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4-04-07 22:42王海兵王艳萍王洪德
山东水利 2014年7期
关键词:安丘市节水耕地

王海兵,王艳萍,王洪德

(安丘市水利局,山东 安丘 262100)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东接峡山区,西接临朐县,南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坊子区、昌乐市,总面积1 760 km2,辖10个镇、2个街道,1 231个行政村,总人口 95.0万,其中农村人口76.9万。安丘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71亿m3。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30座,塘坝627座,有大小河流56条。安丘市根据构建“南北贯通、东西相济、库河串联、城乡一体、灌排结合、运行高效”的大水利框架方针,依托建成的现代水网,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规划建设安丘市“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73万hm2,彻底改变安丘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 现代水网建设格局

近几年,安丘市水网体系建设以大中型水库为基础,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通过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拦河闸坝、疏竣河道、生态保护、开挖引调水渠道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以汶河、渠河、洪沟河、鲤龙河骨干河网为基础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成堤防165 km;建成了以五库串联工程、西水东调工程为干线的总长155 km的纵横交错的调水工程;建成了20 km2汶河生态湿地,形成17.6 km2城市水域,以汶河国家水利风景区、青龙湖水利风景区为亮点的城市生态水利工程体系。目前,安丘市基本形成了以“三纵七横”为主线的现代化水网体系。

2 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

2.1 灌溉规划布局

根据安丘市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供需状况、大中型灌区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东部平原区和中西部山丘区2个区域进行规划。东部平原区涉及景芝镇、石堆镇、金冢子镇、大汶河开发区、新安街道5个镇(街道),该地区地势平整,且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建设井渠结合和纯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西部山丘区涉及吾山、柘山、石埠子、辉渠、官庄、大盛、凌河、兴安8个镇(街道),该地区以山区和丘陵地为主,地下水缺乏,但区内水库、塘坝和河流众多,适合建设提水站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按照耕地灌区化的要求,依托安丘市现已形成的现代水网格局和灌排工程框架,以1万亩为规划单元新建一批提水站管道灌区和井灌区,提升一批大中型水库灌区、整合一批小型水库灌区,到2020年,把全市90%的耕地纳入灌区建设范围,实现旱时有水浇、浇得上,涝时排得出、排得快。一是在地下水丰沛的东部平原地区新建井灌区,新打机井2 200眼,使全市机井保有量达到1.82万眼;二是在中西部山丘区以中小型水库、塘坝和中小型河流为水源,新建提水站,建设提水站管道灌溉灌区;三是山丘区利用地形优势新建改造一批小水源塘坝工程;四是把全市现有的小型渠道灌区整合为以小水库为水源的扬水站(或自压)管道灌溉片,全面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五是通过完善现有灌排工程体系,对全市现有的1处大型灌区、2处重点中型灌区和5处一般中型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

2.2 排水规划布局

安丘市东部平原区有汶河、渠河、洪沟河、店子河4条主要河道,沿西南——东北走向进入潍河,是当地的主要排水河道,通过中小河流治理,使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该区域的排水干沟框架已基本形成,分区域分别排入4条河道内,通过清淤、疏通、整治干沟,与排水河道形成区域排水骨干网络。田间排涝工程以打通竹节沟为重点,加大排涝沟渠的密度,实现骨干河道顺畅,建成一个河沟成网、排泄自如的排水体系。安丘市中西部山丘区,通过河道治理,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并逐级层层建坝,拦蓄地表径流,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完善原有排水沟渠为重点,与路网建设相配套,形成沟河相通、桥涵配套、布局合理的排水网络。

3 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内容

3.1 规划工程型式

一是井灌区。大力推广“无井房射频卡控制管道输水”灌溉模式,农灌井及井口枢纽保护设施下落到地面以下,地面以上布设出水口、室外射频卡控制器及进排气阀,同时配套射频卡控制灌溉计费系统,使农田灌溉实现智能化。二是井渠双灌区。灌区上游对骨干渠系进行衬砌,提高输水能力,增加向下游的输水量,提高补源作用,下游合理布井,实现井渠双配套,达到地下水、地表水合理调配,保证农业灌溉用水。三是沿河、沿库提水站灌区。通过多库串联、水系联网,以水库、塘坝、河流为水源,建设提水站,用管道直接输水到灌区,形成以田间生产路为框架纵横交错的封闭压力管网,实现全天候供水。四是大、中型水库灌区末级渠系片。全市计划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灌区改造与节水配套,对灌区主、支渠道进行衬砌,实现灌区节水化。

3.2 规划建设内容

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水源调配、统一稽查考核、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运行调度”的要求和“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建设思路,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耕地规划到各种类型的灌区之中,集中投资、连片治理。一是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按照“设施配套完善、资源高效利用、体制合理健全、管理科学有序、生态环境优美、用户参与广泛”的现代新型灌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步伐,重点实施牟山水库大型灌区和于家河水库、尚庄水库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实施5处一般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到2020年,全部完成1处大型灌区、2处重点中型灌区和5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二是田间工程建设。安丘市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打破行政边界,科学编制规划,落实规划建设内容,以灌区为单元,把耕地落实到灌区;以万亩为单位,细划灌区网格。依据安丘市现有耕地分布情况及现状灌溉情况,规划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8片,受益面积5.73万hm2,每一片作为一个灌区单元。

3.3 规划灌区化实施形式

安丘市耕地灌区化实施分为4种形式,分别为井渠结合灌溉形式、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形式、纯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形式、提水站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工程受益面积5.73万hm2。其中井渠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0.63万hm2,纯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1.42万hm2,沿河、沿库提水站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3.23万hm2,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受益面积4 400 hm2。

4 结语

安丘市力争经过10年(2011—2020)建设,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集成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东部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渍能治;中西部山丘区达到川地平原化、坡地梯田化,实现有雨蓄得住、无雨灌得上,雨洪排泄有通道。同时全面发展各种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把全市90%的耕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

猜你喜欢
安丘市节水耕地
坚持节水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节水公益广告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成效的测度与分析——以安丘市为例
安丘市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华
——机械厂)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