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探析
——基于广西某农村中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2014-04-08 21:05王金华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农村学校

王金华

(罗秀中学,广西 象州 5458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这些进城务工的人员中的很多人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了农村继续生活和学习,这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少年儿童。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占所有农村儿童比重达37.7%,占全国儿童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1%抽样的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增幅为4.1% 。[注]周易.205.7万独居留守少年儿童警示农村未成年人监护刻不容缓[N/OL].中国青年报2013-08-08(07) .http://zqb.cyol.com/html/2013-08/08/nw.D110000zgqnb_20130808_1-07.htm.伴随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数量的增加,与留守少年儿童有关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这些留守少年儿童的品德问题尤令人关注。因为它事关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今后几十年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予以了高度重视,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要求从民族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角度认真做好留守少年儿童工作。学术界也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探讨留守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问题。学者们的基本共识是:相比一般农村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并主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各自对问题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各自环境以提升留守少年儿童的品德。研究中,许多学者从家庭教育层面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提出父母不应外出,至少不要双方外出打工,以强化亲子教育;也有不少学者从社会的层面提出了诸如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社会风气净化、大众传媒端正、农村文化丰富等措施,以减少父母外出、净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这些观点无疑对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品德教育问题有积极的帮助,但实施中或难度较大,或时期较长,对当前解决留守少年儿童品德教育问题效用有限。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也是提升少年儿童品德的最重要环节。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围绕学校教育,通过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与建立良好的学校教育机制,以有效加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为此,本文以广西某初中学校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留守少年儿童的品德情况,从学校教育层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二、当前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学校思想品德的状况

广西桂中地区J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学校共有7~9年级12个班级,共有学生 592 名,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112名,占18.92%。为了解这些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状况,我们采取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留守情况、品德情况、学校品德教育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了 112 份问卷,收回 9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 87.5%;同时,还对该中学领导、部分班主任、部分留守少年儿童进行了访谈。

(一)价值观、人生观的迷失

价值观、人生观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调查显示, 把成为富翁当作“人生最大的理想”的占43%,将人生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的占11.84%,成为老师的占3.82%;与此相联系的是,视赚钱多少为成功人士的衡量标准的占86.49%,而将考上理想大学作为成功人士标志的仅为10.87%;将读书的原因归结为“父母的要求”、“被迫读书”的占36.83%“主动学习、充实自己、为未来理想学习”的占34.75%,而为“促进祖国的强大,改变家乡面貌”时,的仅为13.63%;当问及“你喜欢怎么样的生活”选择了“物质及其丰富,无尽享乐的生活”的占36.83%,想过“平静稳定的生活”的占36.83%;84.56%的学生将压岁钱、零花钱用于买吃的或衣服、鞋子等,用来买书或文具的占10.64%。由此可见,留守少年儿童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相当模糊,甚至扭曲,世俗化、功利化趋势明显,缺乏人生的远大理想,生活目标不明确,好逸恶劳、乱花钱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留守少年儿童中得以滋生和强化,值得警惕。

(二)品德行为偏差

价值观、人生观是内在的,行为就是外在的。我们将品德行为分为纪律与具体品行两个方面。在纪律方面,经常性旷课、缺课的占3.51%,经常性迟到的占7.46%,上课睡觉或说话起哄,故意与老师作对的占6.38%,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的占9.52%,由此看出,在留守少年儿童中,旷课、迟到、与老师作对、考试舞弊等不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还是存在,但不是特别突出。在具体品行方面,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给同学取绰号,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占23.67%,不听祖辈教导、不爱干家务活的占33.94%,有过一次以上离家出走经历的占2.26%,有过早恋行为的占10.34%。在男同学中,有过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恶习的占4.8%,经常在宿舍或躲到厕所里抽烟,或有嗜酒不良习惯的占14.64%,经常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或武打色情影视,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在一起的占18.45%。这充分说明相当多的留守少年儿童消极品行严重,在家不听从长辈或监护人的管教,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我行我素,缺乏自控能力,行为放任自流。

(三)心理障碍突出,性格存在缺陷

27.67% 的留守孩子少言寡语,自我封闭,不愿意和人交流,更不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愿意在网上和陌生人说话的占18.51%;自卑感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敢在全校活动甚至是班活动中登台亮相的占14.5%;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信任感,对同学甚至家人都存在多疑心理的占17,56%;有仇恨心理,对与自己有冲突的老师、同学,甚至父母都怀恨,有报复倾向的占5.34%。喜欢跟同学、朋友攀比,虚荣心强的占36.83%;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自私,有好书好资料不愿给同学看的占21.36%;抗挫折能力差,听不进批评意见,学习、做事不顺就发脾气、闹情绪的占12.65%。据此可见,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自私、仇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使得他们脾气暴躁、行为冲动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偏差、神经过敏、性格孤僻、自暴自弃。

(四)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成绩较差

通过对该校留守少年儿童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比较,可以较清楚地看出二者的差异。留守少年儿童的差生率比非留守少年儿童高了10.62%,而优生率则少了8.75%。具体来说,38.41%的留守少年儿童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私下小动作频频;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愿意做作业,或随便应付,作业马虎了事的占25.43%;缺乏学习自觉性,将读书视为负担,需要老师或家长不断催着学习的占16.37%;不愿意上学,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更愿玩网络游戏或网聊的占11.85%。由此看出,留守少年儿童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在学校得过且过,不能很好的按时完成作业,迷恋电视、游戏、网络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

思想品德行为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造成上述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问题的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学者认为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较少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有效监管,或粗暴简单式的教育是造成留守少年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学者从更宏观、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分析包括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问题,如个人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暴力、颓废、色情等媒体的侵蚀,户籍制度、财政制度等不公平制度的制约,等等。学者们的分析不无道理,也是客观的。但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战场,我们更需要从学校教育层面反思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一)“重智轻德”的功利性教育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中高考压力下,加上教育行政部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的基础教育考核方式,绝大部分中学都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使得思想品德教育表面化、应付化、口头化,很少研究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育部规定的每周至少有二学时以上的德育课落实不到位,“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等所谓的“副科”时间常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或将思想品德课改为自习课、自由活动课。“唯考分是举”作为评价师生的最重要标准深深的烙在了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的心上。83.74%的同学认为在学校只要学习成绩好老师就会对你好;在访谈中,78.61%的教师认为中考压力和现有的绩效评价系统是造成学校和老师“重智轻德”的主要原因68.13%的老师有过挤占思想品德课的情况。

(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不合理性

思想品德教育在内容上包含了热爱父母家人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真善美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人口与环境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等。这些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应该有所差别。但目前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体系的设置存在许多不合理成份,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到大学了反而学习热爱父母家人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存在倒挂现象。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应根据其年龄段的接受程度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否则,学生不理解教育内容,既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产生反感,事倍功半。如问幼儿园的小朋友“祖国是什么”,只能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

(三)思想品德教育对象的泛化

泛化是与细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细分是指目标人群的聚焦和集中,强调对象的特殊性;而泛化是指对象的群体性,一般性。当前,我们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是按年级进行,只要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一致的,除非个别学生犯了大错,需要进行个别特殊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对象泛化状况。留守少年儿童不同于一般学生,他们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情感、性格、人际交往、生活规律等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有特殊性,即对象的细分性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与缺失。但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加上与这些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使得教育的效果性不强。

(四)思想品德教师的缺乏且非专业性

思想品德课涉及面广,内容多,专业性很强,尤其是其中的心理学,需要有相当心理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师讲授或与学生沟通。但目前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说是在中学最不受重视的教师类型,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兼任的。尤其是农村中学,待遇较差,教育、专业较好的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去工作。就是在农村中学工作的教师也由于工作量大,缺乏专门研究思想品德、学生心理及有效管理学生的时间与动力,更不用说专门研究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的团队了。据了解,调研学校12个班级中仅3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的老师,没有专门的心理学教师。

此外,在农村中学,由于农村社会风气及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良校园文化颇有市场,学生中沉迷网络垃圾、黄色书籍者不少,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行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针对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行问题的多样性及成因的多因性,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元的,如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小孩,加强交流和沟通;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让青壮年农民留在家门口,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等;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结束留守少年儿童的留守生活,回归父母。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切实采取措施,优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端正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问题是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严重失衡的体现,根本来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问题。因此,首先要从“重智轻德”中走出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全面育人,以德为先,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改变对学校及师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在内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要专门针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管理办法,包括留守少年儿童管理机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教育管理人员等,要建立专门的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跟踪他们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保持与其父母经常性的联系,及双方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要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宿舍管理,关注留守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与成效性。

(二)以学校为中心,集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构筑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络体系

针对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形成的复杂性,学校要在做好自身教育职责的同时,积极走出校园,建立家校网络和社校网络。家校网络主要是加强与留守少年儿童家庭的沟通,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卡、家长QQ群等措施,及时向家长们或监护人反馈孩子思想、学习、生活表现,取得共识和配合。社校网络一方面学校可聘请司法、公安、村干部、模范先进人物等为校外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积极参与“文化书屋”等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为留守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发挥教师在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热爱学生,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己任,千方百计了解、熟悉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行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形成差别性的分类教育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其次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将思想品德建设寓于各个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加强情感交流、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三是要尊重、关心和爱护留守少年儿童,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做他们的知心人。要让留守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以去除戒心,消除种种消极的、对立的情绪,乐于接受教师的劝导和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是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既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要有高尚的品德,真正能为人师表,通过自己文明的语言、恰当的举止对学生们的品行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隐性的品德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积极开发育人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育人氛围,如在走廊、楼梯口、教室里及橱窗上设计爱国诗词、中华名人故事、励志名言、名人画像、唐诗宋词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向上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团组织、学生会、各社团、各班级要经常性开展校园之星评选、环保小卫士、课前一分钟演讲、我爱家乡作文竞赛、拔河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同时,要联合相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尽可能抵制低俗文化进入校园。

结语

留守少年儿童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等都有责任共同促进留守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提升。父母要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学校和老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多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沟通,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社会要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少年儿童地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协同起来,才能在现阶段有效的加强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伟.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胡花平,陈行鹏.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困境探析[J].农村教育研究,2010,(14).

[6]郭霞年.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初探[J].教育学报,2011,(6).

[7]胜令霞.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性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8]范伟伟.新品格教育和关怀教育的差异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