入资金缺乏的境地,且有利于平日的积蓄,在农户需要资金时可以利用,故而农户家庭有固定工资人数越多,收入越稳定,且每月能有一部分固定收入供使用,所以借贷意愿较弱,且固定收入越多,对借贷的需求越少。

表1 农户借贷需求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3.农户家庭是否有成员在政府部门任职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比较显著。这一影响因素的β=0.321,为正值,显著水平为10%,说明农户家庭里有成员在政府部门任职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即有成员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农户家庭的借贷意愿较明显。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用农户家庭有无人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担任村干部来表明农户家庭的社会关系,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有固定收入且通常被认为有较好的信用,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较大,在有资金需求时,较容易得到贷款,因而借贷意愿也较强。

4.是否了解正规金融贷款原则及程序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显著。此影响因素β=0.397>0,统计系数的显著水平为0.99%,接近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农户对贷款政策与农户的借贷意愿呈正向关系,对贷款原则了解的农户对于贷款手续、程序等较为清楚,在需要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时能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故而借贷需求意愿比较明显。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户的宣传力度和市场营销度,增强金融信息透明度,将明显提高农户的金融参与意识。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业务了解的农户能够缓解自身受到的借贷配给。

5.是否参与信用评级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十分显著。是否参加信用评级这一自变量的β=0.823>0,说明参加信用评级的农户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很有信心,且认为信用评级能为自己的借贷行为提供证明,更容易获得贷款,故而更有可能产生借贷意愿。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云浮市五县(区)的农户借贷意愿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户基本特征中的户主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借贷意愿影响显著,家庭特征中的是否有人在政府部门任职及有固定收入者数量对农户借贷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与金融环境有关的变量中,信用评级对农户借贷意愿影响十分显著,农户对贷款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较明显地影响其借贷意愿。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户个人及家庭的特征,了解其借贷意愿及行为,也要据此进行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1.结合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为农户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除了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外,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鼓励农户提高并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使其意识到知识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及增加收入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端正农户对借贷的正确认识。

2.加大正规金融的宣传力度,同时规范非正规金融行为。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原则及程序,普及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金融知识,让农户正确地认识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借贷选择;可以通过宣传栏、传单、手机信息、下乡宣传等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将金融知识送到农户手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民间借贷行为以其特有的交易机制在农村广泛存在,对于民间信贷可能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规范化,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

3.完善征信体系。调查结果肯定了云浮市在信用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各地可参照云浮市信用评级工作展开情况,开展并深化信用评级工作,并充分利用建立起来的征信系统,向银行、农信社等部门提供农户的信用状况,增加农户获得贷款的可得性,引导资金流向有利于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4.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需根据农户的差异化需求完善其服务。正规金融机构需完善其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合理设置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以减少农户贷款交易成本,从贷款期限及贷款金额等方面增加贷款服务品种,提供符合农户多元化需求的金融服务[12]。同时,对于农户能提供的贷款抵押物及信用担保上提供便利化,尝试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担保及房屋、土地使用权担保等服务,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

[1]Pham Bao Duong,Yoichi Izumida.Rural Development Finance in Vietnam: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J].World Development,2002,30(2):319—335.

[2]Sarmistha Pal.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J].Applied Economics,2002,34(14):1743—1755.

[3]何军,宁满秀,史清华.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 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0—24.

[4]姚凤阁,张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服务功能效率评价——基于COPRAS-G 和ANP方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2.

[5]颜志杰,张林秀,张兵.中国农户信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2—8.

[6]易小兰.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2):56—85.

[7]魏建国,朱春.我国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识别管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6—41.

[8]贺莎莎.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8,(1):39—51.

[9]潘海英,翟方正,刘丹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温岭市的调查[J].财贸研究,2011,(5):48—57.

[10]周小斌,耿洁,李秉龙.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26—30.

[11]周宗安.农户信贷需求的调查与评析: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研究,2010,(2):196—206.

[12]张宏彦,何清,余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83—88.

猜你喜欢
借款借贷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之我见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