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当代住房项目建设中的渗透与体现

2014-04-07 14:50吴淑芳
山西建筑 2014年15期
关键词:住房理念生态

吴淑芳

(太原市住宅保障中心,山西太原 030002)

住房作为人为的创造产物,与生态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住房作为一个存在体,且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对所在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生态环境的存在规律,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住房项目建设当中,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目前生态理念也已经悄无声息的渗透到住房项目建设的设计、审批、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构建节能、环保的新型住房已成为未来住房项目开发建设的大势所趋。

1 生态理念在住房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阶段的渗透与体现

项目建设初期,从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阶段到项目审批阶段,生态理念从节能和环保两个角度作为独立单元,需重点论述、专项审批。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节能原则及设计依据、项目能耗种类、节能措施等内容,是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重要论证结论之一。项目审批通过的同时还需完成环境影响性评估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论证工作,并面向社会公示。完成上述工作方可取得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复文件,项目才可最终取得政府相关部门关于批准项目建设的文件,方可完善相关手续,进入下一建设阶段。由此可见,面对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的当今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新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大众及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2 生态理念在住房项目建设设计阶段的渗透与体现

设计阶段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体现。整体环境规划设计人员往往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房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房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单体建筑设计人员以构造、技术为手段,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原则,构筑舒适宜人的室内生态环境,设计阶段生态理念的深度渗透与融入,为项目建设下一阶段的生态节能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理念体现的关键环节。

2.1 住房项目的规划节能设计

在住房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从住房的选址与布局、建筑间距与节地、建筑朝向、设计中的绿化配置措施等方面体现生态节能技术。

建筑师往往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依据项目选址,结合现场地形,设计建筑及其配套设施的布局,以减少土方开挖,将项目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合理控制建筑间距,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达到经济化、合理化、集约化;另外建筑师还通过控制建筑群朝向和层高,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日照时长和确保良好的采光,以满足每个住户的生活需求,打造“以人为本”的生态居住环境。

景观规划设计是小区整体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小区中多铺一些草皮,多种一些树,扩大一点绿地面积不能称之为生态住房小区。更多建筑师将生态学中的多样性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等运用于住房项目景观规划设计中,使设计方案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这不但美化环境,还大大提高居住人群的舒适度,从而保持居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住房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房外墙耗能是它们的4倍~5倍,屋顶耗能是它们的2.5倍~5.5倍,外墙耗能是它们的1.5倍~2.2倍,门窗空气渗透量是它们的3倍~6倍,总能耗为3倍~4倍。这表明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任重道远。

2.2.1 合理控制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就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之比F0(m2)和其所包围的体积V0(m3)之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的情况下,耗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呈直线上升。也就是说,单位建筑空间的外表面积越大,体形系数越大,能耗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考虑节能设计时,建筑平面外形不宜凹凸太多,力求完整,避免因凹凸太多增大而提高体形系数。

2.2.2 优化围护结构的墙体设计

推广建筑节能,主要是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门窗、屋顶等)的保温性能。建筑师通过对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进一步的设计,来满足建筑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符合建筑的节能要求。例如在建筑外墙设计中采用蓄热墙、夹心墙、捕风墙、光电复合墙等设计,减少耗能,利于环境;在楼板层的设计中,可利用楼板的结构空间和吊顶空间将循环水管布置其中,夏天可用冷水降低室温,冬天可用热水取暖。

2.2.3 合理控制窗墙比

窗墙比就是建筑外窗总面积与外围护墙体总面积之比值。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在窗墙比的选择上,应区别不同的朝向。对南向窗,在选择合适玻璃层数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热耗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窗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应在满足居室采光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耗。

2.2.4 屋顶节能

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引起顶层房间过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筑师常用的节能设计手法为采用坡屋顶;加强屋面保温措施;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3 施工期管理及运营阶段的渗透与体现

住房项目建设经过前期准备并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就进入建设管理及运用期。由于在前两个阶段已经运用了很多生态理念,特别是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已经结合项目选址、结构要求及材料选用完成了建设绿色生态小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生态理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3.1 施工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避免扬尘。扬尘是每一个在建工程在土方开挖、室外环网施工等阶段最常见的,也是对生态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善:a.将运土车覆盖防尘布,清洗出入施工现场车辆的轮胎,以避免二次污染。b.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将施工临时便道硬化,并在两侧种植园林植物,以保持路面低负荷状态。有些开发商或建设单位采用先行完成小区园林绿化工程,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又可以改善小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可谓一举两得。c.施工期间,每日应定期洒水,特别是回填土施工阶段。

2)降低施工期噪声的措施。靠近居民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附近的在建工程,要特别注意噪声的控制与治理。常用的措施是控制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扰民。

3)废水和固废处理措施。施工期间主要废水集中体现为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来源主要由施工人员吃饭、洗衣、如厕等日常生活产生;生产污水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所产生的废水。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并分类收集处理。

固废也如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出;建筑垃圾则可以就地“消化”,例如近年来常用的载体桩技术,就是将建筑垃圾运用于桩基工程,既环保又可降低建设成本。

3.2 营运期管理措施

物业管理公司可运用生态学理论来建设和管理住房小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增加小区活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目前,物业管理公司在生态住宅小区管理中,需重视下面工作:

1)运用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树立生态化的人与自然观、科学价值观、经济观、绿色价值观,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态环境意识。

2)节约使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转换率、各种设施的节能率、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率,减少小区中的污染源,并通过法律、技术、经济上的措施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和防治,积极推进设施的现代化,积极采用绿色和节能产品。

3)必须依法来规范建设和管理生态小区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建立科学的生态建设与管理指标体系,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生态环境质量法规、标准。

4)宣传建设生态小区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主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遵守各项环卫准则的自觉性,加强青少年的生态环境教育,形成一种为生态建设作贡献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只有把生态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才能使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笔者认为开发建设住房项目应以建筑学为目标,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而建立全新住房小区。同时还应将自然、人和建筑统一在一起,不仅要考虑人类生活和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应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自然条件的融合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以达到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

[1]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2]宋江渝,米延华.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浙江建筑,2006(6):45.

[3]宋晓玲.住房建筑节能设计概述[J].山西建筑,2008,34(34):59-60.

猜你喜欢
住房理念生态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走街串巷找住房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